主 題:天長市人才科創城建設
參加人員及職務:王林 天長市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 主任
正文
天長人才科創城是天長市委、市政府為落實五大發展理念、集聚全國科教資源而重點打造的雙創高地。佔地面積200畝,總建築面積16.4萬平方米,總投資12億元。天長人才科創城已納入滁州市十大創新平臺項目。今年6月份,首期三棟樓面積2.8萬平方米工程已投入使用。現正啟動人才科創城第二期工程建設。天長人才科創城共分5個功能區。一是產業研究院載體、二是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平臺、三是政學研合作基地、四是科技公共服務中心、五是高端科技孵化器。下面從三個方面介紹天長人才科創城建設有關情況。
1、建設背景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積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科教興市、人市強市三大戰略,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機遇,推進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加快引進高校院所優秀創新資源,建立健全研發轉化、科技孵化、成果產業化全創新鏈,借鑑江浙及周邊先進地區科教城、高教城、先進院、未來城等成功雙創載體建設經驗,打造全市創新創業高地,市委、市政府於2019年6月研究決定,按照「一次性整體規劃、分步驟具體實施」的原則,在伽伽儀表城基礎上建設天長人才科創城。
2、運行主體
市委、市政府決定天長人才科創城由科技局負責運行。具體負責人才科創城雙招雙引、設施建設及維護,項目落地、科技孵化、成果轉化、研發檢測、產學研合作,項目實施、政策兌現、協調服務、後勤保障等運行管理工作。
3、建設內容
一是產業研究院載體。已入駐合肥工業大學天長產業技術研究院,建有成果展廳,合工大電磁吸收材料與器件、高分子絕緣材料工程兩實驗室,兩實驗室水平達到國際先進。積極籌建天長市南京大學新材料及能源產業技術研究院等。二是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平臺。建成全省首家科技大市場,線上平臺聚集百所高校院所、千名專家、萬條科技成果等資源。1400平方米線下平臺分為諮詢服務區、成果展示區、活動開展區三個共享區域,建立500多名企業科技聯繫員隊伍。三是政學研合作基地。引入高校和科研院所與我市共建分院、科技成果轉化基地、技術轉移中心等研發分支機構。已入駐12家高校院所與市政府共建的研發分支機構。四是科技公共服務中心。圍繞我市主導產業,建設電線電纜檢測中心、儀器儀表檢測中心、電子信息材料研發與檢測中心等,為企業提供科技公共服務。已入駐8家科技服務機構、醫療防護用品研發服務中心等。與國機集團研究院合作正在籌建電線電纜、儀器儀表檢測中心。五是高端科技孵化器。引進全國高端人才、高端項目、高端成果落戶,引育國家大學科技園、人才創業園等專業科技孵化器。積極承接長三角、珠三角高端電子信息產業。已成功入駐南京極客站、重科院西南高科(天長)人才創業園2家專業孵化器,環境監測、虛擬實境、智能儀表、智慧醫療等8家高科技公司。
提問環節
1、科創城已引進哪些高校院所資源?
科創城已引進合肥工業大學、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先進位造技術研究所、北京交通大學、重慶材料研究院、 江南大學、滁州學院等高校院所入駐。正在實施50多項產學研合作項目,有力推進我市光電纜、儀器儀表、電子信息、智能製造等主導產業技術升級。
2、入駐科創城科技孵化器企業或團隊標準是什麼?
(1)、產業範圍:從事智能製造、物聯網、大數據、電子信息、高端儀表電纜、智能醫療器械、新材料、新能源等研發檢測、生產、技術諮詢服務等。
(2)、項目特點:技術水平達到省內領先、國內先進。項目科技含量高,成果轉化成熟度好,項目產品新穎性強,市場發展潛力大。建設周期短、產業配套能力強、稅收貢獻大,無重大裝備。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無汙染。
(3)、團隊要求:團隊至少有一名碩士或副高級人員,擁有自主核心智慧財產權、核心技術、高科技成果、高新技術產品等,智慧財產權明晰。擁有一定資金實力,團隊股權和人員結構合理,分工明確。團隊成員無任何糾紛、關聯債務,無任何違紀、違法行為,誠信紀錄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