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界沸沸揚揚,觀測引力波為何如此重要?科學家給出了五個原因

2020-12-01 手機鳳凰網

2016年隨著史上第一次引力波的發現,物理界沸沸揚揚。但是引力波為什麼這麼重要呢?標誌著首次引力波發現的歷史性宣告。重要的新聞發布會被舉行,全世界的物理學家都在慶祝這一重大發現。這一發現甚至可以與伽利略第一次用望遠鏡觀察相比。所以為什麼大家這麼大張旗鼓?為什麼引力波如此重要呢?

1.引力波是觀察宇宙的一種全新方式

天文學家通過電磁波譜來觀察宇宙,從光學的X射線和紫外線到射頻。這些頻率範圍中的每一种放射物都可以提供不同的信息,同時也給我們天文學提供了不同的視角。

舉例來說,我們知道在銀河系的中心聚集著數百萬顆恆星,並且它們主要的放射波長在光學波長。但是銀河系的中心同時也有很多塵埃。如果要研究這些塵埃籠罩的恆星的話,天文學家們必須在紅外波長(塵埃發射波長的區間)或者無線電波長中來觀察它們(對於較短的光波來說無線電波能更有效的穿透塵埃)。所有的這些波長都給我們提供了觀察宇宙的獨特視角,但是它們都是相同類型的電磁輻射,所以它們特性都是類似的,都是已經被理解了的。

引力波是一種全新的不同於電磁波譜上的任何東西的現象。在1915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通過他的廣義相對論提出了一種非常獨特的觀察引力的方法。他將引力描述時空中的曲率而不是向不同方向施加的推動和拉動大型物體的力。換句話說,大型物體周圍的空間和時間是彎曲的,然後這些彎曲的空間和時間決定了物體如果通過這個時空。

這可能聽起來非常無釐頭,但是實際上我們可以觀測到愛因斯坦的理論所描述的現象。舉個例子,廣義相對論告訴我們地球上的時間比地球軌道上運行的衛星要慢非常少的一點。這個現象叫做時間膨脹,是時空曲率的所造成。如果我們不調整衛星通信中的這個小時差,我們永遠無法到達我們原先想要去的地方。

廣義相對論框架的結果是當物體通過時空的曲度並加速時會產生稱為引力波的漣漪。這些波在空間中傳播,在一個方向上壓縮並在另一個方向拉伸時空。

這些波的預測頻率在人類聽覺範圍之內。我們可以聽到引力波。科學家和藝術家已經開始聯手從藝術的角度詮釋引力波。

那為什麼我們花了100年才發現引力波呢?因為這些漣漪極其微小,大概是質子核大小的千分之一,所以我們需要一個相對來說非常劇烈的事件來產生足夠的引力波供我們探測。當然同時我們還需要一個非常靈敏的探測器。

2.引力波探測儀是迄今為止最精確的測量系統

為了檢測到時空中的這種微小的扭曲,物理學家使用了一種稱為雷射幹涉儀的儀器。聚焦光束被朝著不同方向發送在兩組鏡子之間來回反彈後被送到檢測器。如果在這些彈射過程中引力波經過幹涉儀,反射鏡之間的距離會發生微小的變化。這個變化會被探測儀轉化為兩個信號之間的測量差異。

不僅來自引力波的信號非常微弱,同時還有很多的噪音幹擾。為了增加引力波對於背景噪音的可檢測性,雷射需要經過很長的路徑。雷射幹涉儀引力波觀測臺(LIGO),這個做出了歷史性探測的儀器每側長達4公裡。為了隔離來自於地面幹擾的引力波引起的稍快的擺動的幹擾,探測器被進一步懸掛在空中。

為了進一步的避免檢測錯誤,LIGO有不止一個,而是兩個探測器:一個在華盛頓州漢福德,另一個在路易斯安那州利文斯頓。在兩個分開的位置檢測懂啊相同的信號意味著檢測到的信號不是本地的信號。而這正是2015年9月14日所發的的事情:在兩個探測器上觀測到了僅差距幾毫秒的具有基準特性的信號。

3.我們知道黑洞可以合併成甚至更大的黑洞

著名的物理學家和作者基普·索恩將創造引力波的事件稱為「空間和時間結構中的猛烈風暴」。在大約13億年前,當地球上的多細胞生物才剛剛萌發時,兩個相互繞行的黑洞開始合併。當這些高密度的物體越來越近時,他們會在供有的強引力場中加速到近一半的光速。這是引力波形成的完美場合。

通過擬和引力波檢測並將其與超級計算機的模擬進行對比,天文學家們可以得出這兩個黑洞原本的質量是太陽的29倍和36倍。它們合併成了一個62倍太陽質量的黑洞,這意味著三倍太陽質量的能量以引力波的形式被釋放。而且所有的這些碰撞都發生在20毫秒內!這是宇宙中所有恆星一起的能量輸出的50倍。

在這第一次探測之前,天文學家還並不確定黑洞的合併是否可能發生。然而現在這一時間的細節都已經被高度確認了。

4.數百人承受極大風險確保此檢測的可能性

雖然愛因斯坦在100年前就預測了引力波的存在,但是在當時,人們對檢測這種微弱信號的可能性保持著很大的疑問。在1992年,LIGO成為了國家科學基金會有史以來最大的投資。這個投資的風險非常大—因為引力波僅理論上存在,即使它們的信號是真實的,如果沒有比之前建造國的任何其他測量設備更大的儀器,是無法檢測到它們的信號的。實際上,LIGO在2002年到2012年間的初步建造一無所獲。

但是當被改進的新型LIGO呈現出更高的靈敏性時,它檢測到了一條非常清晰的信號,甚至可以被肉眼所見。

5.有了探測宇宙的新耳朵,我們甚至可以發現還沒有被想到的發現

這一發現中最激動人心的部分是它還只是一個開始!LIGO如此輕鬆的檢測到引力波的信號說明了它將會檢測到更多的信號。同時我們不必久等。LIGO的探測器還沒有達到事先計劃的靈敏度,因此當它們達到此程度時檢測會變得更加容易。

LIGO的成功也有助於其他類似的項目得到資金贊助。事實上印度總理已經表示支持印度LIGO。其他的支持包括日本的KAGRA,義大利的VIGRO以及德國已經正在運行的GEO600。同時使用多個探測器將進一步幫助確定引力波信號的來源。

LISA項目(即雷射幹涉儀太空天線)自2011年NASA退出以來經歷了資金困境,並完全被歐洲機構接收,也會將引力波探測器送入太空。這即將開啟檢測更長時間段的信號(幾分鐘而不是幾毫秒)的可能性。這是LIGO現在無法實現的。

引力波預計是由像2015年9月探測到的共軌黑洞產生的,但它也可能來源於二院系統中的中子星等其他相聚非常近的物體。但是從根本上引力波與我們熟知的電磁輻射根本不同。所以誰知道我們到底會發現什麼呢?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quickanddirtytips-一本正經的猹- Sabrina Stierwalt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引力波很少被發現,為何各國如此重視?或將揭開宇宙起源真相?
    文/濤聲依舊引力波信號很少被發現,為何各國如此重視?或將揭開宇宙起源真相?人類目前為止探索宇宙的方式相對來說比較的「被動」,為何要這麼說呢?以人類目前的科技最多只能人為的登錄月球,探測器也只能在太陽系之內進行活動,雖然旅行者探測器已經飛出了星系外了,但是它們能夠起到的作用並不是很大。
  • 科學家觀測到中子星與黑洞碰撞產生的引力波
    來源:新浪科技最新引力波觀測顯示,該引力波源自質量嚴重不對稱的碰撞事件。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2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天文學家發現迄今最奇怪的引力波信號,該發現將有助於科學家們改寫對宇宙的認知。當超大質量天體扭曲周圍時空並在宇宙釋放漣漪時,會形成引力波。
  • 引力波速度之謎,近年引力波研究端倪
    前些年才證實的引力波傳輸速度也是光速。因此引力波、電磁波、光波是人類發現同樣速度的幾種現象,只是與光速並列,並沒有超過光速。因此光速依然是最經典的最快速度,廣泛用於宇宙大小尺度的丈量。人類在生活中最常用的尺度是米,現在科學界確定最精確的1米為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所運行的距離。
  • 科學家發現引力波 霍金:是科學史上重要一刻—新聞—科學網
    中新網2月12日電 綜合外媒報導,美國科研人員11日宣布,他們利用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於去年9月首次探測到引力波,證實了愛因斯坦100年前所做的預測,同為黑洞專家的英國天文物理學大師霍金表示,他相信這是科學史上重要的一刻。
  • 雙中子星碰撞出的引力波被首次發現 中國做出重要貢獻
    引力波是由黑洞、中子星等碰撞產生的一種時空漣漪,宛如石頭丟進水裡產生的波紋。百年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但直到2015年人類才首次探測到引力波,3名美國科學家因此獲得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 美國科學家宣布發現引力波 廣義相對論預言獲證
    100年前,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廣義相對論的其他預言如光線的彎曲、水星近日點進動以及引力紅移效應都已獲證實,唯有引力波一直徘徊在科學家的「視線」之外。  上世紀70年代,曾有美國科學家在觀測雙星系統的過程中,發現引力波存在的間接證據,並因此獲得199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科學家可以比以前更好地捕獲引力波,引力波揭示了數十個黑洞崩潰
    現在,科學家可以比以前更好地捕獲引力波。儘管物理學家僅在2015年觀察到了這些宇宙「 chi」中的第一個,但探測器的後續改進為科學研究提供了越來越多的此類信號。路易斯安那州和華盛頓州的雙雷射幹涉儀引力波天文臺(LIGO)探測器,再加上一個名為處女座的歐洲同行,目前正處於冠狀病毒大流行和持續升級的另一個觀測中斷中,但是與該項目相關的科學家們花費了很多時間進行梳理數據創建了一個新目錄,包含在第三次聯合觀測活動的上半年(從2019年4月至2019年9月)中檢測到的數十種重力波信號
  • 發現引力波有多難?愛因斯坦當年投稿也遭拒
    《三體》中描述的引力波天線,拯救了人類;《星際穿越》最著名的影評這樣寫著:「能夠穿越星際的,不止引力波,還有愛。」為了證明現實中引力波是真實存在的,科學家們從沒放棄過尋找引力波的蹤跡。農曆春節期間,朋友圈都被「引力波」刷屏了。人類經過了一個世紀的等待,首次證實了引力波的存在。科學家激動了,連段子手都沸騰了。段子手們應景地創作出「引力波的發現,是情人節前對單身汪的最大打擊!
  • 又見引力波 時空起漣漪
    因為與之前4個信號不同,這次探測到的引力波信號GW170817來自1.3億光年外兩顆併合的中子星,而且是全球多地科學家第一次同時觀測到引力波與其電磁對應體。   迄今最強的引力波信號   「這是我們迄今觀測到強度最強的引力波信號,比第一次觀測到的雙黑洞引力波信號要強得多。」
  • 引力波真的存在嗎?可為何LIGO實驗卻招致異議,科學家:塞翁失馬
    2015年,科學家們有史以來第一次觀測到了引力波的存在,這可以說是我們這個時代最令人興奮的物理學發現之一,參與觀測的研究小組也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這意味著人類可以通過引力波探測器看到時空的扭曲,往往這種時空的扭曲現象是太空中發生重大事件所致,比如黑洞之間的相互碰撞。
  • 引力波是什麼?引力波的發現意味著什麼?
    於2001年首次投入運行,2015年升級重啟的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就是專門為探測引力波而建設的。從2015年9月開始,關於它已經觀測到引力波的傳言不斷,而就在前不久,又有物理學家在網上流出小道消息,終於引爆了大量媒體的報導。那麼,引力波是什麼?為什麼探測引力波如此困難?用當前探測引力波的途徑和方法取得了哪些成果?發現引力波意味著什麼?
  • 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首次探測到引力波:我們的徵途,在星辰...
    正如馬克斯·普朗克引力物理研究所(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研究所)的所長布魯斯·艾倫所說,「愛因斯坦當初認為引力波太過微弱而無法探測,並且他從未相信過黑洞的存在。不過,我想他並不介意自己在這些問題上弄錯了。」在廣義相對論提出之後一個世紀,它的幾個重要預言意義得到了認證。
  • 愛因斯坦說宇宙存在引力波,科學家花了40年的時間,證明了引力波
    我們的科技發展如此之快,能在近百年的歷史中達到如此進度,主要跟一些偉大的科學家有著直接的關係。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牛頓、愛因斯坦以及交流電之父特斯拉。正是因為這些偉大科學家近乎執著的性格,才有了我們的今天。但是,在人類歷史的發展中,不得不提一個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
  • 70億年前發生的故事,被科學家成功破解,這個引力波不簡單!
    在短短的一百毫秒內,這起引力波釋放出來的能量足以在地球上掀起萬丈海浪。這也是人類探測引力波以來,第一次探測到如此強烈的引力波。前段時間,來自美國的科學家經過一年時間的研究,終於將這個引力波神秘的面紗揭開了一點。究竟這個引力波到底是什麼東西呢?對我們人類社會又有什麼影響呢?
  • 我們用引力波探測出了些什麼?
    理論預測與引力相互作用的事物都會打破這個扭曲,並發出漣漪。與引力相互作用的任何事物都會生成引力波。但僅僅最具有災難性的宇宙事件才能夠生成足夠強,可以令我們觀測到的引力波。現今觀測者們已經開始常態化記錄引力波,科學家們正在討論暗物質是怎樣的——只知曉其通過引力與其他物質相互作用——或許能發出足夠強被發現的引力波。
  • 官方:LIGO直接探測到雙黑洞合併產生的引力波
    另外同樣有證據顯示很多質量比這小得 多的黑洞候選體(質量在數個至數十倍太陽質量之間)可能是大質量恆星死亡之後,在經歷超新星爆發過程後留下的殘餘體。除了在對黑洞間接觀測方面取得的重要進展之外,我們對於黑洞這種奇異天體的理論理解也已經大大深入。比如說在過去的十年間,科學家們在雙黑洞乃至黑洞合併模 型研究方面就已經取得了重要的進展。
  • NSR專題|引力波天文學(特邀編輯:武向平)
    如果能證實電磁對應體的存在,那麼多波段引力波天文學將掀開新的篇章。雖然這其中的不確定性太多,很難找到電磁對應體,但我們相信,通過五個要素,可以讓我們無限接近答案。它們分別是:引力波源的概率密度天區、星表信息、多波段的交叉認證、多觀測基站的交叉認證和時域觀測信息。(參見:諾獎後的下輪豪賭: 尋覓LIGO引力波源的電磁對應體?
  • 新引力波發現全過程:人類首次「看見」引力波 從此對宇宙有了感知
    全球三個不同的引力波觀測站在8月份收到了信號:兩個位於美國的觀測站, LIGO(這是去年歷史上首次發現引力波)以及位於義大利的第三個觀測站室女座。由於三家觀測站的合作,天文學家鎖定中子星合併區域,縮小範圍至南面天空一小塊區域。
  • LIGO再次直接觀測到引力波意味著什麼
    北京時間6月16日凌晨,位於美國的雷射幹涉儀引力波觀測臺(LIGO)對外發布,再次觀測到雙黑洞併合導致的引力波事件。受訪的專家均表示,再次直接觀測到引力波事件有力地證明了引力波真實存在,將人類對宇宙的了解又推進了一步。
  • 用脈衝星高精度的計時觀測探測引力波
    目前引力波探測的4個頻段 理論研究表明引力波的頻率範圍非常寬,它由不同的引力波源貢獻,目前正在實施或計劃的引力波探測項目主要關注以下四個頻段: (1)高頻(10-103赫茲),探測器是以LIGO為代表的地基雷射幹涉儀,重要引力波源是緻密雙星(中子星和恆星級黑洞); (2)低頻(0.1-100毫赫茲),探測器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