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OG丨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太高大上了!把主播都整蒙圈了,差點……

2021-01-09 東莞陽光網

VLOG丨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太高大上了!把主播都整蒙圈了,差點…… 2019年06月17日 23:54

  今天,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動工。主播玉明小姐姐做直播、拍VLOG連軸轉,差點轉暈……

來源:東莞陽光網    編輯:杜潔瑩關鍵詞:

都翻到這兒了,就分享一下吧
版權聲明:

1、凡註明來源為「東莞陽光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東莞陽光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在摘編網上作品時,由於網絡的特殊性無法及時確認其作者並與作者取得聯繫。請本網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權人直接與本網站聯繫,商洽處理。

聯繫郵箱:tougao0769@qq.com

相關焦點

  •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探索「產學研」新路徑:跨越實驗室到生產線的死亡谷
    現場火爆,兩個同時推進的路演會議廳都坐滿了人。   有意思的是,這種項目對接資本的峰會,主辦方之一卻是一家科研實驗室——東莞松山湖材料實驗室。   但現在陳東敏大部分時間都在東莞度過,因為這裡是國內最具潛力的新材料研發南方基地。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恩哥擔任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理事長,他透露目前實驗室已引進各類人才近800人,包括兩院院士10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46項。
  •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培養首位博士後出站!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作為廣東省首批建設的省實驗室之一,啟動以來迅速聚集起包括院士在內的一大批高水平人才,發揮出強大的「磁吸效應」。如今,通過多樣化的培育機制,實驗室也成為了許多優秀青年學者成長和成才的搖籃。推動新型鋰電材料產業化「從讀研究生開始,就想沉下心來做一些研究,而且我的性格也屬於能沉得住氣,就喜歡在實驗室待著。」詹元傑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大學,博士後期間,他選擇了從北京來到材料實驗室,專門從事新型鋰離子電池的開發工作。
  • 聚焦新材料研發需求,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助力企業創新技術提升
    第一期企業研發需求交流對接會順利舉辦此次研發需求交流對接會主要聚焦新材料領域,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副主任張廣宇研究員、浙江工業大學廣東群欣研究院院長鮑官軍、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公共技術平臺臺長吳克輝等多位專家及37名東莞企業代表出席
  • 姑蘇實驗室與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誰更強?
    早在2018年,廣東省立志於打造「國家級材料實驗室」,投資120億,建立了東莞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核心板塊之一公共技術平臺著眼於建設世界一流的材料科學研究基地,重點建設中子科學平臺、材料製備與表徵平臺、微加工與器件平臺、材料計算與資料庫等多個子平臺。
  • 喜訊 |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獲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9月18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申請2020年項目評審結果,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各類項目共計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截至目前,實驗室積極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重大項目、廣東省重點研發計劃等41
  •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創新樣板工廠:教授「下海」激起產業「浪花」
    這是材料實驗室創新團隊科研實力及推進成果轉化能力的縮影。作為廣東省首批啟動建設的省實驗室之一,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建設之初,就把發力點聚焦在材料領域技術的成果轉移轉化上。通過設立創新樣板工廠平臺,促進國際、國內領先水平的科研成果實現產業化,2年來,引入兩批共18個高水平研究團隊,包括新能源、半導體、先進位造等一批「硬科技」產業化項目。
  • 東莞: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成功研發口罩新型濾材
    近日,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攻克多項技術難題,成功研發用於高性能防護口罩濾膜的電紡納米纖維膜,製備出滿足應用要求的納米纖維濾材,經第三方權威機構廣州檢驗檢測認證集團有限公司(國家認證)檢測過濾指標滿足KN95口罩GB 2626-2006國家標準,將為解決目前抗疫所遇到的困難提供新的解決途徑。
  • 從材料開始,開啟太空探索徵程!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為青少年教育項目...
    6月29日下午,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在東莞市科學技術博物館給眾多師生帶來了一場關於「太空探索實驗」材料合成與在軌製造方向的主題講座,同時為東莞市首屆「太空探索實驗」青少年教育項目徵集活動提供項目靈感與思路。
  •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獲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9月18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申請2020年項目評審結果,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各類項目共計與此同時,實驗室7名雙聘研究員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截至目前,實驗室積極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重大項目、廣東省重點研發計劃等
  •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9月18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申請2020年項目評審結果,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各類項目共計11項,其中面上項目2項,青年基金項目9項。與此同時,實驗室7名雙聘研究員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自主設計建設的SiC外延片研發產線通過驗收
    據化合物半導體市場了解,昨(13)日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稱其自主設計建設的根據松山湖材料實驗室透露,這條自主建設的SiC外延片研發產線歷經近兩年的努力。7月底,驗收專家組對團隊的外延設備及外延片質量進行了技術驗收。驗收結果表示,該外延設備的生長速度可達30-60微米/小時。
  •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獲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9月18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申請2020年項目評審結果,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各類項目共計11項,其中面上項目2項,青年基金項目9項。與此同時,實驗室7名雙聘研究員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松山湖材料實驗室。
  •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11項目獲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來源:東莞時間網-i東莞9月18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申請2020年項目評審結果,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各類項目共計11項,其中面上項目2項,青年基金項目9項。與此同時,實驗室7名雙聘研究員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 首期「中國·松山湖新材料高峰論壇」本周四開幕
    該活動由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東莞市人民政府、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在廣東省東莞市松山湖科學城聯合主辦。致辭嘉賓: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白濤中國科學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理事長王恩哥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國資委、中科院等國家部委有關領導,以及廣東省、東莞市地方政府領導出席論壇。
  •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11個項目獲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9月18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申請2020年項目評審結果,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各類項目共計11項,其中面上項目2項,青年基金項目9項。與此同時,實驗室7名雙聘研究員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開發出水套加熱爐燃燒系統,在勝利油田成功應用
    隨著201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2018修訂)》實施以來,大氣汙染防治從國家層面到地方行政部門至使用單位都實施從嚴管理。作為燃氣鍋爐的一種應用形式,目前全國在用水套加熱爐總量為20000多臺套,主要用於採油井場、輸油幹線上,為原油加熱降低粘度、增加流動性,利於原油輸送;同時通過直燃的方式處理油田伴生氣。
  • 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的關鍵材料——SiC外延片研發產線通過驗收,由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自主設計建設
    碳化矽(SiC)材料具有禁帶寬度大(約Si的3倍)、熱導率高(約Si的3.3倍或GaAs的10倍)、電子飽和遷移速率高(約Si的2.5倍)和擊穿電場高(約Si的10倍或GaAs的5倍)等優點,是製備大功率、微波等高溫高頻器件的理想材料。
  • 院士說丨陳和生:在松山湖畔,偶遇世界級科學家將不再意外
    上百位院士專家將集結松山湖助力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松山湖科學城)建設10月26日起特別推出「院士說」系列報導講述松山湖與院士之間的精彩故事回憶起十多年前,他頗有感慨:「10多年前,我來到松山湖時,這裡大部分地方都是工地。現在再看看東莞、看看松山湖,各類產業園項目、高校、知名企業與當時不可同日而語。」陳和生認為,中國散裂中子源是非常稀缺的大科學置資源,對人才聚集具有強大的磁吸效應。正如他曾在採訪中表示:「若干年後,在松山湖畔偶遇世界級的科學家將不再意外。」
  • 松山湖科學城:一座冉冉升起的「C位」之城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成立於2018年,是廣東省首批啟動建設的四家省級實驗室之一,由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恩哥擔任實驗室理事長,致力於將實驗室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材料研發基地、未來國家物質科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粵港澳交叉開放的新窗口以及具有國際品牌效應的粵港澳科學研究中心
  • 2020年松山湖功能區投資推介會④|松山湖功能區,投資興業的熱土
    記者了解到,項目分布範圍覆蓋松山湖高新區及周邊九鎮,產業類型包括電子信息、雲計算、機器人、新材料、文旅開發、健康醫療、食品等多個領域,將更有力促進松山湖功能區補鏈強鏈。其中,此次籤約落地的阿里雲項目,將建設包含伺服器集成、自維保、自倉儲、自動化於一體的獨立產線,同時包含伺服器研發、可靠性實驗室等,達產後預計年產量約5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