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8年,廣東省立志於打造「國家級材料實驗室」,投資120億,建立了東莞松山湖材料實驗室。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核心板塊之一公共技術平臺著眼於建設世界一流的材料科學研究基地,重點建設中子科學平臺、材料製備與表徵平臺、微加工與器件平臺、材料計算與資料庫等多個子平臺。未來將籌建以「材料智造」為目標的大科學裝置,為國家材料科學重大領域的研究和關鍵技術的創新突破,提供穩定、專業和先進的科學技術支撐和人才輸出。
前沿研究板塊則聚焦材料領域的重大基礎科學問題,與國家在材料科學及相關領域的重大計劃和任務。
創新樣板工廠則致力於推動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的產業技術研究與科研轉化,為科技成果的快速轉移轉化提供強力引擎。
粵港澳交叉科學中心則依託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聯合國內外各大學、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機構共建,拓展與其他科學領域的交流和合作
圖源網絡
剛剛,江蘇省也幹了件大事,投資200億,建立姑蘇實驗室,同樣是對標國家級材料實驗室。
姑蘇實驗室要瞄準建設國家實驗室目標,堅持前瞻引領,突出原始創新,強化頂層設計,圍繞材料科學構建突破型、引領型、平臺型一體化的創新平臺,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峰。
要成為引人聚才的「新高地」,堅持引進和培養並舉,面向全球吸引一批引領性、前瞻性、顛覆性的「高精尖缺」人才團隊,培養造就一批善於把握科技大勢、勝任前沿研究任務、能夠凝聚創新要素的領軍人才。
要成為協同創新的「新標杆」,敞開大門、用開放賦能,最大限度整合各方資源,加速全球材料科學領域優勢資源的虹吸。深化與國內外頂級科研機構、大學、企業的功能互補、良性互動,實現創新生態系統的規模效益。
要成為產業生態的「新支點」,既瞄準世界和國家材料科學領域前沿的重大科學問題,實現原始創新和戰略技術突破並形成自主智慧財產權;又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和地方製造業發展重大需求,突破核心關鍵共性技術,推動科技與經濟對接、創新成果與產業轉型對接,切實把創新資源的「密度」轉化為創新經濟的「濃度」。
那麼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呢?
由科學報提供
據了解,成立兩年來,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承擔國家、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30餘項,在《自然》等一流期刊上發表高水平論文240餘篇,已受理專利74件;引進18個創新樣板工廠團隊,成立10家產業化公司,並且整體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
圖源網絡
那麼姑蘇實驗室也非常值得期待。哪一個更強,大家去預測和等待。
若有不妥,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