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馮麗妃
投資200億元,60位院士專家齊聚,蘇州幹了件「大事」!6月30日傍晚,材料科學姑蘇實驗室(以下簡稱「姑蘇實驗室」)成立大會在蘇州舉行。
剛剛揭牌,姑蘇實驗室便被授予「江蘇省實驗室」。其立足於材料科學領域,目標是瞄準建設國家實驗室,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峰。
無獨有偶。投資總經費約120億元、同樣立志於打造「國家級材料實驗室」的東莞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於2018年4月成立。
兩者在目標定位、核心研究領域有何不同?在我國17個「萬億俱樂部城市」中,還有誰正在建設或布局國家級實驗室?《中國科學報》對此進行了梳理。
《中國科學報》了解到,姑蘇實驗室總部位於蘇州工業園區,佔地500畝,規劃總投資200億元,可謂「大手筆」。
實驗室還藏著「勃勃雄心」,瞄準建設國家級實驗室,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
具體來說,它將立足長三角經濟區,以材料科學領域中的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江蘇經濟發展重大需求以及未來科技革命的前沿技術為「三大重點」,聚焦電子信息材料、生命健康材料、能源環境材料,實現源頭創新與產業發展並舉。
那麼,蘇州為何要斥巨資、高水準打造姑蘇實驗室?
一方面,作為國內排名領先的製造業大市,蘇州對高端材料需求旺盛。其製造業新興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53.4%,規模以上新材料製造業在全省佔比達20%。
另一方面,目前我國許多關鍵材料仍被國外壟斷,材料生產偏向於中低端、低附加值產品,資源損耗較嚴重。
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藍紹敏表示,建設姑蘇實驗室,就是要發揮重大創新平臺的作用,攻克技術難關、補齊發展短板,實現蘇州從「製造驅動創新」向「創新驅動製造」的積極進取型轉型。
在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謝毅看來,蘇州本身財力雄厚,產業全面。而材料科學是融合多學科的領域,做好了,對推動基礎研究的多學科發展十分有利。
在此背景下,姑蘇實驗室應運而生。
無獨有偶。同樣著眼於材料科學、將打造國家實驗室作為目標,位於珠三角經濟區的東莞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在2018年4月成立。
兩個均立志於打造「國家級材料實驗室」的實驗室在經濟投入、發展定位和核心研究領域究竟有何不同?
《中國科學報》進行了梳理。
材料科學姑蘇實驗室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
啟動時間
2020年2月正式啟動籌建
2018年4月啟動
總體規劃與預算
★總投資200億元,佔地500畝。
★到2030年,骨幹人員規模達到3000名以上
★湧現出一批標誌性的原創成果,力爭躋身世界一流材料實驗室行列,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科技創新策源地。
★總規劃1200畝,總預算120億元。
★建成後人員規模約6600人,固定人員2200人,研究生2200人、博士後等流動人員約2200人。
★建設成為有國際影響力的新材料研發南方基地,國家物質科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粵港澳交叉開放的新窗口
目標定位
建設國家實驗室,打造科技創新高峰
★要成為引人聚才的「新高地」;
★要成為協同創新的「新標杆」;
★要成為產業生態的「新支點」
打造國家實驗室
★布局有公共技術平臺和大科學裝置、前沿研究板塊、創新樣板工廠、粵港澳交叉科學中心四大核心板塊
★將形成「前沿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產業技術研究→產業轉化」的全鏈條創新模式。
核心研究領域
★要聚焦電子信息材料,深入對接龍頭企業,重點研究自主可控的集成晶片,實現進口替代和超越;
★聚焦生命健康材料,提升生物醫藥產業技術創新能力,打造「中國藥谷」;
★聚焦能源環境材料,致力材料循環再生、提效降排等研究,實現新能源高效利用和能源結構轉型。
以材料科學為核心,面向生命、能源、先進位造、人工智慧等多學科交叉,持續關注國內外相關科學前沿和最新動態,為學科交叉融合提供創新思想和成果源泉;
學術領頭人
中科院院士鄭有炓擔任實驗室戰略諮詢委員會名譽主任
王恩哥院士(北京大學原校長、中科院原副院長)擔任實驗室理事會理事長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趙忠賢院士出任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中科院物理所汪衛華院士擔任實驗室主任
共建單位
聯合中國科技大學、國科大、西北工業大學等重點開展有產業應用前景的基礎前沿研究。與騰訊、中天科技集團等龍頭企業合作籤約,共同推進產業聯合項目研發。
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為牽頭單位,由東莞市政府、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共建。
據了解,成立兩年來,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承擔國家、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30餘項,在《自然》等一流期刊上發表高水平論文240餘篇,已受理專利74件;引進18個創新樣板工廠團隊,成立10家產業化公司,並且整體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
同屬材料領域,同樣旨在建設國家級實驗室——大手筆打造的姑蘇實驗室將取得哪些成績?值得期待。
《中國科學報》梳理發現,截至2019年,GDP「萬億俱樂部城市」增至17個。其中,建設或布局國家級實驗室的城市達到9個。
17個「萬億俱樂部城市」
城市
GDP
(億元)
人均GDP
(元)
常住人口
(萬人)
★上海
38155
157300
2428
★北京
35371
164000
2154
★廣州
23629
156427
1531
深圳
26927
203000
1291
★成都
17013
103386
1658
★杭州
15373
152465
1036
★蘇州
19300
180205
1071
天津
14104
90300
1561
★武漢
16223
146400
1121
重慶
23606
75828
3124
★南京
14030
165681
850
無錫
11852
179848
659
寧波
11985
143157
854
★青島
11741
124282
950
鄭州
11590
113139
1035
長沙
11574
137786
840
佛山
10751
131752
816
(標註★號的為建設或布局國家級實驗室的城市)
以下為其中6家實驗室的介紹:
上海張江實驗室,2017年9月成立,中科院和上海市聯合打造,目標是建成跨學科、綜合性、多功能的國家實驗室。目前在開展光子科學大科學設施群及相關基礎研究、生命科學和信息技術兩大重點方向攻關研究、生命科學與信息技術交叉方向——類腦智能研究。
北京空間科學實驗室,2019年12月揭牌,是在懷柔科學城落地的首個新型研發機構。它依託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牽頭建設,目標是對標國家實驗室,爭取率先建成世界空間科學的主要樞紐、中國空間科學的人才高地,支撐科技強國、航天強國建設。
安徽合肥量子信息科學實驗室(籌),2017年啟動建設,是安徽科技創新方面的「一號工程」。著力突破推動以量子信息為主導的第二次量子革命的前沿科學問題和核心關鍵技術,培育形成量子通信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搶佔量子科技國際競爭和未來發展的制高點。
浙江之江實驗室,2017年9月成立,由浙江省政府、浙江大學、阿里巴巴集團共同舉辦,以創建國家實驗室為發展目標。聚焦網絡信息技術前沿,以未來網絡計算和系統、泛化人工智慧、泛在信息安全、無障感知互聯、智能製造技術為方向,開展重大前沿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
南京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2018年8月啟動,以東南大學、江蘇省未來網絡創新研究院和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團隊為核心力量,面向網絡通信與安全領域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力圖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開展重大示範應用,目標是爭創國家實驗室。
廣東省更是自2017年起建設3批共10家省實驗室,單個實驗室佔地1000畝、3000名科研人員、首期投入50億元的「標配」引起廣泛關注。
創新驅動,科技先行。未來還將有哪些城市大手筆打造或布局國家級實驗室?讓我們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
https://mp.weixin.qq.com/s/pN0FtiGr7UgkJAtuCnO-8g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8056987
編輯 | 宗華
排版 | 華園
合作事宜:market@stimes.cn
投稿事宜:tougao@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