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初步建轉基因農產品品系特異性精準檢測體系

2021-01-08 中國政府網

    國家「863計劃」現代農業技術領域通過攻關篩選並設計了基於轉化事情的通用核酸引物和探針,初步建立了轉基因農產品品系特異性的精準檢測技術體系。

    通過查詢網上公用資料庫和轉基因產品申報材料,系統收集並分析了我國批准商業化的25種轉基因產品的信息資料。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外源插入載體邊界序列的信息,根據邊界序列設計了一系列的特異性引物,利用TAIL-PCR和測序等手段,分離、克隆和鑑定轉基因產品的品系特異性序列。結合目前資料庫中公布的部分轉基因產品品系特異性序列,成功獲得和收集我國商業化的19種轉基因產品的品系特異性序列,分別是1種轉基因大豆、8種轉基因玉米、1種轉基因番茄、7種轉基因油菜、2種轉基因棉花。

    隨機設計了一系列的寡核苷酸鏈,分別對這些寡核苷酸鏈進行網上資料庫比對,選擇與已有資料庫序列同源性較低,尤其是與轉基因植物及其外源基因序列同源性低的寡核苷酸鏈作為通用人工序列(UT),並用來設計通用雙鏈螢光探針。通過仔細序列比對,選擇  了兩條寡核苷酸鏈作為UT序列以及通用螢光探針的序列。在選擇了合適的UT序列和雙鏈螢光探針後,設計了一系列的靶序列特異性引物,對通用螢光定量PCR進行了優化,建立了通用螢光定量PCR反應體系。

相關焦點

  • 重磅原創:農產品未準入轉基因成分「低水平混雜」的概念、成因及對策
    本文中簡述了農產品未準入轉基因成分LLP的定義、內涵、類型及其產生的背景與原因,分析了美國積極推動LLP安全性的原因及其目標,針對我國糧食、種子和農產品貿易與研發,提出了LLP的貿易政策與相關技術建議。本文對中美達成第一階段協議背景下的農產品貿易、農產品質量安全、種業發展、轉基因生物安全檢測或監測等相關工作具有一定參考價值,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 專論綜述 | 轉基因動物及其產品檢測技術研究進展
    由於某些基因在自然環境中廣泛存在,使轉基因產品在檢測過程中易受到汙染,從而出現假陽性結果,所以該方法特異性較差。但在大規模樣品篩查時,通用檢測元件能節省時間,減少工作量,提高效率,所以該方法適合於轉基因動物及其產品的初步篩查。  基因特異性法。基因特異性法是以目的基因作為檢測靶標,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能夠獲取遠遠大於啟動子和終止子數量的基因數量,因而比篩查法更具特異性。
  • 基因晶片技術在轉基因食品檢測中的應用
    轉基因食品是用轉基因生物技術生產和加工的食品,也叫基因修飾食品(GMF),具體包括2類:包含基因修飾組分的食品和食品基料;由基因修飾生物生產,但並不包含基因修飾組分的食品。轉基因食品作為一種新型的食品種類,其安全性一直是人們所關心的熱點。但目前還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證明轉基因食品對人類健康無害。因此,我國和歐盟國家規定對轉基因食品必須進行標識,對進口轉基因食品必須進行檢測。
  • 憑外形就說聖女果是轉基因食品?看把你能的!
    「一般而言,轉基因農產品及其加工產品,與傳統的同類產品在外觀上沒有明顯差異。」朱毅坦言,目前,市面上流通的所有轉基因產品,都不可能通過視覺、嗅覺或味覺等常規感官手段加以分辨,網上流傳的各種望聞問切的辨認方法都不靠譜。「以我國市場上流通的轉基因農產品為例,它們基本由抗蟲、抗病、抗除草劑的轉基因作物衍生而來,但轉入的抗蟲、抗病、抗除草劑基因並不影響作物的外觀。」
  • 轉基因食品的檢測方法
    與非轉基因食品產生交叉汙染也會使檢測結果不準確。目前我們應用於實時定量PCR檢測體系中的螢光探針主要有3種:分子信標探針,TaqMan探針和雜交雙探針。  實時定量PCR檢測的靈敏度至少是競爭PCR的10倍,它可以檢測到每克樣品中含2pg轉基因的DNA量。對加工、未加工和混合樣品都可以進行檢測。
  • 哈佛大學遺傳學家:轉基因食品安全之我見
    ·  重要調控元件克隆和功能驗證:利用現代分子生物學方法,分離鑑定不同組織、器官、時空特異性以及誘導性調控元件,獲得促進轉基因穩定遺傳及可控表達的調控元件。(三)轉基因生物安全與檢測監測技術研究目標:針對專項研發具有明確產業化前景的轉基因生物新品系及其產品進入美國、歐盟、南美等國際市場的安全許可需求,針對新型複合性狀及藥用工業用轉基因生物環境、食用安全性和環境影響檢測與監測,以及複合性狀的轉基因成分檢測和溯源技術,開展相應科學研究,為專項研發的轉基因動植物新產品的安全管理和國際貿易提供技術支撐。
  • 農業部關於印發《2014-2018年農產品加工(農業行業)標準體系建設...
    本著立足行業、突出重點、需求優先、分步實施的原則,就2014-2018年農產品加工標準制修訂工作,特制定本規劃。  一、農產品加工標準體系建設的必要性  近年來,隨著我國農產品總量持續增加、品種不斷豐富和消費需求逐步升級,農產品加工業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但是應該看到,標準化水平不高的問題一直困擾著農產品加工業健康發展。為此,加快建設農產品加工標準體系日益緊迫。
  • 轉基因檢測試劑盒
    轉基因檢測試劑盒GMO (Genetically Modifed Organism) Detection Kit (Real-time SYBr Based PCR Kit)背景轉基因生物是經過重組DNA技術或遺傳工程改造後的生物體
  • 【十問】我國該不該批准「轉基因」生產?
    「轉基因」,是指運用科學手段從某種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將其轉入另一種生物中,使之與另一種生物的基因進行重組,從而產生特定的具有優良遺傳形狀的物質。不久前,我國農業部首次向轉基因糧食作物頒發安全許可。這預示著,過不了多久,我們的餐桌上就會出現轉基因食品。轉基因食品有沒有危險?轉基因技術該不該商業化?本刊就此專訪了國家環境保護部首席專家薛達元。
  • 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2014年度重點課題申報指南
    ·  重要調控元件克隆和功能驗證:利用現代分子生物學方法,分離鑑定不同組織、器官、時空特異性以及誘導性調控元件,獲得促進轉基因穩定遺傳及可控表達的調控元件。  (三)轉基因生物安全與檢測監測技術  研究目標:針對專項研發具有明確產業化前景的轉基因生物新品系及其產品進入美國、歐盟、南美等國際市場的安全許可需求,針對新型複合性狀及藥用工業用轉基因生物環境、食用安全性和環境影響檢測與監測,以及複合性狀的轉基因成分檢測和溯源技術,開展相應科學研究,為專項研發的轉基因動植物新產品的安全管理和國際貿易提供技術支撐。
  • 玉米是否轉基因60分鐘可知結果
    根據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進口轉基因產品必須屬於我國允許進口的轉基因品系且按照規定用途使用,因此轉基因檢測在出入境檢驗檢疫、第三方檢測機構、大型食品企業中必不可缺。廣東檢驗檢疫技術中心表示,即將在出口食品轉基因成分檢測工作中啟用更快捷簡便的新技術檢測轉基因。
  • 含「轉基因」的作物安全嗎?
    據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報告:2018年全球已有44個國家進口了轉基因農產品及其製品,其數量還在不斷地增加。我國哪些作物是轉基因的?目前,我國批准種植的轉基因作物僅有兩種,分別是抗蟲棉和抗病毒番木瓜。
  • 農業部:對轉基因農產品慎重推廣應用
    中新社北京3月6日電 (記者 石巖)中國農業部副部長餘欣榮6日在此間指出,對轉基因農產品,中國將遵循「非食用—間接食用—食用」的推進步驟,慎重地進行推廣應用。
  • 食品過敏面臨六大挑戰 精準技術檢測和標識管理亟待不斷完善
    與會專家認為,應積極推進食品加工過程中過敏原的消減和控制技術創建,建立快速、精準的過敏原檢測方法,完善食品中常見過敏原標識的管理。  食物過敏安全問題存在「致敏信息標識被忽視」等六大挑戰   「目前,食物過敏的流行病學調查不均衡、食物過敏原的閾值數據嚴重不足、食物過敏原標識的差異化、過敏食物風險評估技術體系不完善、食物致敏原的檢測與確證不精準、食物過敏原的加工控制存在缺陷已成為食物過敏安全問題的六大挑戰。」
  • 聖女果、紫薯不是轉基因!記者權威求證:市面上到底有哪些轉基因農...
    第一條新聞是:1月22日,科技日報刊發文章《牆內開花牆外香 ,我國轉基因抗蟲水稻獲美國食用許可》,引發了廣泛關注。不少讀者提出疑問和擔憂:農業部門不是一直保證我國沒有批准轉基因水稻商業化種植嗎,如果沒有種植,為什麼會有轉基因大米向美國出口的呢?
  • 轉基因食品的檢測技術分享
    2、ELISA分析法的靈敏度 3、ELISA分析法的要點特異性高,獲得結果快,儀器簡單,易於操作,對人員要求不高。免卻了對樣品進行核酸提取的麻煩,同時可降低檢測的成本,由於酶既有很高的催化效率,可極大的放大反應效果,從而使測定達到很高的靈敏度和穩定性。
  • 檢測儀器保障農產品的質量 計量人員保障檢測設備的精準
    農產品是食品安全的源頭,有機產品認證檢測 有機食品指來自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根據有機農業生產要求和相應標準生產加工,並且通過合法的、獨立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的農副產品及其加工品。農/獸藥殘留都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影響因素,對於農/獸藥殘留都有嚴格的標準。
  • ...第九屆中國食品與農產品安全檢測技術與質量控制國際論壇...
    針對於我國農藥施用的短板,龐國芳院士也提出了幾點建議:我國農藥殘留監控技術急需更新換代實現彎道超車直達國際領先水平;重拳治理高劇毒和禁用農藥,達到「四個精準」到位;加強農藥最大殘留量和每日允許攝入量標準的研究制定,使這些與民眾健康相關的重要標準研究要與世界先進國家比肩;創建「國家農藥殘留監控研究實驗室」和「國家農藥殘留基礎大資料庫」為全面治理農藥殘留汙染提供技術支撐
  • 首個新冠病毒3C蛋白酶藥物高通量檢測細胞體系推出
    其中3C蛋白酶,即主蛋白酶(Mpro),它能夠識別特異性的酶切位點,將多聚蛋白前體剪切為多個非結構蛋白,最終組裝形成病毒的複製-轉錄酶複合體。因此3C蛋白酶成為新冠病毒中最具特徵的靶標之一,也是抗病毒藥物發現的熱點靶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