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2014年度重點課題申報指南

2020-11-27 科學技術部

  根據轉基因重大專項總體實施方案和「十二五」實施計劃,為更廣泛地凝聚和整合國內優勢力量,進一步推進各項研究任務的順利完成,現安排一批重點課題,採取自由申請、專家評審、擇優支持的方式遴選承擔單位。

  一、申報要求

  (一)基本要求

  1.申報內容必須在指南範圍之內,超出指南範圍的不予受理。

  2.指南中研究內容和考核指標是對各項目層面的整體描述。各單位可針對其中一個或幾個關鍵問題申報課題,並結合項目整體指標確定申報課題的考核指標。

  3.專項經費須專款專用,設立單獨帳簿,獨立核算,保證配套資金及時到位,保障研究工作的順利實施。

  4.實施周期:2014年1月~2016年12月。

  (二)申報單位的基本條件

   1.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註冊,運行管理規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事業單位、內資企業等,均可單獨或聯合申報,不接受個人申報。

   2.申報單位應具有承擔國家級重大科研課題的綜合能力,在申報內容相關領域具有良好的工作基礎、較強的科研實力和完善的研究條件。

   3.每個課題的聯合申報單位原則上不超過3個。聯合申報各方須籤訂共同申報協議,明確約定各自所承擔的工作、責任和經費。

  (三)申報人及參加人的基本條件

  1.課題申報人應是中國大陸境內的自然人且必須有法人單位作為依託。持有外國護照在中國境內工作的全職固定人員須由依託單位出具證明。課題申報人應是課題的實際負責人,每個課題只能有一個課題負責人。

  2.課題申報人應是具有副高級以上技術職稱或取得博士學位兩年以上及有固定單位的在職人員(不包括在站博士後),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相關研究經驗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對國內外最新科技動態有較全面的了解。課題申報人必須全身心投入課題研究。

  3.課題申報人只能主持申報一項課題。課題參加人最多可以參與兩項課題(含在研重大、重點課題)的申報。

  已接受委託任務的重大課題及子課題負責人不能參與本次重點課題申報;各重大課題任務負責人不能主持本次重點課題申報。

  在專項實施過程中有不良記錄的單位和個人(如未通過課題驗收、學術不端、違反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規定等)不得參與本次重點課題申報。

  課題申報單位(包括聯合申報中的任意一方)和主要申報人不得就同一個研究內容進行重複或交叉申報。

  4.課題申報人不得弄虛作假,違背科學道德。對於提供虛假資料和信息的,一經查實,將被記入信用檔案,並在三年內不受理其提交的任何課題申報。

  (四)申報書編報要求

  1.課題申報書和附件均以中文編寫,要求語言精煉,數據真實、可靠,原則上不得涉及國家秘密。課題申報書與附件合訂成冊。

  2.附件應提供清單,並順序排列,主要包括:申報單位法人代碼證複印件、聯合申報合作協議;課題指南中如明確有配套資金要求的,申報單位必須提供經費配套承諾文件,申報單位是股份制企業的,應提供股東大會關於為本專項課題按規定比例投入自籌資金的決議;申報單位是企業的,應提供隸屬內資企業證明文件、企業營業執照複印件,企業近兩年度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及現金流量表等;如有融資,應提供融資機構的投資意向書;課題指南要求的其他資質證明文件。

  3.課題申報書需要通過「轉基因重大專項申報系統」填寫,相關表格參見附件。凡未註冊的單位使用本申報系統前需先註冊,註冊地址為http://219.239.34.167。註冊後將註冊申請加蓋公章後傳真至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項目管理處審核。審核通過後,課題申報人憑本單位科技管理部門創建的帳戶及密碼登錄註冊系統,下載申報系統及其使用說明。已經註冊的單位需登錄註冊系統,下載最新版本的申報系統。若涉及國家秘密,不得通過網上系統填報,必須由專人送達。諮詢電話:010-59199368,傳真:010-59199369。

  4.A4紙雙面列印,左側平裝成冊,裝訂封面統一用淺綠色無底紋彩色紙;扉頁為籤字蓋章頁(內容格式與封面相同);正文用小四宋體,1.5倍行距。紙質材料和電子版版本號必須一致。

  5.申報單位須將課題申報書10份(原件)以及系統生成的word文檔和系統導出的stm文檔(刻錄光碟)於2013年6月4日16:00前,報送到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項目管理處,逾期不予受理。郵寄的申報材料以收件時間為準。對申報材料在郵寄過程中遺失或損毀的,責任自負。

  申報材料報送地點: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項目管理處

  地址:北京朝陽區東三環南路96號農豐大廈607室(郵編:100122)

  聯繫電話:010-59199368,59199367,59199369

  二、申報指南

  (一)轉基因動植物新品種培育

  1.轉基因植物新品種培育

  研究目標:以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棉花五大作物為對象,圍繞新型抗病、抗蟲、抗逆、養分高效利用和株型改良等目標性狀,創製具有重要應用價值的轉基因植物育種新種質,培育轉基因植物新品種。

  研究內容:以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棉花五大作物為重點,採用轉基因技術,結合分子標記選擇和常規育種等技術,建立高效多基因聚合的轉基因育種技術體系;創製轉基因植物新種質,培育目標性狀突出、綜合性狀優良的轉基因植物新品種。重點針對以下性狀開展研究:

  ·  新型抗病(水稻黑條矮縮病,小麥矮縮病,玉米粗縮病、棉花黃萎病等);

  ·  新型抗蟲(稻飛蝨,小麥蚜蟲,玉米蚜蟲、金龜子,棉花盲蝽蟓、棉蚜等);

  ·  新型抗逆(乾旱、鹽鹼、高溫、冷害、新型抗除草劑等);

  ·  棉花磷鉀高效利用;

  ·  新型雄性不育制種;

  ·  適宜機採棉的株型改良。

  考核指標:創製目標性狀突出的轉基因新種質300份,新品系50份以上,其中10個進入安全性評價的環境釋放階段。申報發明專利和植物新品種權20項以上。

  申報條件:課題申報單位應具有較好的研究基礎,擁有功能明確的基因,已獲得目標性狀突出的轉基因作物材料,已進入生物安全評價中間試驗階段;具備從事轉基因技術研究和常規育種的條件設施基礎和人才隊伍,具有較完善的轉基因技術體系、較強的育種實力和良好的育種業績,已成立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領導小組。

  經費安排:每個課題中央財政經費不超過300萬元,申報單位需按1:1提供配套資金(包括地方財政投入、單位自籌和其他)。

  2.轉基因動物新品種培育

  研究目標:以豬、牛、羊三大動物為對象,圍繞抗重大傳染病、品質改良、節糧等目標性狀,創製具有重要應用價值的轉基因動物育種新材料,培育轉基因動物新品種(系)。

  研究內容:重點發展基因敲除、RNA幹涉等高效基因操作技術,創製轉基因豬、牛和羊育種新材料,培育轉基因動物新品種(系)。重點針對下列目標性狀開展研究:

  ·  抗病(病毒性腹瀉、流感、偽狂犬病、布魯氏桿菌等重大傳染病);

  ·  提升產品品質(增加肉和奶中特殊營養功能成分、有色羊毛/羊絨等);

  ·  節糧(提高飼料、牧草轉化效率等)。

  考核指標:培育上述目標性狀突出並具有重要育種價值的轉基因動物育種新材料30~40個,其中基因刪除或沉默的動物育種新材料20個以上,進入安全性評價中間試驗階段轉基因動物15種以上;申報和獲得發明專利30~40項。

  申報條件:課題申報單位應具有較好的研究基礎,擁有功能明確的基因,已完成相關目標基因在細胞水平或轉基因模式動物中的功能驗證,已獲得目標性狀突出的轉基因育種材料;具備從事動物轉基因技術研究和常規育種的條件設施基礎和人才隊伍,已成立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領導小組;申請團隊擁有轉基因大動物製備技術平臺。

  經費安排:每個課題中央財政經費不超過300萬元,申報單位需按1:1提供配套資金(包括地方財政投入、單位自籌和其他)。

  (二)基因克隆與轉基因技術

  研究目標:利用現代分子生物學方法,研發基因克隆和轉基因新技術;獲得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重要應用價值的植物抗病蟲、抗除草劑、抗逆、高產、優質、營養高效利用和高光效等功能基因和調控元件;獲得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重要應用價值的動物產品品質、產量、抗病力、繁殖力和生長速率等功能基因和調控元件,為我國轉基因新品種培育和產業化提供基因資源。

  研究內容:圍繞水稻、小麥、玉米、棉花和大豆五大作物,以及豬、牛、羊三類動物等轉基因新品種培育的需求,開展基因修飾和定點突變技術,開發基因表達調控、安全轉基因技術研究;利用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從多種生物中大規模克隆控制重要性狀的新基因和調控元件,驗證功能並明確其育種價值。開展下列研究:

  ·  重要性狀基因克隆及功能驗證:從多種生物資源中大規模克隆控制植物抗病蟲、抗逆和抗除草劑、高產、優質、養分和光能高效利用,以及動物產品品質、產量、抗病力、繁殖力和生長速率等關鍵基因,開展功能分析。

  ·  重要調控元件克隆和功能驗證:利用現代分子生物學方法,分離鑑定不同組織、器官、時空特異性以及誘導性調控元件,獲得促進轉基因穩定遺傳及可控表達的調控元件。

  ·  轉基因新技術新方法:開展新型轉化系統、人工染色體、多基因轉化/轉染等轉基因新技術研究;開展基因修飾、基因敲除、基因定點整合、時空高效表達調控等基因表達調控技術研究;探索目的基因產物適時降解、新型選擇標記、無選擇標記或標記刪除等安全轉基因技術研究。

  考核指標:克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重要應用價值的植物抗病蟲、抗除草劑、抗逆、優質、養分高效利用及高光效等,動物產品品質、產量、抗病力、繁殖力和生長速率等功能基因30個,調控元件8~10個;並對其功能進行鑑定,明確其育種價值,其中具有重大育種價值的新基因5個,申請專利30項,獲得專利5~10項。

  申報條件:課題申請人應具備從事基因克隆和轉基因技術研究基礎(以第一完成人或通訊作者發表過相關論文;獲得相關專利),承擔過相關研究項目,申報克隆的基因應具備較好的基礎。申報單位具備較好的基礎設施和人才隊伍;具有較完善的基因克隆和轉基因技術體系;已成立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領導小組。針對課題部分內容,組織隊伍進行申報。

  經費安排:每個課題中央財政經費不超過200萬元。

  (三)轉基因生物安全與檢測監測技術

  研究目標:針對專項研發具有明確產業化前景的轉基因生物新品系及其產品進入美國、歐盟、南美等國際市場的安全許可需求,針對新型複合性狀及藥用工業用轉基因生物環境、食用安全性和環境影響檢測與監測,以及複合性狀的轉基因成分檢測和溯源技術,開展相應科學研究,為專項研發的轉基因動植物新產品的安全管理和國際貿易提供技術支撐。

  研究內容:圍繞專項研發的抗蟲水稻和抗蟲玉米等重大產品的產業化,以及進入美國、歐盟、南美等國際市場的最新規定和資料要求,開展環境和食用安全評價,建立環境影響監測技術方案;針對新型複合性狀、藥用工業用等轉基因新產品,研究建立環境安全、食用安全評價及環境影響監測的新技術標準;研製複合性狀的轉基因成分檢測和溯源技術,研究國際貿易轉基因成分允許量值及檢測技術標準。

  考核指標:提交符合進口方(美國、歐盟、南美等國家)標準的轉基因生物環境和食用安全評價以及環境影響監測資料,爭取獲得進入美國、歐盟、南美等市場的安全許可證;完成新型複合性狀及藥用工業用等轉基因生物的環境影響安全評價和環境影響監測技術研究工作,提交安全評價和檢測監測技術規範2~5項;研製複合性狀的轉基因成分檢測和溯源技術規範2~5項,檢測試劑盒2-5種;研製國際貿易轉基因成分允許量值及檢測技術標準5~15項;申請或獲得發明專利5~10項。

  申報條件:課題負責人和課題組已具有良好的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相關技術工作基礎。課題申報單位應具備從事外源基因和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研究的安全隔離設施條件和人才隊伍,擁有通過雙認證的部級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或經過部門資質認定的研究平臺,已成立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領導小組。

  經費安排:每個課題中央財政經費不超過300萬元。

  (四)轉基因生物產業發展政策、法規和戰略研究

  1.轉基因技術智慧財產權、安全管理和技術發展方向及策略研究

  研究目標:建立轉基因生物技術智慧財產權分析評價和預警系統,為有效利用、充分利用國內外智慧財產權,避免各種糾紛提供決策支撐;跟蹤國內外有關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的安全管理措施與政策變化,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監管有效、保障有力的政策體系;跟蹤國內外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的研究動態,提出我國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研究的中長期發展戰略和策略。

  研究內容:以專項研發的轉基因生物新品種為重點,跟蹤研究國內外智慧財產權政策,以及轉基因產業發展政策、法規建設及其變化;研究建立智慧財產權信息採集、檢索及有效分析系統,分析智慧財產權對我國農業生物技術發展的影響,研究國內外智慧財產權有效利用的政策與法規保障;跟蹤研究國內外有關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的安全管理措施與政策變化,分析生物安全管理政策的社會經濟影響,研究我國監管有效、保障有力的政策法規體系;跟蹤研究國內外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的發展動態,分析其產生的環境、經濟及制度原因,研究我國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研究的中長期發展戰略和策略。

  考核指標:完成全球轉基因生物技術智慧財產權政策法規、申請文獻動態資料庫及信息分析預警系統;實時發布國內外轉基因生物技術研發的最新動態和轉基因生物技術安全管理政策變化及其影響的研究結果;完善我國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政策報告;提交促進我國農業轉基因技術發展的政策報告。

  申報條件:課題負責人和課題組熟悉國內外轉基因技術智慧財產權、安全管理和技術發展方向。課題申報單位應具備從事相關研究的支撐條件和人才隊伍。申報內容必須涵蓋上述全部研究內容。

  經費安排:該課題中央財政經費不超過300萬元。

  2、轉基因生物技術產業發展戰略研究

  研究目標:實現從生產、消費和市場三個維度對國家轉基因技術產業化戰略發展需求和社會經濟影響的動態跟蹤監測;跟蹤研究國外轉基因技術產業化及政策發展趨勢;提出我國產業化發展的路線圖和實施策略;從國家發展戰略、產業發展政策、市場流通和管理監測體系建立及制度保障等方面為我國轉基因技術產業發展提供決策依據和諮詢。

  研究內容:研究建立水稻、小麥、玉米、大豆和棉花五大轉基因農作物和豬、牛、羊三大轉基因動物大規模生產固定監測和消費者消費行為動態監測體系,研究轉基因技術產業化發展的需求、前景和大規模生產的經濟影響;建立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發展決策支持系統,研究國內外轉基因生物技術產業發展對國家社會經濟的影響;研究國內轉基因種子產業化發展模式,轉基因農產品的市場流通管理監測體系及政策制度保障,國外轉基因技術產業化及政策的發展趨勢,提出我國轉基因產業化發展的路線圖和實施策略。

  考核指標:建立轉基因農產品大規模生產投入、生產和經濟影響的長期跟蹤和監測系統,定期發布評估報告;建立消費者對轉基因產品消費態度、購買行為的動態監測體系;建立國際轉基因產業發展趨勢和我國轉基因技術產業發展國家需求的動態評估體系,定期發布報告;建立轉基因生物技術社會經濟影響決策支持系統,就轉基因生物發展對我國2015年以前的社會經濟影響的評估報告;我國轉基因技術產業發展路線圖和實施策略;國內轉基因種子產業化發展模式政策報告;就轉基因農產品的市場流通管理監測體系及政策制度保障政策諮詢報告。

  申報條件:課題負責人和課題組已具有良好的基礎,課題申報單位應具備從事相關研究的支撐條件和人才隊伍。申報內容必須涵蓋上述全部研究內容。

  經費安排:該課題中央財政經費不超過300萬元。

  3、轉基因生物技術發展的科普宣傳、技術培訓與風險交流平臺系統

  研究目標:以專項研發的轉基因生物新品種為重點,研究適合我國基本國情的轉基因生物風險交流機制與模式,構建和示範運行轉基因生物風險交流平臺,建立和完善轉基因技術科普培訓宣傳示範基地和協作體系,開展對公眾的科普宣傳,優化轉基因生物技術和產業發展的社會環境。

  研究內容:針對專項研發的轉基因生物新品種,研究適合我國基本國情的轉基因生物風險交流機制與模式,構建、完善和示範運行轉基因生物風險交流平臺;完善和利用轉基因技術科普與培訓宣傳示範基地,利用現有科普與培訓資源構建國家轉基因科普與培訓協作體系,編制和完善科普宣傳作品及培訓材料,開展對公眾的轉基因生物技術科普知識講座和宣傳。

  考核指標:建成和完善綜合性轉基因生物風險交流資料庫和網絡,建成適合我國國情的轉基因生物風險交流平臺系統;完善並形成集知識傳播、技術培訓、實物展示、風險交流等功能為一體的科普與培訓宣傳示範基地4個,建設1個基地進行宣傳培訓;編寫培訓教材與科普讀物2套(本);製作科普宣傳片6集(共120分鐘);發放科普宣傳品10萬份;舉辦對公眾的轉基因生物科普知識講座不少於26場;對技術人員開展培訓不少於3000人·小時;對安全檢測人員培訓不少於4000人·小時。

  申報條件:課題負責人和課題組已具有良好的基礎,課題申報單位應具備從事相關研究的支撐條件和人才隊伍。申報內容必須涵蓋上述全部研究內容。

  經費安排:該課題中央財政經費不超過300萬元。

  (五)生物育種企業培育類課題

  研究目標:圍繞專項目標,獲得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能顯著提高抗蟲、抗除草劑水平的關鍵基因;通過規模化轉化,創製抗蟲、抗除草劑性狀突出的轉基因玉米和大豆新品系,結合生物安全評價,開展轉基因生物環境和食用安全性評價,培育目標性狀突出、綜合性狀優良的轉基因新品種和新品系。研製抗蟲、抗除草劑轉基因作物產業化相關技術,推進抗蟲玉米和抗除草劑大豆的產業化進程。

  研究內容:利用抗蟲、抗除草劑基因,創製抗蟲、抗除草劑目標性狀突出的轉基因新材料;與常規育種技術結合,培育抗蟲、抗除草劑轉基因玉米、大豆新組合和新品系;研究抗蟲、抗除草劑轉基因作物產業化相關技術,支撐其產業化應用。

  考核指標:創製進入環境釋放以上生物安全評價階段的抗蟲、抗除草劑轉基因新品系6~8個,其中2~3個進入安全評價的生產性試驗階段;開展目標生態區的多點鑑定和試驗示範,培育目標性狀突出、滿足區域試驗審定標準的抗蟲、抗除草劑轉基因作物新組合或新品系3~5個;申請或獲得發明專利5~6項。

  申報條件:由企業牽頭組織申報,申報企業必須具有育繁推一體化的認定資格和較強的轉基因研發能力。具有從事轉基因研究的專職研發團隊和較好條件的研發中心,研發的目標產品已經進入安全評價階段,有較好的資金匹配能力,已成立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領導小組。

  經費安排:每個課題中央財政經費不超過1000萬元,申報單位需按1:5提供配套資金(包括地方財政投入、單位自籌和其他)。

  附件:相關申報表格模板

  

 

                         轉基因重大專項實施管理辦公室

                      2013年5月13日

相關焦點

  • 2018年度重大新藥創製專項課題開始申報
    按照專項2017年度工作計劃,牽頭組織部門在廣泛徵集相關部門、地方和各領域專家意見基礎上編制完成專項2018年度課題申報指南,並經科技部、發展改革委和財政部審定,現組織開展專項2018年度課題申報工作。  現將2018年度課題申報指南印發給你們,請各單位按照要求認真做好課題的組織和申報工作。
  • 哈佛大學遺傳學家:轉基因食品安全之我見
    所以我們應該正視轉基因技術,因為轉基因技術的正確使用可以更快更好地推動農業的進步。現在轉基因主要在研究什麼?如果公眾對現在正在進行的轉基因研究有更多了解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恐慌。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讀一讀中國科技部的「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2014年度重點課題申報指南」(見下一頁)。
  • 還在反對轉基因?習大大原來是這樣支持轉基因的
    作者:劉定富,武漢金玉良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2014年9月出版的《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收錄了習近平2013年12月23日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文稿,習近平有一段話談轉基因,他說,「講到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還有一個問題不得不提,就是轉基因問題。轉基因是一項新技術,也是一個新產業,具有廣闊發展前景。
  • 衛生部發布重大新藥創製專項第二批課題申報指南
    「重大新藥創製」科技重大專項「十一五」計劃第二批課題申報指南    依據《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的部署,國務院決定組織實施「重大新藥創製」科技重大專項(以下簡稱專項)。
  • ...組織申報廊坊市教育科學規劃2021年度 基礎教育重點專項課題的...
    現將課題申報事宜通知如下:一、選題要求本年度課題申報不設選題指南,題目自擬。課題主持人進行研究設計時,要著眼於解決我市在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的熱點、難點、疑點問題,要增強課題的科學性、創新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要注重運用科學數據,客觀事實研究問題;要注重應用性,突出實踐性。
  • 「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2020年度申報指南徵求意見(附全文)
    「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重點專項2020 年度項目申報指南建議(徵求意見稿)  為切實提升我國科學儀器設備的自主創新能力和裝備水平,促進產業升級發展,支撐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啟動納米科技等9個重點專項—新聞—科學網
    根據「成熟一批、啟動一批」的原則,現將「納米科技」等9個重點專項2016年度項目申報指南予以公布,請根據指南要求組織項目申報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項目組織申報要求及評審流程   1. 申報單位根據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內容以項目形式組織申報,根據項目不同特點可設任務(或課題)。
  • 又新增一專項 | 「綠色生物製造」重點專項2020年項目申報指南徵求...
    2020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項目指南已陸續公布。據動源君初步統計,截至6月6日,已發布指南(徵求意見)的專項(含定向)43個,其中6月1日新徵求意見的「引力波探測」重點專項為2020年新增專項,6月5日,科技部發布另一新增專項「綠色生物製造」重點專項申報指南徵求意見。
  • 「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2018年度申報指南發布(附全文)
    為切實提升我國科學儀器設備的自主創新能力和裝備水平,促進產業升級發展,支撐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經國家科技計劃戰略諮詢與綜合評審特邀委員會、國家科技計劃管理部際聯席會審議,「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重點專項已於2016年度啟動,並正式進入實施階段。
  • 中國啟動國家重點研發專項 「納米科技」等9個重點率先啟動
    中國科學技術部16日發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批重點研發專項指南。在59個重點專項中,「納米科技」等9個重點專項率先啟動。 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從2014年底全面啟動,旨在解決制約中國科技計劃引領帶動創新發展的深層次重大問題。
  • 科技部發布「變革性技術關鍵科學問題」等4個重點專項2020年度定向...
    項目(課題)負責人限申報1個項目(課題);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的在研項目(含任務或課題)負責人不得牽頭申報項目(課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的在研項目負責人(不含任務或課題負責人)也不得參與申報項目(課題)。
  • 科技部關於發布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2016年度項目指南的通知
    項目(課題)負責人限申報一個項目,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專項、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以下簡稱「改革前計劃」)以及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的在研項目(含任務或課題)負責人不得牽頭申報本專項項目(課題);項目參加人員的申報項目和改革前計劃
  • 科技部:發布重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控研究等重點專項試點2016年度...
    近日,科技部關於發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控研究等重點專項2016年度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根據「成熟一批、啟動一批」的原則,現將「重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控研究」、「海洋環境安全保障」2個重點專項2016年度項目申報指南予以公布。請根據指南要求組織項目申報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項目組織申報要求及評審流程1. 申報單位根據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內容以項目形式組織申報,根據項目不同特點可設任務(或課題)。
  • 863計劃現代農業技術領域2007年度專題課題申請指南
    其中,專題分年度公開發布課題申請指南,2006年啟動了「動植物品種分子設計」、「數字農業技術」、「現代食品生物工程技術」和「農產品生境控制與質量分子檢測技術」4個專題的31個研究方向,共立項課題324項,支持經費2.11億元。  以下為本領域2007年度專題課題申請指南。課題申請採取網上集中申報。
  • 「生物醫用材料研發與組織器官修復替代」重點專項2016年度申報指南
    在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速演進的新形勢下,加快研發生物醫用材料和組織工程技術及產品,對於培育我國戰略新興產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科技惠及民生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為全面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的相關任務,按照國務院《關於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和《關於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的總體要求,經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戰略諮詢與綜合評審特邀委員會、部際聯席會議審議,"生物醫用材料研發與組織器官修復替代"重點專項列為2016年優先啟動的重點專項之一,並正式進入實施階段
  • 關於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
    ,包括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專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專項、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項、工程科技人才培養研究專項、教育廉政理論研究專項、科研誠信和學風建設專項,具體申報條件和辦法另發通知。  為支持西部和邊疆地區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發展,本次項目繼續設立西部和邊疆地區項目及新疆、西藏項目,不單獨組織申報,申報條件與評審具體事項與一般項目相同。  本次項目不設申報指南(專項任務項目除外),申請者應緊緊圍繞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結合國家經濟社會及學科發展的需要,特別是根據自身的研究基礎和特長,自行擬定研究課題。
  • 飛蛾來襲,轉基因玉米卻來不及種了
    在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 (「863」計劃) 、 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 (「973」計劃) 、戰略性新興產業計劃外,2006年出臺的《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綱要 (2006-2020年) 》,更將 「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 列為了16個重大專項之一。2008年7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了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
  • 2021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申報工作啟動,課題指南已發布
    此外,經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領導小組批准,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同時發布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21年度課題指南》(簡稱《指南》)。據介紹,《指南》圍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在相關學科中擬定了一批重要選題,申請人可結合自己的學術專長和研究基礎選擇申報。
  • 68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匯總
    「引力波探測」重點專項通 知根據《國務院關於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11號)、《國務院關於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國發〔2014〕64號)、《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管理暫行辦法》(國科發資〔2017〕152號)等文件要求,現將「引力波探測」重點專項2020年度項目申報指南公開徵求意見
  • 北京市科委徵集本年度「科技創新政策先導研究」專項儲備課題
    來源標題:北京市科委徵集本年度「科技創新政策先導研究」專項儲備課題 為更好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支撐北京加快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進一步提升行政決策諮詢服務水平,北京市科委正在徵集2021年度「科技創新政策先導研究」專項儲備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