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2019年全國鈦白粉行業年會於浙江寧波順利召開。會上,國家化工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鈦白分中心主任、鈦白粉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全國鈦白行業專家顧問委員會主任畢勝先生所做的《高質量發展成主旋律——2019中國鈦白粉行業狀況及發展趨勢》主題演講獲行業人士高度關注。
以下為會上畢勝主任部分演講內容精選:
主要生產商
據畢勝介紹,2019年,中國鈦白粉行業具有正常生產條件、規模以上的全流程型生產商共有40家,綜合有效產能為384.5萬t/a,列表如下:
由上表可以看出,龍蟒佰利聯在分二期全資收購雲南新立鈦業以後,成為居科慕和特諾之後的全球第三大鈦白粉生產商。表中所列新建成並已釋放產能的生產商有:氯化法企業宜賓天原集團下屬的海豐和泰;硫酸法新建企業:貴州勝威福全化工和廣西西隴化工。
產能集中度
2019年,40家全流程型鈦白粉生產商中,有效產能達到90萬t/a以上的特大型企業1家;產能達到10萬t/a及以上的大型企業11家;產能達到5~8萬t/a的中型企業10家;其餘18生產商均為小微企業。
2019年,12家特大型及大型生產商的綜合產能為280.5萬t/a,佔行業總產能72.96%;10家中型企業產能佔比為15.6%;18家小微企業產能佔比為11.44%。
歷年行業總產能和產量統計數據
國家化工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鈦白分中心及其前身全國鈦白信息網自1998年起,對全行業能維持正常條件的全流程型鈦白粉企業進行年度數據統計(此數據一直為各媒體引用),現一併公布。
2019年前10個月,鈦白粉行業繼續經歷嚴峻考驗,相關的環保和安全法規要求越加嚴格,從而更加規範了企業的生產和經營行為。行業內更多的企業認識到了以環保促轉型、以綠色謀發展是未來的必由之路,行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
上遊原材料
硫酸:前期市場表現呈下行走勢。受環保等因素影響,硫酸最主要的下遊領域化肥行業持續低迷;多家新增產能釋放,加重了市場壓力,由此導致全國的硫酸價格普遍低迷。
鈦礦:進口礦因開採和運輸成本上升,價格呈小幅持續上漲態勢;而國產礦則呈小幅震蕩狀況,下半年要好於上半年。總體上,鈦礦供求平衡。
在氯化法方面,由於高品位鈦原料和TiCl4價格一直呈上漲態勢,加重了生產成本壓力。
相對而言,2019年前10個月,原材料市場的行情對硫酸法鈦白粉的表現是有利的。
鈦白粉
今年前10個月,鈦白粉行業總體形勢在預料之中。在近年複雜的全球化經濟大環境下,中國的GDP增量下行的趨勢將變得更為明顯。鈦白粉是種多用途型的化工產品,其發展不但受原料、環保的影響,也受到下遊和相關領域的影響。穩中向好將是常態化趨勢,往年曾經出現的火爆或是過山車似的大起大落的景象都是不成熟的市場行為。
2019年初,產品價格繼續延續上年末起的下降走勢,市場也同步進入寒冷的冬季。春節前後,價格有所抬頭,企業開工率提高,但二季度後又開始下行,直到跌至近二年來的最低位。前段時間曾有二次提價聲,眾多企業跟風而上,一片響應,實現全行業的唯有此舉的一致行動。但是這種提價,能實現何種程度,能否持久,沒有任何人說得清。
雖然國內市場的環境有限,不過出口環境還不錯。1~8月,鈦白粉累計出口量為萬65.78萬t,同比增加2.91%。但出口美國市場受貿易摩擦影響很大:2018年1~6月出口美國的鈦白粉為35 568 t,而今年同期為8 688 t,同比大降75.6%。
綜合上看,出口海外市場仍然是今年和未來一段時期鈦白粉良好前景的相當重要的支柱。
硫酸法主產品向中高端發展
目前,硫酸法產品的應用領域實現全覆蓋,品質和應用性能在不斷改善。儘管如此,與國際大公司相比,無論是產品品牌的知名度或在內涵上都還存在不小的差距。
在國內市場上,大型企業的產品雖有一定的知名度,但這只是相比於過去或小微企業而言,而且其大都也只能應用於中端或中高端領域。在國際市場上,中國出口的鈦白粉產品對終端用戶來說,主要應用於中低端領域,部分可配用於中高端領域。
自2019年起,中國鈦白粉的總體規模已高居世界第一。在如今開放的全球經濟一體化年代,高質量發展才是未來發展的主旋律,這裡特指產品的品質和品牌,單靠數量和低價格打天下的傳統理念早已成為歷史。
氯化法實現突破並向縱深發展
2019年,中國的氯化法工藝取得歷年最實質性的進步:龍蟒佰利聯在完成一期6改10形成10萬t/a基礎上,5月份又實現了二期(20萬t/a)擴產項目中第一條線10萬t/a竣工投產,使公司氯化法產能達到20萬t/a;5月開始,又分期收購停產一年多的雲南新立鈦業,至此,該公司擁有的氯化法產能達到26萬t/a,預計到年底再增加10萬t/a;
中信鈦業在已具有6萬t/a(熔鹽法3萬t/a,沸騰法3萬t/a)產能的基礎上,擴產6萬t/a新生產線已動工建設;山東魯北化工旗下的山東祥海資源科技有限公司6萬t/a生產線已動工建設;四川宜賓天原海豐和泰有限公司5萬t/a已投產,隨後將實施第二條5萬t/a生產線的建設。預計,未來1~2年,中國氯化法鈦白粉的總產能將實現65萬t/a。
規模是產業發展的根本和基礎,相信中國氯化法工藝在取得規模突破的前提下,由點帶面而向縱深發展,這是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又一重要標誌。
產能集中度提高
生產商越來越少,單個生產商的規模越來越大,這是世界上鈦白粉工業另一個發展潮流。目前,世界上除中國以外的鈦白粉生產商共有17~18個,總產能400萬t/a,其中前5名(科慕、特諾、泛能拓、康諾斯、石原)綜合產能為360萬t/a,佔比90%。
作為比較,2019年,中國前5名生產商產能佔比為50%;前10名佔比為67.6%,這顯然有很大的差距。
行業的產能集中度有所改善,但在當前比較寬鬆的經濟環境下,現有生產商都具備基本的生存條件,業外加盟項目還有多起,致使生產商總數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有所增加。考慮到各種因素,這種狀況短期內難以改變,這是行業高質量發展中的一個難題。
大型企業的擔當作用
中國鈦白粉工業產能達到10萬t/a及以上的大型、特大型生產商已有12家,這些企業在做大更要做強方面應起到行業的引領和擔當作用。
首先,中國還不存在獨立、中立、權威性的鈦白粉行業協會,無法做到行業管理和協調作用;
其次,在現今良好的經濟環境下,現有生產商雖說並非每家全是大富豪,但至少是過著家家有錢賺的小康日子,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們不太可能著眼於行業長遠發展的角度去考慮未來。
這就提出一個問題:我們10多家大型、特大型生產商能否站出來,多一份擔當;能否意識到,規模不再是下一步發展的唯一目標,發展質量才是更重要的?我們已具有曾經的R248、215、818、606、996、236、501類等傳統名牌,儘早推出能與R902、595、930類相全面抗衡的國際名牌才是更重要的。
氯化法鈦原料問題
2019年,中國已實現產能的5家氯化法(龍佰、中信、攀鋼、宜賓天原、漯河興茂)41.5萬t/a產能,除中信一期3萬t/a和攀鋼1.5萬t/a屬熔鹽法,漯河興茂已處於破產階段,其餘37萬t/a均屬於沸騰氯化工藝。
在國產鈦礦製備沸騰氯化用高品位鈦原料還未實現工業化時,以上37萬t/a產能所需的60萬t左右的鈦原料只能依賴於國外進口。但近年來,國際市場上高品位(TiO2≥92%)鈦原料的發掘或生產非但無大的進展,還呈下降趨勢,供求關係趨緊是不爭的事實。
所以說,新上氯化法項目,基本條件除了高額的投資和高端的技術,還要有穩定的鈦原料來源。
環保和清潔生產問題
硫酸法:特別是要注重環保和清潔生產,向廢副綜合利用和低排放、零排放方向努力。當前更要關注對低濃度的酸性廢水(2%~5%)和中低濃度的廢酸(15%~22%)的淨化處理和回用;以及這部分廢水廢酸未實現淨化處理和回用之前,只能用石灰/電石渣等鹼性物質中和處理所產生的汙泥(俗稱紅石膏或鈦石膏)的資源化利用,這是實現綠色產業至關重要的一環。
氯化法:氯化法相對於硫酸法,由於應用高品位鈦原料(金紅石或高品位鈦渣,≥92%),因此含有一價氯離子的固體排物少得多。但其處理難度要大大高於硫酸法的含二價硫酸根的固體廢渣。現有氯化法企業的規模小,對所排放的固廢,基本未做科學處理,但是,當現今近40萬t或以後更大規模裝置建成投產以後,所排放數萬t的危廢物不可能忽略不計或僅做簡單處理。2005年,原杜邦公司位於山東東營的擬建項目(10萬t/a)環評中產生的爭議問題,不久的未來將呈現於相關企業面前。
本文內容來源於2019年全國鈦白粉行業年會上畢勝主任公開會議資料,由艾塗邦編輯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與本公眾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