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電望遠鏡首次發現奇特超新星爆炸(圖)

2021-01-09 搜狐網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科學家近日首次利用甚大陣射電望遠鏡發現了一種類似於伽瑪暴的超新星爆炸,但是他們卻沒有從中看到伽瑪射線。科學家認為,這一發現將有助於定位宇宙中更多類似的神秘爆炸。

  據了解,這是科學家首次利用射電望遠鏡觀測到這種奇特的超新星爆炸。他們所使用的是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甚大陣射電望遠鏡。

  這顆超新星最早被發現於2009年3月,被命名為「SN2009bb」。此次科學家利用射電望遠鏡觀測發現,超新星以一種接近光速的速度向外驅逐某種物質。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科學家羅傑-謝瓦利埃認為,「利用低能量的無線電波竟然可以發現這種高能量事件,這是非常難得的。」

  天文學家認為,這種罕見爆炸中的超高速現象是由超新星中心的一個「引擎」引起的。塌向恆星內核的物質進入了一個旋渦形的圓盤,圓盤圍繞在新的中子星或黑洞周圍。這個不斷增長的圓盤也在不斷地加速所產生的噴射物。索德博格說,「這是我們所知道的一顆超新星爆炸將噴射物加速到如此速度的唯一方式。」

  科學家們所希望解答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普通內核崩塌超新星與「引擎驅動」超新星的不同。索德博格認為,「肯定存在某種罕見的物理屬性產生這種差異。我們希望能夠發現這種屬性究竟是什麼。」(本報綜合)

相關焦點

  • 耗資7億元,曾是全球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如今成了垃圾場!
    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裡,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開展了一系的天文觀測,並取得了不少的重大發現。1964年,天文學家首次精確測出了水星的自轉周期。1968年,天文學家測量出了蟹狀星雲中的脈衝星自轉周期,首次證實了中子星的存在。中子星是由大質量恆星的核心經過引力坍縮形成,它們是超新星爆炸的殘餘物。蟹狀星雲是一個非常著名的超新星遺蹟,在公元1054年,我國古代天文學家觀測到了這次超新星爆發現象。
  • 射電望遠鏡首次發現微弱的「超級行星」
    這個暗淡、寒冷的天體是首次通過射電望遠鏡觀測到的。 (圖片來源:ASTRON/Danielle Futselaar) 科學家們發現了一顆冷的、微弱的「超級行星」,這顆行星仍然是傳統紅外探測方法難以捕捉的。
  • 獅子座「出事」了 天文學家發現超新星爆炸
    據國外媒體報導,本周末,一顆恆星爆炸了。更準確的說,由於爆炸使得這顆恆星可以被地球上的望遠鏡看見,一個致力於搜索恆星爆發的研究項目觀測到了本次爆炸。據美國宇航局聲稱,在距離地球3500萬光年外的M66星系中,一顆質量大約為太陽8至50倍的恆星達到了它的壽命盡頭。當恆星內部的熔爐耗盡了所有燃料,它便開始內爆。
  • 首次借射電望遠鏡發現「失敗恆星」
    據美國太空網23日報導,美國和荷蘭科學家攜手,首次藉助射電望遠鏡發現了一顆寒冷且黯淡的「超級行星」——藉助傳統的紅外觀測方法無法探測到這顆行星,最新研究有助於科學家進一步尋找宜居系外行星。研究人員藉助位於荷蘭的低頻陣列射電望遠鏡(LOFAR)探測到了這顆褐矮星,並將其命名為BDR J1750+3809,綽號為「埃萊格斯特」位於212光年外的大力神星座內。褐矮星也被稱為「失敗恆星」或「超級行星」,因為它們的大小介於行星和恆星之間——太小而不能被視為恆星,太大又無法被視為行星。
  • 突破:射電望遠鏡首次發現「失敗之星」
    日前,美國休斯敦大學(UH)天文學研究所(IfA)的天文學家Michael Liu和研究生Zhoujian Zhang共同在《天體物理學雜誌通訊》上發文宣布:他們首次利用射電望遠鏡發現了一顆冷褐矮星這顆被命名為「BDR J1750+3809」的天體是首顆通過射電觀測技術發現的亞恆星——迄今為止,其他褐矮星主要是通過紅外巡天掃描發現的。雖然褐矮星缺乏讓太陽發光的聚變反應,但它們可以發射射電波長的光。驅動褐矮星發出射電波的潛在過程也發生在太陽系最大的行星上——木星強大的磁場加速了電子等帶電粒子的運動,從而產生輻射(即射電波和極光)。
  • 「射電怪怪圈兒」?天文學家疑似發現新型未知天體
    之所以說新奇,是因為這種天體除了在射電頻段能被探測到之外,在其他頻段都是隱身的,包括可見光。這些奇怪的環形天體暫時被命名為「射電怪怪圈兒」(Odd Radio Circles,ORCs)。其中三個是在澳大利亞西部的射電望遠鏡陣列--「澳大利亞平方公裡陣列探路者」最近獲得的數據中發現的。當研究人員進一步篩選自2013年以來的舊數據時,發現了第四個「怪怪圈兒」。
  • 射電望遠鏡首次發現「失敗之星」
    日前,美國休斯敦大學(UH)天文學研究所(IfA)的天文學家Michael Liu和研究生Zhoujian Zhang共同在《天體物理學雜誌通訊》上發文宣布:他們首次利用射電望遠鏡發現了一顆冷褐矮星這顆被命名為「BDR J1750+3809」的天體是首顆通過射電觀測技術發現的亞恆星——迄今為止,其他褐矮星主要是通過紅外巡天掃描發現的。雖然褐矮星缺乏讓太陽發光的聚變反應,但它們可以發射射電波長的光。驅動褐矮星發出射電波的潛在過程也發生在太陽系最大的行星上——木星強大的磁場加速了電子等帶電粒子的運動,從而產生輻射(即射電波和極光)。
  • 美國放棄修復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更受歡迎,成了全球唯一
    雖然人類到了近現代才有更先進、更精確的天文設備去觀測宇宙天體,但是我國古人早在宋朝時期就已經觀測到了宇宙中的超新星爆炸。根據史書記載,這一次超新星爆炸發生在公元1054年,宋代的天文學家在今天金牛座附近發現了一次天文異象,這個異象直到將近一千年後才被確定是超新星爆發。
  • 10倍於太陽超新星大爆炸!死後竟是這樣..
    基於阿塔卡瑪大型毫米波望遠鏡陣列(ALMA)的觀測結果,一支研究小組構建了SN 1987A超新星的詳細3D結構。1987年,天文學家觀測到一顆巨大恆星爆炸的殘骸物質,同時,另一支研究小組在該超新星殘骸中發現之前未探測到的幾種分子。
  • 最新發現的超新星爆炸有何特別
    「超新星LSQ14fmg」在一個與之類似的天體系統中發生爆炸,而其中心的一顆恆星在恆星風的吹拂下失去了非常多的質量。而當質量損失過程突然停止時,該超新星就在這顆恆星周圍形成了一個物質環。在距地球一億光年遠的一個宇宙角落中,一顆獨特的超新星正在發生爆炸。它的特點是變亮的速度極其緩慢,並且是同類中爆炸亮度最強的超新星。
  • 最新發現的超新星爆炸有何特別
    「超新星LSQ14fmg」在一個與之類似的天體系統中發生爆炸,而其中心的一顆恆星在恆星風的吹拂下失去了非常多的質量。而當質量損失過程突然停止時,該超新星就在這顆恆星周圍形成了一個物質環。在距地球一億光年遠的一個宇宙角落中,一顆獨特的超新星正在發生爆炸。它的特點是變亮的速度極其緩慢,並且是同類中爆炸亮度最強的超新星。
  • 最新發現的超新星爆炸,有啥不一樣?
    「超新星LSQ14fmg」在一個與之類似的天體系統中發生爆炸,而其中心的一顆恆星在恆星風的吹拂下失去了非常多的質量。而當質量損失過程突然停止時,該超新星就在這顆恆星周圍形成了一個物質環。在距地球一億光年遠的一個宇宙角落中,一顆獨特的超新星正在發生爆炸。它的特點是變亮的速度極其緩慢,並且是同類中爆炸亮度最強的超新星。
  • 在銀河系附近星系中,發現2顆超新星的殘骸!轟的一聲,就爆炸了
    研究人員發現了兩個潛在的新超新星遺蹟,即恆星爆炸後留下的氣體和塵埃雲。此外還檢測到了來自20多個行星狀星雲的無線電信號,這些信號已經從光學觀測中得知。這些觀測是作為宇宙演化地圖(EMU)試點研究項目的一部分進行,使用CSIRO的新澳大利亞平方公裡陣列探路器(ASKAP)射電望遠鏡。約瑟夫博士在評論研究結果時說:我們現在可以將這些無線電數據與光學、X射線、伽馬射線和紅外望遠鏡的觀測結合起來,使之能夠以前所未有的細節探索SMC和其他星系。
  • 發現最長超新星爆炸:徹底湮滅母星,連渣兒都不剩!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天文學家發現一顆非比尋常的超新星,爆炸持續時間超過此前發現的任何超新星。這場爆炸徹底摧毀了母星,連渣兒都不剩。科學家表示這可能是他們第一次發現徹底湮滅母星的罕見超新星。宇宙中最大質量恆星的死亡方式有望被揭示。此次爆炸與科學家對罕見超新星的預計不符,這意味著科學家需要重新審視他們的模型。
  • SKA射電望遠鏡是什麼,它能給人類探索宇宙提供什麼「便捷」?
    SKA是,短波射電望遠鏡陣列。它不是一個單一的大口徑望遠鏡,而是由數千個更小的探測設備組成的一個巨大的信號採集面。這些天線將分布在多個區域,並將其檢測結果進行匯總,得到觀測圖像。由於其高解析度和大視場,SKA涵蓋了天文學的所有主要課題,包括恆星和星系的演化、類星體、脈衝星、超新星爆炸、外星生命、暗物質和暗能量。
  • 1.5萬年前就能看到 哈勃望遠鏡拍下超新星爆炸靚照
    最近,美國宇航局(NASA)的哈勃太空望遠鏡以超凡的技術,捕捉到了大約1.5萬年前的一顆超新星爆炸波形成獨特絲帶狀的真實影像,看起來就像一面輕紗飄浮在繁星點綴的太空之中,令人驚嘆。這張照片於上月(8月)發布,哈勃太空望遠鏡以前所未有的精細圖像拍攝到了這顆超新星遺蹟的一小部分。整個爆炸波覆蓋的天空區域相當於36個滿月的大小。
  • 天文學家發現最長超新星爆炸:徹底湮滅母星 連渣兒都不剩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非比尋常的超新星,爆炸持續時間超過此前發現的任何超新星。這場爆炸徹底摧毀了母星,連渣兒都不剩。科學家表示這可能是他們第一次發現徹底湮滅母星的罕見超新星。宇宙中最大質量恆星的死亡方式有望被揭示。此次爆炸與科學家對罕見超新星的預計不符,這意味著科學家需要重新審視他們的模型。
  • 宇宙發生高能爆炸,中國"天眼"取得世界級發現,鎖定重要源頭
    當地時間11月4日,英國《自然》雜誌發文,刊登了快速射電暴的起源發現成果,中國"天眼"射電望遠鏡為其提供了重要線索,取得了世界級的重大發現。美國和加拿大的望遠鏡,在2020年4月28日都觀測到了一個名為FRB200428的快速射電暴,加拿大研究團隊認為此次快速射電暴與一顆已知的磁坨星有關;美國望遠鏡同時還捕捉到了一次該磁坨星X射線的爆發。
  • 哈勃望遠鏡有新發現!拍到一顆爆炸的恆星,殘餘物正掠過銀河系
    有消息稱,科研人員近期在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執行科研任務的時候,意外有了新發現,拍到一顆恆星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快速掠過銀河系。據介紹,這顆恆星的速度估計在每小時56萬公裡,而且經歷了一次「部分超新星」事件。
  • 哈勃望遠鏡有新發現!拍到一顆爆炸的恆星,殘餘物正掠過銀河系
    有消息稱,科研人員近期在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執行科研任務的時候,意外有了新發現,拍到一顆恆星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快速掠過銀河系。據介紹,這顆恆星的速度估計在每小時56萬公裡,而且經歷了一次「部分超新星」事件。換句話說,這顆恆星因為宇宙中不可抗力而發生了爆炸,而略過銀河系的部分被認定是這顆恆星的殘餘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