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諾比:一部悲劇史

2020-12-04 今晚報
  十七、核電站與光明的未來

  當布裡奇哈諾夫的轎車馳過車諾比的城鎮界標時,他看到馬路右側的一尊熟悉的雕像。這是一尊蘇聯戰士雕像,用來紀念在戰爭中獻身的克帕奇村村民以及在1943年克帕奇村保衛戰中犧牲的蘇聯紅軍,第一串名單要遠遠長於第二串。在車諾比,安葬那些在為期六周的小鎮保衛戰中殉國的軍士的地方叫做光榮公園。公園的英雄大道一直通向方尖紀念碑,在紀念碑的基座上點著永恆之火。公園的一座紀念碑上鐫刻著這樣一段文字:獻給車諾比勞動群眾中無畏的解放者,1977年5月。文字旁是一塊寫有蘇聯將軍姓名及保衛戰中參戰部隊番號的紀念匾。

  多年來,布裡奇哈諾夫曾多次在5月9日蘇聯勝利日這一天,參加在光榮公園舉辦的各種紀念儀式。隨著1941年至1945年的蘇德軍事衝突變得家喻戶曉,偉大衛國戰爭的狂熱信徒們就只紀念那些犧牲的紅軍,其餘人則多數被忘記了。至於那些大屠殺和大饑荒的受害者連紀念碑都沒有。

  布裡奇哈諾夫的轎車馳過英雄紀念碑幾分鐘後,他就能望見地平線處核電站冷卻塔巨大的白色管道。依照蘇聯的官方描述,舊日陰霾在此一掃而空,科技進步的奇蹟將帶來光明的未來。轎車沿管道方向行駛,右側是正在興建的五號核反應堆的牆體,工地被大吊車包圍著。隨後,正在運行的反應堆的白色牆體躍入眼帘:三號和四號核反應堆在一座巨大的建築內,彼此相連;一號和二號核反應堆則是分開的。

  早在1966年12月,克帕奇村及其附近區域就被選址建設核電站。根據烏克蘭政府副主席奧萊克桑德·謝爾本遞交給烏克蘭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備忘錄的記載,核電站的選址工作在一年前已經進行。作為烏克蘭科學院前院長和較早支持核能的專家,謝爾本曾猛烈批評烏克蘭缺乏發電設施,並且預測如果無法及時找到新能源,國家的經濟發展可能會因此減速。

  謝爾本知道早在1964年俄羅斯就已開建兩座核電站,他主張在烏克蘭建三座核電站:一座建在南部,一座在西部,第三座在基輔附近。他的倡議很快得到了上級領導——烏克蘭政府主席沃羅基米爾·謝爾比茨基以及謝爾比茨基的上級——烏共中央第一書記和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佩特羅·謝列斯特的認可。謝列斯特在寫給莫斯科的信中,要求將謝爾本的建議納入蘇聯興建核電站的計劃中。作為回應,蘇聯政府同意在烏克蘭建造一座核電站。基輔沒有因核電站數目的減少而過分失望:重要的是共和國追上了核電的潮流,掌握了當時公認的核心技術。

相關焦點

  • 《車諾比:一部悲劇史》出版
    近日,《大國的崩潰:蘇聯解體的臺前幕後》作者,東歐史頂尖學者、哈佛大學教授沙希利浦洛基新作《車諾比:一部悲劇史》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諾貝爾文學獎得主S.A.阿列克謝耶維奇推薦。一場核災難,史上最可怕的人為意外事故。27萬人患癌,9.3萬人死亡,至今仍有因放射影響而出生的畸形胎兒。
  • 《車諾比:一部悲劇史》上市 機密檔案高精度還原災難真相
    □半島記者  孟秀麗2020年7月,一部再現和還原車諾比核災難及其地緣政治影響的權威史學作品——《車諾比:一部悲劇史》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這是《大國的崩潰:蘇聯解體的臺前幕後》作者、東歐史頂尖學者、哈佛大學教授沙希利
  • 《車諾比:一部悲劇史》:解讀HBO神劇也未能觸及的歷史真相
    日前,廣東人民出版社旗下社科圖書品牌「萬有引力」出品的《車諾比:一部悲劇史》(以下簡稱《車諾比》),利用新近公開的機密檔案和文件,結合大量目擊者的訪談素材,全面解讀核災難前後的宏觀背景與微小細節。《經濟學人》雜誌評價說,「(《車諾比》是)關於車諾比核災難最權威的史學作品。」「一半的真相,無異於謊言。」
  • 品讀丨繞不開的車諾比
    車諾比,是三十多年來人們繞不開的一個詞,即使你不知道這個地方具體位置在哪裡,你也會知道世界上有這麼一個地方。不過它代表的不是什麼快樂和文明,而是事故和感傷。因為那裡在1986年發生了一次震驚世界的核燃料洩漏。而在這次大事件之後五年,蘇聯解體。
  • HBO神劇未能觸及的車諾比的歷史真相,全在這本書中
    當車諾比爆炸發生時,他的住所就在受損的核反應堆下遊不足500公裡的地方。在《車諾比:一部悲劇史》一書中,浦洛基利用新近公開的政府檔案,結合大量倖存者的訪談素材,詳盡敘述了車諾比事件的背景、起因、過程、後續,及其對人類與自然、對國際社會所造成的深遠影響。作為該事件的同時代親歷者,他希望用事實的記錄,喚起未來人們如何安全利用核能的思考。
  • 一隻「變異狼」從車諾比地區逃出,它將給世界帶來何種影響?
    引言車諾比核洩漏事件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大悲劇,《車諾比:一部悲劇史》中寫道:「車諾比核事故所釋放的核輻射量統計5000萬居裡,相當於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所釋放的核輻射量的500倍。」在這次事件爆發後,車諾比附近的區域成為了死氣沉沉的寂靜之城。
  • 車諾比悲劇將重演?260萬人生命受到威脅,俄情況部緊急行動
    當然,不僅僅是日本,當初發生的車諾比核事故,也算是一件核事故中的特大事件。如果說當初美國轟炸日本廣島的原子彈威力巨大,那麼車諾比核爆炸的威力整整超過了其400倍不止,更加值得引起高度重視。因為核爆炸,周邊的一切生物都遭到了十分嚴重的摧殘,無論是植物、水源還是空氣,都受到了汙染。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車諾比一直以來也有「鬼城」的稱呼。
  • 《搶救車諾比》:無形的敵人
    《搶救車諾比》中的畫面經濟觀察網 曾榛/文 好幾年前就知道《搶救車諾比》是discovery一部很火的紀錄片,但一直沒提起興趣去看我忽然感覺也許「車諾比」離我們並不遙遠,於是翻出這部2005年攝製的老片。《搶救車諾比》一開篇就將時間拉回24年前的驚恐瞬間,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4分,位於前蘇聯烏克蘭北部的車諾比核電站的第4號核反應堆在進行半烘烤實驗中突然發生爆炸,釋放出400倍於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產生的放射性汙染。
  • 《車諾比》,一個關於謊言與泡沫的歷史悲劇-虎嗅網
    ——HBO熱劇《車諾比》(2019年)這裡正在爆發一場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核洩漏——車諾比事故。當天晚上1點23分04秒,車諾比核電站第四號РБМК-1000型反應堆,電能供給反應堆的安全系統測試開始。因設計缺陷和技術員操作失誤,反應堆出現異常。
  • 34年過去了,我們仍未走出車諾比的陰影
    原創 陳曄 硬核讀書會8月21日,《車諾比:一部悲劇史》的編輯,同時也是「萬有引力」書系的策劃編輯,陳曄老師,來到硬核讀書會的線上沙龍,和大家一起分享哈佛大學教授沙希利·浦洛基關於車諾比核電站事故的權威著作《車諾比:一部悲劇史》。
  • 車諾比悲劇發生34年後,他們冒險偷偷潛入
    作者:小幸福1986年4月26日,本來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子,但是凌晨時分,一座小鎮傳來一聲巨響,一場災難在車諾比發生了。車諾比核電廠第四號反應堆發生爆炸,產生的輻射線劑量是原子彈爆炸的400倍以上,導致數十萬人死亡和遭受病痛折磨。此次事故是歷史上最慘重的核電事故。
  • 《車諾比》:抹黑蘇聯還是還原史實?
    2019年,HBO電視網推出了迷你劇《車諾比》,該劇講述了1986年烏克蘭車諾比事故發生、救災與科學家揭露事故原因的故事。這部僅有5集的歷史劇實現了口碑的爆棚,並在中國的年輕觀眾中引發了激烈的網絡論戰。部分網友認為這部劇思想深刻、符合歷史事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另一派則認為,這部劇站在西方立場上抹黑蘇聯。兩派觀點針鋒相對。
  • 《車諾比》,是真相還是渲染?
    據美國《綜藝》雜誌報導,為最大限度還原時代感,製作團隊雖無法進入烏克蘭的無人區實拍,但仍在立陶宛找到一個與車諾比同時期建造的核電站取景拍攝,力求在細節上貼近當年的蘇聯社會。英國《每日星報》表示,「從第一集緊湊的救災和勘察,到第三集見證消防隊員因核輻射而出現的全身皮膚潰爛。這部劇集帶給觀眾的震撼讓剛劇終的《權遊》看起來更像一部喜劇片」。
  • 車諾比爆炸了幾次?車諾比事故你了解多少?
    最近,HBO推出一部迷你劇《車諾比》,在豆瓣評分高達9.6,國外爛番茄新鮮度95%!這是HBO和英國SKY合拍的五集迷你劇《車諾比》勝在題材,採取倒敘的方式,以眾多小人物的視角真實地再現當年的慘劇。   車諾比核事故被稱作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臨近該核電站的普裡皮亞季城因此被廢棄。
  • 車諾比事件或將再次上演,烏克蘭若再不行動,悲劇將再次降臨
    一場森林大火燒得周邊國家揪心不已,因為大火臨近車諾比,隨時都會有放射性物質擴散的可能,好在大火已經得到控制。不過另一個潛在的威脅已經付出水面,那就是烏克蘭境內的其他核電站也將面臨洩露的風險,烏克蘭若不在行動,悲劇也將再次上演。這次烏克蘭的森林大火,確認燒得讓人擔驚受怕。
  • 《車諾比》,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豆瓣評分達到了9.7!
    然後,看完了第三集的預告,還有許多幕後作者的漫談資料之後,最終可以浮誇的「定義」它可能是《權利的遊戲》後的又一部大火的神劇。在其中,有真實事件的深刻見解,有歷史的厚重沉澱,還有後人回看過往的思緒。這部劇,就是以蘇聯車諾比重量級的核洩漏真實事件改編而成的5集小劇集,《車諾比》。
  • HBO新劇《車諾比》連結哪裡看 車諾比核事件始末
    最近,HBO推出一部迷你劇《車諾比》,在豆瓣評分高達9.6,國外爛番茄新鮮度95%!很多人看了以後,都感覺這部劇有種毛骨悚然的壓抑感。800年:專家稱消除車諾比核洩漏事故後遺症需800年,而反應堆核心下方的輻射自然分化要幾百萬年;9.3萬人:20年前的車諾比核電站事故造成致癌死亡人數約為9.3萬人左右;27萬人:27萬人因車諾比核洩漏事故患上癌症,其中致死9.3萬人;34萬人:核洩漏事故發生後,前蘇聯疏散了11萬多人,隨後數年,又從汙染嚴重地區搬遷了23萬人,前後共疏散
  • 車諾比,茵陳的陰影
    Arthur Bondar:車諾比隔離區的很多人相信,對這場悲劇的第一個警示出現在《聖經》中:「第三位天使吹號,就有燒著的大星,好像火把從天上落下來,落在江河的三分之一和眾水的源泉上。這星名叫『茵陳』。眾水的三分之一變為茵陳,因水變苦,就死了許多人。」 來自《啟示錄》八章 10-11節。車諾比(Chernobyl)市的名字就來源於這種叫做茵陳的植物。
  • 美劇《車諾比》熱播,有人趕去打卡 看完這篇,也許你就不想去了
    車諾比的故事到此暫時告一段落。但據估計,這個新石棺的使用壽命也只有100年。美劇《車諾比》由《絕命毒師》的導演喬韓·瑞克執導,曾創作過《宿醉》系列的克雷格·麥辛擔任編劇,《廣告狂人》男演員傑瑞德·哈裡斯、曾獲奧斯卡提名的艾米麗·沃森主演。雖然只有5集,但創作這樣一部劇,顯然並不容易。
  • 前半段喜劇,後半段悲劇,影史排名第一,它是好萊塢最偉大的電影
    看到《死亡詩社》這個片名,很多人會誤以為這是一部驚悚片而望而卻步。如果你這麼認為,那麼肯定會錯過一部好片。評分9.1、影史100部偉大的電影之一、豆瓣top250排名50。雖然《死亡詩社》並不是影史最完美的作品,但是在我看來,它的故事卻足夠完美。但是在這場現實與理想的衝突中,不管你是否接受,結果卻是付出了血的代價。最終,以尼爾的死亡和基丁老師被解僱而結束。看似悲劇的結局,很顯然並不是所有觀眾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