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劇《車諾比》熱播,有人趕去打卡 看完這篇,也許你就不想去了

2020-12-05 錢江晚報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汪佳佳

就在《權力的遊戲》瘋狂撲街之際,HBO推出的另一部與英國天空電視臺合拍的5集迷你劇《車諾比》卻以黑馬之勢強力吸睛。

首集一出,豆瓣評分 9.6。播到第三集,劇集評分升到 9.7,總算是保住了HBO的金字招牌。

對很多40歲以上的人來說,車諾比是難忘的。

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6分,當時的烏克蘭還隸屬蘇聯,烏克蘭普裡皮亞季市車諾比核電站4號核反應堆突然發生破裂。就在這座城市還沉浸在夢鄉之中的時候,核電站12噸重的防護罩在沖天的火光中被掀開,爆炸引起的輻射在空氣中產生了一道1000多米高的藍色光束。

被驚醒的居民紛紛到窗前圍觀這一景象,甚至走出屋外感受著輻射粉塵的降落。此時的他們並不知道這場致命爆炸釋放出的輻射是廣島原子彈爆炸的 400 倍,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從此將被改寫。

車諾比事件後來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

前蘇聯的事故報告指出,車諾比4號機反應堆總共有180至190噸的二氧化鈾及核反應產生的核廢料。而之後在對核反應堆進行無害化處理時,清理人員發現反應堆內部空空蕩蕩。因為大火引發的高溫,許多輻射物質衝向高空,並向外四面八方擴散,反應堆內部只剩下大約5%~10%的核物質。

空蕩蕩的反應堆內部由原子爐熔毀而洩漏的輻射粉塵,乘著季風橫掃了整個世界。烏克蘭、白俄羅斯以及俄羅斯境內均受到嚴重核汙染,世界上的其他地區也未能倖免。

爆炸一天後,1100公裡外的瑞典福斯馬克核電站工作人員的服裝上,都能檢測出來自車諾比的輻射粉塵,乘著季風,輻射物甚至飄到了芝加哥。

而在美劇《車諾比》第一集剛開始,爆炸就發生了。消防員瓦西裡和妻子柳德米拉被爆炸聲吸引,來到窗前,遠處的核電站不僅燃起了紅色的火,還射出一道淡藍色的光柱。這是契倫科夫輻射(在介質中,光的運動速度比真空中慢,而爆炸瞬間釋放出的許多輻射粒子的速度會超過介質中的光速,引發以藍色輝光為主要特徵的契倫科夫輻射。契倫科夫本人也因為這個發現獲得了 1958 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核電站副總工程師迪亞特洛夫聽到爆炸聲,立刻命令工程師冷卻堆芯,斷開伺服系統,啟用備用水泵讓水穿過堆芯。

然而,目睹了爆炸現場的工程師報告到,堆芯已經爆炸了,不存在了,反應堆頂蓋也被炸開了。

迪亞特洛夫離開控制室前往現場觀察情況,在路上,他看到了大量散落在地上的冒煙的黑色塊狀物,他的表情越來越凝重,開始冒汗。事情遠比他想像的要嚴重。

爆炸發生後,包括瓦西裡在內的消防員立刻趕到現場救火。

在火場外,大塊的黑色固體散落滿地,一位毫無防護措施的消防員撿起一塊固體仔細觀察。幾分鐘後,消防員手部變紅皮膚脫落,整個人倒在地上。

而這些黑色固體就是構成RMBK(壓力管式石墨慢化沸水反應堆)反應堆的核心組件:石墨。

第一個摸石墨慢化劑的消防員很快倒下了。燃燒後的石墨變成了輻射粉塵,飛到了更遠的地方。

在第一集尾聲,不明就裡的當地學生們還和往日一樣去上學,而在他們身後,一隻接受了過量輻射的鳥從空中墜落。

這隻墜落的鳥,預示了很多人的結局。結局無外乎兩種,急性輻射病和慢性輻射病。

急性輻射病短時間內就可致人死亡,慢性輻射病在人體遭受過量輻射後,不會立即致命,但會引發免疫系統疾病或癌症。

在《車諾比》中出現的一線人員的「燒傷」、嘔吐、出血、昏迷,都是急性輻射病的症狀。

第一個倒下的是在水泵房工作的工程師科登徹克,他離爆炸點最近,受到的輻射劑量也最大。當同事找到他時,他一口血噴在了同事的白色工作服上。

接下來,最先到達現場的消防員瓦西裡和他的戰友們,也相繼因急性輻射病死去。

對於那些英勇的「逆行者」來說,選擇進入車諾比,就等於選擇了死亡。

據俄羅斯統計,爆炸當天,有203人立即被送往醫院治療,其中31人死亡。在事故發生後的兩年內,有大約有30萬到60萬的清理人進入反應堆30公裡範圍內清除輻射汙染物,其中約16萬人受過量輻射影響罹患終生殘疾。

爆炸後數年內,汙染區上千名兒童罹患甲狀腺癌。據綠色和平組織統計,受車諾比輻射而患上癌症的總人數將超過9萬。

事故發生33年後的今天,科學家發現,在車諾比周圍,汙染仍很嚴重。這裡的土質已被徹底破壞,在上面種不了任何農作物,普裡皮亞季市成了一個死城。而人類回收這片廢土的時間,樂觀估計在3000年後。

其實,美劇《車諾比》的結局早就舉世皆知。1986年6月至11月,前蘇聯政府投入大量人力,在爆炸的4號反應堆上扣上了一個水泥殼子。這個封印了可怖核怪獸的盒子,被形象地稱為「石棺」(Sarcophagus)。

2012年4月26日,耗資9.35億歐元(相當於人民幣70億元)的新石棺開工建設,大多數資金是世界各國政府捐贈的。車諾比的故事到此暫時告一段落。但據估計,這個新石棺的使用壽命也只有100年。

美劇《車諾比》由《絕命毒師》的導演喬韓·瑞克執導,曾創作過《宿醉》系列的克雷格·麥辛擔任編劇,《廣告狂人》男演員傑瑞德·哈裡斯、曾獲奧斯卡提名的艾米麗·沃森主演。

雖然只有5集,但創作這樣一部劇,顯然並不容易。

宏大敘事,又不能忽略細節;年深日久,但歷史必須準確。《車諾比》的創作人克雷格·馬青(Craig Mazin)從一開始就確立本劇要儘可能忠實於歷史的真實,在細節上也儘可能的準確。

雖然車諾比核電站現在仍然保存著,但到當地拍攝顯然不現實。劇組把目光投向了烏克蘭西北方向的國家立陶宛。

這個國家也有一座核電站——伊格納利納核電站,它和車諾比是同一時期建造的,外觀及附屬設施如出一轍。

很多當地人仍記得當年前蘇聯時期的生活是怎樣的,從服裝、手錶、眼鏡,到室內裝修、窗戶上的鐵欄杆……他們為劇組拍攝提供了許多寶貴的意見。

因為受這部劇的吸引,許多人已經火速趕到烏克蘭打卡了。記者同事的朋友圈也已經有人前往烏克蘭,效率是真的高。

據統計,烏克蘭人的隔離區旅遊項目,僅去年一年,全球就有72000名「探險者」慕名前往。

但是記者建議大家,千萬不要覺得車諾比廢墟探險很酷,就盲目前往,車諾比至今仍有大量未探明區域(包括存放汙染服裝器材的地下室),仍存在暴露的潛在危險。

其實,對車諾比事件的記錄從來沒有停過。

哈佛大學俄羅斯及烏克蘭史教授沙希利·浦洛基就憑藉自己的作品《車諾比:一段歷史悲劇》獲得了英國頂尖的非虛構文學獎巴美列·捷福獎。

沙希利·浦洛基成長於車諾比核反應堆的下遊300英裡處,也是那次核事故事件的受害者和親歷者。直到2017年,他才發現自己的甲狀腺受到核輻射的影響。這部非虛構作品講述的是消防員、科學家、士兵、工程師和警察通力合作試圖消除車諾比核事故的影響的故事。

在獲獎之前,沙希利·浦洛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說:「我們要對核能非常小心,因為它們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清潔的能源。從車諾比事件中我得到的教訓是,當一切太平時核能源是最清潔的能源;但一旦爆發問題,它就成為了世界上最髒的能源。」

2015 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白俄羅斯女記者斯韋特蘭娜·亞歷山德羅夫娜·阿列克謝耶維奇的獲獎小說《車諾比的回憶:核災難口述史》講述的也是車諾比的核事故。阿列克謝耶維奇通過採訪親歷者寫就了這本非虛構作品。

她從1985年開始寫這本書,一直到1997年出版,歷時12年。通過親歷者的口述,她記錄下車諾比事件對人們的影響。

「車諾比在我腦海中留下的是它往後的生活:沒有主人的財物、荒蕪人煙的土地。道路不知通向何方,電線不知向何處延伸……有時我感覺我似乎是在記錄未來。」

2014年,花城出版社又出版了阿列克謝耶維奇所著的《我不知道該說什麼,關於死亡還是愛情:來自車諾比的聲音》。她訪問了上百位受到車諾比核災影響的人民,有無辜的居民、消防員、以及那些被徵招去清理災難現場的人員。他們的故事透露出他們至今仍生活在恐懼、憤怒和不安當中。

俄羅斯還拍過一部穿越劇,叫《車諾比·禁區-無人原樣而歸》。

五個年輕人上了一輛老伏爾加牌的汽車來追趕一個小偷,這個小偷盜取了主人公父母800萬盧布。

小偷其實是一個普通的莫斯科IT工程師,他在逃跑過程中的錄像,表明了他們的終點就是車諾比核電站和鬼城普裡皮亞季。最終,他們成功阻止了車諾比事件的發生。

這部電影的腦洞確實很大,但其實也不過承載了人們的一個美好願望,希望33年前那場災難,不過是夢一場。

相關焦點

  • IMDB最高評分劇集易主,美劇《車諾比》奪冠,還不快去看!
    當然,既然大家能看到這篇文章,這說明《車諾比》這部美劇在美叔心中是絕對值得推薦的。今天這篇文章既為這部美劇做推薦,同時也是這部美劇的劇評,所以內容當中有不少劇透,尚未觀看的朋友請謹慎閱讀。,估計不少觀眾半途就會棄劇,畢竟這是發生在現實當中的故事,如果特別想要知道答案的話,去網上搜索一下有一大堆的結論,沒必要非要等到劇集的結尾。
  • 《車諾比》核爆後,你也許想送「某些人」去現場
    每日心選在看完《權力的遊戲》之後開始尋找新的美劇來看,於是就找到了最近比較火的HBO新劇《車諾比》,目前它已經更新到了第三集,不過我才只看了一集。相比起史詩級美劇《權力的遊戲》這種完全架空的故事情節,《車諾比》則更像是一部歷史劇。
  • 核洩漏33年後美劇《車諾比》熱播,這位中國女生也帶來進入輻射...
    近日,美劇《車諾比》熱播,引起了不少觀眾的好奇。距離1986年車諾比核事故已經過去了33年,經歷了史上最嚴重核事故後,車諾比成了一座無人居住的「鬼城」。如今,一批批遊客來到這裡「打卡」,感受事故給當地帶來的影響。
  • 圍觀疫情期間必看的良心美劇《車諾比》
    前陣子一直在推各種好看不好看的韓劇,差點忘了自己的初衷,那就是推薦大家看一些引人深思的良心好劇。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美劇——《車諾比》。光看畫面就覺得很壓抑的感覺。由於今年疫情影響,年初疫情的爆發,到處封鎖,居家隔離,小編才看到了這個美劇《車諾比》。車諾比,其實講的是俄羅斯核事故。關於核事故,大家都是聞風喪膽,談虎色變。說起核事故,你們是不是只知道福島事件?幾年前的搶鹽事件?
  • 盤點:看了就停不下來美劇!網友:你絕對沒看過!
    這三部都值得推薦,《老友記》偏言情,《生活大爆炸》偏科技呆子掉書袋、《摩登家庭》偏家庭生活。你喜歡哪一類?美劇中,幻想類劇種是一個很有魅力的劇種,如果你是一個幻想類美劇的粉,比如科幻劇或者奇幻劇,那麼當年的《X檔案》絕對值得「停不下來」的去看完它,《迷離檔案》也非常棒,更有點硬科幻的味道;《尤裡卡》(又譯:靈異之城)則講美國有一座在地圖上找不到的小鎮,卻是美國一幫最頂尖科學家的生活科研頭號基地。
  • 《車諾比》熱播,這個中國女生走進了真實的輻射無人區…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上觀新聞」(ID:shobserver) 最近,一部美劇《車諾比》火了,這是根據1986年前蘇聯車諾比核電站的事故改編。 一批批遊客卻來到這裡「打卡」,感受事故給當地帶來的影響。 事故發生後,這裡發生了什麼?去當地旅遊值得嗎?窮遊達人小盒飯,和我們聊了聊她在車諾比的旅遊經歷。 只能跟團參觀,行程中也禁止吃喝 去年「十一」假期前,盒飯踏上了去烏克蘭的旅程。在這趟11天的行程中,只停留了一天的車諾比卻是這趟旅程的最重要目的地。
  • 美劇《性愛大師》熱播 女主角:大部分故事是真的
    從9月30日起,年度話題美劇《性愛大師》登陸愛奇藝PPS雙平臺,引發網友追看狂潮。請千萬不要帶著有「色」眼鏡,浮想聯翩圍觀該劇,實際上,這是一場嚴肅的「性愛」實驗。該劇用很大的篇幅討論「男女性愛雙重標準」、「性愛分離說」以及「女性為什麼假裝高潮」……看完以後,也許人人都可以成為專家。
  • 美劇《車諾比》,隔著屏幕都能都能感受到的心疼和敬重
    如若不是災難,這座小城也許很少有人會聽到它的名字,同樣因為是災難,讓它成為了永遠抹不去的一層陰影,成為了一個代名詞。豆瓣神級美劇《車諾比》,高分9.6,騰訊首播後評分9.7。整個世界都是平靜的,唯有那音樂敲打著觀眾的心。
  • 真實的車諾比,比美劇描繪的更可怕
    由HBO出品的劇集《車諾比》,一經推出就有9.6的評分,可以說是迄今為止評分最高的美劇
  • 前站長批美劇《車諾比》:打著藝術電影名義歪曲事實
    烏克蘭車諾比核電站前站長伊戈爾-戈拉莫特金近日在接受「俄羅斯24」電視頻道採訪時稱,熱播美劇《車諾比》在講述30年多前的那場核事故時,有很多罔顧事實的謊言。「影片中,幾乎所有人都端著伏特加酒杯到處跑,毫無節制地酗酒。真實情況不是這樣的!
  • 歷史從不接受假如——評美劇《車諾比》
    有這樣一部美劇,當刷完整季區區五集後,會有胸口悶悶的感覺,你很想表達些什麼,卻不知從何說起,這便是2019年高評劇《車諾比》。當然,對於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來說,或許更有體會。該劇再現了人類史上的一場驚天大災難,最大的核反應堆爆炸。人們塵封已久的記憶或許由此而被開啟,但更希望看到的是良知的喚醒。
  • 美劇《車諾比》:謊言的代價是什麼?
    在《權力的遊戲》爛尾以後,HBO又推出了這部五集的迷你美劇《車諾比》,我看到了第四集,相對來講這部美劇還是比較真實的還原了當時的場景。我說的真實,並不是指事故本身,而是裡面參雜著人性,真理,謊言,責任,這些更為直觀的感的東西,會讓人思考的很多。比如開篇的這句話,謊言的代價是什麼?
  • ins網紅半裸出鏡,這個國外「人間煉獄」為何變成了網紅打卡地?
    但33年後,隨著《車諾比》這部美劇的大火,這裡卻變成了一個 網紅打卡地。一位名叫 Veronika Rocheva 俄羅斯模特就在 Instagram 上發布了一張在車諾比照片,頓時刷爆了全網。照片中這個姑娘身穿丁字褲,脫下了自己的防護服,以核電站為背景拍攝了一張半裸照,曬出來還不忘記給貼上了地理標籤。
  • 讓玩家去倫琴值超正常值1000倍地方救人,手遊版《車諾比》?
    最近很火的迷你美劇《車諾比》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故事背景是1986年4月26日凌晨,車諾比核電廠第四號反應堆爆炸事件。在網友紛紛感慨還沒看夠就結束時,病毒末日生存手遊《明日之後》和車諾比合作,出了大學新地圖,該地圖便是以車諾比核爆炸為背景,地圖中的學校已被核輻射汙染,這裡的倫琴值超過人類能夠正常生存值的1000倍,但很多學生倖存者被困在了學校裡,玩家扮演的志願搜救隊要去離核輻射中心不遠的諾貝利學校進行搜救。
  • 疑在車諾比拍「不雅照」,俄模特道歉後又改口
    【文/觀察者網 阮佳琪】剛剛劇終的HBO迷你劇《車諾比》餘熱未消,各國大批網紅在車諾比打卡被批評是「不尊重悲劇」。尤其是一名發布半裸照片的俄羅斯模特遭到口誅筆伐,一周後(15日)多家外媒報導稱該模特為此不當行為致歉。
  • 為什麼去香港,內地人卻只能停留7天!看完瞬間不想去了!
    為什麼去香港,內地人卻只能停留7天!看完瞬間不想去了!最近一段時間,香港可真是不太平,不過就算這樣,大家去香港旅遊購物,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中國一部分到了去香港市場人卻只能停留7天,那為什麼會有這個規定呢?
  • 《車諾比》:34年後,被仰望與被遺忘的
    也就是說,車諾比事故,不僅讓幾十萬人流離失所或死於非命,間接造成蘇聯解體,那些看不見的傷害更是不計其數。阿爾貝·加繆在《鼠疫》中寫到:「正是因為荒誕的現實,無論是天災還是人禍,能促使人脫離渾渾噩噩的狀態,睜開眼睛看世界,認真思考所面臨的殘酷現實。」這是一個我們知道結局的故事,大量無辜的人,為了阻止這場浩劫,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 美劇《車諾比》,演繹了一場永生難忘的毀滅性災難
    今天,小編想為大家安利一部美劇《車諾比》,短短的5集給我的震撼太多,一個事故一個世界性災難的發生,背後隱藏著多少人性的偉大和陰暗。就像這部劇最後說的,真相永遠在那,不以人的意志,形態變化而變化,它總會在一個個謊言的掩蓋下浮出水面。也明白了科學之所以要嚴謹的原因。給那些救災人員致敬!
  • 美劇《車諾比》騰訊視頻今晚開播 會員可觀看全集
    美國HBO出品的迷你劇《車諾比》今晚8點已正式在騰訊視頻獨播,每周三更新一集,會員可看全集。《車諾比》是HBO出品的限定劇,由喬韓·瑞克執導,克雷格·麥辛擔任編劇。該劇以1986年烏克蘭車諾比事故為背景,探究了引發這場核災難的原因,講述當年勇敢的眾人是如何犧牲自己拯救處於災難中的歐洲的故事。該劇首播是在今年的5月,播出之後口碑非常好。該局用美劇中常見的特技手段,還原了真實事件的發生,細節更是滿滿。《車諾比》並不是妄圖以人們的痛苦去博眼球,在災難背後的,那些政治因素和事故原因也是該劇要重點討論的內容。
  • 車諾比:是的,這很蠢,但為什麼?
    昨天,4月26日,是車諾比核電站爆炸的紀念日。本來我想在昨天寫完這篇文章,可以是查資料的時間比我預料的要長,所以耽誤了。大家將就著紀念吧。 提醒一句:文章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