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諾比:是的,這很蠢,但為什麼?

2021-01-15 騰訊網

昨天,4月26日,是車諾比核電站爆炸的紀念日。本來我想在昨天寫完這篇文章,可以是查資料的時間比我預料的要長,所以耽誤了。大家將就著紀念吧。

提醒一句:文章很長。

01 《車諾比》的真真假假

說到車諾比,大家可能想到的就是HBO的美劇《車諾比》。這部劇評價非常高,在豆瓣上得分是9.6,完全屬於神劇的標準。

但是怎麼說呢?我也覺得這部劇拍得很好,但問題是它不太真實。它有點像咱們的《三國演義》,半真半假。

比方說,電視劇裡專門描寫了「死亡橋」。核電站爆發的時候,鎮上的好多居民跑到橋上觀望。大量放射性塵埃飄到了他們身上,《車諾比》最後打出字母:「據說」這些人全死了。

這個說法就是假的。「死亡橋」只是個傳奇橋段。很多站在橋上的人一直還活蹦亂跳,多年以後還在接受採訪,回憶當天的場面。

《車諾比》裡有些虛構是為了敘事方便。

比如說,電視劇給人的感覺好像就是一個副總理謝爾比納領著一個科學家列加索夫在救災,外面還有個女科學家霍繆克在活動。顯得蘇聯很沒人似的。

其實當然不是這個樣子。

好像蘇聯就這倆科學家

當時有好幾個委員會,滿滿一屋子的科學家在出謀劃策,不停地開會,Brainstorm。但是這樣拍,大家就不愛看了。誰願意看一屋子科學家七嘴八舌地開會?大家就喜歡看一個科學家拍腦門:「對,應該空投沙子和硼!」然後就空投沙子和硼。

還有一些虛構則是對蘇聯政府的醜化。蘇聯政府是有問題,但絕對不是電視劇裡描述的那個樣子。

電視劇的整個最後一集全是虛構。現實中沒有主人公在法庭上的控訴,也沒有KGB主席把他關在屋子裡進行恐嚇。這一切都沒有發生,而且也不可能發生。

在《車諾比》中,好多人都被槍逼著做事。就像第一集裡那個倒黴的工程師就被槍逼著,趕到天台上看核電站受損情況;圖拉礦工被招募的時候也被士兵拿槍威脅。這都是假的。在史達林時代,這一切絕對會發生,而且方式更殘暴。但是在1986年,這一切都成了過去式。蘇聯還是高壓,但已經沒有恐怖式的殘暴了。

不聽話可能會失業,而且很可能會失業,前途盡毀。

但槍斃工程師和礦工?那絕不可能。我查閱了很多採訪,沒有一個人提到過這種威脅。

參加救援的軍人倒確實被威脅過「不服從命令就軍法從事」,但那是軍隊系統,可以理解。就算美國軍隊或者英國軍隊,讓你去你不去,照樣也會這麼威脅。而且就算有這種威脅,照樣有一些蘇聯士兵忽然患上了急性病,要麼找各種藉口賴著不去,也沒聽說誰被真的槍斃。

所以說,《車諾比》的故事基調是錯的。它把故事的歷史背景放到了三四十年代的史達林時期。而事實上,當時蘇聯的運轉方式已經不是那個樣子了。

02車諾比為什麼會爆炸?

在這一點上,電視劇的描述總體是正確的。我查了不同的資料,和電視劇的說法都基本一致。

一開始真的就是胡搞。

車諾比核電站當時要做一個安全性試驗。目的是什麼呢?就是萬一哪天核電站的電力供應忽然被切斷,看它能不能穩定地切換到備用電源上。這個試驗本應該是白天做,可電力網的人不同意,說你白天做,那城市供電受影響咋辦?所以就挪到了晚上做。

晚上做就晚上做。他們就應該把有經驗的人調到晚班。可是沒有。他們就讓值夜班的人來幹。這幫值夜班的不是技術骨幹,完全不知道怎麼做這個試驗,只能臨時翻手冊。

這不是瞎搞是什麼?

結果這些人一上來就出了問題。做實驗的時候需要把核電站功率降到大700MW,誰知道這些夜班人員一降就就到了30M。

為什麼會這樣?一直到今天也沒人知道。可能是因為設備故障,也可能是因為他們提前把發電機的轉速調低了,但不管怎麼說,功率掉下來了。

功率降低了有什麼危險呢?就是會出現「碘坑」,也就是電視劇裡說的「氙毒」。核電站低功率運轉的時候,氙-135會越來越多;氙-135越多,就會抑制核反應,功率就越上不去。

這個時候應該怎麼辦呢?就是停機24小時讓氙毒消散。那就啥事也沒有。

但是坐鎮主控室的副總工程師加特洛夫不幹。電視劇裡把他描寫成一個暴躁的二逼,現實中他也確實不咋地。他扯著嗓子喊:「你們這些蠢豬!你們啥都不懂!你們把試驗搞砸了!」

中間這個貨就是加特洛夫

然後他要求立即提高功率。操作員們不同意,加特洛夫大喊大叫說這不違反手冊上的規定,誰不幹誰就滾!

為什麼加特洛夫顯得這麼二逼呢?

還是害怕承擔責任。這一來試驗就泡湯了。而且停機24小時會造成很大損失,他是坐鎮者,到時候肯定是他倒黴。至於風險,他可能不覺得有多大風險。沒人覺得核電站會出事。

其實蘇聯核電站以前也出過幾次事兒,但都被當成高度機密掩蓋了,就連核電站工程師都不知道這類信息。所以誰也不覺得真會有啥大亂子。

他們關閉了兩個冷卻水的循環水泵,又把反應堆的很多控制棒給抽出來了,211根控制棒只剩下了18根。這引發了一系列複雜反應。功率蹭就上去了,但上升的速度實在太快了,核反應堆明顯處於失控狀態。

大家都慌了神。怎麼辦?趕緊按下停止按鈕AZ-3。

這個按鈕一按下,所有的控制棒都會被會被強行塞回反應堆。反應堆就會停止工作。

控制棒設計有問題

但是這些控制棒有問題。這些控制棒的末端有一段是石墨做的。所以,先塞進去的是石墨,而石墨會加速反應。只有等這一小段過去了,控制棒的主要部分接觸反應堆,核反應才會停止。

這是一個天大的bug,但是在以前並沒有造成爆炸。為什麼呢?主要還是因為以前從來沒有這麼多控制棒同時一起塞進去。193根控制棒同時往裡塞,結果功率急劇飆升。

溫度一下子升高,把控制棒的通道給燒壞了。控制棒給卡住了。抑制部分接觸不到反應堆,能接觸到的就是石墨那一小段,它們不斷地提高功率。

於是,在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核反應堆爆炸了。

爆炸後的真實畫面

因為篇幅緣故,有些技術細節這裡就省略了,但總的來說,就是這麼個過程。

要說責任,就是操作人員的二把刀,加特洛夫的彪,還有設計本身的缺陷。

要再加一條的話,就是保密保得太厲害,讓所有操作人員都沒太多危險意識。

03 蘇聯被人詬病之處

車諾比事件中,最被人詬病的不是爆炸本身,而是對危機的處理。那我們就來一件事一件事的看。

反應堆爆炸以後,車諾比的人什麼反應呢?

一開始,確實沒人相信反應堆爆炸了,也沒人覺得輻射會高到駭人的程度。他們拿儀器測,讀數是3.6倫琴每小時,因為儀器的上限就是3.6倫琴。

更精確的儀器還有兩個,一個壞掉了,一個鎖在保險柜裡,一時拿不出來。

電視裡的盧約卡諾夫和真實的盧約卡諾夫

廠長盧約卡諾夫,也即是電視裡頭的大反派,他說「一切都在控制之中,小問題,小問題。」

但是地上有石墨呀。石墨只在核反應堆裡頭才有,怎麼被炸到外頭了?

大家嘴裡都有一股子濃濃的金屬味道,很多人還嘔吐,有人臉上都被灼成了褐色,這又怎麼解釋?

盧約卡諾夫還是選擇了視而不見。其實不光是他。當時很多人,包括專業工程師都選擇了視而不見。

後來一個工程師回憶說:當時我也看到了地上的石墨,但是我也本能地選擇視而不見,或者找出各種理由來解釋,不管這些理由多不合理。

為什麼呢?

因為要相信這一點的話,實在太可怕了。大多數人都本能地選擇撒謊,哪怕對自己也撒謊。

但是,盧約卡諾夫——大反派盧約卡諾夫——心裡頭畢竟不踏實。他給上頭打電話,要求疏散鎮上的居民。跟電視劇裡說的不一樣,他確實要求了!但是上頭斷然拒絕。說等中央派人到現場了再決定。

這種反應也不能說完全不合理。你跟我說只是小問題,反應堆安然無恙,一切都在控制之中,事故中心區的輻射也就3.6倫琴,那為什麼要疏散?派人看看再說吧。

可是這就把事情耽誤了。

26日爆炸當天來了幾波人。軍隊也趕到了。儀器也拿出來測試了。測試的結果把人差點沒嚇尿。

可就算在這個時候,也沒人能拍板。因為中央的人已經在路上了,等他來了再說。

電視劇裡的謝爾比納和真實的謝爾比納

晚上9點,搶救車諾比的核心人物,副總理謝爾比納來了。他來了以後,拍板疏散鎮上的居民。

一聲令下,一千多輛大巴就從周圍呼嘯而來,效率其實還是蠻高的。

當時坐鎮莫斯科主抓這件事的是雷日科夫。他回憶說:當時真是一個電話,想調動什麼就調動什麼。說調大巴,周圍的大巴都掉頭開往車諾比。說調液氮,全蘇聯的液氮都往這兒運。

雷日科夫感嘆說:擱到葉爾欽時代,哪有這效率?

但問題是:還是耽誤了36個小時,鎮上的居民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輻射了36個小時。這責任算誰的?

盧約卡諾夫為什麼不說老實話?就算沒有合適的儀器,金屬味總能感覺到吧?滅火的消防員被輻射的半死不活,送進搶救室,總看到了吧?工程師哇哇地嘔吐,總看到了吧?儀器檢測出真實結果之後,總可以馬上行動了吧?

可沒有。還是能隱瞞就隱瞞,隱瞞不了也要等著上頭有個人拍板。

謝爾比納要是不神威凜凜地從天而降,大家就都像一群被割掉腦袋的小雞,不知道該幹什麼。

車諾比事件中,還有一件事特別遭人唾棄,那就是基輔的五一節遊行。參加五一節大遊行的人,包括很多兒童,都遭到了嚴重的輻射。

為什麼明知道車諾比出事了,還不取消五一節大遊行?

答案也很簡單:因為戈巴契夫他們不知道有多大風險。

戈巴契夫在《孤獨相伴》這本回憶錄一直解釋說:我真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他說這話,當然有推卸責任的動機,但多少也是真心話。

他確實不知道情況有多危險。他收到了官僚系統送來的很多報告,這些報告都儘量淡化這件事情。包括在第一線的謝爾比納,也沒有把危險百分百地描述給他。因為這件事情牽涉到了太多的層面,不止是和能源機構,很多官僚機構都有責任。所以,在當時有一種默認的共識,就是不要把事情說的太嚴重。

所以,信息一層層過濾,到了戈巴契夫這個層面,已經發生了相當大的扭曲。這個跟咱們想像中的不太一樣。咱們老百姓想像中,戈巴契夫肯定接觸到最多的機密,掌握了最多的情報,就跟《慶餘年》裡的慶帝一樣,蒼蠅振振翅膀他都知道。

其實不是那麼回事。在關於輻射的問題上,他可能還沒有基輔的一個小科長知道的多。

如果戈巴契夫是美國總統,他幾乎不可能被這麼蒙蔽。別的不用,他打開電視看看CNN就行了。記者們早就像蒼蠅似的撲在這件事上了。當然少不了各種流言蜚語,各種不實之詞,但是他肯定會意識到:情況沒那麼簡單。

關於五一節遊行的問題上,戈巴契夫確實在會議上討論過。他得到的回答是:沒事,基輔的輻射量沒有任何問題。

既然沒事,那就遊行唄。為了安定人心,當時烏克蘭的一把手甚至還抱著孫子參加遊行。

不過考慮再三,戈巴契夫他們還是決定縮短了遊行時間。

基輔五一節遊行

基輔的官員可沒這麼傻。他們通過各種小道消息知道輻射的事兒。據統計,當時有一千多官員都把家裡人送走了。消息甚至漏到了很多老百姓耳朵裡,不少老百姓也跑了。當然了,還是實心眼的居多,不信謠不傳謠,帶著孩子上街遊行。

基輔的小官員都知道,可是戈巴契夫不知道。

戈巴契夫又不是惡魔。他要是知道當時的輻射大大超標,肯定會下令取消遊行。就算不考慮良心問題,他也要考慮這件事傳出去會有多大的輿論影響。

但是他沒意識到。所以這件事成了車諾比事件中最大的汙點之一,也幾乎成了蘇聯邪惡墮落的象徵。

這個事情的責任是誰?有專家的責任,有戈巴契夫的責任,但更多的是整個官僚系統的責任。他們就是這麼運轉的。

04 那麼,拯救活動到底做的怎麼樣?

蘇聯在拯救車諾比的問題上,做的怎麼樣呢?

公平的講,處理還是不錯的。

蘇聯這臺機器笨重臃腫,反應遲鈍,經常找不到正確方向。但是一旦你給它設定一個明確的、可操作性的目標,它會用驚人的效率撲向這個目標。不惜代價,不惜成本,眼裡只有這件事。

全國的液氮,說運過來就運過來。

幾十萬軍隊,說調過來就調過來。

要空投沙子和硼,直升機就連軸轉地往裡空投。

輻射?輻射就輻射。死人?死人就死人。

你要是拿福島事件做個對比,就會發現兩個國家的風格真是完全不同。日本人也不會像俄國人那麼毛手毛腳地胡整,毫無道理地點爆一個核電站。但是一旦出了事,日本人也不會像俄國人那麼不顧血本不惜代價地去搶救。

這個過程裡出現了很多英雄式的人物。但是那個過程也沒有像電視裡說那麼誇張。就拿潛水三勇士來說。他們要潛水到核電站裡,把水泵給接上好去抽水,不然的話就會爆炸。

三勇士

在《車諾比》電視劇裡,這三個人是動員後自願報名的。他們完成工作,出來以後大家熱烈鼓掌。其實現實中不是這樣。這裡不牽涉到報名,就是當地的工程師。選他們去也很簡單,因為他們熟悉環境,換了其他人幹不了。他們完全知道危險,但說去也就去了,就像接了一個正常任務似的。出來的時候,也沒人鼓掌。

這樣演出來會很平淡,所以電視劇裡沒這麼拍。但是如果你仔細想一下的話,就會發現這種做法更驚心動魄。

在這個搶救過程裡,你會感動。確實非常讓人感動。但感動之餘,你也會察覺到一種怪怪的氣氛,那就是對人命的輕賤。搶救要付出代價,這是沒辦法的事情。但是付出代價的過程中,有種不以為意的感覺。

美劇《車諾比》沒有那麼拍,除了追求戲劇效果以外,其實可能還有一層考慮,那就是:他們不習慣於這種不以為意。美國的英雄要有悲情,有掌聲,有大家發自肺腑的感謝。

總之,不能不當回事。

可在蘇聯不是這樣。

公平的講,這種「不以為意」並不是只針對普通人。

副總理謝爾比納帶著一個委員會,坐鎮現場指揮一切。在頭幾天,他們這些人根本就沒有任何防護措施。就坐在輻射粒子中間開會。

一位核物理學家飛到這裡,一看嚇一跳,說:

你們這樣不行啊。你們要在窗戶上覆蓋鉛皮啊。

——好好,覆蓋覆蓋。我們忙著呢。

謝爾比納他們一直坐鎮現場,比那些士兵,那些礦工呆的時間都長。結果,車諾比事件發生四年以後,他就死了,極大可能跟輻射病有關。

謝爾比納是個老滑頭,工於心計,對人粗暴。但是你能說他不勇敢?還有像塔拉卡諾夫少將,身先士卒,始終呆在一線。你能說他不勇敢?

這裡可能有俄國人的國民性格因素,但也有整個體系的緣故。

對蘇聯這個官僚體系,我們確實無法評價過高。他們內鬥、顢頇、自私,往往還腐化。但是在另一方面,我們不能把他們都看出一群毫無道德,毫無責任感的人。他們往往也有屬於他們自己那個體系的責任感和道德感。

在某些環境下,他們會發出惡臭。但在有些環境下,他們會發出光芒。

05 他們為什麼不說實話?

我們復盤車諾比事件的時候,往往會有一種困惑。

為什麼蘇聯不向人們及時發布真相?為什麼他們在新聞上拼命要輕描淡寫,直到瑞典人發現了核輻射都飄到他們那兒了,才正式承認危機?多少年來,大家都在唾罵這種行為。他們何必要這麼做呢?

讓人們知道有危機,又怎麼了?

太晚了

如果這件事發生在美國,白宮幾乎肯定不會這麼幹。

白宮當然也沒這個能力,擅長扒糞的記者會揭發這件事。但是即便有這個能力,白宮也不會冒這個險。

這並不是因為白宮就比克林姆林宮道德一定高尚,而是沒有足夠的動機。

美國如果發生了災難,那就發生了唄。有災難就處理災難。大家不會把所有的災難都怪到白宮頭上。白宮的權力是有限的,但責任也是有限的。

打個比方,美國挑戰者號爆炸了。爆炸就爆炸了。一個大悲劇。做調查,做善後,吸取經驗也就是了。而且大家腦子裡第一個想到的責任方是NASA,而不是白宮。美國人並不會因為挑戰者號爆炸,就說:咱們的政府怎麼這麼無能!裡根是幹什麼吃的?

那麼,裡根有多大的動機去掩蓋這件災難呢?

可是如果蘇聯太空梭爆炸了,那蘇聯人想到的就是:克林姆林宮咋這麼無能?

蘇聯政府掌控了資源,一聲令下,所有的大巴都要聽令,所有的液氮都能集中。但是,它也順手就把一切責任都捆在了自己身上。

白宮並沒有為所有美國人的幸福做擔保的義務。但是克裡姆林宮就有。它就像一種神一樣的存在。蘇聯人的任何的不幸,就是對它表現不力的一種默默譴責,蘇聯人的任何驚慌,也是是它表現無能的一種默默譴責。它有責任讓全體蘇聯人都安全和幸福。

這就如同古代的天子,哪怕日食都是對他的一種譴責。

如果做不到讓蘇聯人都安全和幸福(當然做不到),那也要讓他們有安全和幸福的幻像。所以戈巴契夫在要不要取消五一節遊行的時候,就覺得顧慮重重。

06 偉大的靈魂

這篇文章拖的太長了,很多想說的話題還沒有說到,但也只能這樣了。

前面我說的都是大人物,那麼最後我說說小人物吧。

《車諾比》裡有很多虛構的情節,但是有一件是真的,那就是消防員妻子柳德米拉·伊格納滕科的故事。這段情節來自《車諾比的祭禱》這本書,作者阿列克謝耶維奇採訪了柳德米拉,記錄下了這個故事。

電視劇裡的柳德米拉和真實的柳德米拉

你可能看過電視劇了。但不夠。你應該去讀讀這本書。其他的篇幅都可以不讀,但要讀讀這篇。整個故事就是柳德米拉的獨白,也是我幾年以來讀到的最動人的愛情故事。阿列克謝耶維奇自己也說那是莎士比亞級別的獨白。

最徹底、最純粹的愛情,甚至消融了自我。直到眼睜睜看著丈夫變成了一堆藍紅相間的爛肉,愛情依舊閃亮如初。

這是比所有的愛情小說更讓人震撼的愛情。相比之下,生死不渝都是一句太過膚淺、太過輕佻的誓言。

要讀這樣的故事。不讀這樣的故事,我們就只會把車諾比這樣的災難看成一個數字,一個符號,一段軼事。

正是這些小人物的故事,才能告訴災難是什麼。有多少人為此而承受難以言喻的苦難。而這些小人物的靈魂又可以如此偉大,如此深沉,可以讓整個世界都顯得更加龐大幽深,可以讓我們對人性保持不滅的信念。

喜歡就點個在看吧

相關焦點

  • 蘇聯為什麼解體?車諾比核爆炸是一個轉折點
    就當時蘇聯的整個核工業來說,烏克蘭的這個車諾比核電站算是重點發展的一個。蘇聯為什麼要搞這麼個東西呢?因為當時美蘇在進行軍備競賽,1983年美國的裡根總統上來以後就提出了一個600艘艦艇的計劃,說美國要造600艘艦艇,而且相當多的潛艇都必須是核動力的,這個對蘇聯刺激特別大,美國要造核動力的,我也要趕緊跟上。
  • 車諾比,茵陳的陰影
    對輻射的恐懼在相當一段時間都印在烏克蘭人的腦海裡,它伴隨著我們這一代人長大。很長一段時間,我覺得在禁區裡有許多怪物。人們總是懼怕他們不知道的東西。也許這正是我2007年去車諾比的主要原因。穀雨:你去過車諾比多少次了?Arthur Bondar:五十多次,而且我會找任何機會再回去。
  • 為什麼車諾比的輻射對動物帶來致命影響,植物卻越來越興盛?
    車諾比的災難讓核電廠方圓2600公裡,生靈塗炭。人至罕見,動物也都遠離了。受到核災影響的人,更是出現了各種千奇百怪的病狀,千百種癌症。然而,最脆弱的植被也未曾被災難消滅,即使是在放射性最強的地區,植被也在三年之內恢復到了正常的水平。為什麼人類和動物們受到了如此嚴重的波及,但是植物卻仍然可以安然無恙呢?
  • 《王牌賤諜》曝「蠢賤」預告 克魯茲首度亮相
    在這版預告片中,西班牙國寶級大美女佩內洛普-克魯茲飾演的疑似反派BOSS驚豔亮相,在令人捧腹的笑料之外,讓影片又多添了幾分活色生香的誘惑。  預告片的一開始,就揭示了馬克-斯特朗飾演的特工弟弟「為了保護我們的未來,只負責在黑色行動中殺人」的特殊身份,不幸的是,如此高冷的設定只是為了與他那28年沒見、只知道尋歡作樂的哥哥形成自帶「湊一起就讓人想笑」效果的反差萌。
  • 科考隊員大戰車諾比巨鼠?這是怎麼一回事?
    看見一位網友在詢問:據傳上世紀90年代,一支9人科學考察小組進入車諾比時,曾遭遇一群巨鼠襲擊,傳聞中出現的巨鼠就被稱為「車諾比巨鼠」。從科學角度來分析這到底是真是假?我先直接給出答案:所謂的車諾比巨鼠,當然是假的了。它們並不存在。這只不過是人們處於對核技術的恐怖,衍生出一個怪獸種群而已。
  • 車諾比爆炸後,人們為什麼要服用碘片?
    那麼,為什麼要吃碘片呢?像碘這樣的簡單元素是如何防止輻射的呢?碘片如何預防輻射?簡單的回答是,碘沒有任何直接的抗輻射效果,但可能提供一些間接的保護。碘不能阻擋自由飛行的中子,也不能清除飲用水中的放射性塵埃。然而,它確實能改變你的身體行為方式,以降低放射性物質構成的風險。
  • 達克效應:為什麼越蠢越是有著迷之自信?
    像這位有著迷之自信的大哥的例子,在日常中其實也是比比皆是,比如在網絡上噴天懟地的各路大神:一、迷之自信就是蠢到不知道自己蠢為什麼人們會高估自己?在心理學上有個叫達克效應可以解釋。簡單說就是,如果你很蠢,你就發現不了自己的蠢,因為發現自己的蠢需要相當高的智力。關於一個人的能力水平和自信程度的關係,我們可以看下面這張圖:在這張圖上,可以看到,當一個人掌握了一小部分知識的的時候,自信達到了一個高峰,這個高峰叫「愚昧之山」。大部分人其實都處在愚昧之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也就是達爾文說的「無知比知識更容易讓人產生自信」。
  • 曾經的車諾比——烏克蘭小城的現狀
    知名博主郭傑瑞近日就跟隨一個旅行團,親自去了一趟這座烏克蘭小城,帶領我們看看現在的車諾比,這裡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傑瑞在開頭說道,「我現在在烏克蘭的首都基輔,今天我會跟一個旅行團一起去車諾比。大家都知道車諾比30年前發生了核事故,但是現在有旅行團要去那裡,真的很令人詫異!」
  • 烏克蘭將開放車諾比怎麼回事 車諾比是什麼地方為什麼被禁
    1986年4月26日車諾比核電站第四機反應堆發生爆炸。烏克蘭的核輻射汙染為12個地區,汙染面積為5萬平方米,白俄羅斯大約有46500平方米(佔國家總面積的23%)受到汙染。俄羅斯19個地區近6萬平方米的260萬人受到汙染。據悉,車諾比核電站爆炸是核能史上最大的一次災難。
  • 1986年烏克蘭的車諾比核電站爆炸,30年後為什麼成了動物的天堂?
    人走了,動物卻來了,上世紀90年代,鹿、野豬、狼、野馬、鷹等各種各樣的野生動物聚集,開始瘋狂繁殖,數量不斷增加,這座人類的鬼城,誰也沒想到30多年後卻成了動物的天堂。 人們知道這裡有輻射,躲得遠遠的,動物並不知道核輻射的存在,把這裡當成了沒有人類侵擾的天堂。為什麼這麼多動物能夠在這種環境下繁衍,並且生活的自由自在呢?
  • 俄羅斯民眾:我們自己拍不出《車諾比》
    HBO劇集《車諾比》火了。這部只有5集的劇集,在短短一個月內成為IMDb有史以來評分最高的劇集——超過15萬觀眾為它打出了9.7分的高分。劇集的製片人也表示,相對於故事性,他們更在意的是歷史本身。豆瓣作者「八千夜」翻譯了一些俄羅斯民眾(包括車諾比事件親歷者)對這部劇的評價:「4月26日,在車諾比核電站事故周年紀念日,沒有一個俄羅斯頻道,沒有一家俄羅斯報紙提到這場災難。對撲滅車諾比核火焰的人們沒有一句感謝。美國人做了我們長期以來必須做的事情。感謝他們。」
  • 《車諾比》背後的歷史真相:列加索夫的死因
    車諾比核電站是前蘇聯最大的核電站,共有4臺機組。1986年4月26日,世界上最嚴重的核事故在車諾比核電站發生。
  • 車諾比核災給大自然帶來的意想不到好處
    這起發生在1986的核災難導致成千上萬民眾患癌,曾經人口稠密的地區變成了鬼城,隔離區面積達2600平方公裡(1000平方英裡)。最近,一部同名電視劇將這起災難重新帶回人們的視野。但車諾比的隔離區內並不是沒有生命。狼、野豬和熊又回到了烏克蘭北部老核電站周圍茂密的森林裡。在植被方面除了最脆弱和暴露在外的植物,大部分都存活了下來。
  • 車諾比(一)
    在本文中我將向各位介紹的「車諾比核電站事故」,屬於沸水堆;而美國的「三哩島核洩露事故」,在技術上屬於「風險較低」的壓水反應堆。車諾比4號機組之所以被寄予眾望,是因為一旦這臺機組落成投產,車諾比核電站所擁有的4臺1000MW的機組,將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核電站。其裝機容量將達到蘇聯全國核電站發電量的15%。
  • 車諾比一日遊
    但從2011年起,根據烏克蘭政府的決定,車諾比核電站事故地區對普通遊客開放。其實在此之前,私自進入這一區域考察的遊客就已存在。到此之前,遊客們大都聽過某些傳聞,諸如這裡的老鼠在遭受輻射後變得碩大無比。但是,想要看到怪物的遊客們要失望了。這裡沒有傳說中的碩鼠,也沒有變異的大魚,偶爾能見到一些動物,但看不出什麼異樣。
  • 他們在現實的車諾比撿垃圾
    車諾比事件爆發,是在《潛行者》上映的7年之後,但現實卻和電影中的世界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災難產生了一個真實的危險區域,讓政府嚴令禁止外人踏入這片禁區。這群試圖進入車諾比的人與電影中的「潛行者」簡直一般無二,因此當地人就乾脆把他們叫做潛行者。
  • 車諾比現在能去嗎?車諾比清理人慘狀曝光
    下面就為大家揭秘車諾比清理人慘狀,感興趣的不妨一起往下看!車諾比現在能去嗎車諾比事故,發生在1986年4月26日,地點在蘇聯烏克蘭普裡皮亞季,被認為是史上最為嚴重的核電特大事故,離車諾比最近的城鎮是普裡皮亞特,普裡皮亞特將需要3,000年時間才能被認為是人類再次安全居住的地方,車諾比曾被評為cnn全球七大恐怖禁地之一,現在空無一人,最好不要私自前往。
  • 前蘇聯的車諾比核事件到底怎麼發生的,為什麼那麼嚴重?
    可能很多人對這個詞還不太了解,車諾比核事故,也稱車諾比事件,是有史以來發生過最可怕的一件核洩漏事件,也是第一次被國際評為第七級事件的特大事故(第二次是日本的核洩漏,但沒車諾比嚴重),嚴重程度影響到整個歐洲大陸。
  • 傳聞:車諾比巨鼠!核爆的產物
    車諾比巨鼠指的是1986年前蘇聯烏克蘭境內核電站爆炸後因為輻射產生的巨型老鼠。車諾比巨鼠曾經作為教材出現在國內某科普讀物上,類似的還有食金蟻。類似於車諾比巨鼠的傳言還有發生在伊朗首都德黑蘭核輻射產生的變異的巨鼠,只是不確定是否謠言。傳聞車諾比巨鼠體長50釐米左右,毛皮呈暗灰色,牙齒和爪子都異常鋒利,眼睛發出幽幽的紅光。
  • 車諾比還在燃燒反應嗎 為什麼後續需要蓋上石棺
    近日一部美劇《車諾比》引起了無數網友們的熱議,這一部僅僅只有5集的美劇卻成為了近些年評價最高的一部,該劇同樣在豆瓣上取得了9.6分的高評價,看過這部劇的觀眾都知道該劇取自於上個世紀前蘇聯發生的一件真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