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為什麼解體?車諾比核爆炸是一個轉折點

2020-11-22 騰訊網

作者: 張召忠 (微博)

世界上曾經發生過很多的核事故,例如,三裡島核事故、福島核事故、車諾比核事故。車諾比電廠1986年4月26日發生爆炸,距今已經三十年了,但現在想想仍讓人心有餘悸,今天我就跟大家說說這個事故是怎麼發生的,當時蘇聯對這個事故又是如何反應的。

車諾比這個核電站位於烏克蘭的北部,20世紀80年代烏克蘭是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那個時候蘇聯一共有15個加盟共和國,烏克蘭就是其中之一。就當時蘇聯的整個核工業來說,烏克蘭的這個車諾比核電站算是重點發展的一個。蘇聯為什麼要搞這麼個東西呢?因為當時美蘇在進行軍備競賽,1983年美國的裡根總統上來以後就提出了一個600艘艦艇的計劃,說美國要造600艘艦艇,而且相當多的潛艇都必須是核動力的,這個對蘇聯刺激特別大,美國要造核動力的,我也要趕緊跟上。

但這個核電站在開始建造的時候給的工期特別短,設計上也有很多偷工減料的地方,用的材料很多都是劣質的,核安全檢測也弄得馬馬虎虎的,等於說從設計、規劃、建造的時候就不是太合格。為什麼呢?還是跟軍備競賽有關,當時美國提出來了一個SDI計劃,也就是星球大戰計劃,對蘇聯來說,又是一個特別大的刺激。當時蘇聯已經上套了,非要跟美國對抗,弄了錢之後全部去搞飛彈了,去跟美國搞星球大戰競賽去了,去搞海軍發展去了,所以在民用設施這塊兒就有點捉襟見肘了。但沒錢還需要核電,怎麼辦?那就造成了這樣一個結果,這個核電站建造得就很馬馬虎虎,很多東西不符合技術要求,得過且過,這樣就留下了很大的隱患。

這個核電站投產之後,當時蘇聯突然說要測試下核戰爭情況下如何讓核反應堆自動、快速停堆,防止產生核爆炸。就是說如果美國使用核飛彈打擊這個核電站的話,正在運作的核電站反應堆如果爆炸,就會造成成千上萬人的死亡。為了避免這種事兒的發生,就要進行一些測試,看看能不能在滿負荷工作的狀態下,讓反應堆以儘快的、最短的速度讓它停堆。停堆之後這個電怎麼供應?切換到另外一個電源,比如用柴油機發電讓它進行輸出。但進行這個實驗太危險了,核戰爭爆發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經過什麼樣的預警體制,國家的安全進行如何動員?軍隊當中要做什麼樣的預案?你這個核電站預案一號、二號、三號都沒有,突然有一天,這幫值班人就決定進行這樣一個測試。

更有問題的是操作人員和指揮長之間還發生了很多矛盾,按照技術規範,要在一個比如在700~1000兆瓦這樣一個滿負荷的工作狀態下給它降低功率,怎麼降低?得把這個核反應堆裡面的1160多根燃料棒都抽出來,抽出來之後就不進行核反應了,這個時候功率為0。但具體要在什麼負荷狀態下抽出來?是抽三次或者五次,先抽出30根,再抽50根,再抽70根這樣的分批往外抽,還是把這1160多跟燃料棒一下子都抽出來?操作人員和指揮長爭論不休,這個說那個笨蛋,那個說這個啥都不懂。這也說明當時預案很不充分,人員訓練不到位,現場操作人員好多都是菜鳥。這個測試多危險啊,竟然啥準備都沒有,測試開始以後,1160多根燃料棒全抽出來了,之後功率突然到0,裡頭的冷卻水跟不上,之後反應堆裡面溫度過高產生了爆炸。

我跟大家說的通俗點,都知道暖瓶裡面燒水的那個熱得快吧?暖瓶裡面一壺水,熱得快塞裡面,然後插頭插到插座上,一會就燒開了。熱得快就是那1160多根燃料棒,你說我怎麼樣能讓它不熱?把插座拔了不就行了。核反應堆發電是什麼?燒了熱水以後,熱水產生蒸汽,蒸汽推動汽輪機,汽輪機推動發電機發電,就是這麼一個過程。結果這一天,他們這個地方的人抽拔燃料棒,也是是拔掉這個熱得快的時候,操作不當導致爆炸,放射性粒子全都出來了,所以當時在現場的30個操作人員一周內全部死亡,現場死亡兩個人。

這個事情發生之後,蘇聯是怎麼處理的?周圍的人一看發生爆炸了,就給消防隊打了電話讓趕緊來救火,消防員來了之後直接衝到距核反應堆幾米的地方開始噴水了,就是說都把這個核反應堆爆炸的嚴重事故當成只是著火了這麼一件事兒。本來是在地面上發生的核反應堆爆炸這樣的一個核放射事故,由於他們噴水太多造成大量的水往地下滲透,汙染了地下水,然後成千上萬人喝的地下水自來水就有了核放射物質。並且當時進去的第一批消防員大部分都死掉了,很讓人痛心,這都是國家關於核安全的宣傳跟不上啊。

車諾比這個事故被不斷地匯報給國家核安全部,然後報告給當時的蘇聯總統戈巴契夫,戈巴契夫就很不放心,核電站發生火災,你們院士給我解釋解釋這個核爆炸會不會造成核輻射,會不會像原子彈爆炸後那樣,造成成千上萬人的死亡啊?院士就瞞著總統,說這就是一個爆炸而已,沒啥事兒。車諾比核電站是一個工程項目,成千上萬人參加這個工程項目,建設者還在那裡建立一座城市,離著車諾比核電站不到三公裡,四萬三千人在那兒生活,竟然沒人注意到這個事情的嚴重性,這個太可怕了。

大家都看不到核放射線,但其實它對身體的危害很大,後來這些放射性物質隨風飄散到瑞典、挪威這些國家了,瑞典搞核監測的說最近不對勁啊,核輻射劑量增加好幾倍,肯定哪發生核汙染了,最後查出大約在蘇聯方向,瑞典就問蘇聯,你們咋回事兒啊,是不是核試驗的時候,出現核事故了?蘇聯就說我們什麼事兒都沒發生,就想隱瞞這個事情。結果後來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質問蘇聯,最後紙包不住火了,就對外說車諾比核電站發生事故,我們正在全力搶救。事故發生18天以後,蘇聯才正式對外公布核事故的消息,這是相當不負責任的。

蘇聯是怎麼搶救的?繼續消防滅火,然後使用幾十架直升機,每一架上面滿載著80公斤一個沙袋往核反應堆上丟,企圖用沙袋隔離火,沒有空氣之後不就不著火了,當時投了五千多噸沙袋,這得出動多少架直升機,所有參加使用飛機和直升機投沙袋的這些蘇聯軍人、飛行員全都受到核輻射,相當多的人死了,活著的人有四分之三,基本上要麼是發了神經,要麼是因為不堪忍受折磨,自殺了。之後又用了七個月的時間,弄了幾千噸鋼筋混凝土在現場建石棺,想把這個反應堆給堵死,後來建石棺這些人也受到很大的輻射。

很多人問我蘇聯為什麼解體,一個那麼龐大的敢於和美國分庭抗禮的蘇聯,為什麼一夜之間就紅旗落地解體了?車諾比核災難,這是一個重大的轉折,老百姓感覺這個政府不行了。在戈巴契夫的回憶錄中,有一段話我看了很感動,他說應該第一時間就告訴公民實情,讓他們知道一些防護知識。他說由於瞞報,政府在人民群眾當中失去了信心。這個事故很讓人心寒,也很讓人心酸,還是要加強核安全的宣傳和相關知識的普及。

相關焦點

  • 人類最大的核災:間接導致蘇聯解體的車諾比
    引言:戈巴契夫曾經語出驚人地說:「車諾比核事故可能成為5年之後蘇聯解體的真正原因,其重要程度甚至要超過我所開啟的改革事業。」誠然,車諾比事故的惡劣影響,以及天文數字般的善後費用,都給了蘇聯沉重的打擊,但最致命的傷痛,始終還是在人們心靈上劃開的那道傷口,這道傷口最終令一個曾經強盛的國家分崩離析,並且直到30年後的今天也沒有癒合。
  • 「車諾比核爆炸」與飛碟的出現
    在引起熱能爆炸的第四核反應堆裡,共有180多噸濃縮鈾存在,在第四反應堆發生熱能爆炸後那種極端的環境中,不發生核爆炸的機率微乎其微,到底是什麼因素阻止了核爆炸發生?報導稱,在車諾比核電站大爆炸期間,許多人目睹一個飛碟懸浮在核電站的上空,或許是外星人阻止了車諾比核電站的核爆炸!
  • 大廈崩塌前夜:無關車諾比,蘇聯的解體命運其實早已註定
    ,車諾比核洩漏事件,這看上去可不是一個順利的開端。 ▲英勇抗災的蘇聯人民 另一方面,蘇聯並非只是單純面臨著車諾比一個考驗,在阿富汗戰場上蘇聯依然沒有從泥潭中託出聲來
  • 同樣是核爆炸,為何蘇聯百年寸草不生,廣島長崎卻住著很多人?
    就比如1986年蘇聯的車諾比事故。當時由於錯誤作業導致烏克蘭境內的第四核發電機組發生爆炸,15年之內,陸續有8萬餘人因核輻射而死亡,13.4萬人更是因此染病,方圓30公裡不能住人,如今過去33年,至今都無人敢踏足此地,這就使得人們對於核爆炸一直存有誤區:一旦遭遇核爆炸,必然將會幾百年都難以住人!而同樣經受過核爆炸的日本就為我們說明了真相。
  • 前蘇聯的車諾比核事件到底怎麼發生的,為什麼那麼嚴重?
    可能很多人對這個詞還不太了解,車諾比核事故,也稱車諾比事件,是有史以來發生過最可怕的一件核洩漏事件,也是第一次被國際評為第七級事件的特大事故(第二次是日本的核洩漏,但沒車諾比嚴重),嚴重程度影響到整個歐洲大陸。
  • 1986年車諾比事件:蘇聯政府瞞瞞瞞,致全球100萬人死亡
    這就是當時在蘇聯統治下的烏克蘭境內舉世聞名的車諾比事件。,到達了瑞典上空,瑞典發現了這場災難,但卻見不到蘇聯報導的關於和汙染的任何相關消息,因此致電蘇聯質問烏克蘭境內的情況,蘇聯政府已經直到紙包不知火隱瞞不下去了,開始向瑞典政府求助,自此車諾比核事故公之於眾。
  • 《車諾比:一部悲劇史》出版
    近日,《大國的崩潰:蘇聯解體的臺前幕後》作者,東歐史頂尖學者、哈佛大學教授沙希利浦洛基新作《車諾比:一部悲劇史》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諾貝爾文學獎得主S.A.阿列克謝耶維奇推薦。一場核災難,史上最可怕的人為意外事故。27萬人患癌,9.3萬人死亡,至今仍有因放射影響而出生的畸形胎兒。
  • 《車諾比》:抹黑蘇聯還是還原史實?
    雙方爭論的焦點包括「此劇是否打亂時間線」、「此劇對幾位領導人物的塑造是否符合史實」、「英美拍攝蘇聯歷史事件有沒有可能做到公允」、「本劇是否刻意隱瞞西方幫助蘇聯修改算法和數據」等,還討論了與此劇有一定關聯的「清理車諾比核洩漏的各方人員是否自願」、「蘇聯處理車諾比核洩漏與日本政府處理福島核洩漏態度比較」等話題。
  • 車諾比事故的教訓:原來撒謊的是蘇聯,現在卻是西方
    作者:王德華廣受好評的電視劇《車諾比》講述了1986年的核災難,當時的蘇聯當局試圖淡化這場災難。具有諷刺意味的是,33年過去了,西方領導人需要學會如何誠實和透明。有些人認為,正是那次事故直接導致了蘇聯的垮臺。蘇聯的改革家們,以及戈巴契夫本人,都以車諾比事故為例,要求加強問責制和更大程度的坦率,因為蘇聯當局最初的反應絕不是透明的。《星期日快報》援引《共產主義的興衰》一書作者阿爾奇布朗教授的話說:「它成為蘇聯體制問題的一個象徵。」
  • 「生活心理學」從車諾比到蝴蝶效應|歪糖WhyTown
    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核爆炸事件和蝴蝶效應有什麼聯繫?今天我們聊一聊蝴蝶效應如何持續改變我們的生活。1986年4月26日凌晨,一聲巨響,車諾比核電站發生爆炸。據統計核輻射量相當於400顆美國投放在日本的原子彈, 27萬人患癌症,9.3萬人死亡,周邊2600平方公裡被遺棄,淪為廢城,蘇聯在5年後解體。這次事件成為人類史上最嚴重的核爆炸事件,一場滅頂之災。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這場事故,追根溯源是因為一個小發電站的損壞。基輔的一個小發電站壞了導致用電緊張,原本車諾比核電站白天的實驗只能晚上進行。
  • 《車諾比》,一個關於謊言與泡沫的歷史悲劇-虎嗅網
    當時的蘇聯最高領導人戈巴契夫曾經語出驚人地說:「車諾比核事故可能成為5年之後蘇聯解體的真正原因,其重要程度甚至要超過我所開啟的改革事業。」車諾比事故,猶如一把尖刀,在蘇聯體國家及人民身上劃下一道深深的傷口,刺破了看似強悍無比的蘇聯體「腫瘤」,敲響了蘇聯第一聲喪鐘。
  • 車諾比事故,與蘇聯體制之間存在著怎樣的聯繫?
    車諾比核電站事故是蘇聯難以抹去的創傷,而導致悲劇發生的原因,從未遠離這片土地。對於大多數的俄羅斯人來說,政府在車諾比事故之後的種種拖延,謊言,根本不是什麼驚天的歷史秘聞。對於蘇聯廣大民眾來說,這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周末。沒有人想到無數人的命運已經被改寫。隱瞞第一批進入現場的消防隊員被送到了醫院進行搶救,但是,因為消息被封鎖,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出了什麼事,醫院更是一頭霧水。
  • 直擊車諾比核電站附近的鬼城:曾是蘇聯的驕傲,圖9陰森詭異
    普利皮亞季,位於車諾比核電站僅3公裡地區的一個前蘇聯模範小鎮,曾是蘇聯為安置諾貝利核電站工作人員的所在。
  • HBO神劇未能觸及的車諾比的歷史真相,全在這本書中
    核爆炸發生時,我的住所就在受損的核反應堆下遊不足500公裡之地。我的家庭和我本人並未受到直接影響。但是,數年後當我在加拿大做訪問學者時,醫生說我的甲狀腺有些紅腫,這是暴露在輻射中產生的讓人擔憂的症狀。幸運的是,我的妻子和孩子都很好。我大學時的一位同學,曾在事故發生後的數日內,以警察的身份被派往車諾比,他每年都要在醫院住上至少一個月的時間。
  • 車諾比核事故中,使用原子彈將剩餘核燃料一起引爆,可行嗎?
    據估計,車諾比核事故所釋放的核輻射物質相當於十枚廣島原子彈,其後果至今仍在影響歐洲許多地區!(車諾比核洩漏事件汙染區域)蘇聯當年搶救車諾比動員了30萬軍隊和無數重型裝備,花費超過160億美元,間接導致了蘇聯解體。那麼有人異想天開的問,幹嘛不直接扔一顆核彈將核燃料引爆消耗掉,那不是一勞永逸的簡單方法?
  • 美劇《車諾比》大熱,但真實的車諾比,蘇聯付出了多少
    隨著《車諾比》的開播,很快就掀起了一陣車諾比熱潮,可能有不少人看過這部由美國人拍的劇,自開播以來,評分就穩定在一個很高的水平上,也足以見得這個題材還是非常吸引人的,但都知道這事最了解的人並不是美國,而是蘇聯時期的人,是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
  • 對車諾比的恐懼,在於人類可以親手毀掉自己
    全球各國為何對車諾比如此恐懼,在於人類可以親手毀掉自己,紀錄片《搶救車諾比》便向世人傳達了這一真理。傲慢與偏見,謊言與推脫,安逸與健忘,這些人類的劣根性遠比車諾比核爆炸恐怖。先來看一組數據。
  • 車諾比核災,蘇聯宣傳救災,西方渲染災害,都有意岔開了一點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時23分,距離蘇聯境內烏克蘭普裡皮亞季市14公裡的車諾比核電站,發生了一次可怕的爆炸。2000噸的反應堆頂蓋被炸飛,幾秒鐘後,反應堆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堆芯被炸散,整個反應堆暴露在空氣中。
  • 人類消失後的世界:車諾比,基輔廢墟及蘇聯未來主義建築之旅
    本文作者張一方熱衷於在全球探尋烏託邦式廢墟建築,跟隨他的鏡頭,我們得以一窺如今的車諾比、基輔與前蘇聯。 本文由豆瓣作者張一方授權發表,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車諾比核事故是一件發生在前蘇聯統治下烏克蘭境內的核電站反應堆事故。該事故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也是首例被國際核事件分級表評為第七級事件的特大事故。(目前為止第二例為2011年3月11日發生於日本福島縣的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車諾比(Chernobyl)是俄羅斯詞「Wormwood」(即「苦艾」)的意思。
  • 《搶救車諾比》:無形的敵人
    當時感覺,二十多年前發生在前蘇聯的核爆炸災難,無論是時間還是空間都離自己太遙遠。直到最近深圳大亞灣核電站故障事件爆發,中電集團稱該故障為最輕微的「一級事件」,「按照國際慣例」不需要向外界公布,因此在事發10天後才向政府報告,20多天後才向媒體公布。我忽然感覺也許「車諾比」離我們並不遙遠,於是翻出這部2005年攝製的老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