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災難可怕的是謊言,比謊言可怕的是遺忘。近日,《大國的崩潰:蘇聯解體的臺前幕後》作者,東歐史頂尖學者、哈佛大學教授沙希利浦洛基新作《車諾比:一部悲劇史》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諾貝爾文學獎得主S.A.阿列克謝耶維奇推薦。
一場核災難,史上最可怕的人為意外事故。27萬人患癌,9.3萬人死亡,至今仍有因放射影響而出生的畸形胎兒。
《車諾比:一部悲劇史》是關於車諾比核災難及其地緣政治影響的權威史學作品。浦洛基教授利用新近公開的政府檔案,結合大量倖存者的訪談素材,詳盡敘述了車諾比事件的背景、起因、過程、後續,及其對人類與自然、對國際社會所造成的深遠影響。全書涉及400多個人物,上至國家領導人,下到平民百姓,所有被捲入這場核災難的各色人等都被描述,所有響亮和微弱的聲音均被記錄,所有模糊和片面的認識都被釐清。
《車諾比:一部悲劇史》斬獲兩大國際頂尖大獎:英語世界非虛構標杆貝利吉福德獎(2018)、俄羅斯研究權威獎項普希金俄語圖書獎(2019)。售出10國版權。
《華爾街日報》評論:「扣人心弦,細節豐富,浦洛基先生冷靜地記述了蘇聯制度以及蘇聯官員的傲慢。在車諾比以南不到500公裡的地方長大的浦洛基先生,生動地描述了災難中冒著生命危險控制險情的英雄們——工廠經理和僱員、消防隊員、士兵和其他人。」
本書作者浦洛基教授在序言中談到了創作初衷:「我以一位歷史學家和事件同時代人的雙重身份創作此書。核爆炸發生時,我的住所就在受損的核反應堆下遊不足500公裡之地。我的家庭和我本人並未受到直接影響。但是,數年後當我在加拿大做訪問學者時,醫生說我的甲狀腺有些紅腫,這是暴露在輻射中產生的讓人擔憂的症狀。幸運的是,我的妻子和孩子都很好。我大學時的一位同學,曾在事故發生後的數日內,以警察的身份被派往車諾比,他每年都要在醫院住上至少一個月的時間。我的另一位大學同事也曾於爆炸發生後,在核電站附近待過一陣子,看上去身體卻很好,他現在在美國教授蘇聯史。和他們以及其他事件參與者進行交談,重拾我自己關於此次核災難的記憶,這一系列行為使我能夠更好地再現那些為了儘可能減少核反應堆堆芯熔化所造成的不利後果,寧願犧牲健康,甚至獻出生命的人的思想與初衷。」
【來源:燕趙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