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山負海古諸侯,信美東方第一州。」大文豪蘇轍的詩給古青州作了全面而中肯的概括。而青州博物館作為衡量城市發展的「文明標尺」和儲存城市記憶的「硬碟」,匯集青州歷史、地理、藝術等於一身,以歷史見證者的身份講述著青州歷史文化變遷,堆滿了古老青州的文明與記憶。
源遠流長的青州歷史
街道兩邊是茶樓、作坊、當鋪,行人穿流不息,車馬轔轔而來,綠瓦紅牆間商鋪招牌旗號高高飄蕩,魯中山區沂山山脈北麓和魯北平原洽接地帶,坐落著繁華的青州。「這是隋唐至明清時期的青州。」青州博物館館長王瑞霞說,「當時臨淄已成齊魯地區經濟中心,其富庶繁榮可與長安媲美,與臨淄僅僅一水之隔的青州也在臨淄經濟圈內,因此可與之同領風雲。隨著經濟的發展,也造就了地域特色鮮明的文化特徵,回、漢、滿、蒙等各民族居住在此,佛教、伊斯蘭教等多元文化得以交流互融,另外青州地處交通要塞,東扼半島,南控沂蒙,北望渤海,除海上的絲綢之路貿易活動頻繁外,還為兵家必爭之地。」那時的青州已成為歷史上山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它在歷史中最輝煌的時刻。
古青州的燦爛文明不是一瞬,而是一個不斷層的歷史瑰寶,「在距今7000年~6000年,就有東夷先民在這裡繁衍生息,其後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先後經歷了東夷文化、齊文化、青州文化時期,因此青州地區古文化遺址眾多,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便曾有『彌淄流域的典型遺址,看來以青州為中心自稱一區系』的論述。」王瑞霞說道。
一個人,因為有了故事而獨特,一座城,因為有了歷史而被賦予靈魂,在其後的時代變遷中,青州雖逐漸褪去往日鉛華,卻自得一番寧靜。從兵荒馬亂的秦漢到繁花似錦的明清,再到和平統一的今天,在幾千年的歲月滄桑中孕育出了寶貴的中華文明,即使青州當今已成為縣級市,但其不朽的歷史文化底蘊只會在時間的長河中越釀越「香」。
「小大博物館」,歷史的見證者
拂去歷史塵埃,青州博物館將青州過去的輝煌文化納入囊中,在青州市範公亭西路的西端,這片四合院式的仿古建築群裡,以一個歷史見證者的身份將青州過去的故事說給現代人聽,讓人們走進歷史記憶,使中華文化的瑰寶在新時代重綻異彩。
著名藝術大師黃胄曾為博物館題詞:「小大博物館,天下第一流」。「小」是指它只是一個縣級博物館,「大」是說它藏品豐富,特色鮮明,屬於國家一級博物館、5A級景區的一部分。已經守護了這個博物館近三十年的王瑞霞館長說:「極具地方特色是青州博物館藏品的一大特色和亮點,5萬餘件藏品雖然不多,但一級藏品目前定級的有142件,藏品質量很高,有的是唯一存世,有的是世所罕見,均是地方歷史文化的代表。」
「比如青州博物館藏明萬曆二十六年趙秉忠殿試狀元卷,是目前保存下來的唯一一份明代及明代以前的狀元卷,填補了我國宮廷檔案的空白;香山漢墓出土彩繪陶俑、陶器,是目前同時期文物中彩繪保存最好的一批;龍興寺遺址出土窖藏佛教造像,代表了我國北朝時期雕塑藝術的最高水平,是青州風格佛教藝術的典範;戰國金環首、銀盒、蜻蜓眼琉璃器、北齊線刻畫像石等等,是青州與北方草原、西亞、陸上絲綢之路等地文化交流的見證。」陶瓷書畫無不齊備,青銅石塑各呈風採,青州博物館作為唯一一個首批入選國家一級博物館的縣級市博物館,以其盈千累萬的藏品、濃鬱悠久的歷史傳承早已聞名全國。
小地方裝著大文化,王瑞霞說:「青州博物館是古青州歷史文化的展示場所,其藏品是歷史的見證者,是靠藏品的展示,揭示地方的歷史文化。」走進青州博物館,便是走進青州悠久的歷史,走進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
-END-
半月談·文化大觀
定位於觀察、調研、剖析、引領,將專業高度與傳統文化教育的落地實踐相結合。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弘揚社會正能量,啟迪心靈智慧,讓師生以及社會大眾深入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並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