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書院研學活動:參觀山東省劉氏古鐘錶博物館

2020-12-05 騰訊網

文 | 術德生

2020年6月14日,開元書院組織第一次文化藝術研學交流活動,參觀了山東省劉氏古鐘錶博物館。

時間,從不停歇,也在不停地消失。而作為記錄時間的工具,鐘錶自出現那一天起,就成為一種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同時,鐘錶也是歷史的鐫刻者,不論是古舊的老式鐘錶還是流行的華麗新款,都在伴隨著時間流逝的同時,向人們展示著時間的力量。與此同時,每一件經過縝密設計、嚴格生產的鐘表也代表著某個時代的工藝與科技,是人類文明和工業文明的象徵。現在,鐘錶不只是一種象徵,而是已經成為了一種非常珍貴的收藏品。而一座非常獨特的鐘表博物館日前在濟南落成,在靜靜地接待著各界人士和收藏愛好者。

走進位於濟南市中區濟微路的齊魯七賢文化城,在文化城中心大廳的東側,推開兩扇中式大門,就進入了一個時間的世界——「劉氏古鐘錶博物館」。這座鐘表博物館的名稱中的「劉氏」是指濟南的劉榮全、劉榮芹、劉榮昌、劉榮光、劉榮躍姐弟5人。

在博物館開始部分的牆上,掛著一個匾額,上面寫著「鐘錶博物館」5個大字,可是當仔細看上去,才看出這5個字是用數百塊手錶組合而成的,令人驚嘆。博物館有4個展廳,第一個為懷表系列,第二個是臺表座鐘系列,第三個是座鐘掛鍾系列,第四個為綜合展廳。在這座博物館裡,展出了2800餘件各類鐘表,分為座鐘、掛鍾、臺表、手錶、懷表五大系列。

這些鐘錶中有不少非常少見的珍品,比如法國十八世紀產皮套鍾、英國制表人籤名的定製掛鍾、十九世紀瑞士產貴族琺瑯懷表、歐洲各主要鐘錶生產國專供中國市場的「大八件」懷表、二十世紀中國制表大師「張恒隆」和「王益興」製作的蘇式插瓶鍾、廣州民間鐘錶作坊「公和堂」生產的廣式掛鍾……我們在展廳裡欣賞著各式各樣、大都從未見過的鐘表,真有琳琅滿目、目不暇接之感。仔細欣賞每一件鐘表,都能從中看到一段歷史,一種匠人精神,一種好像離我們現在的生活越來越遠的那種安靜和淡然。

館長劉榮光說,父親去世後,他一生收藏的精美鐘錶平分給了他們姐弟五人。而他們五人,就在父親這種影響下,一直堅持著鐘錶的收藏。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藏品越來越多,每個人家裡都擺放著各種鐘錶。於是他們就有了建立一座鐘表博物館的想法。經過幾年的努力,在大姐劉榮全帶動下,他們多次到省文化廳等主管單位諮詢建館事宜,最終,這座讓人驚豔的鐘表博物館,在他們的熱切期盼中展現在人們的面前。

劉氏姐弟五人自幼受父親劉恩陽的薰陶,都痴迷收藏。劉恩陽一生清貧而又富有,把精力全部獻給了鐘錶收藏事業,藏有各類鐘表上千塊,並有一手精湛的鐘表維修手藝。以前的家裡全是鐘錶,他們就是聽著滿屋老鐘的滴答聲,慢慢長大的。而他們從小,也就領略到了鐘錶的魅力,感受到了那種聽上去好像很單調,其實卻蘊含著美妙的天籟之聲。

在鐘錶收藏界有一句話叫「瑞士的手錶,德國的鐘」,因此收藏座鐘,一般也是要瞅準「德國製造」。德國的座鐘在世界鐘錶史上佔有著重要的地位,比較著名的品牌有約翰生兄弟公司的老寶星為記,亨達利牌,雙箭牌等。座鐘的種類也很多,落地鍾、四明鍾、三頂鍾、五音鍾等等,各不相同。而這些種類的鐘表幾乎都能在這座博物館中看到。

另外,在眾多的鐘表展品中,有幾件鐘表非常特殊,是劉榮昌親手用古法製作的蘇式鍾、廣式鍾。劉榮昌是大兒子,他從父親手中學到了修鐘錶的技藝,經過幾十年潛心研究,學會並掌握了手工制鐘的技術。目前國內純手工做蘇鐘的工匠已經很少了,在山東他更是唯一一位掌握這門技藝的工匠。如果不是他們家裡人專門指出來,一般人很難知道博物館中展出的蘇式鍾、廣式鍾中,是劉榮昌花了兩年時間親手製作的。這幾座鐘表可謂精雕細琢,同百年前的老鐘錶幾乎沒有任何區別,有的細小的地方甚至更為精細和漂亮。而這些鐘錶,代表的應該就是一種匠人精神吧!

在劉氏姐弟看來,收藏鐘錶就是在收藏歷史,每每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輕輕撥動錶冠,聆聽齒輪間的滴答私語,就像穿越回一段時光,或者觸摸到一段逝去的歷史。

建立這座鐘表博物館,傾盡了劉氏姐弟的心血。他們不只是為了有個地方能存放他們珍藏的鐘表,更是希望能利用這個地方把這些鐘錶展示出來,展示給廣大的濟南市民,讓這些鐘錶能將其獨特的歷史價值、收藏價值和工藝之美充分展現在世人面前,豐富泉城濟南的收藏文化底蘊,讓人們在「時光」的不停流淌中,去遐想時間的魅力,去感受各式錶盤上不同「時間」帶來的無限歡愉!

一個半小時的參觀活動結束,大家頗有感觸 ,紛紛書寫參觀感受。文友韓慶祥說,今天參觀劉氏古鐘錶博物館,是開元書院成立以來第一次走進社會的研學活動,體現了書院的號召力和會友們對書院的親和力。自從書院發布了活動通知,得到了大家積極響應,有的在百忙中擠出時間趕到城市西南角的七賢文化城;有的提前兩小時到達,預先進館了解館藏文物。還在現場採訪記錄下來感興趣的知識。觀展途中,都興致勃勃拍照各種展品,拓展了各自的收藏知識。

館方為了歡迎我們這支文化團隊,也做了精心準備,請來收藏界知名教授全程陪同,博物館館長和幾位董事都全力以赴配合,陪同參觀,解答問題。劉館長在炎熱的天氣裡,天天加班,製作了《劉墉文化石》紅色拓片,當作禮物贈送給書院會員。館方還事先聯繫了就餐場地,使大家在參觀之後得以休息,並借午餐時間增進交流,加深感情。

文友葉碧黎說,今日不虛此行,受益良多,劉氏鐘錶博物館集數百年中國民間典藏表類之大成,館藏之豐美令人眼界大開,館長家族冒酷暑提前周到悉心準備,是對我們讀書會的尊重,認同和期望,文友長吉先生用心提字禮贈,也代表了每一位會員對劉韓二老的欽敬與感恩之心,劉老師家族自籌資金建立此鐘錶館,在濟南甚至全國都可謂開先河之舉,這標誌著劉老師家族幾代人的收藏向著專業化職業化規模化邁進,這也是劉老師全家人對家鄉和社會的公益回饋,在了解中華鐘錶行業的發展歷程中,我們看到了深厚的文化積澱和一個熱愛文化的大家族的執著,向他們致敬!盛世之下,會有越來越多朋友增加對收藏的熱愛,相信鐘錶館一定會越來越有影響力,成為濟南人可以叫響的文化名片之一。我們每一位文友都可以成為推廣和宣傳劉氏鐘錶文化的大使!

文友詹長吉賦詩一首:古鐘聲裡行

人生很短,很短,從鐘錶這頭,走到那頭,也就是大約一巴掌的距離;人生很長,很長,走著,就走到了白頭……這裡,陳列著古鐘錶的歷史,也述說著時間和人生的意義——————題記

劉氏風流天下傳,中有一支在濟南。

姐弟五人弘父願,辦起文化博物館。

鐘錶雖小乾坤大,泱泱巨陣成大觀。

待漏歷史納麾下,玲瓏精緻聲如瀾。

搜奇尋真有絕活,老樹新花用心專。

古鐘有靈昭日月,家國情懷賦詩篇。

風聲雨聲讀書聲,叮咚鐘聲閱百年。

漢家興起賴沛公,恩陽匠心亦燦然。

回眸歷史如鐘敲,良好家風若令頒。

會當擊水三千裡,勵精圖治新登攀。

正是華夏麥黃時,悠悠鐘聲天行健!

作者簡介:術德生,行走在鐵路線上的閱讀達人,思辨悅讀慧、尼採讀書會的發起人。

【壹點號 山東創作中心】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相關焦點

  • ...年中原五省博物館教育培訓暨山東省博物館聯盟研學教育培訓在...
    11 月 16 日,「2020 年中原五省博物館教育培訓」暨山東省博物館聯盟研學教育培訓在山東博物館正式開班。 本次活動由山東博物館、河南博物院、山西博物院、安徽博物院、河北博物院主辦,由山東省博物館學會、山東省博物館聯盟協辦,山東省博物館學會研學專業委員會、蘇州和雲觀博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特別支持
  • 賀陽衡水一中唐山校區開展中華航天博物館研學活動
    為了豐富同學們的課餘生活,拓展同學們的知識面,賀陽衡水一中唐山校區聯合荔枝研學機構,開展了以"從這裡出發,走向星辰大海"為主題的中華航天博物館研學活動。賀陽衡水一中唐山校區研學活動如期進行當天,同學們期盼已久的研學活動如期進行,冬日的陣陣寒意也阻擋不了同學們求知的熱情。
  • 參觀山東省博物館「海洋之心——有孔蟲科普展」活動
    但是當他們走進省博物館體驗區,通過放大鏡和顯微鏡的鏡頭,親眼觀察有孔蟲標本,再對比放大後的圖片介紹時,便能明白什麼是有孔蟲,並能感受「大海裡的小巨人」的美麗。於是,4月7日,一年級六班雛鷹小隊的成員們走進山東省博物館參觀了「海洋之心——有孔蟲科普展」。
  • 博物館研學不能「遊而不學」
    這幾年,每到暑假就有大批學生在各地博物館集結,成群結隊佔據展廳——他們就是博物館裡的研學大軍。2016年教育部、國家發改委等11部門印發《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正式拉開了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大幕,博物館因其資源稟賦和獨特魅力,成為各類研學旅行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 國家海洋博物館開展主題研學活動
    &nbsp&nbsp&nbsp&nbsp天津北方網訊:國家海洋博物館海洋天文廳將於本月底前與公眾見面,18日,在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國家海洋博物館接待了第一批研學團隊。
  • ...研學課程入選「2015—2019 年度博物館研學課程及線路推介活動...
    -11-24 11:40:24 來源: 金臺資訊 舉報   近日,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博物館協會主辦
  • 尋非遺 探皇窯——九江實驗中學初二年級開展2020年秋季研學活動...
    2020年11月20日,九江實驗中學初二年級全體班主任、學生及部分家長志願者走進景德鎮皇窯,開展了以「尋非遺 探皇窯」為主題的研學旅行活動。  這一場匠心之行,同學們體會到制瓷人匠心匠意——讓中國的陶瓷文化代代相傳;領略了「世界瓷都」之神;了解了「 china」一名的由來;記錄了最令人驚嘆的制瓷步驟;參觀了燒出瓷器的窯場;領略了制瓷的全部過程。
  • 省地質博物館獲首批「地學科普研學基地」稱號
    11月28日,2020年地學研學導師培訓班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秭歸產學研基地盛大舉辦。會上對榮獲首批中國地質學會地學科普研學基地的單位進行授牌,省地質博物館喜獲首批「地學科普研學基地」稱號。來自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宜昌教育局青少年活動中心、中國太平洋學會的各位教授都對研學旅行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對於日後各單位開展研學活動提供了值得借鑑的成功案例。(省地質博物館)【來源:山東省自然資源廳】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木雕殿堂變成研學課堂 中國木雕博物館木雕實踐研學走紅
    李洪峰說,如何讓更多人走進木雕博物館,首要的關鍵是找到目標受眾。去年下半年,在館內既有的「家訓館」所試行的家訓研學活動基礎上,中國木雕博物館組建了研學項目組,把目標群體鎖定了市內的中小學生。在李洪峰看來,中小學生是傳播木雕文化的最佳中介,通過「小手拉大手」的帶動效應,一個小學生至少可以帶動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6個人走進博物館。
  • 名山區黑竹鎮中心小學開展「探索茶文化,感悟茶人生」研學實踐活動
    舉報   四川新聞網消息 近日,名山區黑竹鎮中心小學組織六年級109名學生到蒙頂山茶文化研學實踐基地開展了為期一天的研學實踐活動
  • 76歲「鐘錶匠」把家建成鐘錶博物館
    ……在雲浮市新興縣大江鎮合河村合水自然村,一位76歲的老人花了60餘年的時光,收藏了2000多件來自中國、德國、法國、美國、瑞士等地的鐘表。他的家已被當地人稱為「鐘錶博物館」,「展出的只是一部分,具體數目我沒記過,但應該能裝一卡車。」這位老人名叫譚家祥,人稱「家祥叔」。
  • 青州市博物館、濰坊僑史館躋身第一批山東省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
    近日,從山東省僑聯獲悉,青州市博物館、濰坊僑史館等2家單位被確認為第一批「山東省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目前,濰坊市有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1處、山東省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2處、濰坊市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4處。
  • 山師二附中小學部一年級九班開展研學活動
    11月21日的上午,山師二附中小學部一年級九班的同學們前往山東省地質博物館開展研學活動。
  • 科技研學開發要點、啟示;案例解讀:阿姆斯特丹微生物博物館
    在介紹營地研學、紅色研學、農旅研學、工業研學四大研學產業模式的前提下,科技研學在當下新科技的帶領下成為第五大類研學旅遊開發模式。本期文章,我們將著重介紹科技研學的特點及開發模式,並以阿姆斯特丹微生物博物館為例,著重探討科技研學的開發經驗。在科技+旅遊融合之際,對國內科技研學旅遊發展提供借鑑意義。從《星際穿越》到《火星救援》,無數歐美科幻大片圓了人類的宇宙夢。
  • 記煙臺市南通路小學二年級二班秋季研學活動
    大眾網·海報新聞 通訊員 欒美玲 煙臺報導  研學活動主題介紹  天朗氣清,金風送爽,11月14日,南通路小學2019級2班的同學們進行了秋季研學活動——參觀煙臺市博物館。煙臺市博物館成立於1958年,2017年晉級第三批國家一級博物館,現址位於南大街61號。煙臺市博物館是一座集中反映煙臺人文歷史和文化藝術的綜合性現代化博物館,三級以上珍貴文物6000餘件,一級文物62件,是山東省博物館中館藏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在這場主題為「『博』遠近見聞『通』古今歷史」的人文教育研學活動中,孩子們跟隨著博物館講解員,分別參觀了山海古韻展廳與世紀之路展廳。
  • 研學之行,求知之行 ——金蘋果錦城第一中學研學活動之學會求知
    期待已久的研學活動正式拉開帷幕,今天我們參觀了大熊貓繁育基地,以問題驅動的方式實地探究了大熊貓的歷史、現狀和未來,小夥伴們時而認真觀察,時而奮筆疾書,一天的參觀結束了,但我們學習之路才剛剛開始,研究大熊貓,保護大熊貓,我們一直在路上。
  • 阿勒泰青河縣今年冬季打造隕石探秘、星際追蹤「研學旅行」品牌
    為豐富青河縣冬季旅遊產品,依靠獨特的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優勢,宣傳推介青河縣特色旅遊產品,激活青少年對課外文化生活的熱愛,今年冬季將打造「研學旅行」旅遊品牌,並且組織30多名中小學生開始首次以「隕石探秘、星際追蹤」為主題的「研學旅行」。
  • 廬江縣城關小學開展愛家鄉研學活動
    為迎接「六一」兒童節,2019年5月31日下午,由廬江縣城關小學組織,560多名學生參加「禮讚祖國 童心追夢」為主題愛家鄉研學活動。本次活動由城關小學、縣文明辦、縣旅投公司共同舉辦。
  • 科技研學丨博物館裡尋寶藏、探真知
    當然是通過博物館。——海倫·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天高雲淡,正是研學好時節。去博物館「打卡」,是武漢小學的「保留項目」。每年,學校都會組織學生們到湖北省博物館、武漢科技館、武漢橋梁博物館等地研學。這一次,四年級6個班300多名同學,走進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踏上了科技研學之旅。博物館的存在,讓人們得以從全球視野和人類文明的高度反觀身邊的世界。科技類博物館,則將世界和科學的奧秘以一種酷炫、直觀的方式呈現於人前。當科技研學走進博物館,孩子們既能收穫新奇體驗,更被激發出探索宇宙、探索科學的興趣,邁出科學啟蒙第一步。
  • 走進高黎貢山,探索「世界物種基因庫」|親子特色研學冬令營
    研學簡介研學主題:大理+高黎貢山行走的課堂親子研學營研學內容:①重走滇緬路:參觀公路博物館,了解滇緬公路抗戰歷史,珍愛和平!研學安排以下活動全部符合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系列標準」大綱。所有產品經中華兒童文化藝術促進會健康教育委員會認證審核、研學標準編纂單位雲成長組織與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