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偉院士為2020級本科生作「科學與社會」研討課主題報告

2020-12-05 中國科大新聞網

10月13日晚,2020級本科生「科學與社會」研討課第二場主題報告會在東區大禮堂舉行。我校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潘建偉院士作題為《探索的動機》的主題報告,帶領大家走進量子的神奇世界。報告會由教務處處長曾長淦教授主持,2020級全體本科生到場聆聽。

潘建偉院士從牛頓力學與經典電動力學講起,科學的發展催生了歷次產業革命,人們在科學發展中探尋著宇宙起源和未來,不斷經歷著困境與創新。從伽利略、牛頓到普朗克與愛因斯坦,從蒸汽時代、電氣時代到資訊時代,科學的發展和進步已經並將一直伴隨著人類的進化和社會的發展。

隨後,他指出信息科技進一步發展還依然面臨的重大問題,網絡信息安全面臨嚴重威脅,且人類擁有的計算能力還相當有限;量子力學在百餘年的發展過程中,為解決這些重大問題做好了準備。潘建偉院士用生動詼諧的語言給同學們介紹了量子力學基本原理、量子通信、量子計算、以及量子精密測量等量子信息科技領域的最新進展,特別是科大團隊在該領域的重要貢獻。

展望未來,潘院士希望能夠構建完整的天地一體廣域量子通信網絡技術體系,推動量子通信技術在各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實現量子通信網絡和經典通信網絡的無縫銜接。潘院士借用愛因斯坦的講話強調了報告的主題,我們對於科學最理想的「探索的動機」,「並非來自深思熟慮的意向或計劃,而是直接來自激情。」

主題報告結束後,校長助理、教務長周叢照教授向潘建偉院士贈送了本科生「科學與社會」研討課主題報告紀念牌,感謝潘院士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場思想和理念的盛宴。

在提問環節,潘建偉院士與同學們進行熱烈而廣泛的互動交流。同學們提出了很多關於量子通信和人工智慧的問題,潘院士都一一耐心作答,並指出自己對於科學的發展前景充滿樂觀,雖然目前量子計算應用還比較有限,但針對某些專門問題超越經典計算機的應用並不遙遠。同時,潘院士還結合自己的學習成長經歷,鼓勵同學們做自己感興趣和擅長的事情,擁有長遠目標,並持之以恆;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心態和積極思考的態度,一定會學有所成,一定能有所收穫。

當晚現場座無虛席,2000餘名師生到場聽取報告,約有1200人次在校園網上收看了報告會直播。報告過程中,潘建偉院士淵博的專業知識、生動幽默的語言,不時贏得陣陣掌聲。整場活動結束後,潘院士被蜂擁而來的同學們團團圍住,交流、籤名、合影。同學們表示,作為科大學子當以潘老師為榜樣,以科學精神追求真理、探索世界,報效祖國。

教務處

相關焦點

  • 中科院院士潘建偉做客「高能論壇」
    中科院院士潘建偉做客「高能論壇」 2020-11-18 高能物理研究所 【字體:報告由高能所所長王貽芳主持。  論壇上,潘建偉作了題為《從愛因斯坦的好奇心到量子信息科技》的報告,講解兩次量子革命發生的背景和影響,闡述量子力學和量子信息的基本原理、概念,及其對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產生的積極作用。潘建偉介紹,20世紀初量子力學的建立是人類歷史上偉大的科學革命之一。
  • 西電段寶巖院士為機電院2018級本科生授課
    12月23日晚,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南校區信遠教學樓Ⅰ-118教室內座無虛席,段寶巖院士為西電機電工程學院2018級本科生講授課程《機械電子工程導論》——「高功率連續微波無線輸能與空間太陽能電站技術」。段院士從「研究背景、關鍵技術、模型驗證、技術展望」四個方面生動詮釋了科技的奧妙。
  • 武漢大學:淘汰水課 打造金課
    「請大師講小課」即為一例。  一門課,6院士,20年。「測繪學概論」是測繪學科大一新生的專業基礎課,由寧津生、李德仁等6位院士和多位科學家聯袂講授,從1996年9月以來,院士團隊一講就是20多年。  一年級計劃,幫助新生扣好「第一粒扣子」  2018年9月,校長竇賢康院士與2018級全體新生面對面交流,講授主題為《傳承珞珈歷史 開啟奮進徵程》的新生第一課,正式啟動醞釀已久的「一年級計劃」。
  • 25位院士前瞻性研討大地構造學基礎科學...
    」「行星(星際)地質學的研究現狀及展望與大地構造學發展」「大地構造與行星地球宜居性研究中的重大基礎性科學問題」「當代大地構造學發展和如何服務於國家和人類社會」「三深計劃與我國地球科學的大數據化和智能化」為主要議題。
  • 馬志明院士做客「科學與南開」主題論壇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郝靜秋 通訊員 李詩睿  高春燕 攝影 宗琪琪)9月22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統計與數據科學學院院長馬志明做客「科學與南開」主題論壇,以「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時代的數學」為主題,在主樓小禮堂為統計與數據科學學院2020級新生帶來開學第一課。這也是「科學與南開」主題論壇今年迎來的首場講座。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段寶巖院士為機電院2018級本科生授課
    12月23日晚,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南校區信遠教學樓Ⅰ-118教室內座無虛席,段寶巖院士為機電工程學院2018級本科生講授課程《機械電子工程導論》——「高功率連續微波無線輸能與空間太陽能電站技術」。段院士從「研究背景、關鍵技術、模型驗證、技術展望」四個方面生動詮釋了科技的奧妙。
  • 中國科學院院士成會明為西華大學作學術報告
    未來網高校頻道12月9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伍迪)為慶祝建校60周年,西華大學邀請了中國科學院院士成會明來訪該校,並為學校相關專業老師、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作了題為「石墨烯等二維材料的製備與應用探索」精彩的前沿科技報告,報告由該校副校長餘孝其主持。
  • 清華大學本科生黨支部與黨課小組開展「理論學習1+1」集中學習活動
    本次活動以「後疫情時代:中國的機遇與挑戰」為主題,來自全校11個院系的12個黨支部和41個黨課小組共500餘名學生黨員、積極分子和教師參加了學習研討。 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世界經濟政治格局面臨著深刻變化,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經受住此次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充分彰顯了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擔當。
  • 國內首個「腦科學」本科專業浙大怎麼建? 院士專家為本科生上課
    浙大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院長、中科院院士段樹民等專家學者日前做了詳細介紹。院士任院長,將「全力以赴為本科生上課」「腦科學是最具挑戰性的前沿學科,也是近年來國際上發展最快的學科。」段樹民說,在美國神經科學年度交流大會參會人員有3-4萬,已經成為最大的學科。
  • 上海交大校長為本科生上思政課 以熱力學知識開篇
    「自信從何處來,自信並不盲目,而是從理性思辨中來,從對科學與知識的系統認識中來,從對歷史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把握中來,從對中華民族文化基因的根本理解中來。」在回答我們為什麼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樣一個宏大命題時,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張杰對臺下千餘名大學生這樣說。
  • 席南華院士:國科大辦本科 白紙更好作畫—新聞—科學網
    12月11日,在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雁棲湖校區,剛從北京市區開完會,風塵僕僕趕來的該校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席南華,和一屋子的記者聊起了國科大別具特色而又雄心勃勃的本科教育。在他看來,學校辦學,靠的是眼界和實力,而不是經驗。 國科大為什麼要辦本科教育?席南華表示這是為了滿足國家對最高層次人才的需求。「我們有很多有名的大學,但為什麼沒有培養出大師級的優秀人物?
  • 3位院士作學術報告,華東交通大學交通強省研究院揭牌成立
    中國科學院院士孫鈞,中國工程院院士盧春房、嚴新平分別作學術報告《淺議我國智能交通的發展和問題》《高速鐵路技術發展方向研究》《建設江西綠色智能交通體系的有關思考》。江西省交通運輸廳廳長王愛和、省社聯副主席湯水清出席開幕式並致辭。華東交通大學黨委書記、高鐵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萬明教授作《發揮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優勢,加快建設高鐵經濟帶》學術報告。
  • 以科學精神築人生基石——記「2020年院士科學家走進汕頭校園講科學主題教育活動」
    看到臺下學生紛紛舉手,高教授倍感欣慰,他說:「在個人發展多元化的今天,能夠選擇科學研究作為自己的發展方向,是有為國奉獻、為科學獻身的覺悟的,金中的孩子很有志氣!」高教授還勉勵同學們堅定自己的選擇,在學習生活中培養自己的科學精神。
  • 科大潘建偉院士入選2017年《自然》十大科學人物
    中安在線訊 據新安晚報報導,記者昨天從中國科大獲悉,英國《自然》雜誌於倫敦時間18日發布了2017年全球十大科學人物榜單,科大常務副校長潘建偉院士名列其中本期《自然》雜誌為每一位入選者刊發一篇新聞特寫,其中以《量子之父》為題報導了潘建偉。文章開頭這樣寫道:「在中國,有人稱他為『量子之父』。對於這一稱呼,潘建偉當之無愧。在他的帶領下,中國成為遠距離量子通信技術的領導者。」
  • 「我們是中國人,要為祖國做點事」——記中國科大潘建偉院士率領的...
    安徽日報今起開設「愛國情奮鬥者」專欄,圍繞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多視角、多形式講述江淮兒女為祖國建設發展矢志奮鬥、作出貢獻的動人故事,弘揚他們接續奮鬥、建設強大祖國的壯志豪情,引導全社會揮灑汗水、努力奔跑,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不懈奮鬥。
  •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理工大學教授塗善東為永定一中師生作報告
    近日,「情系青少年,院士進校園」科普教育報告活動在永定一中新階梯教室舉行。活動由永定區科協主辦,永定一中承辦,特邀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理工大學教授塗善東為學校師生作題為《工程讓世界更美好》的報告,400多人參加聽講。報告中,塗善東院士從祖父塗演凡致力教育救國,開拓民智,並在永定一中的工作經歷說起為開頭,馬上與學生拉近了距離,讓師生們倍感親切,增強了學生愛國主義情懷。
  • 【安徽日報】中科院院士潘建偉: 加強基礎研究,搶佔科學革命發展...
    【安徽日報】中科院院士潘建偉: 加強基礎研究,搶佔科學革命發展先機 本報記者 程兆 攝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創新驅動是大勢所趨。對於我國製造業而言,就是要從『中國製造』轉變為『中國創造』。這一過程需要高度重視原始創新能力,努力獲得更多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掌握更多關鍵技術。」在世界製造業大會江淮線上經濟論壇主旨論壇上,「墨子號」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開門見山地說。
  • 潘建偉分享了一個「小目標」,燃了!
    「墨子號」首席科學家被稱為中國「量子之父」1970年出生的他41歲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42歲獲得量子信息科學領域最高獎項「國際量子通信獎」參與的研究成果同愛因斯坦建立相對論等一起被《自然》雜誌選為「百年物理學21
  • 生命科學學院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順利舉行
    2020年9月11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2020級集中教學新生開學典禮在雁棲湖校區國際會議中心大報告廳(主會場)、教二(分會場)順利舉行。生命科學學院800餘名新生參加了典禮。
  • 清華大學本科生課程諮詢委員會召開2020春季學期提案大會
    清華新聞網5月29日電(通訊員 楊靖溪)5月28日下午,清華大學本科生課程諮詢委員會2019-2020學年度春季學期提案大會以線上方式舉行。副校長彭剛、教務處處長曾嶸出席會議。本科生課諮委主席、法學院2016級本科生趙文軒主持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