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校長為本科生上思政課 以熱力學知識開篇

2020-11-28 新華教育

    「自信從何處來,自信並不盲目,而是從理性思辨中來,從對科學與知識的系統認識中來,從對歷史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把握中來,從對中華民族文化基因的根本理解中來。」在回答我們為什麼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樣一個宏大命題時,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張杰對臺下千餘名大學生這樣說。11月30日,張杰為在校本科生上了一堂思想政治課。院士、校領導為本科生上思政課在上海交大已經進行了很多年。

    思政課要讓學生學會理性思辨

    「一個系統要持續穩定,就必須從外部獲取能量。人類文明不斷發展需要獲得能量和提高利用能量的效率。這樣,我們就得到一個公式:Civilization=Energy×Technology,通過這個公式我們可以重新認識和梳理人類文明發展的現象與規律……」張杰表示。

    以熱力學第二定律開篇,著實讓前來聽課的學生驚奇不已。而張杰整個課程的演繹猶如一次複雜的公式推演。廣博的知識下是縝密的思維,嚴謹的邏輯,推理結束,「捨生取義,居安思危,革故鼎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散落在數千年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在學生們重新建構的知識框架裡紮下「新根」。

    「我是一名物理學家……我所面對的也許是這個世界上最複雜且尚未找到全部規律的內容之一。」張杰對學生說,你們剛剛開始的科學生涯也是如此。然而再極端,再龐雜,我們每天依然會滿懷信心,滿懷憧憬地投入其中,並因此而產生以星辰大海為徵途的理想,這一切都和你的理性思辨分不開,都和你對世界的準確把握有關。

    「用理性思辨去重新思考你所處的社會,你所了解的歷史,你所認知的世界,我想你們一定會得到和我一樣的收穫。這是我的個人體驗,相信你們也會如此。」張杰把這堂課既當作一次科學思維方法的傳授,又當作一次個人經驗的分享。因為,他信任他的學生,他相信理性思辨的力量,他認為學生通過重拾理性思辨,一定能夠獲得對知識和世界觀的再認識,對中國的發展會更加有信心。

    在張杰看來,大學生經過多年的培養,無論是科學素質還是人文素質都具有良好的基礎,在理性思辨上都有很高的成熟度。作為一名老師,首先要對學生有充分的自信,相信他們是一個擁有成熟思維的成年人。「信任是相互的,只有你信任學生,他們才會信任你」。

    「所以,在思政課上,我並不是先入為主地灌輸道理與知識。而是引導學生,用自己熟悉的理性思辨來整合自己的知識,分析歷史史實,從而對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更加自信,也對我們的國家更加自信,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更加自信。」張杰說。

    拿出專業課的本事上思政課

    張杰的一堂思政課需要100多張PPT講義,近1000個知識點,17本參考書目,75分鐘的演繹。

    張杰表示:「一堂好的思政課應該有完美的邏輯、深刻的思考、充沛的感情、切身的體會。這對講課人有非常高的要求,而且也應該讓每一名老師認識到,這和你上一門專業課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如果你對自己專業有著透徹而深刻的認識,對專業知識有著紮實而系統的掌握,那麼在思政課堂上也應該拿出這種本事來。對我而言,作為一名院士,我要把我在科學研究上掌握的思維方法講出來;作為一名師長,我要把我在這幾十年親歷中國飛速發展的感受講出來。」

    在上海交大,校長帶頭上思政課所影響的不僅僅是學生,還有更多同上思政課的老師。他們互相切磋,共享智慧與經驗。這次張杰的思政課就可以稱得上「院士來講課,教授做助教」。

    張杰說:「學生獲得知識與信息的途徑已經越來越多,他們的知識面在很多領域也許比我們還要廣博。但是,如何將這些知識有機地聯繫在一起,成為自己認知世界、認識社會、了解國家的方法則需要我們這些有『閱歷』的人來引導。給大學生上思想政治課,必須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必須要有足夠嚴謹的邏輯,也必須要有足夠的感情投入。這門課,除了涵蓋了我自己閱讀過的書,經歷過的事,交往過的人以外,我還與學校裡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經濟學的教授一起交流,共同修改講義。」

    思政課要讓學生實現「好奇心驅動」

    「結合所學的專業,談一談中國如何實現創新驅動轉型的同時實現綠色發展?大學生如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中創造有價值的人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什麼樣的中國精神……」

    這堂課的最後,是張杰留給學生的思考題。思考題一出,大家便迫不及待地討論起來。而這正是張杰思政課的重要目的,那就是在思政課堂上也要實現學生對知識探究的「好奇心驅動」。

    「人在兩種情況下會迸發出濃厚的興趣與好奇心,一種是對未知世界的好奇,一種是對突破已有常識,對世界再認識的好奇。而我們的思政課希望達到的就是這樣一種好奇心的迸發。在交大的思政課上,不僅可以學習到新的知識,還可以對已有的常識重構,對所謂的『常識』修正。讓學生有獲得感。」張杰表示,「除了教會學生用理性思辨認知社會,還要讓學生通過這樣的認知過程保持對社會、對政治和對身邊事的興趣。對思想政治的內容重新認識,還要把思考運用到自己的實踐中去。」

    「地球在太陽系是一個不大的行星。太陽在整個銀河星雲系4000億顆恆星中也不是出奇的恆星。我們整個銀河星雲系在整個宇宙中也是非常渺小的。可是,因為人類在這小小的地球上生活,地球就比宇宙的其他部分有特色、有智慧、有人的道德。」張杰援引李政道的一段話來告訴學生,真正的自信來源於對自我的理性認知。(記者 周凱)

相關焦點

  • 開學典禮上,復旦、上海交大、同濟、華師大的校長各說了什麼
    9月,上海各大高校陸續迎來開學。疫情防控之下的開學典禮,除了對新生表達祝賀、歡迎,更有叮嚀、希望。校長們發出寄語,引導新生思考時代與個人的關係,堅定理想。上海交大校長:大學的成長既有順境,也難免會遇到逆境「如期相聚來之不易」,上海交通大學迎來四千多名2020級本科新生。9月13日,在開學典禮上,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忠欽寄語同學們,志存高遠,與日俱進。
  • 上海交大校長畢業致辭為製衣女工點讚:敢於夢想的人始終堅強
    7月3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張杰在2016年本科生畢業典禮上演講。微博圖7月3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學2016年本科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在閔行校區新體育館舉行。上海交大校長張杰風趣地說:「今天,公元2016年7月3日,正是農曆丙申年,猴年馬月的最後一天,你們竟然真的在這個日子畢業了!」在演講中,他將畢業生的眼光引向叉車工、充絨工、爆破工、製衣工等社會最基層,勉勵畢業生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並寄語三千多名畢業生「快樂、堅強、有成」。
  • 校長思政課開講啦!青島八大峽小學邱琳校長:知行合一 打造有風景的...
    課後,邱校長指導少先隊開展垃圾分類知識競賽、美麗海灘公益勞動等課外延伸實踐活動,參與學生的垃圾分類遊戲活動,指導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將廢棄物進行再利用,使孩子們懂得個人要和國家共同努力,為改善生活環境盡到自己的力量。教學中,邱校長注重信息技術與課堂的融合,聯通線上線下、課內課外,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讓學生在課堂中有更多收穫。
  • 交大農生學院「生物質熱化學轉化」學生科技創新工作室本科生發表...
    近日,上海交大農業與生物學院「生物質熱化學轉化」學生科技創新工作室的催化熱解研究論文被Springer旗下的SCI期刊Journal of Thermal Analysis and Calorimetry錄用(論文題名:Reaction Chemistry and Kinetics of Corn Stalk Pyrolysis without
  • 上海交大師生堅信:終能撥開雲霧見青天,在最美好的季節裡重逢
    人民網上海3月9日電(葛俊俊)為將高校思政課教學優勢轉化為防疫鬥爭的強大力量,3月9日下午,教育部社會科學司、人民網聯合舉辦了「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上海交通大學師生「雲端」相聚,準點收看了這場思政課。
  • 上海交大2018年研究生畢業:書記上微黨課 校長精彩寄語
    央廣網上海3月31日消息(記者吳善陽)上海交通大學2018年研究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今天舉行,3200餘名畢業生獲得研究生學位。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姜斯憲為畢業生上了一堂「微黨課」,上海交通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忠欽殷切寄語。
  • 「上海建成科創中心基本框架」系列訪談上海交大校長林忠欽院士...
    在高等學府雲集的上海,高校又如何交上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就此接受了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獨家專訪。    答:作為誕生在甲午硝煙中的上海交通大學,一直以改革創新服務國家為使命,產生了很多「中國第一」的重大成果和一大批傑出科技人才。近年來,上海交大不斷對接國家戰略,加強創新策源能力。為推動「從0到1」的原始創新,上海交通大學越來越強化基礎前沿策源能力。
  • 上海交大iGEM團隊以「快樂科學」為導向培養國際視野創新人才...
  • 潘建偉院士為2020級本科生作「科學與社會」研討課主題報告
    10月13日晚,2020級本科生「科學與社會」研討課第二場主題報告會在東區大禮堂舉行。我校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潘建偉院士作題為《探索的動機》的主題報告,帶領大家走進量子的神奇世界。報告會由教務處處長曾長淦教授主持,2020級全體本科生到場聆聽。
  • 她榮獲上海交大「凱原十佳」教師,28年主講《理論力學》一門課
    立足三尺講臺,28年主講《理論力學》一門課,風趣幽默、乾貨滿滿,實力「圈粉」;潛心科研,深耕專業助力國家航天事業,初心如一,一輩子當好老師。亦師亦友,她就是我們今天主人公——第九屆上海交大「凱原十佳」教師獲得者,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劉錦陽教授。28年主講一門課,乾貨滿滿實力「圈粉」三尺講臺,甘於奉獻,潤物無聲。
  • 愛給學生上物理課的「院士校長」,在市政府有了新身份
    【編輯/郝佳 統籌/劉姝蓉】近日,武漢市政府第八屆決策諮詢委員會成立,武漢大學校長竇賢康被任命為委員會主任,武漢市委副書記、市長周先旺為其頒發聘書。據悉,該委員會主要職能是發揮專家學者智力優勢,為市政府重大決策開展諮詢研究及論證。
  • 上海交大農生學院「生物質熱化學轉化」工作室發展基於動力學補償...
    近日,上海交大農業與生物學院資環系2017級本科生張芷清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熱力學領域權威期刊Energy上發表題為「Investigation of kinetic compensation effect in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torrefaction: Kinetic and thermodynamic
  • 落實立德樹人 點亮青年理想 西南交通大學領導集體講授思政課
    2020年,西南交通大學常態化做好校領導上思政課組織工作,充分發揮學校領導「關鍵少數」作用,結合黨和國家大政方針、國內外形勢、學校重點工作等內容,科學設置教學專題,做好領導幹部帶頭講思政課的「關鍵動作」,提升思政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關鍵課程」的育人實效,引導學生堅定「四個自信」,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校長張希帶隊到上海交通大學調研
    7月10日,吉林大學校長張希帶隊來到上海交通大學調研。在上海交大閔行校區,校黨委書記楊振斌,校長、黨委副書記林忠欽會見了張希一行。吉林大學副校長、醫學部學部長趙國慶,上海交大副校長奚立峰,兩校有關部門、院系負責人參加調研座談活動。
  • 交大密西根學院本科生摘取2019年度ACM科研競賽全球桂冠
    近日,國際計算機學會(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以下簡稱ACM)2019年度學生科研競賽總決賽(Student Research Competition Grand Finals)結果揭曉,上海交通大學密西根學院大四學生周壯壯憑藉參賽論文《DALS: Delay-driven Approximate
  • 長三角醫學教育聯盟網絡共享課再「燃」 上海交大醫學院蘇冰教授...
    「57年來第一次上網課,被15萬+醫學生們圍觀,心中甚是忐忑和緊張。」昨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國強教授回想起上周「與你談科學」首講時依然為新鮮體驗感到激動。課上,蘇冰教授分享了去年課題組發表的一篇論文,該論文通過單核細胞前體特異性的遺傳學譜系示蹤模型,揭示了單核細胞(monocyte)在骨髓中的發育過程以及成體組織巨噬細胞(Tissue-resident macrophage)的更新過程,解決了長期以來國際免疫學界關於單核-巨噬細胞來源和更新的爭議。
  • 微軟亞洲研究院訪問西安交大
    5月13日,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趙峰、副院長宋羅蘭一行訪問西安交大。鄭南寧校長在科學館107會見來賓。鄭南寧校長介紹了學校國際合作交流、網絡公開課、書院等相關情況。雙方就信息技術發展、人文教育、本科生培養、國際交流等問題進行討論和交流,並暢想了未來合作發展模式及內容。
  • 2020上海交大報考寶典,看這一條就夠了!
    2020上海交大報考寶典,看這一條就夠了!交大招生組已奔赴全國各地與大家相約讓學校官方、專業的招生組老師為你悉心指導志願填報上海地區考生各批次有哪些專業?上海交大分省招生組行程,快收藏!唐文治老校長是工科先驅、國學大師,寓意該講堂涵蓋博學、學科全面、內涵深遠,充分展示上海交通大學在建成「雙一流」頂尖高校這一發展過程中的成果;再者是為了紀念唐文治老校長為交通大學乃至中國教育作出的卓越貢獻。 「文治講堂」特推出「招生專業專場」,所有本科招生專業齊亮相,特邀各專業資深大牛為主講嘉賓,全方位解讀我校本科招生專業的培養、就業等,助你明確、堅定報考志向!
  • 上海交大黨委書記率隊去西安交大交流了
    上海交大黨委書記率隊去西安交大交流了 2020-12-01 20: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上海交通大學成立教育學院
    史丹福大學教育學院通過設置碩士項目和為高年級本科生提供輔修項目,培養專家型和領袖型教師;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設有基礎教育教師培養和資格認證的碩士項目,為紐約都會區基礎教育輸送了大量優質師資。德國僅設有6所師範類高校,綜合性大學承擔了教師教育第一階段的重要使命,是教師教育的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