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交大農生學院「生物質熱化學轉化」工作室發展基於動力學補償...
近日,上海交大農業與生物學院資環系2017級本科生張芷清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熱力學領域權威期刊Energy上發表題為「Investigation of kinetic compensation effect in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torrefaction: Kinetic and thermodynamic
-
...工作室發展基於動力學補償效應的生物質烘焙動力學及熱力學分析...
近日,上海交大農業與生物學院資環系2017級本科生張芷清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熱力學領域權威期刊Energy上發表題為「Investigation of kinetic compensation effect in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torrefaction: Kinetic and
-
安徽科技學院本科生在SCI二區期刊上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
中國教育在線訊 近日從安徽科技學院獲悉,該校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應用化學專業2014級本科生汪偉同學為第一作者的研究論文「Electrochemical Determination of Bisphenol A at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
天津工大:讓本科生走上科技創新的前臺
日前,天津工業大學節能減排大賽落下帷幕,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大二學生謝耀輝參與研究的項目《植物油廢棄渣油中甾醇提取及生物柴油製備》獲得一等獎第1名,該技術可以使植物油廢棄渣油變廢為寶,製備成生物柴油,提取出植物甾醇,每年不僅減少近萬噸廢渣排放,而且可產生約1.5億元的經濟效益。
-
化學化工學院:與世界共享化學之美!
化學專業學生本科階段成果共獲得 13 項挑戰杯獎項,其中特等獎 1 項、一等獎/金獎 5 項,獲獎數佔我校本科生獲獎總數的 50%以上。多支學生創新創業團隊獲得「網際網路+」中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金獎(季軍)、「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競賽銀獎等高水平獎項。
-
西安交大:訓練學生綜合技能 激發創新創業能力
從參加校級、省級、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到擔當組長指導本科生,從參與基金項目、拿到創業大賽一等獎到自主創立科技公司……如今的嚴孝清,面對記者侃侃而談。他說,從西安交通大學「重實踐」的培養氛圍中收穫的不僅是知識和經驗,更重要的還有自信和成長。 在西安交大,像嚴孝清這樣的學生還有很多。
-
上海交大水熱氧化技術助餐廚垃圾變身電力能源—新聞—科學網
城市生活垃圾中,餐廚垃圾、廢棄紙張和各類含生物質的製品等含水率高、油脂和有機物含量高的廢棄物佔絕大多數,這些垃圾容易滋生各種害蟲和細菌並產生異味,嚴重影響城市環境,但由於其含水率高,難以進行傳統的焚燒處理,填埋處理則會造成更難以解決的二次汙染和疾病傳播。同時,垃圾中富含的生物質資源沒有得到有效的資源化利用,反而成為汙染環境的源頭。
-
深化創新創業教育 賦能理科人才培養——浙江師範大學化學與生命...
學院自2015年開展黨建「1+1」品牌活動,通過教工黨支部結對學生團支部、教工黨員結對學生、研究生黨員結對本科生等形式,注重發揮師生黨員的引領作用,增強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探索上下聯動、師生互動的工作機制,形成「黨建+創新創業」鮮明特色。
-
我國首次將新型鎳基單原子催化劑應用於生物質轉化反應
央廣網大連6月6日消息(記者張四清 賈鐵生 通訊員劉文剛)生物質作為一種可再生碳資源,將其轉化為多元醇、芳烴、烷烴等高附加值化學品具有重要意義。鎳基催化劑在生物質的加氫、加氫裂解和加氫脫氧等反應中已被證明具有高催化活性。
-
交大密西根學院本科生摘取2019年度ACM科研競賽全球桂冠
近日,國際計算機學會(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以下簡稱ACM)2019年度學生科研競賽總決賽(Student Research Competition Grand Finals)結果揭曉,上海交通大學密西根學院大四學生周壯壯憑藉參賽論文《DALS: Delay-driven Approximate
-
生物質熱化學過程氮組分演化與源端調控獲進展
10月15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獲悉,近兩年來,該所研究員王新明團隊的詹昊博士及其合作者莊修政博士等人,聚焦氮組分含量較高的農業和工業生物質,解析了生物質熱化學過程氮組分的演化與源端調控。相關研究發表於《化學工程》《清潔生產》《燃料》《燃料過程技術》,並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項和實用新型專利1項。
-
浙江師大本科生在光催化還原CO2取得重要進展
近期,浙江師範大學「固態能源材料」大學生創新工作室、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李正全教授、王靳博士課題組16級科學教育專業本科生包伊鵬同學,以第一作者在中科院一區TOP期刊Nanoscale (影響因子6.97) 上發表題為Immobilization of catalytic sites
-
學校本科生沈海峰以第一作者在「JCR 1區」期刊發表研究論文
學校本科生沈海峰以第一作者在「JCR 1區」期刊發表研究論文 時間:2020年04月14日 編輯:林丹虹 來源:生化學院 瀏覽次數:次 近日,學校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16級本科生沈海峰以第一作者發表JCR一區(JCR一區指該學科所有期刊上一年度影響因子排列前
-
西安交大:將科技勢能轉化為戰「疫」動能
原標題:西安交大:將科技勢能轉化為戰「疫」動能 1月26日清晨,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裡,員工們正忙碌地將全自動核酸檢測工作站裝車,緊急發往武漢協和醫院。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這家公司所生產的核酸檢測試劑、全自動核酸檢測工作站、核酸提取儀等已裝備了全國500餘家醫院和疾控中心,助力疫情防控。
-
廣州地化所解析生物質熱化學過程氮組分的演化與源端調控
基於上述背景,近兩年來,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王新明課題組聚焦氮組分含量較高的農業和工業生物質,關注與熱能利用密切相關的熱化學過程,對過程氮組分的演化和調控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在源端(燃燒前)控氮思路方面取得了如下認識:1、定位於熱化學的基礎——熱解過程,解析了典型農業和工業生物質源於燃料氮轉化的大氣活性氮組分形成機理,明確了各組分的來源路徑(如圖1)。
-
環境與規劃學院本科生在JCR一區發表科研論文
近日,環境與規劃學院2016級地理信息科學專業本科生唐希穎同學,在崔耀平教授的指導下,以第一作者在《Remote Sensing》發表了題目為:Human Activities Enhance Radiation Forcing through Surface Albedo Associated with Vegetation in Beijing的研究論文。
-
上海交大iGEM團隊以「快樂科學」為導向培養國際視野創新人才...
該項目在2018 iGEM全球總決賽中斬獲金獎,並且獲得了最佳醫療診斷項目獎提名,取得了歷史性突破。在這一驕人成績的背後,凝聚著的是隊員們一整年的不懈努力和頑強拼搏。從寒假開始,隊員們便分小組展開了賽事的各項準備工作,從程式語言的學習,到合成生物學教材的研讀,再到對往屆獲獎項目的研究,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每一步腳印都踩得分外紮實。
-
上海交大燃燒能源研究團隊最新成果為生物質的高值化利用提供新思路
近日,上海交大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燃燒能源研究團隊在化學化工領域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發表題為「Evidence of phenolic pool as a key intermediate for zeolite-catalyzed lignin pyrolysis」的論文
-
上海交大教授:沒有火的燃燒 讓有機垃圾變成無汙染的寶
城市生活垃圾中,餐廚垃圾、廢棄紙張和各類含生物質的製品等含水率高、油脂和有機物含量高的廢棄物佔絕大多數,這些垃圾容易滋生各種害蟲和細菌並產生異味,嚴重影響城市環境,但由於其含水率高,難以進行傳統的焚燒處理,填埋處理則會造成更難以解決的二次汙染和疾病傳播。同時,垃圾中富含的生物質資源沒有得到有效的資源化利用,反而成為汙染環境的源頭。
-
上海交通大學學生黨支部「戰疫先鋒行動」活動紀實
紅色先鋒「疫」不容辭,投身一線彰顯擔當抗疫阻擊戰打響以來,交大學生黨員積極投身抗疫一線,參與家鄉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學生黨支部自發組織捐款捐物,為疫情防控貢獻青春力量,彰顯交大學生黨員的責任與擔當。機械動力與工程學院吳增輝、凱原法學院向強、交大密西根學院張方醒、中英低碳學院馬聖犖等諸多學生黨員積極響應家鄉社區號召,參與宣傳防疫知識、發放消毒物資、協助排查登記等工作,在抗「疫」一線體現交大青年黨員的責任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