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津工業大學節能減排大賽落下帷幕,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大二學生謝耀輝參與研究的項目《植物油廢棄渣油中甾醇提取及生物柴油製備》獲得一等獎第1名,該技術可以使植物油廢棄渣油變廢為寶,製備成生物柴油,提取出植物甾醇,每年不僅減少近萬噸廢渣排放,而且可產生約1.5億元的經濟效益。
據謝耀輝介紹,植物油渣油成分複雜,傳統的結晶、蒸餾等分離純化技術無法實現渣油中甾醇和脂肪酸的提取及綜合利用。「我們採用催化分解的方法將脂肪酸甾醇酯分解為游離甾醇,以實現甾醇的結晶分離;同時將脂肪酸甘油酯也分解為游離脂肪酸,再進一步採取催化酯化方法,將脂肪酸與甲醇酯化製備脂肪酸甲酯(生物柴油),最終實現了渣油中脂肪酸的綜合利用。」
項目指導教師嚴峰欣喜地告訴記者:「這項研究成果目前已在國際主流期刊發表,並獲得兩項中國發明專利。中糧集團中糧天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採用這項技術也已完成中試生產……」
能夠參加嚴峰老師的科研項目,謝耀輝覺得獲益頗豐:「我是學校『本科生科研項目招募計劃』的最大受益者,大一開始就進入課題組,能夠讓我把書上的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我不僅掌握了科學研究的方法,而且培養了濃厚的興趣。」
在天津工業大學節能減排大賽獲獎者中,有80%是本科生科研團隊。學校教務處副處長溫淑鴻介紹說:「從2010年開始,天津工大實施『本科生科研項目招募計劃』,每年都拿出100多個科研項目招募本科生參與其中,3年來共招募1600多人。」通過參與科研項目,這些學生不僅提升了科技創新的素養與能力,其研究成果也得到了有關部門與企業的關注和支持。如王經臣團隊的《並聯式A2O-MBR反硝化聚磷脫氮除磷再生水處理方法》、李斌斌團隊的《地熱深井梯級利用監控系統的設計》、侯樹金團隊的《廢舊節能燈管處置及回收利用方法調研報告》等都贏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近年來,天津工業大學有學生參與的科研項目每年都獲得國家級獎項數十項、省部級獎項超500項。在2012年天津市教委主辦的天津市大學生學科競賽中,該校學生在9個專業類別上的獲獎項目達到總獎項的31%。「這一成績充分表明,我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卓有成效。」溫淑鴻自豪地說。
「讓本科生走上科技創新的前臺,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供空間,幫助學生激發科研興趣、開拓創新思路,已經成為天津工業大學教學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副校長趙宏告訴記者,天津工大在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探索過程中,實施了以「科研反哺教學」為主旨的舉措,即通過「創新性實驗計劃」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通過學科競賽為學生提供才能展示和成果轉化平臺,通過「啟智創新夏令營」開闊學生科技視野,通過「本科生科技項目招募計劃」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本報記者 陳建強 光明網記者 朱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