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大陽線」,預見上海AI產業「最好年代」

2021-01-12 騰訊網

上海期智研究院

歲末年初的寒潮來襲,擋不住上海人工智慧(AI)產業的熱力。在松江區,規模國內前三的騰訊AI超算中心建設如火如荼,首屆產業鏈大會吸引眾多企業;在臨港新片區,商湯科技AI算力平臺順利封頂,未來將滿足4個超大型城市的計算需求;在徐匯區,北楊AI產業基地正式開工,將打造為又一個百億元級AI產業高地……

事實上,這種火熱局面,是過去12個月中上海人工智慧產業逆風而進、強勢前行的延續。統計顯示,去年前9個月,上海AI產業規模就已超過2019年全年,達1541億元,而且在AI生態營建、場景滲透等方面收穫了更多進展,將有力推動這一戰略性產業持續增長,實現上海「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中提出的「產業規模倍增」目標。

逆勢上揚的增長曲線

上海期智研究院

一季度326億元,二季度546億元,三季度669億元……這是上海AI產業去年分時段產出的變動走勢。顯然,這是一條先抑後揚、越來越陡的上升曲線,也可以視為去年前三季度整個時間段上的一根「大陽線」。經過去年初的短暫停後,AI是上海復甦時間最早、力度最大的產業之一,而哪怕在疫情期間,鈦米、達闥、高仙等企業的訂單不降反增,各類智慧機器人不斷馳援湖北等各地防控一線,上海機器人在方艙醫院「領舞」的畫面隨央視報導而被全國所知。

去年的各種衝擊並沒有影響上海成為眾多AI頭部企業投資熱土的趨勢,僅在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閉幕當天,就有36個AI產業項目籤約落地,總投資300多億元。從去年全年情況看,微軟、亞馬遜、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巨頭紛紛與上海籤約,圍繞產業生態布局;商湯、依圖、深蘭等不斷取得技術突破;寒武紀、平頭哥、地平線等基礎類企業致力於在晶片、傳感器等領域解決「卡脖子」問題;明略、聯影、達觀、氪信等應用類企業深耕商貿、醫療、金融等垂直領域,提升AI賦能價值。

不僅新投資多、大項目多,上海AI產業空間分布也越來越合理。徐匯區的上海西岸國際人工智慧中心(AI Tower)正式啟用,開始打造產學研用一體的AI產業鏈;張江人工智慧島在全國形成影響力,帶動整個浦東新區的「智能+科創」產業融合發展;閔行區馬橋鎮加快產業集聚,達闥機器人產業基地等重大項目開工推進;臨港新片區籤約一批重大項目,加快智能產業的集聚和政策突破。此外,全市還有市北高新、長陽創谷、虹橋智谷等特色園區也正加快建設,從而形成東西集聚、多點聯動的「4+X」格局。

日益強健的產業鏈條

張江科學城 張江人工智慧發展迅猛

看AI不僅要看爆發力,更要看耐久力,而產業能否持久增長,關鍵在於生態營造和技術賦能。去年,上海著力打造一批面向核心、面向未來的高能級產業平臺和基礎設施,AI產業鏈越來越完整、越來越強健。

比如,騰訊長三角AI超算中心總投資超過450億元,被認為是G60科創走廊建設以來最具影響力的重大項目之一,今年上半年有望入駐首批約2萬臺伺服器。臨港新片區的商湯科技新一代AI計算與賦能平臺,預計將在明年全面形成服務能力,屆時將以同時處理850萬路視頻的超強算力,成為城市數位化轉型的堅實底座。另外,依圖科技的「通用融合計算雲平臺」、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的重大創新項目,也在按計劃順利推進。

生態的完善,既在「雲端」,也在「地面」。去年,上海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基礎設施有重大突破,自動駕駛測試道路總裡程達到560公裡,較2018年首次開放路測時增長整整100倍,其中,去年新增裡程就超過430公裡。而且,隨著金橋30.6公裡開放測試道路完成規劃發布,上海也在去年成為國內首個能在市中心測試自動駕駛技術的超大型城市。

此外,圍繞產業政策、行業組織、融資環境等,上海整體的AI生態圈也在加快生長。去年,上海期智研究院、浙江大學上海高等研究院等高端創新機構在滬啟動運作;上海AI產業投資基金完成首批募集;人工智慧行業協會完成組建,並開始發揮紐帶作用……當然,AI生態方面,決不能遺漏7月舉行的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這是去年唯一的全球性AI行業盛會,在進一步唱響「上海聲音」的同時,也幫助整個產業界提振了信心。

越走越寬的黃金賽道

河道中,無人船和水下機器人24小時不間斷巡查;道路上,無人車及時送來可口午餐……作為上海首批AI開放場景之一,張江人工智慧島經過一年多探索,到去年末已落地30餘個AI子系統,將園區運營初步帶入智能時代。

將上海全城豐富的應用場景開放給全球AI企業,從而讓社區、工廠、學校、醫院等變身為新技術和新商業模式的試驗場——這一由上海首創的AI產業培育模式在去年又有新進展。幾周前,上海又發布新一批AI試點場景,使得全市對外開放的AI場景突破50個,吸引全球解決方案超過500個,整座城市已成為AI產業創新的黃金賽道。同時,包括張江人工智慧島在內,全市有4個AI應用場景首度實現從「試點場景」向「示範場景」的升級,標誌著這一產業發展模式越走越寬,未來不僅要繼續深入探索,更將向外輻射改革效應。

AI場景的開放,既幫助AI企業完成價值落地,從而顯著提升城市對AI行業的吸引力;同時,大批場景的AI化也提升上海各領域的智能化水平。我們看到,北新涇街道已吸引20多家企業沉下心來,幫助老舊小區解決服務人手缺乏、車輛違停嚴重、養老資源不足等急難愁問題,而在該街道所屬的長寧區,一個智慧社區產業板塊也越來越有規模。張江人工智慧島的「共贏效應」則更加顯著,該園區在成為AI應用高地的同時,也成為產業高地,微軟、IBM、平頭哥等90多家中外龍頭企業、4000多人集聚在此,使得該園區成為上海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的核心承載區。

毫無疑問,未來幾年乃至更長時間,上海人工智慧產業將迎來有史以來的最好年代。

作者:張懿

編輯:範菁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中國股市小資金做大的唯一方式:死啃「一根巨陽頭頂光,尾市搶盤我清倉」
    口訣四:一根巨陽頭頂光,尾市搶盤我清倉。由於大家接連發現了底部的大陽線啟動和不斷地追進,權證的漲幅會高達十幾、二十幾個點,以至於翻番。第一天是一根大陽線,而後連續三天都是陰線,且三根陰線沒有吃掉第一天的大陽線,就是看漲。操作上可在第三天尾盤確定收陰而又不吃大陽時買入。三陰不吃一陽又稱上升三法。相反,「三陽不吃一陰」,要堅決賣出。
  • 預見時思丨上海交大高金EMBA學員與企業家到訪華領集團並舉行金融...
    預見時思丨上海交大高金EMBA學員與企業家到訪華領集團並舉行金融研討圓桌會     017年11月22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高金/SAIF)在上海陸家嘴與華領集團共同舉辦了「預見時思」高金EMBA企業參訪&金融研討圓桌會。
  • 「光纖之父」趙梓森:在廁所旁拉出第一根光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我們如今之所以能夠輕鬆上網通信,躺在家裡就能通過網絡,盡知天下大事,就是因為這一根根看似不起眼的光纖,將千家萬戶聯繫到了一起。但是,我們在享受便捷的光纖技術的同時,卻很少有人知道,40多年前,有人帶領團隊,第一次不依靠國外,自主拉出了我國第一根石英光纖。徹底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讓原本價格高昂的光纖材料,徹底降低了身家,繼而走進千家萬戶。
  • 中國葡萄酒行業探底後:大陽線還是大變局?
    張裕股份漲停一周後,商務部發布了2020年第59號公告,對原產於澳大利亞的相關葡萄酒反傾銷調查初步裁定:傾銷和國內相關葡萄酒產業受到實質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係。從11月28日,我國採用向海關提供保證金的形式,對原產澳大利亞裝入2升及以下容器的葡萄酒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被抽樣的進口公司和其他澳大利亞公司上交的保證金比率為107.1%-212.1%。
  • 中國動力電池最好的年代過去了嗎?
    對於中國汽車產業而言,新能源汽車是史無前例的巨大機遇。過去十年,中國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車產業,希望通過「換道超車」來實現汽車強國夢。更重要的,是希望藉此培養出一批優秀的企業,參與全球競爭。傳統燃油車發展了100多年,在內燃機技術上,中國和西方差距很大;而新能源汽車,將西方的優勢推倒重來,中外整齊劃一地拉到了同一起跑線上。
  • 上海的咖啡文化產業 折射海派時尚產業屬性的流變
    上海,特別鍾情於咖啡的一座城市。小小一杯咖啡,在這裡已撬動起一個千億元級市場。特別近五年,滬上咖啡館快速增長,隨著個性化需求潛入城市角角落落,門店總數已過萬家。上海的咖啡文化產業,折射出海派時尚產業屬性的流變。
  • 80年代吃什麼:5分錢一根的冰棍,傳承近千年的冰糖葫蘆!
    一個婦女趴在裝冰棍的箱子上休息,在80年代對於騎著自行車拉著裝滿冰棍的泡沫箱滿街叫賣的場景是很常見的那個時候的冰棍大概5分錢一根,種類也很少不像現在這麼豐富,不過能吃到這樣的一根冰棍當時已經可以樂上一天了。
  • 上海的30年代Light,Heat,Power!
    在同年第八十七期的《良友》雜誌上,再次刊登了兩頁上海的照片,英文標題為「Outline of Shanghai(上海的輪廓)」而中文標題則是「這就是上海:聲、光、電。」  這是《良友》構建的上世紀30年代上海的都會意象。  矛盾《子夜》對上世紀30年代初的上海的描述則更為瘋狂:「風吹來外灘公園裡的音樂,卻只有那炒豆似的銅鼓聲最分明,也最叫人興奮。
  • 90年代上海靠浦東重回巔峰,如今上海憑藉「新法寶」再次引人側目
    隨後的1993年,深圳徹底廢除高能耗、高汙染的「三來一補」模式,並在兩年後確定以信息產業、新材料、生物技術為三大支柱產業,產業轉型比其他城市快了近十年,影響一直延續到現在。 對比上海看,80年代暫時「落寞」之後也迅速採取了行動——開發浦東。1990年4月,國家正式宣布開放上海浦東,開發浦東從地方戰略構想上升為國家戰略。
  • 預見2021:《2020年二次元產業全景圖譜》(附市場規模、投資市場...
    原標題:預見2021:《2020年二次元產業全景圖譜》(附市場規模、投資市場、發展趨勢等)   2016年以來,國內「二次元」逐漸完成了對「御宅」概念的替代。
  • 上海成立無人機產業協會
    本報訊(記者 王力)昨天下午,上海市無人機產業協會在龍華機場揭牌成立,依託該協會,上海要打造無人機產業研發製造集聚區,推動無人機企業參與上海科創中心和智慧城市建設,服務於城市精細化管理。 目前,在上海註冊的無人機企業有160餘家,其中40餘家為製造業企業。此外,上海正在積極申報國家無人機綜合試驗區。
  • 預見2020:2020年中國石墨烯產業全景圖譜
    雖然石墨烯在應用領域的產業進程緩慢,但其蘊藏的巨大的商業價值和廣泛的應用前景仍然吸引了大批的投資者,石墨烯產業的產業鏈也逐漸完善。從石墨烯整體產業鏈的布局看,石墨烯產業鏈上遊為石墨礦資源的供應和石墨烯的製備,中遊石墨烯產品則以石墨烯粉體和石墨烯薄膜為主。
  • 預見2021:《2021年中國衛星產業全景圖譜》(附發展現狀、競爭狀況...
    衛星製造包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中國衛星;衛星發射包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航天電子、航天動力。衛星地面設備公司較多,包括: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衛星、北鬥星通、華力創通、南方測繪等。
  • 陳光祖:全球汽車產業進入混沌發展年代
    當今人類的社會和經濟正經歷著極為複雜的,無周期的,無序的運行狀態,那就是處在混沌年代激變之中,萬物都在變幻無定,形上學的思維幾乎走向盡頭,至於混沌思維又有待完善,這可能為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做些解脫罷了。
  • 靜電紡絲產業發展現狀與上海未來發展方向
    靜電紡絲技術原理圖靜電紡絲法始於1934年,美國人福馬斯第一次公開了利用高壓靜電製備納米纖維的專利技術;但在此後的60年裡,靜電紡絲並未引起廣泛關注,對其研究也主要集中在裝置改進上,發展緩慢;直到20世紀90年代,美國阿克隆大學Reneker研究小組對靜電紡絲的工藝和應用展開了全面研究,引起了科研工作者極大的興趣,自此靜電紡絲獲得飛速發展。
  • 2019上海國際益生菌產業展覽會
    2019上海國際益生菌產業展覽會摘要:上海益博會、2019益生製品展、2019上海益生製品展、上海益生製品、益生製品展、2019上海益博會、中國益... 2019上海國際益生菌產業展覽會摘要:上海益博會、2019益生製品展、2019上海益生製品展、上海益生製品、益生製品展、2019上海益博會、中國益生菌展、益生菌飲品展、乳酸飲料展、益生原料展、天然原料展、進口益生製品展、有機益生菌展、益生元產業展、益生菌產業展、國際益生製品展、國際益生菌展、益生元展、健康產業展
  • 世界三大城市產業轉型路徑帶來哪些啟示?
    與此同時,除北京、上海和廣州將建設世界城市列入發展規劃外,當前杭州、蘇州、大連和廈門等「新一線」城市也在城市規劃中相繼提出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際城市的目標。要想實現上述目標,城市經濟順利轉型是關鍵。現有產業結構使得主要城市環境承載力約束逐漸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