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常聽人家說,笑到最後的才是贏家,死人是沒有辦法反駁的。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在亂世中,如果你打架打不贏別人,有時候努力的活下去,比氣長,也是另外一種實踐理想的方式。
於是,我不禁好奇想做個調查,以大家最熟悉的三國時代君主來說,誰才是那個壽命最長,笑到最後的贏家?
01規則
在開始前,我先說一下自己設定的三條規則。
第一,放寬君主定義。不一定是稱帝,把一些具有獨立軍事力量的地方官,比如州牧、州刺史也算進去。
第二,拉長計算時間。雖然說的是三國時代,但由於歷史上真正魏蜀吳三個國家並存的時期,只有短短不到50年,所以我把時間軸放大到東漢末年到晉初。
第三,調查純屬趣味。不是要寫研究論文,沒有把浩如煙海的史料全部看一遍,大部分都是以《三國志》為主,就當做是拋磚引玉。如果你有發現哪顆遺珠有機會上榜,但沒有被選進,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02看板三巨頭排名
進入正式調查時間,我們先從簡單的開始統計。魏蜀吳三家,曹操、劉備、孫權的壽命,各自有多長。先看曹操,畢竟他是《三國志》第一男主角。
陳壽在魏書開頭的《武帝紀》已經算好了。曹操是在建安25年,也就是公元220年過世,享壽66歲。
劉備的死亡記錄,收入在先祖傳裡面,他是章武三年過世,223年因病重不治,在永安白帝城過世,享壽63歲。
根據劉備遺詔表示,他一開始只是拉肚子,後來並發各種症狀,身體日漸衰弱,才知道大限將至,幸好還來得及安排後事。
看過了曹操、劉備,接下來就是最常被網友嘲笑的吳大帝孫權。 嚴格說起來,孫權是比前面兩人年輕一個世代的晚輩。
他老爸孫堅、老哥孫策,和曹操劉備才是在同個時代奮鬥的人。然而,孫爸爸和孫大哥,都不到三四十歲就過世,這裡就不納入評比。
孫權的卒年,可以從吳主傳裡面找到記錄。他是太元二年,公元252年夏天過世,享壽71歲。說到這,我想大部分三國迷,應該對於孫權的晚年都很有印象。
各種勾心鬥角,派系鬥爭,臨死前還要忙著分封爵位給兒子們,替自己過去的決策擦屁股。這樣說起來,好像活的久,反而更是要兢兢業業,不然一世英名就毀於一旦了。
歡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如果每個人物的資料,都像前面三位一樣好整理,該有多贊。
我猜大家會很好奇,有沒有其他冷門的君主,在壽命這個項目,有機會挑戰孫權。我特別挑了幾個分數很接近的候選人,跟大家分享。
03挑戰者一號
1號挑戰者就是劉備的繼承人,最難扶起來的男子,蜀漢後主劉阿鬥。說到阿鬥劉禪,我們總會記得他投降曹魏、樂不思蜀的形象,感覺就像家族企業被大公司併購的富二代,應該是過得很爽,安養天年。
阿鬥的死亡年份,記載於三國志後主傳裡頭,是西晉泰始7年,公元271年過世。而阿鬥是在公元223年,劉備過世後即位,當年17歲。
因此推測他是公元207年出生,這樣一來,阿鬥過世的時候,應該是65歲,這讓我蠻意外的,沒想到距離吳大帝的71歲,還有一段距離。
04挑戰者二號
2號挑戰者,同樣也是漢室宗親、劉家子弟,荊州牧劉表。想調查他的主要原因就是,劉表成名也算早,還有經歷過黨錮之禍,最後因病過世,感覺有機會打破孫權的壽命記錄。
翻開三國志劉表傳,裡面寫到建安13年(公元208年),曹操計劃攻打荊州時,劉表因為毒瘡發作而過世,但沒有寫他的死亡年齡。
而在《劉鎮南碑》裡,劉表曾經官拜鎮南將軍,這篇碑文是在他過世後用來紀念的,收錄於大清四庫全書版本的蔡中郎集。蔡中郎則是傳說中東漢大美女蔡琰的老爸蔡邕。
碑文裡面寫到,劉表的卒年和三國志一樣,是建安13年,享壽六十有七,終究沒有超過孫權的71歲。但是,後漢書裡寫過,董卓過世後不久,蔡邕就遭到王允陷害死於監獄中。
公元208年,那時候蔡先生不是早就死了嗎?怎麼有辦法起死回生,幫劉表寫紀念碑?(我好想假裝沒看到這條史料)。
事實是,當年負責審定四庫全書的編輯已經有發現,畢竟如果等到皇帝家自己發現文獻錯誤,事情就嚴重了。
最終,編輯仍然收了這篇文章,只是把他的懷疑寫在正文之前。造成這個奇特狀況有幾種可能,第一,蔡邕沒死;第二整,篇文章都是假的;第三,蔡邕先寫好草稿,由後人潤筆完稿。
我個人認為,前兩個選項可能性比較低,我傾向是第3種可能。碑文前半段關於劉表的生平故事,完全是蔡邕可以先寫的。
就跟現在很多新聞媒體,會提早準備許多年長名人的紀念專題一樣。而負責在蔡邕死後,幫忙代筆的人,我猜很可能是建安七子之一、撰寫過史書《英雄記》的名家王粲。
王粲在年輕時,曾經拜訪過蔡邕,才華備受肯定,還留下成語倒屣迎之的典故。後來也短暫投靠過劉表,基於以上關聯,我做出這個推測。
05挑戰者三號
三號是漢中五鬥米教的教主張魯。大家對他的印象通常比較薄弱,我會選他的原因是,張魯在漢中的民意支持度頗高,連曹操收復漢中之後,都要敬他三分,拜為鎮南將軍,孩子也有繼承爵位,算是有得到善終的人物。
然而,關於張魯的死亡年份,就比較麻煩了,因為有至少兩種版本。一個是收藏在道家典籍《猶龍傳》中,提到他是曹魏正始六年,公元245年過世。
另一個版本,同樣也是出自道家典籍真誥,但故事就有點超乎常識能理解的範圍了。書中提到,張魯在建安21年,也就是公元216年過世,埋葬在鄴城東邊。
但是到公元259年的時候,他的棺木被大水衝開,張魯啵的一聲,從裡面跳了出來,面容和生前沒有兩樣,接著他舉起拂塵蓋住臉,哈哈大笑之後,倒在床上又死了,重新舉辦了一次葬禮。
由於張魯沒有出生年的記錄,我只能從《三國志》與《後漢書》裡去推測,他在公元189~191年左右,被劉焉派為督義司馬。
要幾歲的人可以擔任督義司馬?坦白講,你問我,我也只能求神問卜。如果是東吳人,搞不好是幾歲就有機會擔任。
老一點,應該25歲也有可能。為了避免大家昏頭,我就直接說結論。假設張魯公元190年是20歲,然後對比前面兩種死亡版本的上下限,過世時大約會落在75~89歲之間,突破了孫權73歲的門檻。
06長壽王
但是這樣子的挑戰成功,好像有點勝之不武。因此,最後的壓軸,我找了一個貨真價實的長壽王,直接碾壓以上眾多英雄,他就是交州王士燮。
《三國志》裡面記載,士燮的老祖先在王莽之亂的時候,來到交州避難,就此落地生根。
而士燮是東漢順帝年間出生,後來也擔任交趾太守,他無視中原戰亂的紛紛擾擾,經營膠州,深耕在地,直到公元226年,才以90歲高齡過世。
由於漢代的膠州,有部分領域與今日的越南重疊,也有史家認為,士燮家族對於越南的漢化影響,扮演重要的推手角色。
民間甚至有給他起「士王」、「南交學祖」。說他是我們今天的第一名,當之無愧,不知道有多少讀者朋友一開始,就猜到今天長壽君主的冠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