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為什麼能夠在高性能計算領域獲得成功?

2020-12-05 太平洋電腦網DIY硬體頻道

  • 摘要:本文將介紹GPU在工作站以及高性能計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除了新技術為傳統PC應用所帶來的新體驗,其在高性能計算領域的應用則讓很多與會者大開眼界。NVIDIA為什麼能夠在高性能計算領域獲得成功?筆者認為,這其中有三方面的因素影響。

  • 標籤:NVIDIA 高性能計算 GPU

  本文將介紹GPU在工作站以及高性能計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除了新技術為傳統PC應用所帶來的新體驗,其在高性能計算領域的應用則讓很多與會者大開眼界。NVIDIA為什麼能夠在高性能計算領域獲得成功?筆者認為,這其中有三方面的因素影響。

  首先,在高性能計算領域,功耗已經成為了限制行業繼續發展的一大阻礙。由於普通CPU在線程以及核心數量上與GPU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因此,如果單純依靠CPU,超算性能的提升將在很大程度上受限於能源成本以及功率限制。

  根據之前浪潮集團高級副總裁王恩東的表述,在高性能計算從千萬億次向百億億次前進的過程中,性能需要提升1000倍,但以現在的技術水平來說,功耗最高只能提升三倍。否則按照現在的功耗水平來計算的話,一臺百億億次計算機需要一座核電站才能滿足其功率需求。

  因此,高性能計算在今後一段時間內的發展將主要依靠提高並行化水平和效率來完成。而NVIDIA所生產的GPGPU的優勢就在於大量核心以及高度並行化的處理架構。這也正是以NVIDIA所代表的GPGPU產品能夠在超算行業產生大量應用的原因。

  其次,有了GPGPU模式,為什麼只有NVIDIA成功?

  但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們都知道,軟體是應用的核心;沒有軟體,再強悍的硬體和架構都沒法發揮自身的優勢,從而變成一堆廢鐵。這句話每個人都知道,但很少有人再繼續追問,軟體的核心又是什麼。可以說GPGPU(通用GPU)能夠擁有今天這番局面在很大程度上,與NVIDIA發現了什麼是「軟體的核心」有關。

  一種新的硬體和架構能夠流行起來,其本身具備的性能和優勢僅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有眾多的開發者為其源源不斷的提供應用程式來支持。iOS和Android的流行就是這一理論最好的證明。

  數年前,NVIDIA和競爭對手在同一時間推出了具備通用計算能力的GPU,也就是我們所說的GPGPU。但不同的是NVIDIA的GPU所採用的編程環境是封閉的,而競爭對手所採用的編程環境是基於OpenCL的開放環境。在當時,很多評論認為對於一個新生事物來說,開放的策略會吸引更多的合作者,因此在競爭中更有優勢。

  但實際的情況並非如此。在產品發布之後的數年中,NVIDIA與全球知名的教育機構展開了廣泛的合作,並派駐工程師和研發人員來到學校中現場教授針對NVIDIA產品的編程方法和技巧,使得一時間,相關方面的軟體開發人才儲備迅速增加。而NVIDIA所選擇的這些教育機構就包括了我們所熟知的清華和北大。

  當然,與教育機構的合作僅僅是解決了應用開發的人才儲備問題,現實的問題同樣需要解決。NVIDIA通過派駐工程師和指導開發等形式,與眾多軟體廠商建立起了長期的合作關係,使得眾多軟體都可以為NVIDIA GPU提供額外的加速特性,而更高的軟體性能同樣是提升軟體用戶體驗的重要體現。通過這種雙贏的合作,NVIDIA很快打開了局面,並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自己的軟硬體合作聯盟。

  而反觀競爭對手,由於缺乏廠商的主導以及商業同盟,儘管採取了開放的開發環境,但無論是民用領域還是企業、科研領域,其上的應用軟體都很少,開發人才更是難覓蹤影。

  在實際的GPGPU應用當中,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新是目前NVIDIA對外宣傳的形象工程。由於該中心所擁有的天河1A是2010年世界排名第一,目前排名第二的大型超級計算機,並且大量採用了NVIDIA Tesla系列GPGPU作為專用浮點處理器。根據超級計算天津中心的孟博士在GTC大會現場的介紹,目前,該中心已經有合作單位200多家,其中正式籤訂合同的用戶為80多家。而這也就意味著這80多家單位都需要根據自己應用的需求和特點編寫相應的計算軟體,並且需要在保證安全的同時注意提升效率。

  能夠有如此多的相關行業應用,對我國超算行業以及NVIDIA來說都是一個很好的現象。對並行計算軟體編程的重視,不僅是對自家產品最好的售後服務,更是提升產品生命周期的最好方式。根據2011年11月的統計,全球超算500強中採用GPGPU進行浮點運算的系統共有37套,其中NVIDIA產品佔領了其中的35套,相對於2011年6月的超算排行榜來說,NVIDIA成長率接近200%。能夠有這樣的增長率,與NVIDIA相關產品的軟體編程環境趨近成熟也有很大的關係。

  憑藉NVIDIA產品本身的優勢以及在軟體編程方面持續不斷的投入,NVIDIA終於逐漸成為高性能計算異構架構的代表。而其所帶來的性能和功耗優勢也必定會在未來成為更多高性能計算項目所選擇的對象。在消費級領域中到處碰壁的NVIDIA也終於找到了自己的突破口。
 

相關焦點

  • 曙光高性能計算解決方案:物理化學領域
    在物理和化學學科中,隨著理論計算方法的發展和成熟,以及計算機軟、硬體技術的不斷進步,計算機模擬研究漸趨普及,已成為繼實驗手段、理論推導之後的第三類重要的科研方法。相應領域的計算機模擬研究也逐漸形成獨立的學科,比如計算化學、計算材料學等。
  • NVIDIA手把手演示如何安裝使用基因組分析軟體Parabricks
    為應對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NVIDIA為研究人員們提供了相關工具,使他們能夠更快地了解COVID-19,並有助於研究應對措施。上個月,NVIDIA向全球所有新型冠狀病毒研究人員免費提供90天的Parabricks使用權。Parabricks基於著名的Genome Analysis Toolkit,可通過GPU將序列數據分析速度提高50倍。
  • 沒有超級計算機,也敢玩高性能計算?
    」在當今數據驅動的世界中,高性能計算(HPC)正成為企業尋求深入了解基因組、計算化學、金融風險建模和地震成像等領域的首選平臺。最初,高性能計算受到需要進行複雜數學計算的研究科學家們的歡迎,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關注這一領域。
  • HPC CHINA 2019:航空航天領域高性能計算應用
    中國一年一度高性能計算領域的盛會——全國高性能計算學術年會(HPC CHINA 2019)在內蒙古呼和浩特盛大開幕!  隨著航空航天技術的發展,對產品提出挑戰物理極限的要求,高性能計算逐漸在航空航天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工程計算與仿真,提高產品迭代效率、降低成本。
  • 高性能計算之源起——科學計算的應用現狀及發展思考
    這7種算法模型對高性能計算機提出了不同方面和層次的需求,也基本覆蓋了常見高性能計算應用。我國高性能計算應用的矚目成果中國科學院科學家聯合攻關取得令人矚目的高性能計算應用成果高性能計算應用的發展和進步需要數學、計算科學、應用領域等學科的深度交叉融合。
  • 香港天文臺引入戴爾高性能計算集群解決方案
    香港天文臺成功在其總部的數據中心安裝了戴爾高性能計算集群(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Cluster,簡稱HPCC)。全新HPCC系統替代了原有系統,增強了香港天文臺的天氣預報系統,提供包括天氣、溫度、溼度、風向、風速及海平面氣壓等預測信息。
  • GPU集群大會:一場高性能計算的頭腦風暴
    【IT168 資訊】日前,Tesla GPU如虎添翼神州巡展——GPU集群大會在北京成功落下帷幕。英偉達中國區合作夥伴網絡負責人吳總對於2017年中國高性能計算市場的發展進行了展望。
  • 2019年人工智慧對高性能計算的10種影響
    如今的CPU的用戶採用編譯器,加速採用Pythons,加強庫和優化框架的支持,獲得對向量和張量的高性能支持,所有這些都允許軟體開發人員使用高性能環境中的向量和張量。 張量技術在硬體、軟體和人們的思想上都在高性能計算應用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殲10研製為什麼能獲得成功
    蘇27的定性設計——當舊路走到極致人類在每一個科學技術領域的認知進步,都要經歷一個從無到有、從淺到深、從蒙昧到明晰的過程;這種規律反應在飛機結構設計上,就是從定性設計到定量設計的變化。殲10正是我國第一款實現結構定量設計的飛機。傳統的定性設計時代,設計單位的理論認識水平和計算能力都很低下。
  • 高性能計算領域大獎出爐:8位獲獎者7張中國面孔
    趙廣立據美國計算機協會(ACM)消息,美國東部時間11月19日,高性能計算領域備受矚目的戈登ACM將本年度的該獎項頒給了一支由中美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他們因「結合分子建模、機器學習和高性能計算相關方法,將具有從頭算精度的分子動力學模擬的極限提升至1億個原子規模」獲獎。
  • 楊元慶:聯想通過大數據、算法及高性能計算推動人工智慧的發展
    我記得我們當初學校讀書的時候,最時髦的一本書是《第三次浪潮》,今天數位化已經遍布我們生活當中每一個角落,不管計算機還是手機,是每個人每天必不可少的工具,我們可以親歷其中,而且能夠成為其中一定的貢獻者,我們感覺還是非常榮幸的。智慧時代的到來我們現在經歷第四次變革,我們稱之為智能化變革的新時代,其實大家現在都已經能夠看到,已經能夠感覺到很多變革的趨勢了。
  • 2010高性能計算-理論與計算化學國際研討會在哈爾濱召開
    12月6日至8日,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超級計算中心(SCCAS)「計算化學虛擬實驗室」(VLCC)與哈爾濱理工大學(HUST)聯合主辦的2010高性能計算——理論與計算化學國際研討會(ISTCC10)在哈爾濱市舉行。
  • 美能源部高性能計算應用項目推動先進位造發展
    導語 11月13日,美國能源部能源創新高性能計算網站宣布,其製造業高性能計算(HPC4Mfg)專題啟動4個項目。為了深入了解其中的物理化學相互作用,並得出獲得最大熱解效率的最佳操作條件,該項目採用高性能計算對反應器進行建模。該項目將形成高效的大型熱解系統(具備約200噸/天的處理能力),可顯著減少美國廢棄塑料的積壓。
  • TensorFlow 攜手 NVIDIA,使用 TensorRT 優化 TensorFlow Serving...
    TensorFlow Serving 是應用於機器學習模型的靈活的高性能服務系統,而 NVIDIA TensorRT 則是一個用以實現高性能深度學習推理的平臺,將二者相結合後,用戶可以輕鬆地實現最佳性能的 GPU 推理。
  • 四方面提升 微軟HPC Server 2008推動高性能計算
    作為微軟在高性能計算領域的最新成就,Windows HPC Server 2008 R2的最新測試版目前網上已經能下載到。
  • 中國科學家成功製備系列高性能「金屬玻璃」
    新華網北京8月7日電(記者李斌)經過多年攻關,中國科學家近年來在金屬玻璃的製備和機理研究上獲得一系列重大進展,並成功製備出用於衛星太陽能電池等伸展機構的非晶合金材料。  2007年起,在中國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部門支持下,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科院物理所和金屬所、北京科技大學、清華大學等院所的科學家,組成國家「973」計劃「高性能輕質非晶態合金若干關鍵基礎問題研究」項目研究團隊,向高性能非晶態合金領域發起了科研攻關。  47歲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張濤是塊狀非金屬合金的開創人之一。
  • SiFive發布用於高性能計算的新型U8系列核心IP
    vODEETC-電子工程專輯用於深度學習的新型SiFive IP新型SiFive HBM2E + IP用於支持最新計算密集類型的工作負載,包括高性能計算,數據中心和邊緣AI設備中的深度學習處理。針對數據中心加速器、汽車系統、工業物聯網和消費物聯網設備等新的特定領域設計,正迅速成為受青睞的設計範例,並且與SiFive的方法學、產品組合和專業知識完美契合。vODEETC-電子工程專輯採用基於RISC-V 指令集架構的可配置核心和開源互連來支持高性能晶片,確保定製的設計不會出現碎片化。
  • 高性能計算技術賦能火星探測任務浪潮信息助力科學家探索神秘宇宙
    據悉,在高性能計算技術輸出這一方面,浪潮信息一路領先。日前,在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中,浪潮信息又再次展現其卓越的計算機輔助技術,為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成功推進賦能,為中國航天局科研探索工作出力。資料顯示,2020年是火星探測活動的窗口期。
  • 遇見容器HPC 蘭州大學的高性能計算應用之路
    並且,在氣象、核技術、石油勘探、航空航天、裝備製造研發、運輸交通等國民與國防建設的很多重要領域中,計算成了必不可少的手段。  「網際網路的應用有兩大驅動力,一個是商業的網際網路,另一個就是科研領域,1994年中國接入網際網路之後,接入的第一個科研應用就是高能物理。」
  • 遇見容器HPC——蘭州大學的高性能計算應用之路
    不僅如此,近年來,計算在生命科學、天文物理學、醫學、系統科學等各種科學中,所發揮的作用日益增大。並且,在氣象、核技術、石油勘探、航空航天、裝備製造研發、運輸交通等國民與國防建設的很多重要領域中,計算成了必不可少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