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計算領域大獎出爐:8位獲獎者7張中國面孔

2020-11-23 中國科學報

作者丨趙廣立

據美國計算機協會(ACM)消息,美國東部時間11月19日,高性能計算領域備受矚目的戈登·貝爾獎出爐。ACM將本年度的該獎項頒給了一支由中美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他們因「結合分子建模、機器學習和高性能計算相關方法,將具有從頭算精度的分子動力學模擬的極限提升至1億個原子規模」獲獎。

他們分別是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賈偉樂和林霖、北京應用物理和計算數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王涵、北京大學應用物理與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陳默涵及其研究生路登輝、普林斯頓大學張林峰博士以及該校教授鄂維南、羅伯託·卡爾。值得一提的是,獲獎的8人團隊中,有7張中國面孔。

該團隊在論文摘要中寫道:「這項工作的巨大成就在於,它為從頭開始準確地模擬前所未有的大小和時間尺度打開了大門,對於更好地集成機器學習和物理建模的下一代超級計算機也提出了新的挑戰。」

分子動力學是一種計算機模擬實驗方法,可以分析原子和分子在固定時間段內如何移動和相互作用。從頭算分子動力學(AIMD)是一種與標準分子動力學略有不同的方法,它在模擬過程中可計算原子間相互作用力。AIMD的精確度使其成為科學家的首選模擬方法,然而,該方法需要更多的計算,因此僅限於研究最大具有數千個原子的小型系統。

「從2006年到2019年,頂級超算的峰值性能提高了500倍以上,但科學家描述原子在體系中演化過程的工作,可求解的規模體系僅增加了11倍。根據這一規律估計,人們必須再等60多年才能用AIMD模擬一個具有1億個原子的體系。」張林峰在報告中說道,「這正是機器學習的用武之地。」

張林峰介紹說,使用人工智慧技術來擬合基於密度函數理論方法產生的原子間相互作用力,通過線性標度的計算開銷將求解的時間和體系規模提高了幾個數量級,「從而避免了數十年的等待時間」。

該團隊將這一工作在美國超算Summit機器上全機運行,模擬分別實現了雙精度91PFlops、混合單精度162PFlops和混合半精度275PFlops的峰值性能。「我們相信,這是第一個將高性能計算、人工智慧和物理模型融為一體的工作,它將開闢新的計算範式。」張林峰說。

對於該團隊在戈登·貝爾獎競爭中的勝出,ACM評價道,基於深度學習的分子動力學模擬通過機器學習和大規模並行的方法,將精確的物理建模帶入了更大尺度的材料模擬中,有望在將來為力學、化學、材料、生物乃至工程領域解決實際問題(如大分子藥物開發)發揮更大作用。

《中國科學報》 (2020-11-23 第4版 綜合)

相關焦點

  • 戈登·貝爾獎出爐!8人團隊中7張中國面孔
    作者:趙廣立據美國計算機協會(ACM)消息,美國東部時間11月19日,高性能計算領域備受矚目的戈登·貝爾獎出爐。值得一提的是,獲獎的8人團隊中,有7張中國面孔。獲獎團隊8人中有7張中國面孔 張林峰製圖「我們相信,這是第一個將高性能計算、人工智慧和物理模型融為一體的工作,它將開闢新的計算範式。」張林峰說。
  • 戈登·貝爾獎出爐:8人團隊7張中國面孔
    來源:中國科學報據美國計算機協會(ACM)消息,美國東部時間11月19日,高性能計算領域備受矚目的戈登·貝爾獎出爐。ACM將本年度的該獎項頒給了一支由中美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他們因「結合分子建模、機器學習和高性能計算相關方法
  • 中美合作團隊摘得2020年戈登·貝爾獎 8位獲獎者7張中國面孔
    據美國計算機協會(ACM)消息,美國東部時間11月19日,高性能計算領域備受矚目的戈登·貝爾獎出爐。ACM將本年度的該獎項頒給了一支由中美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他們因「結合分子建模、機器學習和高性能計算相關方法,將具有從頭算精度的分子動力學模擬的極限提升至1億個原子規模」獲獎。
  • 700萬大獎!獲獎者都是大咖,還有位副省長
    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6日在北京出爐!未來科學大獎設立於2016年1月17日,是中國大陸第一個由科學家作為中國第一個民間發起的科學獎項,未來科學大獎強調獎勵在大中華地區完成、產生巨大國際影響、具有原創性,長期重要性或經過了時間考驗的科研工作,不論其國籍、性別和年齡,旨在推動突破性基礎科學研究,表彰優秀科學家,吸引全球科技人才,促進科學事業發展。
  • 700萬大獎花落誰家?獲獎者都是大咖,還有位副省長
    來源:經濟日報經點科學工作室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6日在北京出爐!未來科學大獎設立於2016年1月17日,是中國大陸第一個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設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等三大獎項,單項獎金有100萬美元。今年的獲獎名單都涉及了哪些領域?有望解決哪些問題?究竟能不能代表「未來科學」?獲獎人都是誰?
  • 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揭曉,4位獲獎人中有一位96歲的學者
    未來科學大獎三個獎項陸續揭曉,共誕生了4位獲獎人。在今年的獲獎者中,有兩位高齡獲獎者—— 張亭棟和王振義,其中王振義教授以96歲的高齡摘得這一榮譽,成為未來科學大獎自創立以來年齡最大的獲獎者。在今天上午未來科學大獎委員會連線張亭棟時,張亭棟的女兒接了電話,有些驚訝,並表示不知道未來大獎是什麼,哪裡辦的。她請高西慶告訴她這個獎項的名字,並用筆記了下來。
  • 袁隆平等7位科學家獲未來科學大獎 有人稱之「中國的諾貝爾獎」
    今年,包括袁隆平在內的7位科學家共獲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袁隆平 資料圖,新華社供圖與前兩屆不同的是,今年的生命科學獎與物質科學獎都產生了三位獲獎人,對此大獎科學委員會主席、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主任田剛解釋說,未來科學大獎章程規定每個獎可頒發給不超過5個獲獎人。其實在提名時,就會出現同一個領域的若干科學家被提名的情況。因此在初步篩選時,委員會就考慮到了多人得獎的可能性。
  • 2020「中國版諾貝爾獎」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四位獲獎者——哈醫大一院張亭棟教授榮獲「生命科學獎」
    9月6日上午10點,由香港未來科學大獎基金會發起的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張亭棟教授獲「生命科學獎」 !「物質科學獎」 獲獎者為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盧柯,「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獲獎者為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記者:李霜編輯:子晴來源:哈爾濱新聞廣播
  • 2010高性能計算-理論與計算化學國際研討會在哈爾濱召開
    12月6日至8日,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超級計算中心(SCCAS)「計算化學虛擬實驗室」(VLCC)與哈爾濱理工大學(HUST)聯合主辦的2010高性能計算——理論與計算化學國際研討會(ISTCC10)在哈爾濱市舉行。
  • 2018未來科學大獎公布 李家洋、袁隆平等7位科學家榜上有名
    原標題:2018未來科學大獎公布 李家洋、袁隆平等7位科學家榜上有名   8日,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在京頒布。李家洋、袁隆平、張啟發因系統性地研究水稻特定性狀的分子機制和採用新技術選育高產優質水稻新品種中的開創性貢獻摘得「生命科學獎」。
  • 2020未來科學大獎公布,4位學者獲獎
    張亭棟,1932年出生於河北,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1950年,張亭棟畢業於哈爾濱醫科大學。之後到黑龍江中醫學院參加西學中班,後來又到遼寧中醫學院研究生班學習。完成學業後就來到了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醫科。2011年9月,張亭東獲頒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中心「生命科學傑出成就獎」。
  • 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名單揭曉
    來源:環球網【環球網科技報導 記者 張陽】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新聞發布會在北京·望京昆泰嘉瑞文化中心舉行,未來科學大獎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張亭棟、王振義獲得「生命科學獎」,表彰他們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盧柯獲得「物質科學獎」,獎勵它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彭實戈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表彰它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
  • 未來科學大獎公布:砒霜治癌症、提高銅性能、開創數學新領域,獲獎者其中還有一位副省長
    9月6日上午,2020未來科學大獎結果公布:今年共有4位科學家獲獎,生命科學領域2位,物質科學領域1位,以及數學與計算機領域1位。單一獎項獎金為100萬美元。張亭棟1950年畢業於哈爾濱醫科大學。目標百年的「中國版諾貝爾獎」未來科學大獎成立於2016年,至今已歷5屆。這是中國首個由科學家和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世界級科學大獎,有「中國版諾貝爾獎」之稱。
  • 7位頂尖科學家獲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
    7位頂尖科學家獲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2位是蘭大校友》 9月8日消息,第三屆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今日在北京舉行,共有7位頂級科學家獲獎。其中,蘭州大學校友周其林、馮小明均獲「2018物質科學大獎」。 據了解,2016年,未來科學大獎正式設立,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個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
  • 未來科學大獎,Science或出現首篇被撤稿中國論文|紅黑榜
    ,共誕生了4位獲獎人。「生命科學獎」 獲獎者為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張亭棟和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院教授王振義,「物質科學獎」 獲獎者為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盧柯,「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獲獎者為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
  • 2019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揭曉!首位女性得主誕生
    王貽芳和陸錦標領導的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合作組在中國廣東大亞灣核電站附近首次發現了一種新的電子中微子振蕩模式。他們發現高功率的中國大亞灣核電站作為反電子中微子源並配合周邊的山脈作為地下實驗室的屏蔽是世界上最佳的實驗場所。
  • 2020戈登-貝爾獎出爐,8人「夢之隊」,有5位北大人!
    當地時間2020年11月19日下午,在全球高性能計算、網絡、存儲和分析大會上,國際高性能計算應用領域最高獎—戈登貝爾獎(ACM Gordon Bell Prize)揭曉。獲得2020年ACM戈登·貝爾獎的是一支由中美科學家組成的團隊。
  • 【用】2020日本JIA插畫大獎得獎作品出爐中國攬獲年度大獎和金獎!
    今年這個獎項中有52名獲獎者 在這些獲獎者中,整整31位中國作者 包攬了年度大獎和金獎 小志特地查了一下2019屆的 獲獎者中中國插畫師為11人 雖然也很多,但不像今年這麼誇張 今年共有334位插畫家提交了778件作品
  • 曙光高性能計算解決方案:物理化學領域
    在物理和化學學科中,隨著理論計算方法的發展和成熟,以及計算機軟、硬體技術的不斷進步,計算機模擬研究漸趨普及,已成為繼實驗手段、理論推導之後的第三類重要的科研方法。相應領域的計算機模擬研究也逐漸形成獨立的學科,比如計算化學、計算材料學等。
  • 世界級科學家齊聚2019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峰會
    本次科學峰會邀請到了15位世界頂級科學家蒞臨現場,分享前沿學術成果,探討學科交叉創新,推進科學產業應用。這些全球最有智慧的大腦們通過最精彩的主題演講、最深刻的交流,共同開啟科學的想像和未來。據悉,在大獎周期間到場的百餘位科學家陣容豪華,諸多國際頂尖科學家也是因為本次科學峰會首次來到中國。每年舉辦一次的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峰會,圍繞探究學術、分享思想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