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登·貝爾獎出爐!8人團隊中7張中國面孔

2020-11-22 科學網

作者:趙廣立

據美國計算機協會(ACM)消息,美國東部時間11月19日,高性能計算領域備受矚目的戈登·貝爾獎出爐。ACM將本年度的該獎項頒給了一支由中美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他們因「結合分子建模、機器學習和高性能計算相關方法,將具有從頭算精度的分子動力學模擬的極限提升至1億個原子規模」獲獎。

值得一提的是,獲獎的8人團隊中,有7張中國面孔。他們分別是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賈偉樂和林霖、北京應用物理和計算數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王涵、北京大學應用物理與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陳默涵及其研究生路登輝,普林斯頓大學張林峰博士以及該校教授鄂維南、羅伯託·卡爾。

獲獎團隊8人中有7張中國面孔 張林峰製圖

該團隊在論文摘要中寫道:「這項工作的巨大成就在於,它為從頭開始準確地模擬前所未有的大小和時間尺度打開了大門,對於更好地集成機器學習和物理建模的下一代超級計算機也提出了新的挑戰。」

分子動力學是一種計算機模擬實驗方法,可以分析原子和分子在固定時間段內如何移動和相互作用。從頭算分子動力學(ab initio Molecular Dynamics,AIMD)是一種與標準分子動力學(SMD)略有不同的方法(ab initio在拉丁語中是「從頭開始」或「從第一原理開始」的意思),它在模擬過程中可計算原子間相互作用力。通過AIMD可以獲得的精確度使其成為科學家的首選模擬方法,然而,儘管AIMD允許更高的精度,但該方法需要更多的計算,因此僅限於研究最大具有數千個原子的小型系統。

「從2006年到2019年,頂級超算的峰值性能提高了500倍以上,但科學家描述原子在體系中演化過程的工作,可求解的規模體系僅增加了11倍。根據這一規律估計,人們必須再等60多年才能用AIMD模擬一個具有1億個原子的體系。」張林峰在報告中說道:「這正是機器學習的用武之地。」

張林峰介紹說,使用人工智慧技術來擬合基於密度函數理論(DFT)方法產生的原子間相互作用力,通過線性標度的計算開銷將求解的時間和體系規模提高了幾個數量級,「從而避免了數十年的等待時間」。

該團隊將這一工作在美國超算Summit機器上全機運行,模擬分別實現了雙精度91PFlops、混合單精度162PFlops和混合半精度275PFlops的峰值性能。「我們相信,這是第一個將高性能計算、人工智慧和物理模型融為一體的工作,它將開闢新的計算範式。」張林峰說。

對於該團隊在戈登·貝爾獎競爭中的勝出,ACM評價道,基於深度學習的分子動力學模擬通過機器學習和大規模並行的方法,將精確的物理建模帶入了更大尺度的材料模擬中,有望在將來為力學、化學、材料、生物乃至工程領域解決實際問題(如大分子藥物開發)發揮更大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路登輝、陳默涵、王涵三人已在由中國科學院主辦的「先導杯」並行計算應用大獎賽中嶄露頭角,在「開放應用」賽道中摘得特等獎。

相關焦點

  • 戈登·貝爾獎出爐:8人團隊7張中國面孔
    來源:中國科學報據美國計算機協會(ACM)消息,美國東部時間11月19日,高性能計算領域備受矚目的戈登·貝爾獎出爐。ACM將本年度的該獎項頒給了一支由中美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值得一提的是,獲獎的8人團隊中,有7張中國面孔。該團隊在論文摘要中寫道:「這項工作的巨大成就在於,它為從頭開始準確地模擬前所未有的大小和時間尺度打開了大門,對於更好地集成機器學習和物理建模的下一代超級計算機也提出了新的挑戰。」
  • 中美合作團隊摘得2020年戈登·貝爾獎 8位獲獎者7張中國面孔
    據美國計算機協會(ACM)消息,美國東部時間11月19日,高性能計算領域備受矚目的戈登·貝爾獎出爐。值得一提的是,獲獎的8人團隊中,有7張中國面孔。該團隊在論文摘要中寫道:「這項工作的巨大成就在於,它為從頭開始準確地模擬前所未有的大小和時間尺度打開了大門,對於更好地集成機器學習和物理建模的下一代超級計算機也提出了新的挑戰
  • 高性能計算領域大獎出爐:8位獲獎者7張中國面孔
    趙廣立據美國計算機協會(ACM)消息,美國東部時間11月19日,高性能計算領域備受矚目的戈登·貝爾獎·貝爾獎出爐。值得一提的是,獲獎的8人團隊中,有7張中國面孔。該團隊在論文摘要中寫道:「這項工作的巨大成就在於,它為從頭開始準確地模擬前所未有的大小和時間尺度打開了大門,對於更好地集成機器學習和物理建模的下一代超級計算機也提出了新的挑戰。」
  • 2020戈登-貝爾獎出爐,8人「夢之隊」,有5位北大人!
    獲得2020年ACM戈登·貝爾獎的是一支由中美科學家組成的團隊。該研究團隊成員共同推動完成的工作成果—「Pushing the limit of molecular dynamics with ab initio accuracy to 100 million atoms with machine learning」,實現了分子動力學領域的重要突破。在這個8人組成的研究團隊中,有7名都是華人。
  • TCCAsia2019亞太區最美/帥100張面孔榜單公布 第一名花落誰家
    歷時兩個多月,各家之間激烈角逐,TCCAsia(微博號:@TCCAsia)「亞太區最美/帥100張面孔榜單」終於迎來結果公布之日,亞太區最帥100張面孔前十名(名字按照排名先後順序一次公布)分別是:肖戰(中國)、吳世勳(韓國)、山下智久(日本)、王嘉爾(中國香港)、鄧倫(中國)田柾國(韓國)、金泰亨(韓國)、迪瑪希(哈薩克斯坦)
  • 諾貝爾獎預測名單現4張華人面孔 2人出身香港(圖)
    諾貝爾獎預測名單現4張華人面孔 2人出身香港(圖) Four Chinese Americans on list of Nobel Prize predictions
  • 《最強大腦》"國家隊"出爐 中國雨人周瑋在列(圖)
    《最強大腦》"國家隊"出爐 中國雨人周瑋在列(圖) 、李雲龍的晉級,12名「最強大腦」集結成的中國最強戰隊終於出爐,他們分別是中國雨人周瑋、魔方狂人賈立平、超級找茬王鄭才千、閃電速配王王峰、雷達少年倪梓強、人眼掃描儀黃金東、指紋神探吳天勝、聽風者艾曉娃、神奇小子劉鴻志、超人老師楊冠新、二進位神童李雲龍、數獨女孩孫徹然。
  • 科學網—研究解密面孔如何在大腦中編碼
    圖片來源:John Lamb/Getty 本報訊 當你看人臉照片時,大腦會立刻識別出照片上的人是誰,或你之前是否見過。近日,刊登於《細胞》期刊上的研究顯示,科學家已經了解靈長類動物大腦中的人臉識別編碼系統。 「這個編碼系統非常簡單。」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生物工程教授Doris Tsao說,「我們發現,當一隻猴子看到一張面孔時,其大腦中僅有205個神經元參與了相關編碼過程。」 在更早的研究中,Tsao團隊使用功能性核子共振成像技術識別了人類和其他靈長類動物大腦中負責識別面孔的區域。
  • 北京大學團隊發現人類面孔種族分類加工的新神經機理
    2019年10月7日韓世輝教授課題組在學術期刊《Nature Human Behaviour》上發表題為「Neural dynamics of racial categorization predicts racial bias in face recognition and altruism」的長篇論文,報告了該課題組最新多模態腦成像(腦電、腦磁及功能磁共振
  • 研究解密面孔在大腦中的編碼—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John Lamb/Getty 當你看人面照片時,大腦會立刻識別出照片上的人是誰,或你之前是否見過。近年來,神經學家一直試圖弄清大腦是如何識別和感知人臉的。近日,刊登於《細胞》期刊上的研究顯示,科學家已經了解靈長類動物大腦中的人臉識別編碼系統。 「我們發現,這個編碼系統非常簡單。」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生物工程教授Doris Tsao說,「我們發現,當一隻猴子看到一張面孔時,其大腦中僅有205個神經元參與了相關編碼過程。」
  • 倒吊男、水手幽靈,8張你不得不看的神秘照片
    這些照片可能會讓人陷入沉思,也可能會讓人心生恐懼。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細數一下8張史上最神秘的照片,膽小的小夥伴請在白天看文哦!所有的艦隊成員都確定,這張面孔屬於已故的機械工弗雷迪·傑克森。7、S.S.水城號幽靈
  • 各國頂級科學家名單出爐,美國616人,瑞士34人,中國的是多少?
    比如唐朝的冶鐵技術,現在我們仍然有一部分無法復原,而繼承了唐朝冶鐵技術的日本人,他們造的日本刀就名揚全球。往事越千年,如今已經不是過去了,最近,全球頂級科學家名單出爐,美國616人,英國55人,中國的是多少呢?這一批公布的2020年全球計算機頂級科學家排名,是由Guide2Research 網站收集全球科學家信息,然後對外公布的,在業界有一定的權威性。
  • 探索器拍到外星人面孔?從火星傳回的這張照片,科學家不相信
    文/丁簡探索器拍到外星人面孔?從火星傳回的這張照片,讓科學家不敢相信科學家對宇宙中很多星球進行探索時,探索最多的就是火星和月球了。人類研究出的各種探索器在月球和火星上進行探索,從這些探索器所傳回的信息中,科學家得到了很多重要信息,據說探索器在火星上進行探索期間,科學家發現火星傳回的一照片裡,好像有外星人的面孔,這是怎麼回事?我們一起來看看。在以前科學家就表示火星上有高級文明的存在,科學家在火星上發現的人臉雕刻就是證據,大家都知道,地球和火星在宇宙中,算是相似度比較高的兩顆行星了。
  • 不是面孔的面孔,你知道面孔空想性錯視嗎?
    如果對火星探索略有了解,一定聽說過大名鼎鼎的火星臉,1976年7月,美國「海道一號」探測器拍攝的火星表面圖片中,出現了一個酷似人臉的地貌,引發了人們對火星生命的種種猜測
  • 社交媒體時代「科普」圖鑑:千萬張面孔,千萬種可能
    社交媒體時代做科普的1000張面孔 中科院物理所 不會運營的科學家不是好作者 你可能不愛做實驗,但你也許會愛看別人做實驗。
  • 麥克阿瑟天才獎新鮮出爐,紀錄片導演王男栿榜上有名
    麥克阿瑟天才獎旨在表彰在社會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創造性人才,每年評選各領域20名至25名傑出人士,並在5年中給每人提供總額62.5萬美元的獎金,讓他們能更自由地繼續探索。2020年麥克阿瑟天才獎,有21位各行業研究者及學者入選,其中,美籍華裔紀錄片導演王男栿是唯一一位華人面孔。圖片:John D.
  • 時尚沒有定性,韓系穿搭的N張「面孔」,你知道多少呢?
    關於時尚,沒有固定的模式,每個人對時尚的理解都有所不同。小編覺得能夠展現自己魅力的,就是屬於自己的時尚。我們總在說韓系穿搭,其中吸引我們的應該就是甜美和舒適吧!通常在看電視劇的時候,看到女主簡潔又溫柔的一身搭配,感官上首先就被徵服了。但是韓系穿搭不止這一面哦,它的N張「面孔」能夠展現出不同的自我。
  • 勾勒浩劫中的中國面孔
    「中國不會亡!」當螢屏上顯現出劉燁帶領的中國官兵面對日本士兵的掃射爆發出強大的呼喊,劉燁竟抑制不住慟哭起來,哭了足足2分鐘,主持人蔣小涵與編導有些措手不及。劉燁表示,影片中的陸建雄體現了中國男人的抵抗力量,「即便難逃覆滅,中國人也要團結在一起,用自己的方式吶喊。」  《南京!南京!》四位女主演受劉燁感染也哭成一團。
  • 《星際穿越》定檔8月2日中國內地重映;2020年艾美獎提名出爐
    其中7款為端遊,19款為休閒益智類遊戲,其餘為手遊。在該批版號中,騰訊NEXT Studios遊戲《只只大冒險》(端遊)、暢遊的《黎明之海》、心動網絡的《逆向坍塌》、多益網絡的《傳送門騎士世界》(端遊)、4399的《鏡花異聞錄》、西山居的《風暴魔域2》等獲批。
  • 《權力的遊戲》第二季開播 16張新面孔解讀
    為了安慰粉絲們焦急的心,也為了讓剛接觸這部電視劇的觀眾對這一作品有所了解,搜狐娛樂對該劇第二季中的新舊角色進行盤點,而且要帶領觀眾們回顧一下第一季中最令人震驚的十大瞬間。一、《權力的遊戲》第二季十六張新面孔解讀1.史坦尼斯·拜拉席恩(Stannis Barathe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