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宇航探索的主要能源仍然是核動力

2020-11-29 中國航空..

中國航空報訊:太空探索飛行器的性能是由其動力源決定的,所以當NASA在設計「毅力」號火星探測器時使用了放射性鈽。這些鈽單元是一類相當不錯的飛船能源——NASA的「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就使用了相似的設備。
  「NASA喜歡探索,我們不得不在一些極其遙遠、多塵、黑暗的地方和惡劣的環境中進行探索。」NASA位於俄亥俄州的格倫研究中心的核燃料專家June Zakrajsek在美國能源部(DOE)關於「毅力」號任務的短視頻中這樣說。「我們在宇宙環境中,太陽能不能一直為我們提供所需的能量。光線就是不能到達我們所需要的位置。」
  當然,一些NASA的火星探測任務使用了太陽能,現在身處火星上的「洞察」號著陸器就搭載了太陽能電池板,本世紀初的「勇氣」號和「機遇」號火星車這對「雙胞胎」也一樣。但由於火星上太陽能很微弱,「機遇」號已淪為了一個擺設,因為一場巨大的沙塵暴阻斷了它步入陽光的路,而它也就此駛向終結。但如果將核能作為火星車的能源,我們就不需要為這種情況擔憂。所以在「毅力」號探測車的設計上,NASA轉而在一個名為多任務放射性同位素熱電發生器(MMRTG)的系統中使用了鈽,它能夠為飛船提供大約14年的能量。
  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核能專家Bob Wham在同一短視頻中說:「在沒有輔助設備,也沒有修理工的情況下,它就必須是完全可靠的。」正如「毅力」號火星車剩下的部分,MMRTG很大程度上借鑑了「好奇」號火星車。「好奇」號火星車2011年發射,於2012年在火星著陸並穩定工作至今。根據美國能源部的數據,「毅力」號火星車搭載MMRTG已經投入使用了七年,其工作時間和為「好奇」號火星車供能的上一代產品幾乎一樣長,價格也高達7500萬美元。(其他種類的核動力源也曾執行過深空航行任務,例如,有40年歷史的旅行者號探測器和穿越土星環的卡西尼號飛船。)
  按照設計,「毅力」號的MMRTG能產生110瓦特的功率,大概與一個電燈泡的能耗相同。鈽將會衰變並散發熱量,發電機會將其轉化為能量,為火星車上的設備供能,並產生足夠的熱量以保護太空飛行器免受火星上寒夜和寒冬的影響。鈽是由一種與現在完全不同的元素錼製備而來的,科學家在核反應堆中用中子照射了它兩個月,才將其轉化為MMRTG所需的鈽。接下來,鈽又與陶瓷混合在一起製成化合物,相比於用在武器中的那些,它更加安全。
  儘管如此,將一個核動力源放在火箭的頂部還是需要一些預防措施的。最重要的是每一個鈽顆粒都封閉於銥中,如果它落回地球,銥將會把放射性物質控制在內部。根據NASA和美國能源部的說法,曾三度發生空間核動力源返回地面的情況,但沒有一次造成任何損害,其中一個動力源甚至從海洋中被捕撈出來供另一項任務使用。
  NASA給這一發射任務的控制小隊增強了人手,以協調任務中核方面的任何必要應對措施。為了「毅力」號的發射,美國政府預估了發射當天可能出現的所有意外事件,涵蓋了從發射前可能產生一系列地理影響的問題到升空後地球軌道阻礙飛船駛向火星的問題。
  根據美國政府的模型,這兩種情況發生的概率都小於0.1%。如果在發射過程中確實發生了問題,計算表明最嚴重的核洩漏相當於美國居民受到八個月的核輻射。「毅力」號現在已經被安裝到發射臺上,搭載了包含32個銀色的熱塊狀燃料的MMRTG,準備被發射至火星。與「好奇」號不同的是,「毅力」號的一部分是由美國全新製造的。根據「好奇」號降落後Slate網站的報導,這些任務中使用的鈽來自核武器製造過程中的副產品。美國政府在上世紀80年代終止了這一類鈽的供應,因為他們認為這些鈽已經足夠使用了。
  但最近,NASA 一直在限制這一能源的供給,這就是美國能源部在2015年決定重新開始生產鈽的原因。根據美國能源部的數據,現在每年能生產14盎司(400克)鈽,並著眼於在2026年每年生產3.3磅(1.5千克)。至於這些鈽的去向,NASA未來的核動力任務已經在進行當中。該機構的「蜻蜓任務」將向土星發射一架大型探測器,它將由MMRTG供能。這一太空飛行器計劃將於2026年發射。 

中國航空報訊:太空探索飛行器的性能是由其動力源決定的,所以當NASA在設計「毅力」號火星探測器時使用了放射性鈽。這些鈽單元是一類相當不錯的飛船能源——NASA的「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就使用了相似的設備。
  「NASA喜歡探索,我們不得不在一些極其遙遠、多塵、黑暗的地方和惡劣的環境中進行探索。」NASA位於俄亥俄州的格倫研究中心的核燃料專家June Zakrajsek在美國能源部(DOE)關於「毅力」號任務的短視頻中這樣說。「我們在宇宙環境中,太陽能不能一直為我們提供所需的能量。光線就是不能到達我們所需要的位置。」
  當然,一些NASA的火星探測任務使用了太陽能,現在身處火星上的「洞察」號著陸器就搭載了太陽能電池板,本世紀初的「勇氣」號和「機遇」號火星車這對「雙胞胎」也一樣。但由於火星上太陽能很微弱,「機遇」號已淪為了一個擺設,因為一場巨大的沙塵暴阻斷了它步入陽光的路,而它也就此駛向終結。但如果將核能作為火星車的能源,我們就不需要為這種情況擔憂。所以在「毅力」號探測車的設計上,NASA轉而在一個名為多任務放射性同位素熱電發生器(MMRTG)的系統中使用了鈽,它能夠為飛船提供大約14年的能量。
  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核能專家Bob Wham在同一短視頻中說:「在沒有輔助設備,也沒有修理工的情況下,它就必須是完全可靠的。」正如「毅力」號火星車剩下的部分,MMRTG很大程度上借鑑了「好奇」號火星車。「好奇」號火星車2011年發射,於2012年在火星著陸並穩定工作至今。根據美國能源部的數據,「毅力」號火星車搭載MMRTG已經投入使用了七年,其工作時間和為「好奇」號火星車供能的上一代產品幾乎一樣長,價格也高達7500萬美元。(其他種類的核動力源也曾執行過深空航行任務,例如,有40年歷史的旅行者號探測器和穿越土星環的卡西尼號飛船。)
  按照設計,「毅力」號的MMRTG能產生110瓦特的功率,大概與一個電燈泡的能耗相同。鈽將會衰變並散發熱量,發電機會將其轉化為能量,為火星車上的設備供能,並產生足夠的熱量以保護太空飛行器免受火星上寒夜和寒冬的影響。鈽是由一種與現在完全不同的元素錼製備而來的,科學家在核反應堆中用中子照射了它兩個月,才將其轉化為MMRTG所需的鈽。接下來,鈽又與陶瓷混合在一起製成化合物,相比於用在武器中的那些,它更加安全。
  儘管如此,將一個核動力源放在火箭的頂部還是需要一些預防措施的。最重要的是每一個鈽顆粒都封閉於銥中,如果它落回地球,銥將會把放射性物質控制在內部。根據NASA和美國能源部的說法,曾三度發生空間核動力源返回地面的情況,但沒有一次造成任何損害,其中一個動力源甚至從海洋中被捕撈出來供另一項任務使用。
  NASA給這一發射任務的控制小隊增強了人手,以協調任務中核方面的任何必要應對措施。為了「毅力」號的發射,美國政府預估了發射當天可能出現的所有意外事件,涵蓋了從發射前可能產生一系列地理影響的問題到升空後地球軌道阻礙飛船駛向火星的問題。
  根據美國政府的模型,這兩種情況發生的概率都小於0.1%。如果在發射過程中確實發生了問題,計算表明最嚴重的核洩漏相當於美國居民受到八個月的核輻射。「毅力」號現在已經被安裝到發射臺上,搭載了包含32個銀色的熱塊狀燃料的MMRTG,準備被發射至火星。與「好奇」號不同的是,「毅力」號的一部分是由美國全新製造的。根據「好奇」號降落後Slate網站的報導,這些任務中使用的鈽來自核武器製造過程中的副產品。美國政府在上世紀80年代終止了這一類鈽的供應,因為他們認為這些鈽已經足夠使用了。
  但最近,NASA 一直在限制這一能源的供給,這就是美國能源部在2015年決定重新開始生產鈽的原因。根據美國能源部的數據,現在每年能生產14盎司(400克)鈽,並著眼於在2026年每年生產3.3磅(1.5千克)。至於這些鈽的去向,NASA未來的核動力任務已經在進行當中。該機構的「蜻蜓任務」將向土星發射一架大型探測器,它將由MMRTG供能。這一太空飛行器計劃將於2026年發射。 

相關焦點

  • 太空核動力技術「復活」 為太陽系探索「助跑」
    儘管霍茨對太空核動力和核推力技術的應用前景滿懷信念,但是,撥付給此項研究領域的經費一直不穩定。今年,他領導的一項核動力推進項目只獲得了區區300萬美元的預算,與NASA今年總共獲得的13億美元研發資金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霍茨對此甚為擔心。  然而,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2月1日發表的一份報告可能給霍茨一顆「定心丸」。
  • 俄計劃使用核動力載人飛船探訪比火星更遠目標
    原標題:俄計劃使用核動力載人飛船探訪比火星更遠目標   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14日報導,俄羅斯凱爾迪什研究中心日前宣布了一項大膽的計劃,將在未來使用核動力載人飛船進行星際探索,探索範圍延伸至火星之外的天體目標。   這一科研中心目前正在建造可以在7個月內抵達火星的動力火箭。
  • 未來核動力的出路在哪?
    我們都知道腦洞是人類的特色,但當你查看愛好者們有關核動力飛船的設計時,你還是會感嘆想像力的不足:將液態的核原料在噴口處混合產生鏈式反應的核鹽水火箭;通過不停的釋放小型核彈產生輻射風暴推動特製的帆在太空裡「衝浪」的核動力帆船;甚至採用前後貫通的核反應堆,向後排除裂變碎片,前方則設置一個帆狀物拉著太空飛行器飛行複合動力核飛船,各種奇特的設計比比皆是。
  • 2020年宇航領域十大科學與技術難題發布
    據介紹,中國宇航學會開展的2020年宇航領域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徵集活動,以「面向2050年對航天技術發展具有導向作用;對航天技術或產業創新具有關鍵作用;切中航天技術發展重點和要點,具有代表性」為重要評判標準,中國航天大會學術委員會的院士專家對提交的材料進行了審慎評議
  • NASA公布用於2024年載人登月計劃的太空衣,未來或將用於火星探索
    昨天,美國NASA公布了他們為了月球任務和火星探索新研發的太空衣。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汀主持了這場最新的新聞發布會,並揭開了新太空衣的神秘面紗。此次公開的太空衣總共有兩套,一套是紅色、白色、藍色相間,負責探索艙外時穿著的太空衣,主要用途用於月球漫步;另外一套太空衣則是橙色的,是給獵戶座太空人提供生存系統的套裝,用於發射和重返獵戶座飛船時穿著的,可以在緊急情況下提供太空人6天的生命支持。
  • NASA公開新太空衣 穿著行動自如將用於未來火星探索任務
    NASA公開新太空衣 穿著行動自如將用於未來火星探索任務時間:2019-10-17 23:3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NASA公開新太空衣 穿著行動自如將用於未來火星探索任務 當地時間10月15日,美國華盛頓特區,NASA公布用於執行2024年載人登月計劃阿爾忒彌斯的新太空衣
  • 在核動力汽車面前,電動車都是「渣渣」
    在之前一篇聊電動機的文章評論中,不少小夥伴都提到了「核動力」的問題。認為現在的新能源電動車都弱爆了,未來一定是核能的天下。其實不用等到未來,核動力汽車早在60多年前的上個世紀50年代就出現了。但最終因為成本、安全性等種種原因未能實現商業化。
  • 核動力推進火箭或成為未來火箭演化的「下一站」
    不管是電推,化學還是核動力,都是科學家們正在嘗試的途徑,而核動力推動火箭能帶來的優勢也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過去的四十年的航天發展裡,美國也僅有8次發射活動是與核相關,也從側面證明了核在未來的火箭發射動力領域有著不可估量的潛力和意義,也說明了核動力因素在過去NASA對飛船燃料探索過程中對核燃料的不重視。
  • 2020年宇航領域十大科學技術難題發布,在軌增材製造技術在列
    據介紹,中國宇航學會開展的2020年宇航領域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徵集活動,以「面向2050年對航天技術發展具有導向作用;對航天技術或產業創新具有關鍵作用;切中航天技術發展重點和要點,具有代表性」為重要評判標準,中國航天大會學術委員會的院士專家對提交的材料進行了審慎評議,最終評選出2020年宇航領域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
  • NASA正式公開新太空衣:為未來月球、火星探索任務設計
    這次公開活動展示了兩款太空衣原型紅、白、藍三色探索艙外活動單元(Exploration Extravehicular Mobility Unit ,以下簡稱xEMU)則用於太空行走。而他之所以強調了這點則是因為此前國際空間站(ISS)沒有足夠的太空衣致使NASA不得不取消了首次計劃的全女性太空行走。 NASA曾在10月初公布了xEMU太空衣的一些細節,強調了該設計的可操作性以及自阿波羅時代以來取得的進展。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太空任務中,阿波羅號太空人在月球漫步時有時會摔倒。於是新太空衣將需要能夠滿足太空人屈膝、將物體舉過頭頂並完全旋轉手臂的條件。
  • NASA正式公開新太空衣:為未來月球、火星探索任務設計
    這次公開活動展示了兩款太空衣原型。其中,橙色的獵戶座乘員生存系統(Orion Crew Survival System)套裝是在發射和重返獵戶座飛船時穿的。紅、白、藍三色探索艙外活動單元(Exploration Extravehicular Mobility Unit ,以下簡稱xEMU)則用於太空行走。
  • 核動力汽車早已存在,由福特公司構思設計
    說到核動力汽車,從我們當前的角度看來,這是一項瘋狂的研究,即使有核動力的產品出現,小編相信以當前現狀也不會有消費者願意接受,核能可不是鬧著玩的,其危害不可小覷,對於核能我們仍然面臨著很多的問題需要解決,如輻射的問題,能量控制問題,安全問題等;但科技在發展,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我們都知道,國內用於軍事的已經有核潛艇存在了
  • 俄羅斯星際飛行計劃之《核動力太空拖船》
    俄專家認為,核動力空間拖船的建造將使俄羅斯在實施大型月球探索和開發項目時,能夠與美國和中國平等對話。這使Roscosmos看到了仍然有可能製造出緊湊型拖船的希望。這是整個項目的主要問題所在。(核動力發動機裝置)的運輸能源模塊(TEM)。
  • 你不知道的100個關於太空探索的基本常識(三)
    二、太空探索意義到底在哪裡?現今,世界各國在太空的競爭日漸激烈,各國在空間探索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太空探索到底有何意義?第一,攫取資源,宇宙中資源極其豐富,除了豐富的鐵、鎳、銅等金屬,還有金、鉑等貴金屬和珍貴的稀土元素,就像一座無盡的聚寶盆。緊鄰我們的月球就有可能就會成為21世紀的波斯灣,因為月球上有目前地球上沒有的豐富的氦—3。
  • NASA 核動力火星車帶上無人機探索生命!1090 萬人訂了票的「毅力號...
    生命跡象的探索之旅對於火星車的命名,NASA 有個慣例——向兒童和青少年徵名。當地時間 2020 年 3 月 5 日,NASA 正式公布,新一代火星車名為 Perseverence(意為「毅力」),這個名字來自維吉尼亞州的一位初一學生 Alexander Mather。
  • 未來太空衣長啥樣?靈活且輕薄!
    未來太空衣長啥樣?靈活且輕薄!
  • NASA好奇號火星8年:能源尚在,身體殘破,核動力能工作多久?
    2012年,一個廣受爭議的火星漫遊車登陸了火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登陸火星的核動力漫遊車。與之前的太陽能光伏板漫遊車不同,好奇號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提供能源,也就是一塊「核能電池」,研製核能漫遊車、將核能機器發射到火星,好奇號受到很多環保組織的抗議,但沒有影響好奇號最終登陸火星!
  • NASA 核動力火星車帶上無人機探索生命!1090 萬人訂了票的「毅力號」有多強?
    此次,「毅力號」將攜帶太空衣 5 個部位的不同材料樣本進入火星,以期在火星的強烈輻射下進行測試,直接解決「太空人未來要在火星上穿什麼太空衣」的問題。為完成一系列高難度任務,NASA 噴氣推進實驗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將「毅力號」打造成了一座可移動的實驗室,而最值得關注的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 勞斯萊斯與英國航天局合作開發核動力發動機 可使太空飛船三個月...
    據英國《每日郵報》12日報導,英國航天局與勞斯萊斯公司近日宣布,雙方將合作開發核動力太空飛船發動機。如果成功的話,一艘核太空飛船可以在三至四個月內抵達火星,大約是當前使用化學發動機所花費時間的一半。縮短一半時間英國航天局與航空器發動機製造商勞斯萊斯公司的此次合作將共同探索把核能作為未來遠徵太空的能源。如果成功的話,一艘核太空飛船可以將前往火星的時間縮短至三到四個月,大約是當前使用化學發動機所花費時間的一半。NASA曾將核動力驅動描述為「一項改變深空探索遊戲規則的技術」。
  • 中國核動力破冰船要來了,背後有3點值得注意
    (圖截: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通篇都透露著不看好的語氣,畢竟世界上第一艘水面核動力船艦就是蘇聯的「列寧」號核動力破冰船 ,而目前俄羅斯自家的核動力破冰船也發展成熟,俄羅斯在核動力破冰船領域很有話語權,前輩在此我們後來者也要謙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