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呼倫貝爾的扎賚諾爾被稱為「猛獁故鄉」,這個水草豐足的地方曾經生存著世界上最大的大象。所以這裡有座專門為它們建的公園——猛獁公園。公園入口由一塊巨石和長而彎曲的象牙組成,簡單而粗獷。
一進公園,眼前就出現了冬天悽涼的場面。乾草也夾雜著天空,白色的雪,一隻白鶴在雪中漫步覓食,一切都顯得空無一人,寂靜無聲。
2002年,動畫電影《冰川時代》將史前動物帶入人們的視野,其中猛獁是當之無愧的冰河時期的發言人。猛獁又名母象、腸母象,是適應寒冷氣候的動物。20世紀80年代,扎拉諾爾在煤礦開採過程中接連發現三塊猛獁化石,其中一塊是我國迄今發現的骨骼最大、最完整的猛獁化石。在這方面,猛獁成為扎拉諾爾的象徵之一。
冬天的猛獁公園被雪覆蓋,寒風蕭蕭,腳步踏在地上,寒風凜冽,考驗著人們的身體。但是這裡是一個非常寒冷的猛獁世界,這些龐然大物在白色茫茫的天地成群結隊,散發著歡樂和舒適。
仔細觀察這些栩栩如生的雕像,也許會發現猛獁適應寒冷的各種痕跡。他們養著厚厚的脂肪,全身披著長毛的「外套」,溫暖又防風。
被黑金燻黑的猛獁雕像給人一種悠久的歷史感,就像3000萬年前,終於回到世界,回到人們的生活一樣。(威廉莎士比亞、哈姆雷特、希望)在冰河時代,猛獁曾傲然地站在嚴寒中,最終悄然消失。(威廉莎士比亞、溫斯頓、冰期、冰期、冰期、冰期、冰期)達爾文說,在——生存下來的物種不是最強的群體或智力最高的群體,而是對變化做出最積極反應的物種。
對於猛獁的滅絕,到底是物競天擇,恐怕不能再說了。儘管如此,由於人們的盲目引進、過度開發和環境汙染,還有更多的動物瀕臨滅絕。猛獁公園,總是在生命面前,提醒我們,除了敬畏之外,我們還要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