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獁象,又名毛象(長毛象),是一種適應寒冷氣候的動物。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象之一,在陸地上生存過的最大的哺乳動物之一,其中草原猛獁象體重可達12噸。
猛獁象身高體壯,有粗壯的腿,腳生四趾,頭大。
其中,母象的象牙普遍在1米5至2米。而公的猛獁象象牙平均長達2米2至2米5。個別的可以接近甚至超過3米。它身上披著金、紅棕、灰褐色的細密長毛,皮很厚,具有極厚的脂肪層,厚度最厚可達9釐米。
它們廣泛生活在歐亞大陸北部。生活年代距今約1萬1千年前猛獁象陸續滅絕,這被視作一個冰川時代結束的標誌。
在人類進化史中,人類曾把猛獁象當成食物,把皮毛做成抵禦寒冷的衣服。
猛獁象一直是洞穴壁畫的主題,但這是北半球被冰原覆蓋40%時,人類捕殺這些大型動物的第一個證據。研究顯示,一萬年前猛獁象在全面解凍期完全滅絕,而人類的肆意捕殺或許扮演了重要角色。人類與猛獁象同期進化,開始還能與其和平相處,但當進化到新人階段時,人類學會了使用火攻和集體協同作戰去捕殺成群的動物或大型動物,猛獁象就成了主要的狩獵對象。
猛獁象的滅絕,或許是由於隕星撞擊地球導致的氣候快速變化,而非之前一直認為的過度捕殺。科學家認為,一顆巨大的隕星在穿過地球大氣層時,分解成了上千萬噸的燃燒碎片,並散落到四個大陸上。並遮住陽光導致氣溫驟降,植物死去,永久改變了陸地景觀。
科學家認為,1.28萬年前一顆隕星撞擊地球之後,其釋放的有毒氣體瀰漫在大氣中,並遮住了陽光,使地球氣溫驟降。
科學家認為,已知的最後幾群猛獁象之一也許是因為缺少飲用水而滅絕的。
這些冰河時代的怪獸生活在阿拉斯加海岸邊的一座偏僻的小島上,科學家認為它們的滅絕時間約在5600年前。
科學家認為,當時由於氣候變暖,湖泊變淺了許多,導致動物沒有足夠的水喝。
在冰河時代結束之後,地球溫度升高,同時海平面也在上升,導致猛獁象在島上的生活面積不斷縮小。
這意味著,有些湖泊會被大海吞沒,鹽水不斷湧入剩下的淡水湖泊中,進一步減少了可飲用的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