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猛獁象滅絕原因主要是環境變化和人類的捕殺。猛獁象以自己整個種群的滅亡標誌了第四紀冰川時代的結束。
隨著氣候變暖,猛獁象被迫向北方遷移,活動區域縮小了,草場植物減少了,使猛獁象得不到足夠的食物,面臨著飢餓的威脅。
這是大自然的淘汰規律,並非對猛獁象不公平。新生代的第三紀末期時也發生過類似的情況,當時大量的原始哺乳動物滅絕了,由現代動物的祖先取代了它們。
項史前氣候變化研究稱,原始人獵殺長毛猛瑪象,或是北半球高緯度地區溫度升高的原因之一。幾千年後,人類才開始燃燒化石燃料。
當長毛猛瑪象開始滅絕時,最後一個冰河時代就已經開始走向終結,冰河時代終結的標誌就是全球性氣候變暖,曾覆蓋北半球大部分地區的冰川急劇消融。
在人類進化史中,人類曾把猛獁象當成食物,把皮毛做成抵禦寒冷的衣服。
獁象一直是洞穴壁畫的主題,但這是北半球被冰原覆蓋40%時,人類捕殺這些大型動物的第一個證據。研究顯示,一萬年前猛獁象在全面解凍期完全滅絕,而人類的肆意捕殺或許扮演了重要角色。人類與猛獁象同期進化,開始還能與其和平相處,但當進化到新人階段時,人類學會了使用火攻和集體協同作戰去捕殺成群的動物或大型動物,猛獁象就成了主要的狩獵對象。
在法國一處昔日沼澤的化石產地,人們挖掘出了猛獁象的化石。
猛獁象以自己整個種群的滅亡標誌了第四紀冰川時代的結束。
2014年4月,新研究指出,從北海挖掘出的猛獁象化石上的一些不尋常的特徵表明,10000年前,近親繁殖可能加速了猛獁象的滅絕。研究人員對猛獁象頸椎上一塊平坦的圓形區域感到驚奇。這意味著其頸骨處曾連著一塊小肋骨,這種罕見的異常情況表明猛獁象有其他骨骼問題。如果人出現頸肋骨畸形的情況,90%的發病者活不到成年——死因並不是頸肋骨本身,而是由此導致的其他發育問題。這種情況通常和染色體異常及癌症有關。
氣候變化使得猛獁象的棲息地變得分散,其生活狀態由聚集在一起變成相互分離。種群數量減少後,近親繁殖隨即發生,遺傳變異的缺失使得猛獁象無法抵禦來自寄生蟲、疾病和人類的攻擊。荷蘭萊頓市Naturalis生物多樣性中心古生物學家Frietson Galis將近親繁殖的惡性循環及其脆弱性描述為「滅絕漩渦」。
10月31日消息,猛獁究竟是怎樣滅絕的,現在還沒有確切的答案。但是,一項新的證據表明猛獁象或遭受人類捕殺而滅絕。儘管,這個觀點目前仍然只是一種推測。
在歐洲中部和亞洲北部大約有30個猛獁墓地,其中,成百上千的骨頭緊密的堆積在不到60平米的地方。賓州大學伯克分校的這位人類學家Shipman稱:「死亡猛獁的數量非常驚人,單單在Berelekh遺址中就埋藏了超過160隻。」
一些科學家認為是洪水等自然活動造成的或者是一群不幸的猛獁掉入到薄冰中。而Shipman稱,猛獁墓地在約4.4萬年前開始出現,而現代人類正是在這個時代開始出現。此外,人類學家在一些遺址發現了猛獁骨頭搭建的小屋以及人類才會在骨頭上留下的標識和切割痕跡。
Shipman梳理了數十個猛獁象墓地的記錄,她聲稱:「猛獁象骨頭的歷史測定表明它們已經被堆積在這裡數百年時間,而且是許多代都在同一個地點被殺死。這些數據預示著一種可能的方案,古老人類或許對這些生物進行了伏擊。」這些遺址發現如此多的骨頭或許就是因為這些遺址是理想的伏擊地點。
Shipman也認為獵人或許也得到了狗的幫助。目前尚不清楚狗究竟在什麼時間和地點成為馴養的,但是一些最新的考古學證據表明,狗或許與猛獁墓地出現的時代相同。值得注意的是,在幾個猛獁墓地發現了狗類的頭骨,許多頭骨都存在裂縫癒合的情況,這或許預示著這些動物受到了人類的照料。
Shipman推測,猛獁象墓地或許是人類和狗合作關係的第一份重要證據。這些犬齒動物或許將猛獁象驅趕到伏擊地點,而後獵人就會進行獵殺。作為回報,人類會為這些狗提供食物和保護,而人類和狗之間慢慢就會形成一種親密的關係。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