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年 100 棵雲杉,挪威的森林將在 100 本書中永恆

2021-01-15 慕溪北歐旅遊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植樹節。

大家都愛木造林,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才能得到更好的保護。

而在奧斯陸,挪威人希望用一種特殊的「植樹」方式告訴後人:

曾經,這裡有一片森林…… 」

在挪威奧斯陸附近的一片雲杉林裡,有著這麼一座「未來圖書館」:它將用 100 年的時間種成 100 棵雲杉,然後用這些樹木來製造這 100 年來所徵集的書稿。聽起來就像是東野圭吾小說《解憂雜貨鋪》裡面的信箱一樣,一本書投進去,就送達到了一個世紀以後的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它們選取的書目並不是那些已經經受過時間考驗的經典巨著,而是當下人們最切身體會的經歷和思考。在等待樹木成長的 100 年裡,這個圖書館每年都會邀請一位作家為其寫一本書,並將書稿保密封存起來,直到 100 年的期限到了才出版面世。

在小雲杉長成之前,所有的書稿都不會公開於世。

對於作家們來說,這會是一件充滿挑戰性的事情。每個作家幾乎都不可能在生前等到這本書的出版,於己而言是不存在什麼成就感的;而 100 年後的世界又會怎麼看待這些作古的文化,也使得這本書的前途未卜。為了一個不可預知的未來寫一本書,所有的可能都由歲月決定。

當然,這無疑也是一件充滿樂趣的創意活動。它就像是我們小時候愛玩的埋寶藏遊戲,將自己視為珍饈的寶物,埋葬在一個不為人知的地方,等待著下一位有緣人去發現它們。我們站在時間的一端遙望對岸:100 年後的人們啊,你看到我特地給你寫下的書了嗎?

這個項目開始於 2014 年,前兩年的作家提交的書稿分別為:

2015 年,加拿大小說家 Margaret Atwood 的《Scribbler Moon》;2016 年,英國作家 David Mitchell 的《From Me Flows What You Call Time》。

未來還將有更多作家受邀寫下他們的作品,用自己對於「時間與想像」的感悟,來敘述這一條跨越百年的敘事弧。

前兩年已經提交書稿的兩位作者,左為 David Mitchell,右為 Margaret Atwood。

未來圖書館之所以會落地在挪威,一共有兩個原因:一是據全球變暖的趨勢預測,挪威將在 100 年後成為一個熱帶海濱。人們希望用這種方式告訴後人——這裡曾經有一片挪威的森林。第二點則是挪威人對於「慢藝術」的天生熱衷,這些隨著自然緩慢生長的雲杉,就是他們眼中最美的藝術了。

未來圖書館的發起人 Katie Paterson 對於這個項目抱有很大信心。「我在年輪、紙張、現在與未來之間看到了一種關聯。」 她如是說。「如果我們不是對未來的世界充滿信心的話,我們就不會種樹、不會寫書,這是我們向未來展示現在的方式。」

Katie Paterson 創作了很多極富詩意與概念性的藝術作品,善於思考在時間變遷之下,我們在地球上的位置。

我們很難直接評價未來圖書館,也不知道它能否維持下去。畢竟一百年太久,只爭朝夕的我們無法挑戰時間。不過我們也應該相信,所有事情並非都是為了到達終點,而是向終點邁過去的每一步。還剩 96 年的時間,你願意陪它等下去嗎?

圖片均來自 未來圖書館

今 日 互 動

「你最想在哪裡種樹」

本文轉載自 Nordikr,圖片來自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100年後,還會有人看紙質書嗎?挪威奧斯陸為此種下了1000棵雲杉
    這個項目時間跨度100年,2014年他們已經在挪威奧斯陸Nordmarka種下1000棵雲杉樹,每年邀請一位著名作家提供1份手稿,並封存起來;2114年,他們將會用這些百年的雲杉樹作為木材,把這100份作品印製成3000份的作品集;
  • Nature:挪威雲杉的基因組
    「雲杉基因組項目」聯合課題組在本期Nature上發表了第一種裸子植物的基因組草稿,即一種挪威雲杉(Picea abies)的基因組草稿。該基因組來自最初於1959年在瑞典中部的東J?mtland獲得的一棵樹,大小為20千兆鹼基對,比模型植物「擬南芥」的基因組大100倍,但二者所含基因數量差不多。這個基因組之所以大,是由於可轉位元素的積累。
  • 一生必讀的100本書都有哪些?100本值得經典好看的書推薦
    眾多讀者評選推出的一生必讀的100本書是哪100本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生必讀的100本書!一生必讀的100本書  人生與書本,書本與人生,兩者對愛讀書之人來說,是分不開的一回事。如果人生只能讀100本書,你該怎樣去選擇?下面是小編收集的一生必讀的100本書,供你參考。
  • 亞馬遜推薦中國讀者「必讀100本書」,有魔戒沒託爾斯泰
    8月13日,亞馬遜中國在廣州發布由編輯推薦團隊為中國讀者打造的「人生必讀100本書」, 著名作家阿來、才氣少女蔣方舟以及著名出版人路金波也來到現場,與亞馬遜中國副總裁石建軍就書單展開點評,並探討各自的閱讀經歷。其中,阿來的長篇小說《塵埃落定》入選了 「人生必讀100本書」。
  • 挪威雲杉可能因高溫於本世紀末瀕危
    中國園林網12月8日消息:據英國氣候新聞網消息,瑞士聯邦森林、冰雪和景觀研究所(WSL)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預計21世紀下半葉氣溫將升高,酷熱難耐,屆時瑞士林業產業最重要的樹種挪威雲杉將因無法快速適應氣候變暖,可能處於瀕危的邊緣。
  • 美洛克菲勒中心選中25米高挪威雲杉作為年度聖誕樹
    美洛克菲勒中心選中25米高挪威雲杉作為年度聖誕樹 (1/6) "← →"翻頁
  • 瑞典發現9500年前雲杉 看上去仍很「年輕」(圖)
    原標題:瑞典發現9500年前雲杉 看上去仍很「年輕」(圖)這一原理通常用來測定古生物化石的年代)的測試後,發現其根系至少有9500年歷史,而且它還在繼續生長。   這棵歐洲雲杉又名挪威雲杉,是科學家於2004年在瑞典Fulufjallets國家公園進行樹木普查時發現的。其樹幹的相對年齡其實還較年輕,只是根系歷史悠久。   科學家稱,這棵樹之所以能存活得如此之久,主要是因為其擁有無性繁殖的特性。
  • 瑞典發現「最古老」歐洲雲杉 科學家稱其已有9500歷史
    近日,瑞典發現了一株堪稱「世界上最古老」的樹,可是它看上去很年輕,科學家透露,這棵歐洲雲杉已有9500高齡了。該雲杉是瑞典于默奧大學的科學家在瑞典中部的一座山脈上發現的,它只有4米左右高度,但經過碳-14年代測定法(碳-14年代測定法,就是根據碳-14衰變的程度來計算出樣品的大概年代的一種測量方法。
  • 腐朽挪威雲杉硫酸鹽製漿行為研究
    Paper and Biomaterials 2020年第4期刊出了題為「Behavior of Decayed Spruce(Picea abies)during Kraft Pulping」的研究論文,通信作者為芬蘭于韋斯屈萊大學(University of Jyväskylä)的Raimo Alén教授。
  • 「挪威森林」現身世博園(圖)
    觀眾在溫哥華館參觀木質建材對木頭館,很多人質疑:那不是砍伐森林、破壞環境的行為嗎?其實不然,現代木結構建築不僅造型美觀,而且節能保溫、防火抗震、綠色低碳,是時尚中不乏環保的新型建築模式。第一站:優雅別致之林15棵參天大「樹」被委以「重擔」,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每棵大樹均有固定在地下的樹根和空中的四條樹枝,以樹枝的外端為附著點所支起的篷布,形成高低起伏的展館屋面。屋面為懸挑式,形似大洋波濤跌宕,又像海岸彎曲延綿,亦如山巒逶迤前行。這樣的結構在展館內營造出錯落有致的空間,給觀眾帶來獨特的感官體驗。大家能猜出這是哪個館嗎?
  • 紐約點亮"最美聖誕樹" 巨型挪威雲杉高22.6米(圖)
    紐約點亮"最美聖誕樹" 巨型挪威雲杉高22.6米(圖) 今年的洛克菲勒聖誕樹高22.6米(74英尺),是一棵巨型挪威雲杉,裝飾有3萬隻彩燈和一顆巨大的水晶星。新華社發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
  • 挪威「末日糧倉」成立10周年 已收集超過100萬類種子
    挪威「末日糧倉」成立10周年 已收集超過100萬類種子 (1/8) "← →"翻頁
  • 深海巨獸挪威海怪,體長100米的超大八爪魚
    我們常常能在電影中,看見這樣的場景,豪華郵輪上的人遭到深海怪物襲擊,從而不得不拿起武器反擊的故事。然而,你卻不知道,有一種叫挪威海怪的八爪章魚,輕輕一揮手就能將一艘船沉沒,海盜們對其是談之色變,那麼它真的存在嗎?
  • 提起村上春樹只聽過《挪威的森林》?這本書可能更厲害
    但小李子在2016年已經獲了奧斯卡獎,現在陪跑屆只剩下村上春樹一人了。而村上春樹最著名的作品當屬《挪威的森林》,很多小夥伴即便是沒有讀過也一定聽說過。可今天讀書君要為大家介紹的這本書則是和《挪威的森林》其名的一本書,那就是《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
  • 教你正確打開《挪威的森林》,關於這本書你到底看懂了多少?
    我想起自己在過去的人生旅途中失卻的許多東西——蹉跎的歲月,死去或離去的人們,無可追回的懊悔。——《挪威的森林》——序《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於1987年所著的一部長篇愛情小說。這本小說自1987年在日本問世以來,在日本已銷出1500餘萬冊(2011年統計),平均每6-7個日本人就有一人有這本書,是日本銷售總量最大的書籍。這也是村上春樹最出乎意料的如此暢銷的小說,正是因為這本書,他才被全球的讀者真正廣為熟知。然而,奇怪的是,這本小說吸引了一大批從沒閱讀過村上其他作品的讀者,能夠形成這種如此強大的吸引力,想必村上本人也十分驚訝。
  • 在與人類相遇100年,也爭論了100年
    年》[英]亨利·尼克爾斯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來自中國的禮物:大熊貓與人類相遇的100年》是新知文庫第100本,一個月前剛剛出版。《來自中國的禮物:大熊貓與人類相遇的100年》關注時下熱門的博物學主題,展現了人類從獵殺到保護的歷史。大熊貓從瀕危降到易危,展現了和諧生態的建設成就。本書外國人講述的有關中國的故事,大熊貓是中國形象的代言,作者多次來中國採訪,對中國有深厚的感情。
  • 100隻貓能不能打過一頭老虎?為什麼?
    貓的種類在整個貓科動物中是最多的,這是因為在人工的飼養下,各種貓雜交產出了新的貓種。一般情況下,貓的體重在3-9公斤之間,其中5公斤以上的就屬於大型的貓了,比如西伯利亞森林貓、挪威森林貓都屬於貓中體型比較大的了。
  • 「來自挪威的禮物,它已經死了」:聖誕樹在沮喪中團結了倫敦
    他建議,也許今年從挪威到英國的海上旅行太過艱難,否則氣候變化可能是罪魁禍首。 「它可能缺水一點;我認為它需要喝一杯。 威斯敏斯特市議會在一封電子郵件聲明中說,這棵樹是奧斯陸人民每年向倫敦提供的禮物,以感謝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的幫助。
  • 光速飛行100光年距離,需要多長時間?答案並不是100年!
    雖然人類從誕生開始就天天接觸光,但是人類對於光的認知,真的僅僅還處於入門階段,可以說是最熟悉也是最陌生的東西了,霍金曾經在自己的著作《時間簡史》中說過一個實驗,假設有100光年的距離,要用光速去飛行,那麼需要多長時間能夠到達?結局很顛覆,答案並不是1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