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呼吸,是當今世界最流行的的禪修靜心法門之一,是佛教內觀禪修的入手法。在佛教中,內觀禪修是人唯一能解脫煩惱的法門,它通過如實觀照當下的身心,覺醒心靈的力量來解脫煩惱,獲得恆久的快樂。人人都會呼吸,我們通過觀呼吸有意識地觀察進出的氣息,能迅速集中注意力,調整心境,消除負面情緒,這也是人人都能輕鬆學會、隨時隨地踐行的方法。它與現代心理學相結合後,已經成為一種廣泛適用的心理療法,幫助現代人走出各種精神障礙,更有效地思考,更快樂地生活。
《圖解觀呼吸》以佛教內觀禪修法為核心,詳細講解其中觀呼吸法門的修行方法.並結合現代人的精神訴求,將佛教修行引入現代心理治療之中,使普通讀者也能夠從中獲得益處。本書延續了修心坊系列清新易懂的編輯風格,通過圖解這種新穎的編輯方法.讓讀者能夠輕鬆讀懂深奧的佛教智慧,重拾安詳與沉靜。
觀呼吸——內觀禪修的基礎法門
佛陀的教導—內觀是親身體證的智能
編者序:學習正確呼吸,改變不良人生
本書閱讀導航
第1章 了解觀呼吸:原始、簡單、有效的禪修方法
1.何謂觀呼吸:專注於呼吸的禪修方法 / 2.觀呼吸禪修的人生意義:平靜修心、超脫煩惱 / 3.觀呼吸禪修的優點:使修行與生活融合為一 / 4.觀呼吸的起源:釋迦牟尼 / 5.北傳佛教中的觀呼吸:被束之高閣 / 6.南傳佛教中的觀呼吸:作為修行主題
第2章 認識內觀禪:快樂生活的藝術
1.內觀禪:通過觀察自身來淨化身心 / 2.審視自我、發現自我:以全新的觀點體驗世界 / 3.兩種內觀禪修方式:靜態內觀與動態內觀 / 4.內觀禪的修行目標:透過現象洞見實相 / 5.內觀禪的利益一:認識自己的人生與快樂 / 6.內觀禪的利益二:從內在徹底轉化自己 / 7.內觀禪的利益三:讓世界變得更和諧
第3章 修習前要了解的:佛教基本概念
1.觀四聖諦:苦諦、集諦、滅諦、道諦 / 2.觀十二因緣:對治無明煩惱 / 3.禪定:心專注而不散亂 / 4.所緣境:禪定時心繫一緣 / 5.五蘊:構成人身的五種要素 / 6.六根:六種認識器官 / 7.止觀:定慧雙修 / 8.念安那般那:觀出入息 / 9.九住心:禪修時的九種心理狀態 / 10.六力:六種力量成就九住心 / 11.輕安:心無掛礙的身心境界 / 12.七覺支:開悟之前最高層次的修行法 / 13.慈悲觀(1):對治嗔恚的觀想法 / 14.慈悲觀(2):和內觀法結合
第4章 安住、當下與正念
1.禪修的基本功:安住 / 2.調伏內心的時機:當下 / 3.最純粹的微妙覺知:正念 / 4.反射鏡式的思維:正念的特質 / 5.功能性定義:正念的三種基礎活動 / 6.正念的重要性:內觀禪的核心
第5章 修行前的精神準備:端正修行態度
1.不要有所期待:將興趣放在修行本身而不是結果 / 2.不要過於緊張:保持輕鬆與穩定 / 3.不要匆忙:忍耐、忍耐、再忍耐 / 4.隨遇而安:放棄執著、放棄排斥 / 5.學會接受:敞開心胸面對這個世界 / 6.善待自己:以平常心接受你現在的狀況 / 7.質疑每一件事:以自己的覺受為準 / 8.脫離思考:概念與推理會阻礙修行 / 9.脫離分別念:不要彼此比較 / 10.觀察自己的意識變化:妥善處理正常的人性反應
第6章 修行中需要注意的要訣:調伏身心
1.對身體的要求:不要僵硬,放輕鬆 / 2.對著裝的要求:穿著寬鬆服裝 / 3.對姿勢的要求:選擇適合自己的姿勢 / 4.打斷思維的鎖鏈:集中注意力 / 5.防止內心被迷惑:選定一個參考點 / 6.調心猶如馴野象:循序漸進 / 7.找到自己的呼吸點:學會呼吸 / 8.不要害怕與眾不同:認識自己的進步 / 9.有目標但不要著急:不要設定時間表 / 10.讓心思停留在當下:覺察每一次呼吸
第7章 開始練習:觀呼吸的具體方法
1.觀呼吸法門:當下觀照呼吸 / 2.最基礎的觀呼吸法:通過數息增強定力 / 3.觀呼吸的創新方法:冥想與觀呼吸的結合 / 4.帶著理想或願景修行:希望實現呼吸法 / 5.想像陽光「充滿」全身:太陽呼吸法 / 6.改善尷尬的人際關係:和解呼吸法 / 7.讓胸口的「滿月」發光:滿月呼吸法 / 8.懷著報恩的心情修行:感謝呼吸法 / 9.使自己的心態朝向正面:治療呼吸法 / 10.善待你的眼睛:視力恢復呼吸法 / 11.觀呼吸修行也可減肥:瘦身呼吸法
第8章 修行中的問題與解決:排除難障
1.修行中最大的敵人:心障 / 2.對待問題的原則:正視問題,不要迴避 / 3.修行中最普遍的經驗之一:疼痛 / 4.盤腿坐姿的衍生問題:腿失去知覺 / 5.初學者的覺受:奇特的感覺 / 6.平靜放鬆的另一個極端:昏沉 / 7.簡單重複產生的心理狀態:無聊 / 8.莫名浮現的念頭:恐懼 / 9.心神不寧:不安 / 10.急於求成導致的失誤:太勉強 / 11.受到挫折後的心態:沮喪 / 12.一想到禪修就煩:抗拒禪修 / 13.丟失正念的後果:恍惚或呆滯 / 14.禪修最大的精神障礙:懷疑
第9章 修行中的最大難題:分心
1.分心是修行的攔路虎:認真對待,但別緊張 / 2.安排好修行時間:避免外部因素導致的分心 / 3.對治分心的傳統策略一:估算時間 / 4.對治分心的傳統策略二:通過呼吸調節 / 5.對治分心的傳統策略三:以另一個念頭加以對治 / 6.對治分心的三顆靈丹妙藥:思考三個問題 / 7.避免分心的根本方法:保持正念 / 8.對治「五蓋」導致的分心:冷靜觀察,徐徐調治 / 9.對治貪蓋:去除欲樂 / 10.對治嗔蓋:遍施慈愛 / 11.對治昏沉蓋:正知正見 / 12.對治掉舉蓋:端正身心 / 13.對治疑蓋:堅定信念 / 14.讓分心自生自滅:開放自己,練習正念
第10章 醫學上的應用:用觀呼吸法治療抑鬱症
1. 心靈上的感冒:抑鬱症 / 2.內觀禪修的醫學活用:內觀認知療法 / 3.治療階段一:走出自動引導 / 4.治療階段二:應對障礙 / 5.治療階段三:內觀呼吸 / 6.治療階段四:活在當下 / 7.治療階段五:順其自然 / 8.治療階段六:想法不是事實 / 9.治療階段七:學會照顧自己 / 10.治療階段八:用所學應對未來心境
第11章 無論何時何地皆可修行:將觀呼吸帶入日常生活
1.修行未必要坐著不動:任何時候皆可修行 / 2.行走中也可修行:行禪 / 3.治對姿勢保持覺知:檢視自己的行為 / 4.全天候的練習:隨時注意自己的呼吸 / 5.專注於每一個活動:儘量時刻保持正念 / 6.將修行應用於日常生活:每一秒鐘都敞開內心
附錄一:《大念處經》
附錄二:名詞術語
你是否經常有這樣的生活感受:在看書的時候,眼睛看著文字,心中卻想著股價的漲落、同事的應酬,以致看完一頁之後仍不知書中所云。或在他人講課或做會議報告的時候,眼睛盯著講臺,思緒卻早已飛出窗外。或者因為某件事情的衝擊,以致終日心神不寧、渾渾噩噩……其實這些都是你的專心度不集中所造成的,嚴重影響著你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觀呼吸禪修是應對這些問題的良方。觀呼吸原是佛教的一種入門級禪修方法,通過讓修行者專注於自己呼吸的方法提升自身的專注力。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我們隨時都在呼吸,因此可以省掉想某個東西來專心的麻煩,因為去想它也是一種分心;其次,呼吸是此時此地正在發生的事,專注於呼吸,會幫助修行者的自心留在當下,而不致迷失在過往的回憶或對未來的憧憬中。14世紀的藏傳佛教領袖宗喀巴大師在他的著作《菩提道次第廣論》中說到:「你若容易散漫,就一定要修煉觀呼吸。」這種方法不但是佛門弟子的必修課,對於提升我們普通人的專注度、緩解乃至消除各種心理疾病都有著很大幫助。
一般來說,培養高度的專注力,必須具備兩個特質,一種是全然專注,或者叫回想力,這種特質讓修行者的心緒時刻抓住當下所修的對境,不致忘懷或遊移到其他事物上。另一種特質就是能作出判斷的警覺心,好像衛兵一樣,戒備分心狀況的出現,時刻留意我們是否專注在禪修對象上。在觀呼吸禪修中,回想力和警覺心都得到了很好的鍛鍊。因為在修行中要時刻專注於呼吸,並能及時警覺自己的心是否遊移。
觀呼吸可以作為修行的主要項目,也可以作為其他禪修法的開端。我們普通人修行此法,不但可以逐漸覺察自己的內在世界,而且更能掌握自己的心,更能放鬆自己、享受人生,並對自己和周圍的人和事物更加敏銳,讓你從容應對每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