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份,外媒傳來消息,南極,作為全球最冷的地方,觀測氣溫竟然超過了20℃,南極的這項氣溫,打破了美國國家海洋局和大氣管理局141年以來的記錄。隨著氣候變暖,南極洲出現綠雪,據英國《獨立報》網站5月21日報導,劍橋大學和英國南極考察處的研究人員繪製了有史以來第一張微型藻類的大比例尺地圖,這種「綠雪」正在南極洲沿岸的雪地表面迅速繁殖,對該洲的生態系統和碳循環產生了重大影響。除此之外,南極地區此前還出現了紅色「血雪」,這個現象是由紅色藻類造成的。因為這種藻類生物一般是不會生活在南極這種極寒地帶的,這從側面也反映出了南極的氣溫開始變暖,冰川的不斷融化,給藻類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因此在南極出現了這樣的藻類生物,產生「血雪」的現象。
世界氣象組織(WMO)的數據顯示,南極洲年均氣溫介於-10℃(沿海)至-60℃(內部)之間。但位於南極西北部、最靠近南美的南極半島的變暖速度快於地球上幾乎所有其他地區,半個世紀以來,該地區氣溫升高了約3℃。氣溫升高與南極大陸冰的融化增加有關,而這反過來又導致海平面上升。當然這些都是全球氣候變暖產生的影響的縮影,本期西瓜視頻創作人「」,在他這期近15分鐘的視頻裡,和我們聊聊蝗災、蛾災和疫情,2020這些災難和全球變暖有什麼聯繫。
我們都知道今年一開年因為氣候的異常變化引發了一系列災難,這也引起了我們東方吃瓜人的注意。那麼這到底是不是全球變暖,這隻蝴蝶在扇翅膀呢?談論氣候問題的權威,是聯合國一個叫IPCC的組織。他們每過幾年都會出一個評估報告。其中有一個部分叫《決策者摘要》讓各個國家拿回去捧著讀。根據最近的第五次評估報告,他們得出了人類對氣候系統的影響是明確的,且是不斷增長的結論,這也是我國專家所認可的。在這個前提下,讓我們繼續往後看,IPCC每年下面都會有幾千名科學家在世界各地收集數據。他們測出來工業革命之後,地球平均氣溫大約上升了0.9度,這0.9度有多牛逼呢?首先根據極地放大效應。雖然地球上每個地方的溫度只上升一點點,但南北極卻領跑全球,熱的冒汗。這是NASA製作的從一九八四年到二零一九年北極海冰的變化過程,複習一下,這是一九八四和二零一九的區別。
與冰層對應的是北極圈的永久凍土層。從地質學角度來看,他們沒有像科學家預測的那樣逐漸融化。而是幾乎一夜之間就開始融化了。大量的碳將以甲烷和二氧化碳的形式被釋放出來,幫忙加速全球變暖。說這些有點虛,我們看北極熊就行,瘦的跟猴子似的。隨著草地往北方延伸,科考隊員跑過去一看北極熊不吃海豹了,開始追馴鹿、掏鳥蛋、翻垃圾、吃蟲子就差吃土了。活了六十多萬年,從棕熊演變來的北極熊居然又變成了棕熊。就不僅是歷史的進程,也是他們的自我奮鬥。
再看南極,從人類工業革命開始,南極島嶼夏季的平均氣溫加起來已經提高三度。而就在剛剛過去的二月,一場熱浪在這裡留下痕跡。根據NASA在太空拍的照片,九天時間,這座南極洲的鷹島上五分之一的冰沒了,土地裸露出來,吸收熱量更快,形成惡性循環。這種熱了在二十一世紀之前從來沒發生過,但如今越來越頻繁。
再讓我們從第一視角感受一下,中國的極地考察船雪龍號的船長朱斌在被採訪時說,中山站前到陸緣冰之間的距離一般是四十公裡,但今年只有二十公裡。去年底他們船在中山站卸貨時,因為太陽曬得厲害,甚至打開了駕駛室裡的空調。相信我這應該是他們第一次看見遙控器上的雪花標誌。當然這些明顯的變化都發生在南極洲的邊緣地區。在南極大陸內部依然還是零下四五十度,不用太慌。
赤道附近,南美洲有一條洋流叫秘魯寒流。本來是這麼走的,從下往上,到了赤道突然掉個頭,風風火火的走了。這期間海面溫度有時候會異常升高,氣壓會震蕩。這種現象有個中二的名字,厄爾尼諾-南方濤動。在他的附近亞馬遜流域,當地農民與政府達成了一種默契。為了創收,放火燒林,再把燒出來的白地改造成農田。巴西政府呢明面禁止,但實際上不管這對農民來說是件好事,要吃飯,對政府來說也是好事。燒荒等於白送了遼寧那麼大一塊耕地,巴西大豆增產了百分之四十,主要賣給第一大客戶中國,又能收稅,又能提高就業,一石百鳥。這種默契保存了很多年,但在去年,巴西農夫為了快速增產猛砍了一波樹,猛燒了幾把火,直接玩崩了。與之對應的是前文提到的那股洋流溫度也在升高。根據高中地理知識,陸地上所有的降水都是從海裡來的,怎麼來的呢?冷熱對流,但洋流一熱,海洋和陸地的溫差一小,亞馬遜的降雨就不夠了。超長的乾熱遇上巴西農民破十年紀錄的點火頻率,這不出事才有鬼。去年巴西境內森林著火點七萬多處,滅都滅不掉。從衛星地圖看不知道的人還以為巴西已經邁入發達國家熱帶雨林裡面都可以搞城市化。
有一說一,厄爾尼諾現象本身不是什麼稀奇的事,三年小逆十年大逆,都是周期性發生,雖然難受,但大家捏著鼻子你就認了。然而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赤道受太陽直射,海水溫度上升加快,洋流逐漸加大力度。巴西是一年比一年幹。那麼以前那種政府和農夫之間的小默契還能玩多久呢?很多處在亞馬遜一線的研究人員都想找到這個臨界點。但因為缺乏數據,他們的答案只能是不知道。
讓我們回到那條洋流跟著他來到澳大利亞,澳洲是真的菜,他左邊靠著印度洋,那裡也有類似厄爾尼諾的海水,溫度異常升高現象。並有個日本名字叫印度洋偶極子。一直以來,澳大利亞都被中二少年厄爾尼諾-南方濤動和日本小姐偶極子夾的緊緊的小心維持著生活。但在過去的百年中,他的年平均氣溫是不可避免的越來越高了。直到去年,印度洋偶極子突然掀桌子發了通近年來最大的脾氣,於是不下雨了,聽上去這是個壞消息。但澳大利亞森林。佔比百分之七十的桉樹可太興奮,他們是在澳洲玩了幾百萬年火的火系大魔法師,不僅自身會分泌大量易燃的油性物質,被火燒過之後,還能以最快速度浴火重生。每次都能在第一時間站到森林的好位置。可以說桉樹們那是天天盼起火,日日想著下次我要把森林裡的桉樹佔比再提高五個百分點。於是在澳洲某些動植物費盡心機搞小動作的推波助瀾下,去年那場澳洲大火就轟轟烈烈燒起來了。澳洲人一開始跟以前一樣,該幹嘛幹嘛。總理跑到夏威夷度假,等一場遲到的大雨,啥事都沒了。他們沒想到的是,澳洲會連續三天氣溫破紀錄,每一天都是歷史上最熱的一天,平均達到41.9度,如果這火只燒死森林就罷了,這次還燒了東部城市。5900多棟建築被燒毀,34人死亡,其中包括8名消防志願者,最後澳洲終於等來了一場雨,可惜是暴雨和洪水,而前段時間澳洲各地正爆發遊行,指責政府一貫對火災無所謂的態度才是罪魁禍首。那麼這樣的無所謂,還能維持多久呢?你現在看到的是二零一九年所有地球上有記錄的野火可視化數據。
其實除了澳洲專門負責跟蹤野火排放的哥白尼大氣監測系統,去年還報告了西伯利亞、北極、印度尼西亞等地區廣泛而嚴重的火災,全球四分之一被植被覆蓋的地方,火災g季都在延長,這帶來了更多的排放和空氣汙染。在澳大利亞人遊行時他們的鄰居紐西蘭發現海灘上有五十萬隻青口貝神秘熱死。而這樣的事件在最近幾年已多次發生,也涉及到雙殼貝、鳥蛤等其他貝類。根據奧克蘭大學海洋科學家的說法,紐西蘭沿岸的珊瑚礁系統正在崩潰。
離開澳洲視線,繼續往左移到印度洋。這裡除了偶極子小姐,還有黑旋風李逵,而旋風之所以產生在熱帶海洋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溫暖的。水是旋風的動力燃料,在全球變暖的影響下,印度洋旋風水不少了,氣不弱了,連季節都特別延長了。二零一八年有兩個著名的異常旋風襲擊了葉門,而旋風把蝗蟲帶到這來的,阻止蝗蟲進入中國的關鍵在於雲南。說來不巧雲南這些年倒是在向越來越幹發展。至於原因,一是全球變暖帶來的氣候異常,比如南半球關鍵海區的海溫,甚至可以影響到雲南的降水。隨著前文提到的那股秘魯寒流變暖,東太平洋海溫就會升高,給雲南帶來雨水的夏季風就將偏弱,風弱了,雲南就會變幹,極端天氣就會頻繁,生態就會紊亂。是不是很神奇,你絕對沒想過全球變暖會這樣影響到雲南的降水吧。
當然變幹也離不開人類自己的努力。還記得葉問四裡那個中德混血的女同學嗎?但是這位同學是真的好看,她叫李宛妲,她爸是一位德國生態學博士,在雲南專注熱帶雨林修復工作十三年,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為什麼要修復熱帶雨林呢?因為這些年來雲南西雙版納一處就有四百多萬畝熱帶雨林被毀,種橡膠林,生態系統沒了不說,橡膠樹這種抽水機植物已經把土地吸乾了。當然這些都是為了發展地方經濟,結果就是雲南有些村子村民以前在小溪裡挑水喝,現在他們只能去更遠的地方。不過我也搜到了,雲南正在把橡膠林恢復成雨林的公益項目,希望這些未雨綢繆的公益事業能夠繼續下去。總之,如果雲南變幹了,一些小事,就會開始起變化。比如沙漠蝗蟲進入中國的可能性就會變大。後面還會發生什麼,我也不知道。
說了這麼多,大家有沒有發現全球變暖所帶來的氣候異常,可以反過來再一次加劇全球變暖本身,比如冰層融化,巖土就會裸露出來就會吸收更多熱冰層融的就越快,永久凍土層融化會排放更多碳,森林大火、全球的野火季延長也會排放更多碳,最後加劇全球變暖。而人類的活動,他也不僅僅是全球變暖的成因,他同時也在和全球變暖協同作戰。我舉一個近的例子,太湖水華,這是一種藍藻在短時間內爆發導致的水汙染現象,水會變綠變臭,魚蝦會死。這種現象頻繁發生的成因非常複雜,和風有關和氣溫升高有關和工業排放也有關。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宣傳,為了保護大自然,不要使用含磷的洗衣粉,不要往水體裡排放汙水。這就讓人想當然的以為湖水裡的營養都是人帶來的。我開始也是這麼想的。然後有個團隊用同位素標記,一看不對,太湖裡面的營養顯然都是兩米以下的氮磷鉀,而人類排放的只佔一小部分。
那為什麼還說這是人為的災難呢?因為自然的營養物質是以前沉在湖底的各種屍體都被氧化層封起來了。然後人類排放的營養物質就開始勾引,來啊快活啊,有受不了勾引的就跑出來了。最後出來的越來越多,快活的欲仙欲死,把學業給綠了,然後船都被黏的劃不動了。所以全球變暖並不是一個簡單的被人類推動,導致生態災難想停就停的單線邏輯。他是一個無時無刻不受人類活動影響,你剎都剎不住車的複雜系統,就像流浪地球裡那句被用爛的句子,最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你有沒有想過劉慈欣老師的這句話,並不僅僅是一句臺詞,他其實是對人性血淋淋的刻畫。人類確實就是這樣子的。現實生活中,人類在被遠方的哭聲狠狠砸到臉上之前,在不犧牲一些人之前,永遠都不會真正在意這些哭聲。印尼、雅加達兩個月前被洪水衝掉,房子的難民的哭聲,你聽見了嗎?聽不見的,我也沒聽見。而他們生活的那座城市,正以每年七到十釐米的速度被水淹沒。重點在於二零二零年開年這種情況他大概率不是一個結尾,而是一個開始,二十一世紀全球變暖大局已定。
當你冷靜下來思考一下全球變暖這個問題,你會發現這件事人類其實是無法徹底解決的。即使是IPCC把全球變暖溫度控制在1.5度,這個計劃他可能也是無法實現的。因為這不僅是氣候問題,他還是政治問題,經濟問題、公平問題。我們每個國家老老實實把碳排放量指標領回家。歐美發達國家很開心,他們站在分工產業鏈的頂端,享受著金融業帶來的福利,就算大家未來都不發展了,他們仍然是受益者。那中國這邊的工廠怎麼辦?千千萬萬還沒富裕起來的民眾怎麼辦?更別提非洲同胞,他們是最後一班車,等我們把落後產業鏈轉移過去,然後讓他們去發展,好像也說不過去。真給人逼急了,誰還管你什麼IPCC呢?
工業化本就是逆天而行,跟修仙差不多。在我看來,真正的解決之道只能在科技本身解決問題,不能靠等,幹就完了,人類選擇的科學之路,是這個星球上的生物從未走過的路。我們走到今天,跪著也得繼續走。當然修仙的時候我們也得正視問題,零碳排放不可能,碳足跡的建立是必要的,碳監測也是必要。因為這保護的是我們自己,地球是無所謂的。在五千多萬年前,地球曾經發生過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全球平均氣溫上升了五到八度。南北極的冰化的是一滴都沒有,大陸中間幾乎都是沙漠,整個地球就跟燒開水一樣。然而地球不還是這麼過來了。人類要找準自己的位置,地球歷史上曾經經歷過五次大滅絕,每次大滅絕百分之八九十的物種都會消失。那些遠古大神各顯神通,發展出千奇百怪的生命形態,探索了各種各樣的進化道路,最後都難逃一死。現在到了以智慧和勇氣自居的人類種族表現的時候。那麼這一次我們能不能通過史無前例的進化之路,突破這地球命定的界限,擁抱遠方的星辰大海,讓我們拭目以待。
有人可能會問,我還是個學生,我能做什麼呢?很簡單,追尋你的夢想就行。當你想放棄的時候,把頭伸出窗外,往下看,渡劫失敗的恐龍正在地底沉眠,往上看,無限的可能性在為你閃耀,你可以是下一個陶勇、曹原、莊小威、陳宇翱、於暘、顏寧、劉洋,你也可以是李子柒、何同學、儲衛民、羽生結弦、林丹、朱婷、邢立達、羅翔、楊天翔、唐詩逸、劉慈欣、柯潔、楊宇、阮佳、宋寅。你完全有可能成為帶領人類在任何領域任何角落往前走一小步的那個人。最後我想用一位極地動物專家的話氣候變化實際上是一百年之前就開始的事,面對氣候變化,人類和動物都不能逃脫自然法則。有的物種在變化的環境中生存,有的物種則消失了。就像我們知道的恐龍,但是作為人類來講,我們應該盡我們的能力維持現在的環境狀態。
此視頻連結:https://www.ixigua.com/i6802947205620564494/?logTag=SMOnDdbKiE0_i7PsWF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