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災未平一災又起!蝗蟲捲土重來令人措手不及,近30年來最狠一次

2020-12-08 騰訊網

環球網本月28日消息,據"今日印度"報導,印度拉賈斯坦邦、中央邦、古吉拉特邦等多地再次暴發蝗災,大批農田被摧毀,形勢非常糟糕。印度蝗蟲預警組織官員表示,有大量蝗蟲群在印度境內活動,美國蝗蟲群的面積約有1平方公裡,這是1993年之後,近30年來規模最大的蝗災。

近期的印度可以說是一災未平一災又起,就在一周前的時候,超級氣旋風暴"安攀"在印度東部登陸,一時之間,印度天昏地暗,大風的時速一度達到了185公裡,樹木直接被連根拔起,至少造成了72人死亡。如今,這場風災還沒有平息下去,蝗災接踵而至,搞得印度措手不及。

今年的印度飽受蝗災之苦,已經被困擾了半年了,上一波蝗災的景象還歷歷在目,現在又來了更加迅猛的一波,著實令人頭疼。這一波蝗災確實不同尋常,蝗災一般會在每年的6月到11月間在印度暴發,今年卻提前了一個月的時間,早在5月上旬就進入了印度,經過持續的蔓延之後,現在的規模已經讓印度看不懂了。

上一波蝗災,印度的表現非常不錯,很容易就控制住了,而這一次則是如臨大敵,至今仍未找到什麼辦法,不知道該如何應對。按照聯合國糧農組的介紹,一平方公裡大小的蝗蟲群,一天能夠消耗的食物量,可以讓3.5萬人吃飽,現在這一規模的蝗蟲群,在印度境內有很多。

還有一個麻煩是,幾乎從未遭到蝗災侵襲的齋普爾、瓜廖爾等地,也出現了大規模蝗蟲群,而根據風向來看,蝗災將向新德裡方向蔓延。由於新冠疫情在印度境內不斷升級,印度所有心思都放在防控疫情和重啟經濟上,結果沒想到災難一波接著一波,現在別說重啟經濟了,如何度過眼前的難關才是正事。

不管是超強氣旋風暴還是蝗災,都對疫情有不小的負面影響,就像前段時間美國密西根州發生了洪災一樣,導致大量人員不得不離開家,前往避難場所,風災期間,印度已經疏散了超過一百萬印度人,這些人一旦聚集,必然會引發大規模感染。

這正是印度最頭疼的地方,印度人口密度非常大,控制疫情已經夠難的了,現在還得應對其他災難,不得不讓人員大範圍流動,人員流動起來之後,同樣為病毒傳播提供的了便利,很可能會導致疫情形勢再次升級。

現在的印度很著急,在全球各國基本都開放的情況下,印度很想跟上大家的腳步,可印度的條件不允許莫迪這麼做,因為一旦失控了,那就徹底玩完了,這是印度的傳統弊端決定的,不是一時半會就能解決得了的問題,再加上老天爺不幫忙,對莫迪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相關焦點

  • 83年蛇災事件,人們以為大難臨頭,卻是人禍
    文丨小冷知識倉(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談及1983年的記憶,大多數人都會提及發生在陝西安康的那一場特大洪水,卻少有年輕人知曉洪水過後的蛇災事件。光是一條蛇就足以讓人心驚膽寒,更何況是成群聚集泛濫的場面,更是令人恐慌。
  • 7天內4000億蝗蟲說沒就沒!這速度太開掛,印度是怎麼做到的?
    其中,巴基斯坦和印度的蝗蟲都是由非洲而來,有農業專家對於此次損失進行了估計,巴基斯坦和印度的農業產量或許將因為蝗災的來襲減少30%到50%之間。眾所周知,印度是一個農業大國,全國有超過八成的人數從事農業工作,而此次受蝗災影響,可以說幾乎沒有收成。
  • 中國八三年蛇災怎麼回事 83年蛇災是不是真的
    83年蛇災是怎麼回事一直以來蛇都是被咱們人類所懼怕,那長滿鱗片的細長身軀,陰暗之處傳來的「嘶嘶」聲無一不令人膽寒。83年蛇災是怎麼回事不知你發現沒有隻要在網上搜與蛇有關的詞語的時候,在網頁裡總會蹦出一個類似19這樣的連結,但是若是你點擊開來,卻並沒有什麼中國八三年蛇災,這究竟是怎麼回事,究竟有沒有犯泛濫成災的蛇災事件?還是說一切關於八三年蛇災的型關信息已經被封鎖起來了呢?
  • 蝗蟲剋星,Chinese!
    作為25年來最嚴重的一次蝗蟲災害,來勢洶洶。 也就是說,一般的高山江湖,都不可能阻止蝗蟲的行進。 他們可比小強厲害多了,而能比新型冠狀肺炎病毒更令人惶恐的,也就只有蝗蟲災了。 儘管距離我們尚遠,但這仍然是需要引起高度注意的信號。
  • 又一世界級超級害蟲!沙漠蝗蟲VS草地貪夜蛾,誰的危害更大?
    2020年初,在全國上下一心共同抗「疫」之際,蝗蟲走到了大家視野當中,甚至一度登上微博熱搜。這場蝗災從2019年年中開始發生,是東非25年最嚴重的一次,目前擴散至印度和巴基斯坦地區,可以說是距離中國一步之遙。
  • 中國人與蝗蟲較量!曾出動空軍滅蝗
    古籍中最早記載蝗災的是《春秋》記魯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初稅畝,冬,蝝生。蝝,即為未生翅的幼蝗。 明朝蝗災發生次數 歷代皇帝在位期間都要來幾遭▼
  • 人類為什麼不能讓蝗蟲滅絕?為什麼小小蟲子能帶來巨大災難?
    我國最早記錄蝗蟲的文獻是《詩經》和《春秋》,有專家預測中國近3000年的農耕社會發展史上,至少出現過1000次大大小小的蝗蟲災,到了隋唐時期蝗災治理的緊迫意識才得以被朝廷重視,明清時候的治理手段和力度最強。
  • 疫災的歷史地理學思考
    近3000年來,中國的疫災頻度總體上呈現越來越高的趨勢。 關鍵詞: 作者簡介:   疫災與人類相始終。人類醫學進步的歷史,很大程度上是人類與疫災不斷鬥爭並戰勝疫災的歷史。中國記載疫災的歷史悠久,早在殷商時期,甲骨文中就有了「疫」字。
  • 蝗蟲的前世今生,蝗災的治理,非洲蝗蟲為什麼飛不過來?
    1蝗蟲外號螞蚱。中國最早關於蝗蟲的記載在詩經中稱之為螽,幼蟲叫蝝。孔子編訂了春秋,在春秋魯宣公十五年記錄了歷史上的第一場蝗蟲災。之後在《呂氏春秋》《審時篇》《禮記·月令》也有"蟲蝗為災"的記載,約在宋以後,蝝改稱"蝻",合稱蝗蝻,沿用至今.明朝徐光啟的《農政全書·除蝗疏》統計了春秋時期(公元前770~476年)蝗災的次數,指出春秋294年中共發生蝝災111次。
  • 西亞阿拉伯半島南部地區再現蝗蟲肆虐,沙漠蝗蟲會不會捲土重來?
    不僅僅氣象災害有周期性,地質災害也有周期性的特徵,比如美國舊金山所在的聖安德烈斯斷層就會周期性的積累能量,並最終釋放能量引發地震,據科學家推算該斷層大約每100年就會引發一次大地震。比如,2019年末至2020年上半年,從紅海沿海開始,後來逐步蔓延到非洲東北部的「非洲之角」地區,以及亞洲的西亞和南亞地區,都爆發了大規模的蝗蟲災害。在「沙漠飛蝗」所到之處,大量植被和農作物被毀壞,大量農作物減產甚至絕收,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給不平靜的2020年又增加了一絲憂慮。
  • 航拍核災30年後的車諾比
    每日獲取專業資訊請點擊藍色「攝像人網」關注整整30年前的1986年4月26日凌晨,車諾比核電站
  • 敘詭筆記|1644年蝗災:蝗蟲竟然「環抱人而蠶食之」
    接著作者又歸納總結了蝗蟲種種「神跡」的傳說:「蝗字從『皇』,今其首腹皆有『王』字,未燭厥理。」——此處用的典故應該是從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中「蝗蟲腹下有梵字,或白天下來者,乃忉利天梵天來者,西域驗其字作木天壇法禳之,今蝗蟲首有『王』字,固自不可曉」而來。
  • 2021年是災旱年?官方給答案了...
    那2021年豈不是旱年?這可不是個好預兆!而且2021年又恰逢「寡婦年」,年頭年尾沒有立春節氣,有人說也是收成少的徵兆。雖說我們現在已經離吃不飽的日子很遠了,但糧食畢竟是我們生存的底氣,手中有糧心裡不慌,如果收成不好勢必會給我們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
  • 非洲的蝗蟲效應會不會造成糧食危機
    最近關於蝗蟲的消息越來越多,一開始蝗蟲災是遠在非洲,當我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並不覺得驚訝,反正非洲離我們那麼遠,應該不會有什麼事。但最近又看到消息說蝗蟲已經飛到了印度,離中國僅一步之遙,這樣就不得不重視起。
  • 中國氣象局:鹽城風災死亡人數為近25年全國龍捲風災害之最
    中國氣象局:鹽城風災死亡人數為近25年全國龍捲風災害之最 澎湃新聞記者 溫瀟瀟 2016-07-01 17:43 來源
  • 蝗蟲來時 民國百姓為何沒有支起油鍋?
    東非蝗災暴發,一度讓全球繃緊神經,而那時大致正值疫情肆虐,竟有樂觀的中國網友表現出特有的東方幽默:「蝗蟲來了也不怕,我們早就準備好了油鍋,起鍋燒油,再來點兒椒鹽,簡直不要太好吃!」還有的網友說:「沙漠蝗蟲是沒有毒的,盡可放心食用,就算攜帶病菌,只要油鍋夠熱,炸久一些就沒事了。」
  • 災後重建與發展振興的四川答卷——汶川特大地震災區10年重建發展...
    10年來,災區各級黨委政府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殫精竭慮尋求發展思路,堅定不移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切實提高綜合防災減災能力,全面實現經濟重振、社會重整、文化重生。如今,災區最漂亮的是農房、最堅固的是學校、最現代化的是醫院、最滿意的是群眾,一幅幅產業興旺、環境優美、生態宜居、幸福和諧的美好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 巨蟒重現 《狂蟒之災2》今日上映(圖)
    (記者徐迅通訊員王藝)1997年,好萊塢影片《狂蟒之災》橫掃全美票房榜。七年之後,巨蟒又「重現江湖」,科幻驚悚片《狂蟒之災2:搜尋血蘭》從今日起在武漢上映,帶你到馬來群島的熱帶雨林經歷一場驚心動魄的人蟒大戰。  本片繼續前一集熱帶雨林的背景、人蟒大戰與探險尋寶結合的故事,講述了一群科考隊員來到馬來群島婆羅洲地區的原始叢林,目的是為找尋極其稀有的植物物種———一種名為「血蘭」的蘭花,這種蘭花可以使人類青春永駐,用它來做藥將會贏得巨大的利潤。
  • 2021年是災旱年?官方給答案了...
    但升得有多高跌得就有多狠,明天寒潮就將抵達江南,升溫大賽即將落下帷幕,昨天中央氣象臺發布了寒潮藍色預警,多地降溫10~12℃,局地可達12℃以上。降溫之後,近期虛高的氣溫被打回原形,重回三九本色。圖源:壹伴無版權圖庫簡而言之,目前我們看到的四九暖陽天,其實就是大自然的虛張聲勢,降溫之後,四九天還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文章開頭那反常的「預兆」之說,自然也站不住腳。而且,說到俗語,還有一句話也說得好: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就在四九。
  • 科普:千億蝗蟲逼近我國,說說蝗蟲那點事
    而一旦發生蝗災,無數的蝗蟲遮天蔽日,所過之處寸草不留,它們吞食莊稼,使農產品絕收,進而引發嚴重的經濟損失,以致因糧食短缺而發生饑荒戰禍。說到蝗災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唐太宗貞觀二年,此時距離玄武門之變僅隔兩年,天下還未安定,彼時關中大旱,引發蝗災,蝗蟲遮天蔽日,所過之處盡剩枯黃,關中大地餓殍遍野,無奈之下的太宗皇帝怒吃蝗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