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先:科技抗疫亟待加強

2020-12-06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網上海10月22日電(記者 冉曉寧)2020浦江創新論壇開幕式及全體大會10月22日在上海舉行。在大會對話環節,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市科協前主席陳凱先表示,科技在此次抗疫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同時也看到科技支撐抗疫鬥爭仍有一些薄弱和短板。

  「我覺得在藥物研究領域使我們深刻認識到這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我們做了很多工作,比如上海的科技工作者在抗新冠藥物研究當中發現一些新藥,推動臨床前研究,正在進入臨床,這些研究成果在Nature上也發表了很多篇論文;但是另一方面也看到長期以來我們在藥物研究領域,針對重大突發傳染病,我們的技術儲備、成果儲備還顯得比較薄弱。在我們科學計劃當中,長期以來對於突發重大傳染病藥物研究的布局和支持是比較薄弱的,另外在藥物研究,特別是病毒藥物研究方面,我們需要有像P3這樣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這些成了我們的制約因素。」

  同時,陳凱先還談到,「我們需要從這些方面要加強,不但對當前這次疫情的應對和徹底戰勝這次疫情有重要的意義,而且對於未來迎接可能發生的新的疫情的挑戰都是有長遠價值的。」

  浦江創新論壇創辦於2008年,由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已發展成為具有較強影響力的高層次國際創新論壇。本屆論壇以「科技合作與創新共治」為主題,採取線上與線下融合方式舉辦,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逾160位發言嘉賓應邀出席。

相關焦點

  • 陳凱先院士:我國藥物研究正邁向原始創新階段
    其二,加強基礎研究,主動對接科技前沿新突破,開拓新藥研究和產業發展新方向基礎研究薄弱、缺乏原始創新突破和核心技術,是我國藥物研究和醫藥產業發展長期受制於人的根本原因。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前沿的基礎研究,不僅孕育著新藥發現的突破口,也不斷更新藥物研究的理念,創造醫藥產業的新形式、新業態。
  • 陳凱先院士、林國強院士等專家參加和黃藥業科技與發展專家會議
    周俊傑總裁介紹: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在過去的2020年裡,上海和黃藥業緊跟時代步伐,牢牢抓住發展契機,通過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逐步克服了新冠疫情帶來的困難,積極推進科研工作和其他各項工作,公司繼續穩步發展,經濟效益實現了增長;同時,公司也積極參加防治新冠疫情戰役,向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捐贈善款用於支持湖北前線疫情防控工作,並向上海市奉賢區紅十字會定向捐贈耳溫額溫紅外線測溫儀和銀汞體溫表等抗疫物資
  • 陳凱先院士:預測2030年中國特色藥、創新藥佔據中國醫藥市場主體部分
    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殷勇  北京市副市長殷勇指出,生物醫藥原始創新與產業發展對北京市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  他表示,北京作為全國的科技創新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發展創新藥的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具有改革開放的優勢、政策信息優勢、科技創新優勢、產業基礎優勢、營商環境優勢。未來北京市將持續推動創新藥產業做大做優做強。
  • 最美奮鬥者|陳凱先:做原創好藥 為科學奏「凱」
    圖說: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陳凱先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祖衝之路園區,三棵鬱鬱蔥蔥的羅漢松在大門口迎接著每一位科研人和訪客。這是2003年上海藥物所東遷張江,成為「藥谷」首位「創業者」時,從浦西原址移植來的。
  • 陳凱先:從仿創到原創,我國醫藥產業如何邁出關鍵一步?
    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研究員陳凱先看來,過去十多年以來,我國醫藥行業經歷了從「跟蹤仿製」向「模仿式創新」的歷史轉變。接下來,隨著我國經濟和科技實力的增強,新藥研究和醫藥產業發展必須向更高的目標奮進,實現新的歷史轉變,即從「仿創結合、模仿式創新」逐步邁向原始創新的新階段。
  • 極端天氣環境汙染風險管控亟待加強
    極端天氣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不容忽視,亟待加強生態環境風險防範。目前,極端天氣下災害事件發生頻繁。特別是在沿海城市,除了受上遊徑流洪水災害的影響外,還會受到颱風、海冰和風暴潮等自然災害的影響。由此帶來的伴生生態環境問題呈現多樣化、複雜化、新型化,特別是倒灌水(海水倒灌、河水倒灌等)、河水(或湖水)、雨洪水「三水」夾擊。汙染物隨著河流洪水徑流下洩,同時隨著潮汐導致海水上溯。
  • 王春英:我國企業避險保值意識亟待加強
    發布會上,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王春英表示,從外匯局的調查結果來看,目前我國企業在匯率上避險保值的意識還亟待加強。王春英介紹,為了了解匯率風險管理狀況,外匯局對2400多家企業展開問卷調查,調查顯示在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的進程中,企業匯率風險管理水平在不斷提高,但也存在下述問題。一是風險管理意識相對薄弱,大多數企業匯率風險敞口對衝比例比較低。二是風險管理比較被動。
  • 許寧生、陳凱先、毛軍發被聘為上海市科協集成電路、生物醫藥...
    開幕式上,市科協為新成立的集成電路專業委員會、生物醫藥專業委員會和人工智慧專業委員會主任頒發聘書,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陳凱先,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毛軍發接過聘書。
  • 陳凱先院士:已摸索到新冠治療規律,情況令人放心
    專家學者就創新藥物研發、新冠肺炎疫苗研發等話題展開研討,中科院院士陳凱先介紹了國內新冠肺炎疫苗研發及診療情況。他表示,目前已經摸索到了疾病治療的規律,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方法,令人放心。陳凱先說,總體而言,中國的疫苗研究走世界前列。比如滅活疫苗,在前期臨床研究、疫苗療效、預防效果和安全性可靠基礎上,已經在一些特殊的工種,如外交人員、外派人員這些風險比較大的群體優先試用,被證實安全有效。關於臨床救治,陳凱先介紹,目前已經摸索到了疾病治療的規律,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方法。從開始發布的第一版、第二版診療指南,一直到第七、第八版,一直在不斷調整完善。
  • 中國科技出版社加強防疫科普
    出版社通過旗下科普中國、科界APP、返樸、科學闢謠等平臺,加強有關政策措施宣傳解讀工作,通過淺顯易懂的文字、生動的圖片、新媒體視頻音頻等手段,全面普及新型冠狀病毒的基本知識、防疫知識、就醫常識、個人防護等內容,讓普通人獲得更多最新、通俗應對病毒的科學知識,並引導公眾相信科學、科學防疫、科學應對,增強公眾抗疫信心。
  • 武漢加強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科技支撐,加強p4實驗室建設
    楚天都市報4月30日訊(見習記者李碗容 通訊員餘文珠 夏春城)今日下午,2020年武漢市科技工作會在漢召開。會上提出武漢要加強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科技支撐,會議中多次提到武漢國家生物安全(P4)實驗室建設。武漢市科技大會現場會上提出武漢要加強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科技支撐,提高科技服務民生水平。
  • 應急部:危險品儲存場所夏季安全生產管理亟待加強
    應急部:危險品儲存場所夏季安全生產管理亟待加強 原標題:   人民網北京8月17日電(記者賀迎春)記者從應急管理部獲悉,8月上旬,應急管理部派出6個督導組對遼寧、天津、山東、浙江、江蘇、廣東等省市進行專項督導,採取明查暗訪、隨機抽查、問卷考試等方式,對不同規模
  • 陳凱先院士:從仿製藥到創新藥,中國距離醫藥強國還有多遠?
    剛剛過去的2020正是「重大新藥創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08年啟動)的收官之年,在專項實施的12年內,我國醫藥產業取得了累累碩果,誕生了60多個I類新藥,極大地改變了中國生物製藥落後的局面。對此,中國科學院院士、重大新藥創製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技術副總師陳凱先近日在BTK抑制劑新藥奧布替尼上市發布會上對其進行了系統性匯報。
  • 應急部:危險化學品儲存場所夏季安全生產管理亟待加強
    應急管理部專項督導檢查顯示:危險化學品儲存場所夏季安全生產管理亟待加強8月上旬,應急管理部派出6個督導組對遼寧、天津、山東、浙江、江蘇、廣東等省市進行專項督導,採取明查暗訪、隨機抽查、問卷考試等方式,對不同規模、不同類型的危險化學品儲存場所進行了設備設施、管理和人員專業素質等三個方面的實地檢查,督促夏季危險化學品儲存場所安全生產風險防控和隱患治理
  • 共謀前沿科技,聆聽未來之聲——2020浦江創新論壇掃描
    除了人工智慧,論壇上公布的一份面向2035年的全球科技創新城市調查報告也令人矚目。根據全球700多名科學家對未來15年內最有可能率先湧現重大創新突破的城市預測結果,中國城市的科技創新前景受到全球科學家普遍看好,其中北京、上海和深圳排名全球城市科技創新突破未來期望值前三位。
  • 開發抗疫納米纖維新產品 助力抗疫科技攻堅譜新篇
    2月14日,江西先材納米纖維科技有限公司和長春高琦聚醯亞胺材料有限公司兩家企業被北京市國資委以文件形式,列為北京市國家重大疫情科技攻關項目協作企業,並於疫情期間開工加大生產力度,完成此項目。開發抗疫納米纖維新產品,通過多家科技企業不懈努力,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聚醯亞胺納米氣凝膠就源源不斷輸送到了聚醯亞胺口罩生產企業的生產線上。
  • 新環保法實施兩年:配套立法建設亟待加強
    部分省已啟動垂管改革  報告指出,環境執法能力整體有所提升,基層環保執法能力建設尚需加強。新環保法實施後的兩年內,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為了適應環境保護執法的需要,大力開展了環境執法能力建設。  在機構建設方面,2016年的環境監察執法機構數比2014年增長24%。環保主管部門加強在崗執法人員的培訓,提高執法人員素質。
  • 屠呦呦獲獎啟示:傳統中醫醫學應與現代科技更多交叉
    日前在科技館舉行的上海科普大講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陳凱先建議,傳統中醫醫學應和現代科技儘可能實現多學科交叉。  「諾貝爾獎頒獎的原則要有原創性,最早誰想出來,最早實踐的貢獻者獲得諾貝爾獎。從這個角度來說屠呦呦教授得獎是合理的,當之無愧。」
  • 農村用電安全亟待加強
    有鑑於此,呼籲有關部門一方面要通過強化安全管理,加強對農電技術人員的培訓,加強農村安全用電管理。另一方面還應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等,加強對農民群眾安全用電知識的宣傳和教育,使安全用電知識在農村得以普及,從而減少用電事故的發生。
  • 深圳「智慧未檢」,科技無感抗疫
    深圳「智慧未檢」,科技無感抗疫 2020-03-03 16: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