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0月21日訊(記者 杜丁) 日前在「2020第四屆中國創新藥論壇暨中國新藥雜誌編委會」上,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焦紅在致辭中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共應急批准19個藥物、13個疫苗開展臨床試驗,2個疫情防控用藥品上市,為奪取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偉大勝利作出積極貢獻。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焦紅
焦紅局長表示,醫藥行業關係人民群眾健康,十九大將維護人民健康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作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重大決策。國家藥監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完善法規體系,持續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加速創新藥品和臨床急需藥品上市,滿足人民群眾用上新藥好藥的新期待。
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殷勇
北京市副市長殷勇指出,生物醫藥原始創新與產業發展對北京市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構建高精尖的產業結構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是推動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力的支撐。特別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生物醫藥產業已經成為創新最活躍的領域之一。
他表示,北京作為全國的科技創新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發展創新藥的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具有改革開放的優勢、政策信息優勢、科技創新優勢、產業基礎優勢、營商環境優勢。未來北京市將持續推動創新藥產業做大做優做強。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
當天,大會主席陳凱先院士做了「以創新驅動我國醫藥領域的新跨越」的報告。陳凱先院士指出在新藥研發方面,我國還面臨很多新挑戰和新機遇。一是臨床需求巨大,在重大的疾病和罕見病方面,我國需求非常大。第二要加強基礎研究,主動對接科技前沿新突破,生命科學、生物技術前沿的技術研究,不僅孕育著新藥發現的突破口,也不斷更新藥物研究的理念,創造醫藥產業的新形勢和新業態。第三,充分立足於中國國情發揮中藥、天然藥等優勢。同時要加強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藥物研發公關。「今年的疫情的發展,對我們這方面是一個深刻的反思。我們在研發重大慢性病,腫瘤、心血管藥物的同時,要高度關注重大的突發傳染病。」
據介紹,中國新藥研發發展勢頭非常迅猛,對全球上市前新藥研發的貢獻從2016年的1-5%迅速上升至7.8%。跟日本、西歐國家一樣已經進入第二梯隊,「我們預測,到2030年,中國的特色藥、創新藥會佔據我們中國醫藥市場的主體部分。」
當天,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敬楨代表中國新藥雜誌主辦方為大會致辭。出席大會的還有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李波院長、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審評中心孫磊主任、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食品藥品審核查驗中心李見明副主任、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王濤首席審評員、中國藥學會車明鳳副秘書長、中國醫藥工業研究總院魏樹源院長和北京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王少峰書記、梁勝主任等。大會由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中國新藥雜誌執行主編石晟怡主持。70多位新藥研發領域的專家參與了學術報告和圓桌討論。
大會審核通過了第七屆中國新藥雜誌編委會成員名單,陳凱先院士為優秀編委和優秀審稿專家頒發了獎牌。
(責任編輯:顧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