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搶灘中藥創新藥,在國際市場施展「中國功夫」?

2021-01-17 中藥材天地網

  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不斷發展,國內的醫療衛生事業水平得到極大的提升。隨著人民群眾對健康生活的追求,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瑰寶——中醫藥也迎來了發展熱潮。


  在《中醫藥發展「十三五」規劃》中,中醫藥行業被提升至「國民經濟重要支柱性行業」的地位。對於這一新興的支柱性行業,各級政府不斷出臺鼓勵政策。


  一些藥企試圖重新開拓這片新藍海並加快市場布局,但也有不少藥企因為中藥創新藥研發難等問題望而卻步。


  那麼,國內中藥新藥研發整體環境如何?中藥新藥研發市場,還存在哪些亂象?中藥創新藥研發的難點有哪些?


  對此,藥智網特別邀請廣州白雲山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白雲山製藥總廠藥物研究所的羅志波博士,做客[藥智訪談]欄目,分享中藥創新藥的立項與開發經驗。


  記者:當前,中藥新藥研發整體環境如何?


  羅志波:一方面,隨著國內人口老齡化時代的到來以及健康意識的普遍提高,在醫療健康支出逐漸從疾病治療向健康護理轉變,社會醫療保障福利提升,疾病預防及早期幹預成大趨勢的背景下,具有「治未病」獨特優勢的中醫藥產業迎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尤其是今年的新冠疫情中,中醫藥發揮了重要作用,更是為其產業化發展提供了良好契機。


  另一方面,當前受到來自國外「洋中藥」的巨大壓力,在國際市場上,我國的中成藥出口額所佔比例甚小,大部分被日本、韓國等佔有,因此,在保持發揚中醫藥傳統特色和優勢的同時,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和方法,研製開發符合市場需求的新一代中藥新藥,提高我國中藥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是目前中藥新藥開發中的重要研究內容之一。


  隨著新的藥品註冊管理辦法施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針對中藥研發頒布了多個文件,對藥材、生產工藝、質量標準研究等內容進行指導及要求,中藥新藥研發逐步走向科學化、規範化、標準化和法制化的軌道。同時,整體政策逐漸向人用經驗傾斜,具有多年人用經驗的經驗方、院內製劑研發優勢突顯,可能成為中藥新藥開發的新趨勢。


  記者:有專家指出,近幾年來,中醫藥話題成為熱門話題,但是從中藥新藥的開發、審批角度來看,是非常冷門的。從2016年—2019年,每年平均過批的中藥,上市只有1—2個。為什麼造成這種現象?


  羅志波: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元的。目前中藥發展存在「四期疊加」的艱難時期:醫保控費、政策調整、監管從嚴、發展停滯。近年來中藥注射劑引出的安全事件層出不窮,中藥監管政策收緊;同時中藥的專利保護機制、定價機制均不完善,等等原因均導致中藥利潤空間小。中藥行業前景不明朗,多個大型中藥企業開始謀求轉型,並減少對中藥新藥研發的投入,這才是每年中藥上市較少的根本原因。


  近5-10年,中藥新藥研發與化藥研發理論、方法和體系相互交織,錯綜複雜。從很大程度上講,中藥新藥研製是借中醫藥理論指導之名,行植物藥或天然藥物開發之實,幾乎所有的中藥新藥研究開發都聲稱是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但主要的研究工作與中醫藥理論的結合不是很緊密,甚至是脫節的。


  在中藥新藥研究指南或技術要求中,提取工藝、質量標準、藥理試驗、臨床試驗等實質性研究的內容和方法,都是參照甚至是沿用西醫西藥或國際天然藥物研究的模式和要求來制定的。


  但是,離開了中醫藥理論體系,中藥就難以真正意義上稱之為中藥,中藥複方是針對特定病症多味中藥的有機組合,方中君、臣、佐、使明確,符合中藥的藥性理論及配伍,中藥新藥的研製開發必須以中醫理論為指導,結合現代的病理學和藥理學等,運用現代科學技術進行研究,才能使中藥的研製更具有優勢與特色。


  隨著新的註冊分類的改變,包括一些政策不斷的出臺,中藥藥物申報數量慢慢會恢復到熱度。中藥是幾千年傳承下來的寶貴民族文化遺產,對疑難雜病的治療有良好的效果,相對來說,中藥的生命周期,比化學藥、生物藥的要長,所以從藥物開發的角度來說,這也是未來很多企業重點考慮的發展方向。


  記者:在您看來,中藥新藥研發市場,還存在哪些亂象?


  羅志波:目前的中醫藥企業,可能存在4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目前藥材市場、流通環節仍存在摻偽劣現象。中藥材是中醫藥發展的基石,企業在開發中藥新藥時,需重視藥材來源對品種的影響;


  第二、市場競爭力比較大,中成藥市場發展不平衡。化學藥、生物藥的蓬勃發展,國外「洋中藥」對國內中藥市場造成較大的擠壓,三醫聯動改革讓中藥的銷售承受雙重的天花板。另外,各大中藥企業扎堆某些熱門疾病領域,造成熱的太熱,冷的太冷。劑型發展也不平衡,某些傳統製劑劑型太多,而現代新製劑、新劑型又太少。多層次的「一多一少」,構成了中藥市場低水平重複的格局。


  第三,法律法規制度不完善,中藥新藥研究中智慧財產權和專利保護不夠。國內的法律法規對中藥的假藥、劣藥定義不夠全面,存在新藥申報資料真實性存疑的問題。舊版藥品管理辦法對於中藥質量的指標不明晰,不同中藥廠家效果差異很大,在沒有參比製劑的情況下,沒辦法保證原料(藥材)質量一致性、從而穩定地控制中藥的質量。此外,我們對中藥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卻一直不夠重視,缺乏有效保護中藥智慧財產權的手段和方法,對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意識也不強,致使許多中藥智慧財產權流失。


  第四,企業重銷售、輕科研;重基礎,輕臨床。多年來,不少療效平平或無治療特色的中藥新藥紛紛獲準上市,其中不少品種憑藉鋪天蓋地般的廣告宣傳和非常規的營銷手段,大肆充斥醫藥市場,取得非常可觀的效益,劣幣驅逐良幣,從而影響整個中藥新藥研發的導向。中藥新藥研發投入少,沒有積累足夠的科研人才和經驗,產品科學內涵、臨床價值挖掘不夠深入。


  記者:中藥研發立項的關鍵點有哪些?


  羅志波:在我看來,創新就是在解決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前提下,能夠比別人做的更快更好,並形成一個他人無法追趕的高技術壁壘,做獨家產品,掌握市場話語權。


  醫藥行業發展到現在,儘管每年依然有很多的新研究、新發現、新療法,但是仍有大量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某些領域仍然存在無藥可用、無藥可治、死亡率高、發病率增加、價格昂貴、終身服藥等問題。比如罕見病、中藥兒科等方面治療需求,還需要解決。


  記者:中藥創新藥在臨床試驗要求上,與化藥相比有什麼優勢或劣勢?


  羅志波:「病證結合」是中藥新藥臨床試驗的主要的特點。相對於化藥,中藥臨床試驗的劣勢突出在「證」的問題上,主要體現在證的診斷標準不嚴格,證的量化簡單、隨意,容易出現主觀判斷帶來的觀察結果的偏倚。


  記者:中藥創新藥研發的難點有哪些?質量研究的重點是什麼?


  羅志波:①藥品批間一致性是研發難點,也是質量研究的重點;需建立從藥材飲片、中間產物、製劑的整體質量控制體系;建立能夠反映中藥有效性、安全性的質量控制指標。對於中藥而言,特別是安全性指標,直接決定和影響新藥能否進入臨床和進入臨床後可能的風險與新藥開發的前景。


  ②挖掘創新藥的藥效價值同樣也是研發難點,考研臨床試驗設計的合理性。


  記者:在您看來,受政策影響、市場影響、業績下滑的傳統中藥企業,應該如何尋求突破?


  羅志波:目前新舊藥品管理法更替,改革中的CDE高度學習歐美審批管理植物藥的原則,嚴格圍繞「安全、有效、質量可控」的方針管理中藥。中成藥研發擁有獨特的機遇與優勢,企業應把準政策方向,主動參與政策法規和技術要求的討論,同時把重心放在有臨床價值的產品。


  中藥行業一直在提中藥的振興在於「中藥現代化」,中藥現代化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第一,思想觀念現代化,要突破傳統思想的束縛;第二,技術領域的現代化,通過GAP-GLP-GMP體系,強化質量控制,力求實現質量穩定可控;第三,對已有臨床療效肯定的古方、複方進行二次改造,主要是利用現代製劑技術,推動落後傳統工藝的改造,使之能被世人認可,與國際創新藥接軌,中藥現代化應充分利用新技術、新方法,加強中藥創新性的研究。


  在開發中藥新藥產品的過程中,加強天然產物活性成分及中藥有效部位的研究,深入優勢研究和療效評價研究,探討有效部位的主次,建立複方量效關係,對有效部位中主要藥效物質基礎或者主要藥效物質群的研究是中藥複方化學研究的重點。同時不可忽視名優中成藥的二次開發,應當通過中藥領域的率先性技術進步與創新,填補化學製藥產業由仿製向創新型轉變過程中出現的空白點。


  記者:白雲山製藥作為一家大型製藥企業,有哪些中藥新藥成功經驗可以借鑑?


  羅志波:企業在中藥新藥研發中,應遵循中醫藥特點,①以臨床定位為導向,開發臨床價值突出的新藥;②產品開發中,要把握好過程控制,穩定藥材質量及來源,從原料來源、生產質量標準化、臨床應用及後續二次開發幾個方面著手,逐步形成完整的藥品研發證據鏈;③加強現代新技術新方法在製劑工藝中的應用;④進行全方位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將品種優勢發揮到最大。


  企業應把握各指導文件徵求意見時機,主動參與政策法規和技術要求的討論,反饋研發中出現的難點;培養創新型人才,醫藥行業屬於知識密集型產業,對人才及其素質要求很高,在醫藥科技攻關、技術引進、技術開發的實踐中,應注意發揮老科技人員的作用,努力培養中青年優秀人才,創造條件,使中青年學術帶頭人脫穎而出。


聲 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聯繫電話:028-60185688,郵箱:kefu@zyctd.com。


相關焦點

  • 上市公司「搶灘」中藥配方顆粒市場
    受質量難控、國家標準缺失等因素掣肘,雖然目前國內中藥配方顆粒仍處於試點生產階段,但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國家相關標準的日益細化,政策的進一步放開,再加上醫保報銷覆蓋範圍的逐步擴大,未來中藥配方顆粒的市場空間巨大,包括眾多上市公司在內的不少藥企已經嗅到商機,加速擴圍。試點企業增多加速擴圍7月1日晚間,柳藥股份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萬通製藥被列為廣西中藥配方顆粒研究試點企業。
  • 植物藥:中藥的再次開發和創新 相關市場仍待突破
    【中國製藥網 產品資訊】植物藥是包括植物原料、藻類、大型真菌及其組合產品。但不包括:,包含動物或動物部位(例如昆蟲和野生動物)和/或礦物質的產品,除非這些是傳統植物製劑(例如中藥或印度草藥)中的微量組分;第二,衍生自經遺傳修飾以產生單個分子實體(例如通過重組DNA技術或克隆)的植物原料。
  • 中藥進入國際市場為何這麼難
    近期,李連達在網上發文稱天士力公司產品複方丹參滴丸在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Ⅲ期臨床「慘遭失敗」;9月15日,天士力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表聲明,稱該文章與事實嚴重不符,複方丹參滴丸進入美國市場到了最後衝刺階段。激辯尚未最終定論,但複方丹參滴丸20年藥申之路,卻真切地折射著中藥進入以西藥主導的國際市場長路漫漫。
  • 2019年中藥與植物藥國際論壇深圳舉辦 推動中醫藥國際化
    2019年中藥與植物藥國際論壇在深圳舉辦 鄭小紅 攝  「2019年中藥與植物藥國際論壇」25日上午在深圳開幕,旨在構建符合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特點的研究模式和技術體系,加速推進中醫藥的標準化、現代化和國際化。
  • 陳凱先院士:預測2030年中國特色藥、創新藥佔據中國醫藥市場主體部分
    中國網財經10月21日訊(記者 杜丁) 日前在「2020第四屆中國創新藥論壇暨中國新藥雜誌編委會」上,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焦紅在致辭中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共應急批准19個藥物、13個疫苗開展臨床試驗,2個疫情防控用藥品上市,為奪取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偉大勝利作出積極貢獻。
  • 2020中國健康產業(國際)生態大會 創新藥點燃未來增長引擎
    8月13日,以「逐日者毅行——啟幕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新時代」為主題的2020西普會(全稱中國健康產業(國際)生態大會)在海南博鰲開幕。中康CMH發布的用藥市場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整個中國藥品市場(不含藥材、中藥飲片和配方顆粒)總規模達1.82萬億元,較2018年增長8.9%,增長率較上一年度有所回升。零售市場方面,零售終端整體規模持續提升,增速略有放緩。
  • 抗癌靶向藥糖尿病創新中藥相繼上市,我國自研原創新藥碩果頻出
    從2006年立項,到今年III期研究結果出爐,神經內分泌瘤新靶向藥索凡替尼14年研發路不僅填補了中國抗癌創新藥的一段空白,也開始讓中國藥物研發從追隨向彎道超車轉變。這些厚積薄發,使今年成了我國自研原創新藥碩果頻出的一年。記者昨天相繼從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藥物所以及和黃中國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獲悉了相關信息。
  • 天士力創新中藥獲批上市 殺入1500億元兒童市場
    眾所周知,天士力是中國醫藥市場現代中藥的代表性企業,由其研製的複方丹參滴丸上市多年,是市場公認的重磅大品種,但也正因為複方丹參滴丸在中藥領域的地位,讓外界頗為期待天士力有更多中藥重磅品種出現。因此,天士力現代創新中藥――芍麻止痙顆粒獲批上市,不僅證明了天士力在現代中藥創新上的研發實力,也為中國中藥創新注入了一針強心劑。芍麻止痙顆粒是個什麼藥?
  • 鄉村裡的世界溫度,看《功夫學徒2》如何講述創新的中國故事?
    創新對外傳播敘事,傳承傳統文化精神,剛剛在芒果TV收官的《功夫學徒》第二季不僅記錄故事,也見證時代;不僅改變地方,也改變人。文:懸燈「你們此行的目的,是為了把我們的一個苗寨,打造成為全新文旅融合的村落新地標,來吸引更多遊客,尤其是國際遊客。」
  • 植物醫生石斛蘭面膜國際版來襲 再度搶灘面膜市場
    受到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觀念的升級和市場需求的帶動等諸多因素影響,我國面膜市場規模正迅速擴張,有關數據表示,2017年中國面膜市場零售總額達到191億元,增速遠高於護膚品市場的增幅。立足於競爭激烈、發展空間廣闊的面膜市場,植物醫生秉承「高山植物 純淨美肌」的品牌理念,以「高山植物」這一品牌定位形成差異化品牌特色。2019年8月,植物醫生的暢銷爆款石斛蘭鮮肌凝時面膜全新升級為二代國際版,再度搶灘面膜市場。
  • 創新乏力 中藥如何迎接百歲時代
    創新乏力是中藥較之化藥的明顯劣勢。在應對突發性疾病或重大疾病時,化藥的療效更及時和直觀。創新所需的人、財、物、資源自然向化藥傾斜。目前在高收入國家,造成死亡的前三大疾病分別為缺血性心臟病、中風和阿爾茲海默病。
  • 2020-2026年中國中藥市場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前景報告
    2020-2026年中國中藥市場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前景報告對我國中藥行業現狀、發展變化、競爭格局等情況進行深入的調研分析,並對未來中藥市場發展動向作了詳盡闡述,還根據中藥行 業的發展軌跡對中藥行業未來發展前景作了審慎的判斷,為中藥產業投資者尋找新的投資亮點。
  • 創新藥行業、創新藥指數及ETF的投資價值分析
    來源:老羅話指數投資一、創新藥產業介紹1. 中國創新藥行業介紹及發展現狀所謂「創新藥」,是相對於「仿製藥」而言,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專利的藥物。從定義來看,就國內而言,創新藥是指在境內外均未上市的、含有新的結構明確的、具有藥理作用的化合物,且具有臨床價值的藥品。
  • 關於中藥藥名的趣味小故事
    中藥即中醫用藥,為中國傳統中醫特有藥物。中藥在中國古籍中通稱「本草」。我國最早的一部中藥學專著是漢代的《神農本草經》,唐代由政府頒布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藥典。中藥在中國的歷史長流中從未間斷。但對於現在的人們來說,對中藥的了解少之又少,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中藥藥名有很多,有時候大家記憶可能存在一些困難。所以今天小編就通過故事來幫大家趣味記憶中藥藥名,學習有趣,結果更開心哦。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故事吧。相傳有一貧婦叫張氏,長期疾病纏身。身邊只有個十二、三歲的兒子。
  • 中藥靈芝當自強:壽仙谷上市一周年 科技創新 走向國際
    5月5日,對於浙江壽仙谷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壽仙谷」)全體成員來說事一個極為特殊的日子,在壽仙谷A股上市一周年之際,公司發布了《科技創新藍皮書》,同時成立中國中藥協會靈芝專業委員會,以規範靈芝產業,助推靈芝等中醫藥產品走向國際市場。
  • 人民日報海外版:結合化學藥中藥 新藥研發中國創新路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把化學藥和中藥知識結合起來新藥研發走出中國創新路(醫聲)近年,醫藥創新成為醫療健康領域的熱點話題。從新藥創製納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到新藥獲批量連年增加、速度加快,再到國產創新藥不斷上市,中國的醫藥創新之路在國家政策和資本市場的雙重助力下,越走越順暢。但創新藥研發技術要求高、投入大,有著高風險、高投入、高回報和長周期的特點,如何在此約束下走出中國特色新藥研發之路?如何結合中醫藥體系進行新藥研發?日前,在第十二屆健康中國論壇上,相關人士進行了討論。
  • 搶灘出海要「在遊泳中學會遊泳」
    原標題:搶灘出海要「在遊泳中學會遊泳」 正陽集團、樂高集團、瑪氏集團等攜手展示禾業風採;加西貝拉、中國巨石添彩浙江省交易團採購成交集中簽約儀式;嘉興海廣興市場經營管理有限公司、振石控股、平湖國際進口商品城亮相浙江省重點進口平臺推介會;還有中小企業、民營企業、進口平臺抱團採購……11月4日,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如約而至,嘉興企業組團搶灘出海,
  • 36種藥品被重點監控,多為中藥注射液、萬能神藥,百億市場再萎縮
    36品種受限,「萬能神藥」市場將逐漸萎縮健識局注意到,相比於國家版重點監控目錄,此次青島市市立醫院的監控目錄多了16個品種。這些品種大多以中藥注射劑為主。而有分析人士指出,無論從國家層面,還是醫療機構,都會對中藥注射液的使用越來越嚴格,禁用手段也會逐步升級。 事實上,曾有多位三甲醫院藥劑科負責人向健識局表示,中藥注射劑的規範使用,一是靠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倒逼醫生針對每一個患者,考慮治療的成本、收益。
  • ...制老百姓安全放心好藥——濟民可信金水寶的中藥高科技製造之路
    藥,《說文解字》解釋為「治病之草」,其明確指出「藥」乃治病之物。作為治病之物的「中藥」,從「神農嘗百草」、「伏羲氏嘗味百藥而制九針」到「伊尹制湯液」,經過世代中華先民們無數次嘗試和經驗積累,為我們留下了傳世至今的製作工藝與經典良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法國湯姆遜進入中國市場 外資搶灘競賽驟然升溫
    華夏經緯網11月25日訊:據北京晨報報導,11月21日,世界第四大家電生產商——法國湯姆遜(THOMSON)公司借參加法國高新技術博覽會之機宣布:正式進入中國市場。這家全球最大的超大屏幕電視彩管集團、美洲最大的電視和音響集團將在未來幾年內陸續向中國市場推出含有世界頂尖數位技術、世界一流品質的大屏幕背投彩電、等離子彩電、高清晰數字彩電等產品,並意在成為中國高端彩電市場的佼佼者。與其說以中國入世為分水嶺,外資的大舉進入正呈驟然升溫之勢,不如說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和準備,大量國際資本已經意識到:進入中國市場,現在正是好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