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靶向藥糖尿病創新中藥相繼上市,我國自研原創新藥碩果頻出

2020-12-03 北晚新視覺網

1999年立項研發,2010年聯合五和博澳啟動臨床試驗,今年國家藥監局批准上市,糖尿病創新中藥桑枝總生物鹼片成為10年來國內首個獲批的降糖新藥,也是全球唯一植物組分的降血糖藥。

從2006年立項,到今年III期研究結果出爐,神經內分泌瘤新靶向藥索凡替尼14年研發路不僅填補了中國抗癌創新藥的一段空白,也開始讓中國藥物研發從追隨向彎道超車轉變。

這些厚積薄發,使今年成了我國自研原創新藥碩果頻出的一年。記者昨天相繼從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藥物所以及和黃中國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獲悉了相關信息。

新華社資料圖 劉穎 攝

10年來國內首個降糖中藥獲批

作為10年來國內首個經國家藥監局批准上市的糖尿病創新中藥,桑枝總生物鹼片日前在京發布。它不僅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並掌握關鍵核心技術,還突破國際技術壁壘獲得了美國、加拿大和日本等國授權專利,這款中藥有望衝出國門走向世界。

在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藥物所研究員劉玉玲、申竹芳和北京五和博澳藥業的醫藥工作者看來,按照化學藥進行高標準臨床評價,是中藥傳承發展和守正創新的必經之路。

劉玉玲和申竹芳聯合研究團隊始終以國際公認的評估血糖控制狀況的金標準——「糖化血紅蛋白」為主要療效指標,由北京協和醫院牽頭,對標國際頂級降糖藥展開臨床評價。結果顯示,桑枝總生物鹼片良好的治療效果毫不遜色於化學藥品,且安全性更高。

國家衛健委科教司副司長陳昕煜稱,作為我國科技重大專項支持的重要成果,創新藥桑枝總生物鹼片的上市成為我國中藥領域的標誌性成果。據她透露,對於科技重大專項,中央財政已安排了超過210億元的投入,使得我國藥物創新能力取得了長足進步。

中外臨床試驗開啟全球化進程

蘋果前CEO賈伯斯花費約5000萬美元「續命」,但仍因罹患神經內分泌瘤而去世。記者昨天從索凡替尼臨床數據發布會獲悉,從立項到研發這一國產抗腫瘤藥歷時14年,該藥成為全球首個覆蓋所有部位來源的神經內分泌瘤新靶向藥,並有望成為該領域極具突破性的治療手段。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神經內分泌瘤曾被認為是一種「疑難雜症」。其相關靶向藥物主要來自兩家外企,患者選擇較為有限,原有藥物的療效和耐受性也有待提高。

立足中國患者,國產創新藥正在放眼全球。2019年和2020年,索凡替尼不止一次因臨床試驗結果太好而被推薦提前終止研究,這在國內創新藥中還是首例。其在中美兩地進行的臨床試驗,也有望開啟全球化進程的綠色通道。

「國家藥監局已受理了索凡替尼的新藥上市申請。」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徐建明教授告訴記者。

不僅如此,和黃中國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計劃以中、美兩國臨床數據,儘快在美國和歐洲申報上市,力爭讓索凡替尼成為全球首款神經內分泌瘤的中國原研藥。

更多中國自研原創新藥在路上

如今,國內的新藥研發正不斷展現著蓬勃的力量。繼桑枝總生物鹼片後,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所原創的鹽酸去甲烏藥鹼、布格呋喃膠囊等12種創新藥也已處於二期或三期臨床試驗階段。

記者了解到,除了索凡替尼,和黃醫藥目前還有近10個抗癌類候選藥物正在全球開發中。

更令人欣慰的是,國內的中藥創新藥仍在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作為國家重大新藥創製科技專項技術副總師,張伯禮院士披露,繼桑枝總生物鹼片後,很快另一個創新中藥阿可拉定也有望取得較好成果,它來自於中藥材淫羊藿的提取物,將用於治療肝癌,其也屬於我國重大新藥的標誌性成果。

張伯禮還透露,用於缺血性腦卒中的丁苯肽等藥物也取得了成功,其主要成分來自於芹菜揮髮油等天然組分。通過我國科技重大專項的支持,國內源源不斷湧現的創新藥將造福更多患者,產生更大的社會價值。

來源:北京日報

流程編輯:U017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相關焦點

  • 今年前三季度34個創新藥獲批 抗癌藥物佔比最高
    今年前三季度,國內共有34個創新藥(不包括生物類似藥)獲批上市,包括12個生物藥、18個化藥、3個中藥及1個疫苗(鼻噴動感流感減毒活疫苗)。其中,賽諾菲的拉羅尼酶(商品名「艾爾贊」)是全球首個也是唯一獲批治療黏多糖貯積症I型的酶替代療法,2003年獲批,在70多個國家和地區上市,中國患者期盼了17年,才等來這款特效藥。3款中藥創新藥「登場」創新藥研發難度大,而中藥創新藥因其產品本身的特殊性,更是「難產」。
  • 2021抗癌新勢力!肺癌即將上市的靶向免疫新藥出爐
    近年來,靶向和免疫藥物勢如破竹的研發和上市,讓肺癌的治療步入了黃金時代。2020年,肺癌的研究進展和上市新藥可謂達到了近十年的巔峰,眾多靶點打破了治療僵局,迎來了首款靶向藥物,比如首款MET抑制劑卡馬替尼,首款RET抑制劑塞爾帕替尼紛紛獲批上市,款款都是有效率超高的抗癌特藥。
  • 2020年一季度獲批上市的國產新藥盤點,你pick誰?
    【製藥網 市場分析】2020年一季度,阿斯利康、默沙東等製藥巨頭重磅藥品上市的消息不斷,而國內在審批審批制度推進、創新藥開啟優先通道的背景下,相繼也有一批國產新藥獲批上市,另外還有一些重磅藥品正在受理當中。
  • 抗腫瘤新藥主流——靶向藥物發展現狀及未來市場預測
    2011年由貝達藥業研發的埃克替尼獲批,成為中國首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藥。2018年由和記黃埔醫藥自主研製的呋喹替尼上市,成為我國首個從研發到新藥上市申請都在國內完成的主流抗癌新藥。以貝達藥業、恆瑞醫藥、正大天晴等為代表的靶向藥企業集中分布於江蘇、上海等地。靶向藥研製主要依託東南沿海的大型藥企。
  • 上市公司創新藥8月報告:第一梯隊在研品種近百個 主攻腫瘤藥
    來源:數據寶炒股少煩惱近年來,我國醫藥領域改革持續推進,釋放鼓勵創新信號,創新藥市場環境不斷改善,新藥研發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其中,上市藥企和一批創新藥公司成為我國新藥創製的主力軍,不同梯隊上市公司布局創新藥的策略有所不同。上市公司創新藥概述「人民金融·創新藥指數」8月底的565個成分樣本,來自於87家上市藥企(包括在國內、香港和美國上市的公司)和196家非上市藥企的創新藥。其中,87家上市藥企貢獻了311個,佔比超過五成。
  • 中藥首次走上國際抗癌「主戰場」
    近日,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田愛平教授主持的中藥複方YIV906研發項目獲得我國「十三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重大新藥創製項目「中藥和生物藥品種國際化相關研究」的3300萬元立項資助,該項目是進行傳統複方中藥作為抗腫瘤新藥的註冊臨床研究,被國家藥監局藥審中心評價為「首個全球同步研發植物藥品種」。為首個全球同步研發的植物藥品種正式拉開臨床研究序幕。
  • 靶向抗癌新藥CM118項目落戶上海張江
    上海2012年9月7日電 /美通社/ -- 上海再新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本周在上海張江註冊成立,宣布又一個小分子靶向抗癌新藥 CM118 項目最終落戶國際著名的張江高科技園區。 據再新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唐明博士介紹,再新醫藥的核心創業團隊就是同樣位於張江高科技園區的卡南吉醫藥(上海)有限公司的留學生核心創業團隊,再新公司的抗癌新藥項目 CM118 與卡南吉公司的抗癌新藥項目 CM082 一樣,都是由國際著名新藥研發科學家梁從新博士設計開發;梁從新博士同時擔任再新公司和卡南吉公司的首席科學家兼執行副總經理。
  • 這家企業研發的晚期肝癌細胞原創新藥獲突破
    這意味著國際上首次在肝細胞癌治療中使用複合生物標誌物富集有效人群的精準治療研究獲得成功,具有重大創新性。這項突破使部分不適合現有標準治療的晚期肝細胞癌患者將有新的用藥選擇。肝細胞癌在我國系高發常見的惡性腫瘤。據統計,我國每年新發病例約46.6萬, 而病死人數高達42.2萬,均超過全球的一半以上,嚴重地威脅人民生命和健康。
  • 國產第三代肺癌靶向藥誕生記:上海艾力斯如何實現質量超越
    過去十年間,肺癌的靶向藥從無到有,發展出了完整的治療體系,不過長期以來,肺癌靶向藥市場一直由進口產品主導。以第一代非小細胞肺癌靶向藥為例,2002年,歐洲製藥公司阿斯利康研發的易瑞沙(通用名:吉非替尼)在日本上市,2005年進入中國,但直到2011年左右與易瑞沙效果接近的國產替代品——凱美納(通用名:埃克替尼)問世,才結束了我國小分子靶向抗癌藥完全依賴進口的歷史。
  • 首藥控股擬赴科創板上市:同時研發腫瘤與糖尿病新藥 兩款抗癌藥...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首藥控股」)披露的輔導信息顯示,公司將前往科創板上市,輔導機構為中信建投證券。公司官網顯示,首藥控股於2016年4月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註冊成立,是一家研發、生產腫瘤和糖尿病一類新藥的企業。目前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20項,取得授權36項,獲得國家一類新藥臨床批件16個。具體來看,首藥控股研發進展最快的兩款藥物為CT-707和CT-1139,目前都已進入三期臨床試驗。
  • 新藥研發僅次於美國 日本這33款藥物只在本土上市!
    日本新藥以小分子化藥為主要驅動力日本藥企,包括小野、協和發酵麒麟、中外製藥等都成功開發了不少創新生物藥,並獨立或合作在日本和歐美上市。日本藥品市場中包括抗體在內的生物藥銷售佔比僅為全球範圍內生物藥的約1/3,批准的抗體藥物約70%也來自非日本藥企,且僅在日本上市的新藥中小分子化藥佔90%。日本由於激勵生物技術研究商業化政策不夠完善,主要新藥研發企業還是以內部開發為主,生物新藥研發速度與歐美小型創新藥企相比較慢。
  • 陳凱先:從仿創到原創,我國醫藥產業如何邁出關鍵一步?
    如「重大新藥創製」科技重大專項績效評估報告顯示,在評估期內,國內藥企研發的凱美納(埃克替尼)反超進口藥特羅凱和易瑞沙,在非小細胞肺腺癌治療藥物市場以38.79%的市場份額雄居榜首。而且,我國新藥研發創新的速度越來越快。這41個1類新藥中,有10個都是2018年上市的。到2019年,國產1類創新藥獲批上市的數量又增加到12個。
  • 近年我國批准上市的「中國1類」新藥(生物藥篇)
    創新藥物的研發,是使我國由醫藥大國走向醫藥強國的必由之路。國家無論是「863計劃」、「973計劃」、還是今天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都對新藥研發寄予了厚望並給予了多方面的鼓勵支持,國內藥企亦不負眾望,共同肩負起新藥創製的重任。
  • 如何搶灘中藥創新藥,在國際市場施展「中國功夫」?
    隨著人民群眾對健康生活的追求,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瑰寶——中醫藥也迎來了發展熱潮。  在《中醫藥發展「十三五」規劃》中,中醫藥行業被提升至「國民經濟重要支柱性行業」的地位。對於這一新興的支柱性行業,各級政府不斷出臺鼓勵政策。  一些藥企試圖重新開拓這片新藍海並加快市場布局,但也有不少藥企因為中藥創新藥研發難等問題望而卻步。
  • 微芯生物投資價值分析:專注於first-in-class的創新藥先鋒
    前言微芯生物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專注於新靶點發現的原創藥企業,公司已經上市和即將上市的三大品種都是 first-in-class 級別。公司作為科創板第一批通過審核的上市公司,也是科創板第一家創新藥「硬科技」公司,上市後已經經歷了充分的調整,目前市值已經回到 200億以內,即使不考慮早期項目和研發平臺的價值,也已經處於低估狀態。
  • 人民日報海外版:結合化學藥中藥 新藥研發中國創新路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把化學藥和中藥知識結合起來新藥研發走出中國創新路(醫聲)近年,醫藥創新成為醫療健康領域的熱點話題。從新藥創製納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到新藥獲批量連年增加、速度加快,再到國產創新藥不斷上市,中國的醫藥創新之路在國家政策和資本市場的雙重助力下,越走越順暢。但創新藥研發技術要求高、投入大,有著高風險、高投入、高回報和長周期的特點,如何在此約束下走出中國特色新藥研發之路?如何結合中醫藥體系進行新藥研發?日前,在第十二屆健康中國論壇上,相關人士進行了討論。
  • 「重磅」深圳醫藥產業厲害了,一周內2款原創靶向新藥進臨床
    一周內2款原創靶向新藥獲批臨床試驗深圳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城市,是目前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生物醫藥產業更是是粵港澳大灣區未來重點發展方向之一。在細分領域已湧現出華大基因、邁瑞醫療、海王生物、海普瑞、翰宇藥業、北科生物等一批國家級龍頭企業和創新型企業。2020年6月第一周,2家深圳企業的原創激酶抑制劑獲批中國臨床,分別為深圳吉瑞生物醫藥有限公司的4代BCR-ABL抑制劑TGRX-678和深圳微芯生物的高選擇性JAK3抑制劑CS12192。這一進展 凸顯深圳在精準治療領域又獲新突破。
  • 創新靶向藥RET抑制劑普拉替尼申請中國1.1類新藥上市-中新社上海
    記者3日獲悉,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已受理了創新靶向藥RET抑制劑普拉替尼作為國家1.1類新藥的上市申請,將其納入優先審評,用於治療經含鉑化療的RET融合陽性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據悉,約60%的甲狀腺髓樣癌可檢測出RET基因突變,晚期患者的RET突變比例更高達90%。
  • 浙江抗癌中藥獲美國FDA認可
    :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抗癌中藥注射液近期在美順利完成治療胰腺癌的Ⅱ期臨床試驗,並經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評審通過,進入Ⅲ期臨床。這一成功標誌著我國中藥國際化邁出了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步。康萊特從此敲開國際市場大門這種名叫康萊特的注射液是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中醫藥大學研究員李大鵬領銜的科研團隊,從中藥薏苡仁中提取分離出抗癌活性成分製成。早在1995年,康萊特注射液就獲得了國家新藥證書,在多年臨床應用中受到了患者和醫生的廣泛好評。
  • 盤點2020 上半年肺癌靶向藥,這些罕見突變也有新藥了!
    近些年,肺癌新藥的研究進展和藥物獲批幾乎呈井噴狀態。今年上半年,雖然全球疫情肆虐,但僅針對非小細胞肺癌(NSCLC)FDA 就批准了 6 款靶向藥,給患者帶來了精準化、個體化的治療新選擇。長期以來,市面上都缺乏特異性的 RET 靶向藥。攜帶 RET 突變的患者主要靠化療或多靶點靶向藥,不僅療效欠佳,而且副作用較大。而 Selpercatinib 是首個獲批的針對 RET 基因突變肺癌的精準療法,對於 RET 基因突變的肺癌患者來說,這款新藥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