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進入國際市場為何這麼難

2020-11-23 健康一線視頻網

近期,李連達在網上發文稱天士力公司產品複方丹參滴丸在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Ⅲ期臨床「慘遭失敗」;9月15日,天士力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表聲明,稱該文章與事實嚴重不符,複方丹參滴丸進入美國市場到了最後衝刺階段。激辯尚未最終定論,但複方丹參滴丸20年藥申之路,卻真切地折射著中藥進入以西藥主導的國際市場長路漫漫。

中藥入美長路漫漫

據此前天士力公司的公告,在國家中藥現代化、國際化戰略引導下,複方丹參滴丸產品自1996年開始申報美國FDA的臨床研究與試驗工作,2010年順利完成國際Ⅱ期臨床研究,目前按照美國新藥申報要求,天士力需最後增補一個6周統計顯著的驗證性臨床實驗,作為新藥批准的依據。從申報迄今,21年過去,複方丹參滴丸作為現代中藥進入美國的「旗幟」,至今「革命尚未成功」。

「目前,中國還沒有一種中藥通過美國FDA新藥審批獲準上市。」一位中藥專家透露,按照慣例,從FDAⅡ期臨床到Ⅲ期臨床,通過率不足25%;即便完成Ⅲ期臨床,獲準進入市場的新藥僅佔7%左右。

中藥赴美為何難度如此之大?專家分析,主要是規則和評價指標不一樣。長期以來,美國都是以西藥為對象建立新藥審批標準體系,這一體系與中藥接軌非常困難。相對於西藥成分較為單一明確、作用機制清晰、質控穩定等特點,我國的中藥即使是新劑型,也普遍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的組方,其特點是複方、成分複雜,何種成分發揮什麼功效,各個成分之間的關係等很難說清楚,質量控制難度大。因此,像美國這種本身沒有傳統醫學的國家,通常採取非常謹慎的態度。這一態度,也決定了其在這類藥物審批時難免關口嚴格。

20年藥申換來多少經驗

既然中藥赴美困難重重,以天士力為代表的中藥民族企業是否白花了20多年時間、精力、財力?堅持進入歐美主流醫藥市場,是否是一場無意義的豪賭?對此,業內專家紛紛給出相反觀點。

中國中藥協會副會長劉張林表示,民族藥企積極「出海」的過程,有著更多的價值和意義。「首先,有利於美國FDA加深對複方中藥的認識。」劉張林表示,正是在複方丹參滴丸在美藥申的過程中,美國的相關藥申標準、細節也進行了針對性的靈活調整。這是非常利好的信號。

能與劉張林的分析相印證的是,2015年8月17日,美國FDA時隔11年後首次更新植物藥審批標準,將初期臨床前的技術要求適當降低標準,對於既往人體用藥歷史的數據,也給予了客觀慎重看待。這提示,美國FDA對植物藥審批態度已經更加務實和靈活。而作為世界上非常有影響力的食品藥品管理機構,美國FDA無疑影響著各國藥品法規的制定與執行。

同樣,赴美藥申還有利於促使民族中藥企業和國內藥審系統的反思。「美國在對中藥審批過程中,更看重什麼,願意在哪些領域靈活變通,如何對安全性保障方面制定標準,如何看待既往人體用藥史等,都值得國內企業和藥審體系參考、借鑑,這對於提高我國中藥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劉張林說。

「赴美藥申還為企業和我國中藥國際化培養了大量的人才。不管是註冊審批,還是營銷、對外交流,這些人才都是構建未來中藥國際化的關鍵。」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相關負責人分析,這些軟受益,同樣不可忽視。

曲線救國還是硬碰硬

一邊是久攻不下的美國新藥審批,一邊是忽明忽暗的藥審利好信號,美國FDA到底對中藥持何種態度,我國中藥在新藥審批「戰場」硬碰硬拼殺,到底是不是明智之舉?對此,專家給出了中肯分析、建議。

「我不認為美國排斥中醫藥。既然美國能將針灸納入醫保,中藥就沒有理由被他們盲目關在門外。關鍵還是自身療效、科研、安全性等證據要過硬。」一位醫藥保健品進出口領域的專家表示。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會長、中科院院士陳凱先也多次表達過對中藥出口前景的看好。他認為,當代人類面臨的最嚴峻的健康挑戰已轉為慢性非傳染病和其他的疾病,包括心腦血管疾病、腫瘤、代謝障礙性疾病等。在這些疾病治療領域,中藥治療有著多年驗證的臨床優勢,會成為國際社會難以拒絕的理由。

而劉張林則建議,中藥國際化除了在歐美爭取新藥審批,還有很多「曲線救國」的路子可走。比如,加拿大等國,目前就把中國藥監系統審批通過的GMP生產的中藥作為一種另類藥物特殊對待,僅通過備案就允許在中醫範圍內合法使用。澳大利亞也有類似政策,只是每兩三年進行一次專門檢查。「可以先在一些政策相對寬鬆的國家擴大使用,積累人氣。」劉張林認為,「中藥國際化旅程註定長路漫漫,因此既要堅韌不拔,有攻堅克難的信心和勇氣,又要多管齊下,靈活調整。」(記者 崔芳

原標題:小藥丸「出海」為何這麼難 

相關焦點

  • 如何搶灘中藥創新藥,在國際市場施展「中國功夫」?
    一些藥企試圖重新開拓這片新藍海並加快市場布局,但也有不少藥企因為中藥創新藥研發難等問題望而卻步。  那麼,國內中藥新藥研發整體環境如何?中藥新藥研發市場,還存在哪些亂象?中藥創新藥研發的難點有哪些?
  • 中藥「脫硫」為啥這麼難
    中國中藥協會中藥材市場專業委員會專家鹹勝分析,去年爆出的多家藥企使用的浙貝母硫超標,也是出於上述原因。中藥材硫磺燻蒸主要發生在初加工和倉儲環節。首先,採收的藥材出貨越早,價格越高。中藥材從田間地頭收上來以後,自然晾曬需要的時間長,藥農將硫磺燻蒸作為快速簡便的乾燥辦法,導致不少藥企收上來的藥材硫超標。其次,滯銷或者囤貨的中藥材要長時間儲存,有時不得不反覆燻硫,因此硫超標的可能性就更高。
  • 洋中藥佔領國內1/3市場 將加劇中藥種質資源危機
    而國外藉助質量優勢開始大舉進軍國內中藥材市場,目前洋中藥在國內的市場已達到1/3,直接威脅我國中藥產業的健康發展。 業內人士認為,我國應儘快建立符合中醫藥理論的中藥質量綜合評價體系,成立專門機構指導農民合理使用農藥、化肥。同時,企業應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中藥產品質量,加快中藥產業化、國際化進程。
  • 上市公司「搶灘」中藥配方顆粒市場
    受質量難控、國家標準缺失等因素掣肘,雖然目前國內中藥配方顆粒仍處於試點生產階段,但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國家相關標準的日益細化,政策的進一步放開,再加上醫保報銷覆蓋範圍的逐步擴大,未來中藥配方顆粒的市場空間巨大,包括眾多上市公司在內的不少藥企已經嗅到商機,加速擴圍。試點企業增多加速擴圍7月1日晚間,柳藥股份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萬通製藥被列為廣西中藥配方顆粒研究試點企業。
  • 獨家|湖南中藥材蘊藏量全國第2位,為何難稱中藥強省?
    湖南中藥材總蘊藏量全國第2位,為何難稱中藥強省? ——聚焦湖南中醫藥事業發展(上) 新湖南客戶端10月9日訊(記者 段涵敏)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中,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發現的治療瘧疾的青蒿素舉世矚目。「中醫藥」也隨之成為全世界專家學者甚至普通百姓的熱門話題。
  • 碲化鎘薄膜光伏項目叫停的背後:崛起之路為何這麼難?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導讀:就連被稱為「第三代電池」的鈣鈦礦電池現在的發展也是有聲有色,為何碲化鎘的產業化之路卻這麼難呢?作為光伏發電的主要技術方向之一,薄膜電池一直被認為是未來取代晶矽電池的下一代太陽能電池技術,近年來備受追捧。而作為發展最為成熟的兩類薄膜電池,銅銦鎵硒薄膜電池以及碲化鎘薄膜電池成為了當今薄膜產業的主力軍。
  • 中藥首次走上國際抗癌「主戰場」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田愛平教授獲「十三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立項資助3300萬元,進行首個全球同步研發複方中藥的臨床研究,該項目現已獲美國FDA批准進行Ⅱ期臨床試驗,這個已有1800年應用的傳統中藥-黃芩湯化身YIV906在抗晚期肝癌領域顯「神效」中藥首次走上國際抗癌「主戰場
  • 中科靈芝:走中藥現代化之路 展示現代中藥魅力
    近年來中醫藥頻頻走出國門,走向國際,形成了一股中醫藥熱。中醫藥是我國的傳統醫藥也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在西醫西藥為主流的當下社會,要讓中醫藥得到市場的認可,需要中醫藥有科學的理論依據以及現代化的生產方式。同時也要求中醫藥企業及相關產業鏈在中藥現代化道路上發力。
  • 中藥出口戰略對策分析
    中藥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競爭,療效是競爭力的根本和關鍵。中藥的療效經過長期臨床實踐,從整體上應當予以肯定。問題在於中藥療效的評價與證明,如何讓現代醫學工作者及各國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所信服和接受。應充分引入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包括數理統計、循證醫學(EBM)和藥品臨床試驗管理規範(GCP)等現代臨床設計觀察方法,以及先進的診療技術,科學客觀地證實中醫藥的療效優勢。
  • 進入中國市場5年 椰子水為何還不火?
    除了國際品牌之外,在國內市場很難看到其他品牌。幾年前娃哈哈推出椰子水品牌Little CoCo,但沒多久便消失在市場中。2016年天喔推出樸爾可可椰子水,定價9元左右。這款曾經主打線上渠道的椰子水,如今出現在主流大賣場。除此之外,一些區域型椰子水品牌也並未能在全國市場流行開來。   具有潛力的椰子水,為何中國品牌很難操作成功?
  • C919為何共試飛了6架?進入國際市場,為何要取得歐美適航證
    其實C919的首飛並不是意味著結束,而是指我們已經完成了研發歷程,接下來就要進入到測試試驗階段,來充分驗證飛機的各項性能。2017年5月首飛的C919是指101架機,而C919一共有6架飛行試驗機,2架地面試驗機。
  • 天然植物藥國際市場的政策與法律環境分析
    天然植物藥國際市場的政策與法律環境分析中藥進入國際市場,面臨的不僅是消費群體和競爭市場的變化,更重要的是中藥被納入的監督管理體系發生了變化,無論中藥是以藥品身份還是以食品身份進入國際市場,均要作到符合進口國的相關法律法規。  --日本天然植物藥的相關政策法律  日本歷史上深受我國文化的影響,目前是我國中藥出口的第一大市場,但漢方醫藥的使用也受到極大的限制。
  • 中藥製劑之市場縱橫-滴丸
    中藥滴丸劑是在中藥丸劑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具有傳統丸劑所沒有的特點。滴制技術最先用於化學工業,1933年丹麥藥廠利用滴製法製備了維生素A、D丸,國內始於1958年。中藥滴丸的最早試製是1968年重慶製藥八廠等單位在研製民間治療慢性氣管炎、哮喘病的中草藥芸香草油時,經過一系列劑型試製失敗後,採用滴丸試製成功, 開啟了中藥滴丸劑研究、生產的序幕。
  • 冬天起床為何這麼難?神經迴路暗藏「溫度計」
    冬天起床為何這麼難?2020年5月21日,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期刊Current Biology在線發表了一篇名為《A Circuit Encoding Absolute Cold Temperature in Drosophila》的研究論文,中文譯名是《果蠅體內編碼絕對低溫的神經迴路》。
  • 仲景牌六味地黃丸、天智顆粒進入2019中藥大品種科技競爭力排行榜
    仲景宛西製藥六味地黃丸(濃縮丸)、天智顆粒在已上市的59595個中成藥產品中脫穎而出,進入2019中藥大品種科技競爭力排行榜。在中華中醫藥學會的倡導下,中藥大品種聯盟聯合萬方數據等單位,探索中藥產品的科技競爭力評價工作,連續4年編制發布《中藥大品種科技競爭力報告》。
  • 天士力創新中藥獲批上市 殺入1500億元兒童市場
    眾所周知,天士力是中國醫藥市場現代中藥的代表性企業,由其研製的複方丹參滴丸上市多年,是市場公認的重磅大品種,但也正因為複方丹參滴丸在中藥領域的地位,讓外界頗為期待天士力有更多中藥重磅品種出現。因此,天士力現代創新中藥――芍麻止痙顆粒獲批上市,不僅證明了天士力在現代中藥創新上的研發實力,也為中國中藥創新注入了一針強心劑。芍麻止痙顆粒是個什麼藥?
  • 國寶級中藥陷入守秘困局 配方修改難解有毒質疑
    專家指出,這一事件的背後根源在於醫藥市場監管滯後。據了解,中醫藥立法已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在保護國家秘密技術和保障消費者知情權中探尋解決之策,還需直面中醫藥發展中暴露出的種種問題,建立制度保障和法律規範。  修改補充配方為何難消輿論風波  圍繞雲南白藥是否含毒的爭議並不僅限於近日。
  • 中科靈芝、中科番茄紅素等中藥現代化產品閃亮2020年國際健康產品...
    堪稱2020年「健康世博會」於2020年11月25-27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隆重舉行,由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與上海博華國際展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第十一屆中國國際健康產品展覽會、2020亞洲天然及營養保健品展(簡稱HNC 2020)」,展會將攜手健康原料、食品配料、食品加工與包裝機械、
  • 浙江抗癌中藥獲美國FDA認可
    :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抗癌中藥注射液近期在美順利完成治療胰腺癌的Ⅱ期臨床試驗,並經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評審通過,進入Ⅲ期臨床。這是我國第一個在美國本土進入此臨床階段的中藥注射劑。這一成功標誌著我國中藥國際化邁出了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步。康萊特從此敲開國際市場大門這種名叫康萊特的注射液是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中醫藥大學研究員李大鵬領銜的科研團隊,從中藥薏苡仁中提取分離出抗癌活性成分製成。
  • 農村的害蟲洋辣子為何賣這麼貴?幾百一斤不愁賣,為何?
    如今刺蛾作為一種害蟲,為何現在洋辣子市場賣得特別貴呢?洋辣子其實就是刺蛾的幼蟲,它一般在一些枝葉上或者地下越冬,到了第二年的5月下旬就開始化蛹成娥,最後飛回大地。刺蛾在即將化蛹的時候,它會給自己建設一個四處密封的巢,讓自己逐漸的脫殼而出,最終化為娥,變成了另一種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