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中藥佔領國內1/3市場 將加劇中藥種質資源危機

2020-12-01 人民網

由於我國農業的分散性、落後的管理方式和農民自身素質問題,在中藥材種植過程中部分農民使用違禁農藥,加之國家尚未制定完善的中藥材質量標準,導致中藥材農藥殘留、重金屬超標事件頻發。而國外藉助質量優勢開始大舉進軍國內中藥材市場,目前洋中藥在國內的市場已達到1/3,直接威脅我國中藥產業的健康發展。

業內人士認為,我國應儘快建立符合中醫藥理論的中藥質量綜合評價體系,成立專門機構指導農民合理使用農藥、化肥。同時,企業應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中藥產品質量,加快中藥產業化、國際化進程。

藥材種植技術落後檢測標準不統一

河北安國市的中藥材種植面積為七萬餘畝,種植品種40多個,規模品種以除薏米外的「八大祁藥」為主,約佔總面積的50%以上。安國市作為我國的中藥材集散地之一,經營近2000種中藥材,全國大部分中藥材都可以在安國市中藥材市場上採購到。

記者了解到,安國市中藥材專業市場上有許多貨源來自於種植散戶,分散的個體種植給監管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由於缺乏指導,散戶的種植和病蟲害防治技術普遍落後,需要更多地依賴化肥和農藥,農殘和重金屬不符合國家標準。

安國市霍莊村中藥材科技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霍志軍表示,「散戶的藥材質量問題可能會多一些,不排除使用國家禁用農藥的情況。」

安全檢測是把守中藥材質量的一道重要環節,但在檢測農藥殘留和重金屬方面,企業卻面臨著標準不統一的問題。一些中藥企業負責人認為,什麼樣的藥材是合格的,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所謂合格,不僅是指農藥殘留和重金屬殘留不超標,還要具備藥效。

2012年底,香港衛生署公布了第五期《香港中藥材標準》,涵蓋了四十二種常用中藥材的安全和品質參考標準,對於藥材的重金屬含量、農藥殘留以及指標性成分的測定方法做出了詳細規定。

專家認為,這些標準是否合理、有無可操作性,還有待商榷。「我國中藥材市場上執行的是國家2012版的藥典,與實際情況相比較,一些中藥材的藥理藥性讓人更難把握,中藥材是國粹,講究的是純正的藥理藥性。」

河北省中藥材鑑定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韓世凱說:「現在對中藥材的檢測標準卻是採用西方分析化學的標準。中藥是臨床療效的結論,經方是現代中藥的基原,講究的是配伍和劑型相互對應,但現在的研究是拆方研究、將藥材當作藥品研究、中藥標準套用西方的藥材檢測標準。」

洋中藥高價返銷國內

隨著疾病譜與醫療模式的改變、「回歸自然」和「綠色」消費的興起,傳統天然藥物和植物藥的地位日益得以提高。基於此,國外醫藥學者與製造商紛紛致力於從植物藥中尋找新藥線索,試圖開闢藥物研製的新途徑,特別是德國、日本、韓國等國家。一份資料顯示,全球中藥國際市場被國外瓜分,日本佔到80%的份額,韓國10%,而中國僅佔5%。

國際市場上的中藥市場,不僅被外國佔領,而且絕大多數中藥都是從中國廉價賣出的中藥材,國外經過深加工後,換個包裝又高價返銷到中國。神威藥業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李振江說,「據不完全統計,這一部分中藥在國內市場已經佔到1/3。」

以銀杏葉來說,德國每年從中國大量進口,低廉的價格和大量的汙染留在了中國,生產出的產品又以高出十倍以上的價格返銷回中國。專家表示,洋中藥科技含量高、用料考究、定位簡單明確等優勢都是它快速發展的原因。

李振江說:「洋中藥最大的倚仗還是在質量上的優勢,即質量標準規範程度高。特別是歐洲一些國家的植物藥製劑,一般以標準提取物或有效成分標示劑量,從而導致了我國質量標準與之相比較欠規範化、標準化和重現性差等缺點。這些優勢形成了洋中藥進軍我國中藥市場的強大競爭力。」

專家認為,洋中藥佔我國中成藥市場的份額已達1/3,其背後必將加劇中藥種質資源危機和中藥資源研發利用的國際競爭。

李振江表示,日本、韓國、東南亞以及西歐的一些草藥企業從我國低價購入原料藥就地粗加工,運回國內精煉提取製劑後以高價返銷的現象日益嚴峻,這不僅對我們中藥產業是一個很大的衝擊,對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也將造成威脅。

相關焦點

  • 洋中藥三分天下有其一 中國中藥面臨種質資源危機
    中國中藥材農藥殘留、重金屬超標事件頻發,外國則藉助質量優勢開始大舉進軍中國中藥材市場。據悉,洋中藥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已達1/3,其必將加劇中藥種質資源危機和中藥資源研發利用的國際競爭。  隨著傳統天然藥物和植物藥的地位日益提高,國外醫藥學者與製造商紛紛致力於從植物藥中尋找新藥線索。
  • 四川將建國內最大中藥基因庫 保存生物多樣性
    【天地網訊】  我國將在四川建立國內最大規模中藥種質庫,保存生物多樣性。同時,我國還將建立中藥資源動態監測平臺,對中藥資源進行預警管理。  緊迫現狀  重樓、白芨、大黃、羌活等幾十種野生中藥材面臨不同程度萎縮。
  • 摸清中藥資源「家底」 助力中醫藥產業發展 雲南陸良縣開展中藥...
    「吃米帶糠,吃菜帶幫;男不離韭,女不離藕;若要皮膚好,蓮藕加紅棗……」在通向小百戶鎮楊梅山樣地的路上,曲靖陸良縣中藥資源普查隊隊長孟醫生一邊火眼金睛盯著路邊的花花草草,一邊跟隨行的普查隊員普及中醫藥知識,一路說說笑笑,緩解隊員們採集中草藥標本的辛苦和勞累
  • 雲南陸良:摸清中藥資源「家底」 助力中醫藥產業發展
    隊員們採集中草藥標本陸良縣是自2019年全國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雲南省第五批12個項目縣之一,曲靖市3個縣份之一。本輪普查任務重點摸清縣域內野生藥用植物資源種類及重點藥材的蘊藏量、人工栽培品質和中藥材市場、重點品質藥用部位及種質資源的收集、中藥傳統知識等「家底」。
  • 如何搶灘中藥創新藥,在國際市場施展「中國功夫」?
    一些藥企試圖重新開拓這片新藍海並加快市場布局,但也有不少藥企因為中藥創新藥研發難等問題望而卻步。  那麼,國內中藥新藥研發整體環境如何?中藥新藥研發市場,還存在哪些亂象?中藥創新藥研發的難點有哪些?
  • 保存了3萬份特殊種質資源,中國的這個基因庫立了大功
    (央視財經《中國經濟大講堂》)在我國國家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庫中,保存了3萬份的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包括了240科1343屬3599個物種,其中有許多珍稀瀕危的藥用植物種子,這些種子可以保存長達30-50年。
  • 上市公司「搶灘」中藥配方顆粒市場
    受質量難控、國家標準缺失等因素掣肘,雖然目前國內中藥配方顆粒仍處於試點生產階段,但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國家相關標準的日益細化,政策的進一步放開,再加上醫保報銷覆蓋範圍的逐步擴大,未來中藥配方顆粒的市場空間巨大,包括眾多上市公司在內的不少藥企已經嗅到商機,加速擴圍。試點企業增多加速擴圍7月1日晚間,柳藥股份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萬通製藥被列為廣西中藥配方顆粒研究試點企業。
  • 發展中醫藥優勢 廣東建華南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庫
    為了保持和發展廣東省的中醫藥優勢,廣東省科技廳批准在廣州中醫藥大學建立華南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庫。  廣東豐富的天然植物中包含豐富的中藥資源,但由於生態環境惡化等因素,出現了中藥資源不斷匱乏、品種退化甚至枯竭的現象。針對這種狀況,廣東省科技廳去年2月批准建設華南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庫項目,同年10月,這一項目被納入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管理。目前,這一資源庫主要建設了中藥資源生產性保護基地,中藥資源遷地保護基地,中藥資源的室內保存和種質資源資料庫。
  • 中藥製劑之市場縱橫-滴丸
    中藥滴丸劑是在中藥丸劑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具有傳統丸劑所沒有的特點。滴制技術最先用於化學工業,1933年丹麥藥廠利用滴製法製備了維生素A、D丸,國內始於1958年。中藥滴丸的最早試製是1968年重慶製藥八廠等單位在研製民間治療慢性氣管炎、哮喘病的中草藥芸香草油時,經過一系列劑型試製失敗後,採用滴丸試製成功, 開啟了中藥滴丸劑研究、生產的序幕。
  • 2020-2026年中國中藥市場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前景報告
    《中醫藥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對**年中醫藥醫療資源和服務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目標,如「力爭100%的地市建有地市級中醫醫院,70%的縣中醫醫院達到二級甲等中醫醫院水平,95%以上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90%鄉鎮衛生院設立中醫科、中藥房」,「中醫醫院總診療人次爭取超過5.5億人次」。規劃指出到**年,我國中醫藥工業總產值將達到5590億元人民幣,預期年均增長率為12%。
  • 中藥進入國際市場為何這麼難
    近期,李連達在網上發文稱天士力公司產品複方丹參滴丸在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Ⅲ期臨床「慘遭失敗」;9月15日,天士力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表聲明,稱該文章與事實嚴重不符,複方丹參滴丸進入美國市場到了最後衝刺階段。激辯尚未最終定論,但複方丹參滴丸20年藥申之路,卻真切地折射著中藥進入以西藥主導的國際市場長路漫漫。
  • 中藥有毒嗎?服用中藥要注意什麼,避開傷害
    中藥經過上千年的沉澱用於治療疾病還是很有效果的。在中醫中,「有毒」是指藥物的偏倚。根據藥物的毒性程度,有的藥物它毒性很大,藥物毒性分為有毒和無毒。有時候會用有毒的中藥去治療疾病,正所謂以毒攻毒。例如,馬錢子的皂苷,巴豆油等都是含有效成分但也有毒。通過加工或配方藥可以減輕或消除有毒中藥的毒副作用。中藥有毒或無毒的關鍵是它是否可以治療。
  • 中藥出口戰略對策分析
    相對於不良反應嚴重的化合藥物,安全性應該是中藥等天然植物藥產品的優勢,但這是以合理使用為前提的,合理的使用又是以質量合格、臨床資料可靠為基礎的。「馬兜鈴酸事件」、「御之堂減肥藥事件」這些所謂中藥副作用事件,在歐洲、日本等地對中藥造成沉重打擊,不良影響至今不能消除。消費者的安全意識在不斷增強,失去了安全性優勢,中藥的競爭力將大打折扣。
  • ...浙江省特色中藥資源保護與創新利用重點實驗室落戶浙江農林大學
    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關注程度不斷提高,社會對中藥材需求不斷增大,浙江中藥材產業規模、創新能力和發展後勁卻明顯不足,加之長期以來過度和不科學的開發,導致野生中藥材資源退化,中藥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也面臨著新的危機,對中藥資源進行保護和可持續利用迫在眉睫。
  • 中藥配方顆粒生產通用規範將正式實施!
    m.zyzhan.com/news/detail/79704.html由於其既能發揮傳統中藥湯藥可以個體化診療、因人施治的優勢,又能兼顧現代中藥攜帶方便、使用簡單快捷的特點,近年來其市場正在不斷擴大,種類也在日益增多。
  • 保護種質資源的迫切性!
    首先,要明確一點,種質資源多樣性包括生態系統多樣性、種間多樣性和種內多樣性 三個不同水平,其中生態系統多樣性是種間和種內多樣性的前提。現在三個水平上都面臨嚴重危機。隨著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斷增強,人口的增長,活動範圍的擴大,對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多,特別是對資源的不合理過度開發利用,如大量砍伐和焚燒森林,過度放牧使大片草原變成荒漠,逐漸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使大量野生動植物失去棲息、繁衍的場所,大量物種遭到滅頂之災。 N.
  • 國家中藥材種質資源庫(四川)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
    中藥材種質資源是中藥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儲備資源,由成都中醫藥大學承擔的「國家中藥材種質資源庫(四川)建設」項目是全國中藥資源普查重點項目,經過2年多實施,項目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
  • 國內抗腫瘤藥市場:植物藥增長快,中藥製劑潛力大,單抗藥物將是最大...
    抗腫瘤藥包括抗代謝類、植物類、烷化劑、抗腫瘤抗生素、鉑類、激素類、單抗類、蛋白激酶抑制劑類、免疫調節類以及中藥製劑等。除了免疫製劑等輔助用藥之外,抗代謝類製劑的市場份額最大,增長較為穩健;植物類製劑市場規模排第二,未來仍可保持較快增長;烷化劑類、抗腫瘤抗生素類、鉑類藥物近年增長趨緩。單抗藥物將是未來最大的增長亮點,中藥製劑在腫瘤輔助用藥領域中的增長潛力較大。
  • 「專業介紹」中藥學類-中藥資源與開發
    為提高學生選擇專業的自主性,滿足學生自主發展的需要,根據中藥類專業人才培養要求,結合學校人才培養定位和教育部「雙一流」學科建設,實施中藥學類專業「大類招生,後期分化」的培養模式改革。將中藥學、中藥資源與開發、中藥製藥專業,按中藥學類大類招生。
  • 南京林業大學建成國內最全的搖錢樹種質資源庫
    青錢柳的果實一串串的,像古代的銅錢不少青錢柳能長到三四十米高,樹幹通直中國園林網9月3日消息:南京林業大學建成國內最全的搖錢樹種質資源庫「這個資源庫目前是全國最大、資源最全的。」方升佐說,最近廣西金鐘山又發現了一個種源,他們正準備去採集。縮短種子休眠期使其1年就發芽據介紹,在建立青錢柳種質資源庫的同時,南林大在青錢柳研究開發上,取得了資源培育、無性繁殖技術、食品新資源申請等方面的重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