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先院士:已摸索到新冠治療規律,情況令人放心

2020-11-04 名城蘇州

名城蘇州網訊(記者 熊曙光)今天(11月3日),2020中國生物技術創新大會在蘇開幕。專家學者就創新藥物研發、新冠肺炎疫苗研發等話題展開研討,中科院院士陳凱先介紹了國內新冠肺炎疫苗研發及診療情況。他表示,目前已經摸索到了疾病治療的規律,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方法,令人放心。

據了解,國際上疫苗研發大約有5條主要的技術路線,在中國都有開展研究,相應的工作正在推進中。目前全世界大約有10個疫苗已經進行到三期臨床階段,中國有4個。

陳凱先說,總體而言,中國的疫苗研究走世界前列。比如滅活疫苗,在前期臨床研究、疫苗療效、預防效果和安全性可靠基礎上,已經在一些特殊的工種,如外交人員、外派人員這些風險比較大的群體優先試用,被證實安全有效。

關於臨床救治,陳凱先介紹,目前已經摸索到了疾病治療的規律,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方法。從開始發布的第一版、第二版診療指南,一直到第七、第八版,一直在不斷調整完善。「今天來看能夠比較好的救治確診患者,很少有輕症變重症,或者由重症變危重的情況。」

「以上海來講,很長時間沒有死亡病例,發現的大多數輸入病例都是快速痊癒,在輕症情況下得到了控制。像早期發生的那些需要急救、吸氧、ECOMO這種急救措施的病例越來越少,整個治療情況令人放心。」陳凱先說。

關於研發新藥方面,陳凱先認為中國科學家表現很好,在疫情初期,他們就緊急行動起來,聚集到實驗室,研究病毒關鍵蛋白的晶體結構,並發表在國際刊物上,為全世界研究藥物、研究疫苗提供了基礎數據,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開展了新藥的設計、研究,中國這些研究成果走在世界前列。

2020中國生物技術創新大會由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和蘇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蘇州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承辦。大會現場,《2020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競爭力評價及分析報告》發布,園區再次以卓越的產業創新能力,在全國生物醫藥園區中名列第一。

面向未來,園區將緊跟全球產業發展趨勢,進一步加大產業扶持力度,全力打造國際一流的生物醫藥產業高地。力爭到2025年,集聚生物醫藥企業3000家,上市企業突破30家,產業規模突破2500億元,形成2-3個具有國際引領地位與競爭優勢的子領域產業集群。

責編:熊曙光

相關焦點

  • 陳凱先院士:我國藥物研究正邁向原始創新階段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9月3日訊(記者朱國旺 郭文培)「我國藥物研究和產業發展正進入創新跨越新階段。」8月31日,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在中國醫藥信息中心舉辦的「中國醫藥創智研發大會」上闡述我國創新藥的發展現狀。
  • 陳凱先院士、林國強院士等專家參加和黃藥業科技與發展專家會議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中國科學院院士林國強、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教授果德安、海軍軍醫大學藥學院執行院長張衛東、上海市食品藥品檢驗所首席專家季申、復旦大學藥學院副院長王建新、南京農業大學中藥材研究所所長郭巧生、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張建革,以及公司總裁周俊傑、副總裁詹常森出席了現場會議。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所長孫曉波以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主任郭彩霞通過視頻連線參加了本次專家會。
  • 陳凱先:科技抗疫亟待加強
    在大會對話環節,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市科協前主席陳凱先表示,科技在此次抗疫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同時也看到科技支撐抗疫鬥爭仍有一些薄弱和短板。  「我覺得在藥物研究領域使我們深刻認識到這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我們做了很多工作,比如上海的科技工作者在抗新冠藥物研究當中發現一些新藥,推動臨床前研究,正在進入臨床,這些研究成果在Nature上也發表了很多篇論文;但是另一方面也看到長期以來我們在藥物研究領域,針對重大突發傳染病,我們的技術儲備、成果儲備還顯得比較薄弱。
  • 陳凱先院士:預測2030年中國特色藥、創新藥佔據中國醫藥市場主體部分
    中國網財經10月21日訊(記者 杜丁) 日前在「2020第四屆中國創新藥論壇暨中國新藥雜誌編委會」上,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焦紅在致辭中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共應急批准19個藥物、13個疫苗開展臨床試驗,2個疫情防控用藥品上市,為奪取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偉大勝利作出積極貢獻。
  • 曹雪濤院士在《自然綜述-免疫學》發文,介紹新冠肺炎免疫病理與治療
    此前,曹雪濤已分別於2015年和2019年在該雜誌應邀發表2篇綜述性評論長文。其中,2015年發表的綜述為我國學者在此期刊發表的第一篇綜述性評論長文。此次評述發表的寓意如何?應該從免疫學的哪些角度去研究新冠肺炎的機理和治療問題?對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有什麼建議?《中國科學報》專訪曹雪濤,請他就相關問題作出解答。
  • 陳凱先院士:從仿製藥到創新藥,中國距離醫藥強國還有多遠?
    對此,中國科學院院士、重大新藥創製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技術副總師陳凱先近日在BTK抑制劑新藥奧布替尼上市發布會上對其進行了系統性匯報。陳凱先院士回憶,上世紀80年代,我國藥物研究和醫藥產業一直以仿製為主,新藥研發時間長、投入大、風險高,企業沒有實力也沒有意願研發新藥,科研單位的創新能力也比較薄弱,新藥的發現主要依賴隨機篩選,好比「碰運氣」,成功率很低。
  • 中醫藥如何防治新冠肺炎?上海兩位教授在重要英文期刊發表社論和綜述
    中科院院士、上海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陳凱先和教授陳紅專,受邀共同撰寫《中醫藥防治COVID-19》(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combating COVID-19)的社論,近日在《醫學前沿(Frontiers of Medicine)》在線發表。
  • 陳凱先:從仿創到原創,我國醫藥產業如何邁出關鍵一步?
    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研究員陳凱先看來,過去十多年以來,我國醫藥行業經歷了從「跟蹤仿製」向「模仿式創新」的歷史轉變。接下來,隨著我國經濟和科技實力的增強,新藥研究和醫藥產業發展必須向更高的目標奮進,實現新的歷史轉變,即從「仿創結合、模仿式創新」逐步邁向原始創新的新階段。
  • 最美奮鬥者|陳凱先:做原創好藥 為科學奏「凱」
    圖說: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陳凱先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祖衝之路園區,三棵鬱鬱蔥蔥的羅漢松在大門口迎接著每一位科研人和訪客。這是2003年上海藥物所東遷張江,成為「藥谷」首位「創業者」時,從浦西原址移植來的。
  • 鍾南山提出新冠病毒「環境傳人」新課題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話風一轉,提出一個新課題:「環境傳人」,這是一個大課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研究預防,更快篩查被傳染者。12月19日,以「科技助力新冠防控 數據驅動醫學發展」為主題的2020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專題研討會在廣州召開,鍾南山院士出席並鄭重提出這一新課題的。
  • 打新冠疫苗改變基因?放心打!改變不了!
    打新冠疫苗改變基因?放心打!改變不了!因為此前,有美國研究人員發表的一篇論文表明:在添加了逆轉錄酶之後,可以在體外細胞實驗中將新冠病毒的RNA逆轉錄為DNA,並整合到人體細胞的基因中去。新冠病毒的RNA會整合到人體DNA嗎?接種mRNA疫苗真的會導致人體的基因被改變嗎?記者為此採訪了業內專家。
  • 新版GCP施行,阿里健康「碼上放心」助力新冠藥物臨床試驗
    事實上,我國科研團隊近期在科技部立項「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方案中,就已引入了「碼上放心」追溯系統,首次實現臨床試驗用藥物的全鏈路追溯,有效保證試驗結果完整性、加速臨床試驗進度。從而使「碼上放心」成為臨床試驗用藥的編盲管理和全程追溯中的一項必備數位化創新工具。一款新藥的上市,需要經歷臨床前研究、臨床試驗、新藥註冊申請審批等諸多環節。
  • 鍾南山:新冠病毒「環境傳人」是新課題
    以「科技助力新冠防控 數據驅動醫學發展」為主題的2020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專題研討會在廣州召開,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出席研討會並提出一個新課題:新冠病毒通過環境傳播。他說,「這是一個新問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研究預防,更快篩查被傳染者。
  • 抗擊疫情、治療腫瘤、培育產業——中國生物技術孕育新活力
    新華社南京11月4日電(記者朱程)3日,在蘇州工業園區舉行的2020中國生物技術創新大會上,30餘位生物技術領域院士和來自政府、高校、企業、科研機構等共計2000餘人齊聚一堂,探討生物技術發展的前沿方向。
  • 對鍾南山院士新冠病毒「環境傳人」的研判不可姑妄聽之
    「(新冠病毒)原來是人傳人,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課題,環境傳人。」12月19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表示,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是新出現的課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並研究預防措施。近期鍾南山院士又作出新的預判——新冠病毒不但會「人傳人」,還會「環境傳人」,對鍾南山院士的這個研判人們應該引起重視,且不可姑妄聽之。 我國一些地方相繼出現散發病例,有的患者與感染者根本沒有接觸,結果感染了新冠病毒,這是不是「環境傳人」在作祟?謎底有待於醫學專家們進一步揭開。對於防止新冠病毒人際傳播,我國所做的工作和採取的措施世界有目共睹。
  • 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免疫在新冠肺炎發病和治療中起何作用
    此前,曹雪濤已分別於2015年和2019年在該雜誌應邀發表兩篇綜述性評論長文。其中,2015年發表的綜述為我國學者在此期刊發表的第一篇綜述性評論長文。  此次評述發表的寓意如何?應該從免疫學的哪些角度去研究新冠肺炎的機理和治療問題?對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有何建議?《中國科學報》專訪了曹雪濤,請他就相關問題作出解答。
  • 【網絡闢謠】打新冠疫苗改變基因?放心打!改變不了!
    【網絡闢謠】打新冠疫苗改變基因?放心打!改變不了!因為此前,有美國研究人員發表的一篇論文表明:在添加了逆轉錄酶之後,可以在體外細胞實驗中將新冠病毒的RNA逆轉錄為DNA,並整合到人體細胞的基因中去。新冠病毒的RNA會整合到人體DNA嗎?接種mRNA疫苗真的會導致人體的基因被改變嗎?記者為此採訪了業內專家。
  • 點讚陳薇院士團隊,研究出我國首個新冠疫苗
    8月16日,據國家知識產權局披露,我國首個新冠疫苗(Ad5-nCoV疫苗)專利申請,於3月18日通過申請,此新冠疫苗(Ad5-nCoV疫苗)專利由軍科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院士團隊及康希諾生物聯合申報,申請已被授予專利權。國家知識產權局,8月11日授權Ad5-nCoV疫苗通過專利申請。
  • 半夜藥叫:雙黃連「治療」新冠病毒?當事院士試圖澄清
    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冠病毒!」「上海藥物所、武漢病毒所聯合發現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新華社「新華視點」、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率先發聲,科技日報、中青報、文匯報等媒體也紛紛奔走相告、廣泛報導。相關報導信源單一,主要內容大同小異,主要是介紹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和武漢病毒所「聯合研究初步發現,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
  • 許寧生、陳凱先、毛軍發被聘為上海市科協集成電路、生物醫藥...
    開幕式上,市科協為新成立的集成電路專業委員會、生物醫藥專業委員會和人工智慧專業委員會主任頒發聘書,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陳凱先,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毛軍發接過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