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如何防治新冠肺炎?上海兩位教授在重要英文期刊發表社論和綜述

2021-01-08 解放日報

好消息!

中科院院士、上海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陳凱先和教授陳紅專,受邀共同撰寫《中醫藥防治COVID-19》(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combating COVID-19)的社論,近日在《醫學前沿(Frontiers of Medicine)》在線發表。

與此同時,陳紅專教授團隊撰寫的綜述《我國中西醫協同防治新冠肺炎》(Combating COVID-19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China),作為《藥學學報(APSB)》「抗疫專刊」的開篇論文發表。

學界人士認為,這一社論和綜述,系統闡述了我國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的科學內涵,為未來新發突發傳染病的中醫藥防治探索了一條可行的路徑與方法,對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和中醫藥國際化具有重要意義。

「三藥三方」獨特優勢做出特殊貢獻

陳凱先院士和陳紅專教授在社論中表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種高致病性傳染病,由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2(SARS-CoV-2)引起。由於其病因學、流行病學和病理學的獨特特點,其診斷和治療都極具挑戰性。

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和中西醫結合的成功經驗為中國迅速遏制COVID-19疫情作出了貢獻。為應對新冠疫情,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先後發布7版 COVID-19 診療方案,由第三版首次提出了中醫治療方案,此後幾版升級、修改中醫治療方案,更好地治療新冠肺炎。

他們認為,早期中醫藥的幹預措施,不僅具有預防方面的優勢,而且還可個性化、多目標地進行疾病治療,如加快COVID-19患者的症狀改善,並使患者康復;預防輕度或中度病例發展成重症,並幫助減輕公眾的恐慌和焦慮。

此外,張伯禮院士在江夏方艙醫院採用中醫藥綜合治療新冠病人;仝小林院士的「武昌模式」通過中醫藥治療將大部分新冠肺炎症狀「扼殺於初期」;黃璐琦對此次新冠肺炎治療中起到關鍵作用的「三藥三方」獨特優勢的解讀,均證實了中醫藥在迅速遏制COVID-19疫情的特殊貢獻。

社論還建議,下一階段應進一步通過多學科交叉,包括信息科學、系統生物學、複雜性科學的新技術、新方法,更好地研究中藥的多組分、質量控制和多靶點效應,繼續發展古老的中醫藥,為人類健康做出新的貢獻。

開展上海方案中荊銀顆粒等藥理研究

陳紅專教授團隊撰寫的綜述基於中醫藥防治疫病理論與歷史經驗,從「病毒—環境—人」互作關係,以及廣譜抗病毒和宿主導向調控等藥理學機制進行深入探討。

在新冠疫情伊始,陳紅專團隊一方面針對SARS-CoV-2複製、包裝和入侵發揮重要作用的關鍵靶標積極構建抗病毒藥物篩選模型,首次揭示中藥有效成分甘草酸等抑制SARS-CoV-2關鍵靶點S蛋白和ACE2互作的機制。

另一方面,他們積極開展中西醫協同治療新冠肺炎的臨床研究資料、論文的搜集和分析工作,從中國抗擊瘟疫的歷史經驗出發,探究中國應對此次高致病性傳染病遵循的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和中西醫結合抗擊疫情的成功經驗,並從藥理學角度揭示「三藥三方」等中醫藥治療COVID-19可能通過激發機體的免疫防禦系統和直接抗病毒兩方面發揮抗疫作用。

此前,上海中醫藥大學受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邀請,主持翻譯了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中醫藥部分,與全球共享中國方案,獲國內外同行高度評價。學校主辦期刊《上海中醫藥雜誌》與《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共發表中醫藥抗疫論文52篇,截至目前,其中42篇經推薦成功入選世界衛生組織(WHO)的COVID-19資料庫。

同時,學校重點成立由陳紅專教授為組長的中藥應急攻關小組,陳凱先、林國強院士為指導,交叉科學研究院、創新中藥研究院、中藥所和基礎醫學院PI團隊發揮各自優勢,協同攻關。藉助網絡藥理學、轉錄組學、代謝組學、腸道微生物組學和藥理學等前沿技術,系統開展國家方案中「清肺排毒湯」的物質基礎和藥理學研究;還開展國家方案中的痰熱清注射液(膠囊)和上海方案中的荊銀顆粒等中成藥的有效成分防治新冠肺炎的藥理學研究。相關成果也陸續在國內外期刊發表。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徐瑞哲

微信編輯:納米

校對:皮皮

相關焦點

  • 鍾南山、王辰院士主審,《新冠肺炎防治精要》英文版在上海全球首發
    今天,繼《新冠肺炎防治精要》中文版火熱出爐後,學界期待已久的該書英文版全球首發式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舉行。 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主審,中華醫學會呼吸與重症醫學分會主任委員瑞金醫院瞿介明教授、中日友好醫院曹彬教授、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陳榮昌教授主編的《新冠肺炎防治精要》中文版,於2020年4月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
  • 快速發表、全球發行的前沿(Frontiers)系列英文學術期刊
    前沿(Frontiers)系列期刊是教育部主管、高等教育出版社主辦和出版的系列英文學術期刊,涵蓋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生命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等領域,是目前國內覆蓋學科最廣的英文學術期刊群。本刊優先發表創新突出、科學性和技術性強的研究論文、特定研究領域中的綜述性文章及案例分析,涉及結構工程、巖土與地下工程、水利與港口工程、橋梁工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工程力學和材料科學等領域。本刊已被SCI、Ei、SCOPUS、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核心庫等收錄,最新影響因子為1.580。
  • 劉愛驊教授等在國際頂級期刊《Chemical Reviews》發表的論文獲獎
    新聞網訊 近日,我校生命科學學院劉愛驊教授及其合作者於國際頂級綜述性期刊《Chemical Reviews》發表的論文在首屆《你最喜歡的綜述競賽》中榮獲第二名。美國化學會《Chemical Reviews》總編Sharon Hammes-Schiffer教授發表的年度社論(Chem.
  • 「清肺排毒湯」(3號衝劑)治療新冠肺炎作用機制
    據新華社上海1月27日電 (記者田曉航、仇逸)記者從上海中醫藥大學交叉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張衛東教授團隊通過系統藥理學方法研究了「清肺排毒湯」治療新冠肺炎的作用機制,相關研究論文近日正式發表於植物藥理學國際期刊《植物藥》
  • 世界流感日:專家談中醫藥防治流感的價值
    隨著秋冬季節的到來,流感進入了高發季節,氣溫降低有利於新冠、流感病毒的存活和傳播,在新冠、流感的雙重挑戰下,疫情防控難度進一步增大。中醫藥在今年的新冠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展現了它在傳染病防治中的價值,受到國際國內的廣泛關注,應對接下來新冠和流感的雙重挑戰,中醫藥不可或缺。
  • ACS Omega社論:回顧2019,展望2020
    值此進入2020年慶祝本刊創立五周年之際,ACS Omega的共同主編Krishna Ganesh教授和Deqing Zhang(張德清)教授共同撰寫了這篇社論。社論中,ACS Omega的編輯團隊表達了對廣大作者、讀者和評審專家的真誠謝意,對期刊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進行了回顧,同時制定了2020年的期刊願景。
  • 《新冠肺炎防治精要》英文版全球首發 專家呼籲警惕混合感染
    《新冠肺炎防治精要》英文版全球首發。瑞金醫院供圖中新網上海11月9日電 (陳靜朱凡)《新冠肺炎防治精要》英文版9日全球首發。上海衛健委副主任趙丹丹表示,《新冠肺炎防治精要》以英文形式發表,將給全球新冠疫情防控提供寶貴的中國經驗。
  • 552篇新冠肺炎中文論文詳解:總量超過英文論文,中醫視角佔24.4%
    另一篇是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黃益平在《企業觀察家》雜誌發表的《新冠肺炎的經濟影響與政策應對》,提出了促進網絡消費、提高稅收優惠、保障失業群體的實務建議。元宵節過後,中文論文進入加速狀態。2月17日至26日這十天,新發論文數佔到總數的三分之二(66.3%),僅25日一天,就達到了49篇。
  • Einar Ringø教授在《水產學報》姊妹刊《漁業學報(英文)》中發表重要綜述:貝類養殖中的益生菌
    2020年1月9日,國際知名水產動物消化道微生物和生態研究專家——挪威北極大學Einar Ringø教授應《漁業學報(英文)》(Aquaculture
  • 曹雪濤專訪 | 新發《自然》子刊評述文章,談新冠肺炎免疫病理和...
    曹雪濤專訪 | 新發《自然》子刊評述文章,談新冠肺炎免疫病理和治療啟示
  • 全球發行:瞿介明主編《新冠肺炎防治精要》英文版由愛思唯爾出版
    由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會分會主任委員瞿介明教授、侯任主任委員曹彬教授以及前任主任委員陳榮昌教授主編,鍾南山院士、王辰院士主審的《COVID-19: The Essentials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專著將在Elsevier出版社以全英文形式出版。
  • 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時大顯身手,其科學機制是什麼?
    按:中國歷史上,中醫藥曾數百次與疫病交手,在中華文明綿延五千年的歷史中功不可沒!中醫藥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的疫情中表現優異。特別是來源於《傷寒論》、共包含21味中藥的「清肺排毒湯」,經過10個省57個定點醫療機構的701例確診病例的臨床使用觀察,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本文將為各位讀者解讀中醫藥抗擊新冠肺炎的科學機制。
  • 《自然》雜誌網站發表社論呼籲:「必須竭盡所能避免和減少汙名化」
    世界著名科學期刊《自然》雜誌網站4月7日發表社論指出,在各國努力控制新冠病毒傳播之際,少數政客卻執意將一種病毒及其所致疾病與某個地方關聯在一起,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需要立即停止。自疫情出現以來,大量美歐媒體、專家學者都認為,汙名化做法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只會助長排外與種族主義、阻礙國際抗疫合作。
  • 上海生科院發表DNA甲基化和組蛋白甲基化之間相互作用綜述文章
    【每日科技網】  8月21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杜嘉木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ReviewsMolecularCellBiology上發表了題為DNAmethylationpathwaysandtheircrosstalkwithhistonemethylation
  • 和病毒賽跑:學術期刊如何做到「快速發表」
    作者 | 甘曉 張思瑋根據Worldometer實時統計數據,截至北京時間8月2日6時30分,全球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17983401例,累計死亡病例687510例,82個國家確診病例超過萬例。「和病毒賽跑」,不僅是科技界面臨的重大課題,也對學術期刊快速發表高質量的科研成果提出了挑戰。
  • 東林教師在國際Top期刊發表綜述文章
    東林教師在國際Top期刊發表綜述文章 2018-03-22 17: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電力大學教師在材料學領域頂級期刊發表綜述論文
    未來網高校頻道6月8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閔宇霖)6月5日,材料學領域頂級期刊《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 SCI一區,影響因子為25.809)在線發表了上海電力大學環化學院範金辰博士以第一作者的綜述論文,題目為「Chiral Nanoceramics」 https
  • 西南醫科大學大一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在SCI期刊發表論文!
    就在昨天,西南醫科大學兒科學系大一本科生,發表新冠病毒相關SCI論文。為我們面對疫情,面對特殊的群體,更加全面了解兒童SARS-CoV-2流行病學情況提供了重要參考。「兒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學特徵與防控措施」一文主要對比分析了SARS-CoV-2的病原學特點、流行現狀,並從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三個角度,提出了防治兒童COVID-19具體措施。
  • 曹雪濤院士在《自然綜述-免疫學》發文,介紹新冠肺炎免疫病理與治療
    日前,曹雪濤院士應邀在《自然綜述-免疫學》(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發表題為「新冠肺炎的免疫病理及其對於治療的啟示」的評論文章,介紹了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與新冠肺炎患者的免疫病理特徵及其對於臨床治療的啟示,針對新冠肺炎免疫藥物的研發與潛在新靶點的發現與應用進行了總結與展望。
  • 華譽出版旗下英文期刊ERHM青年編委招募計劃
    Exploratory Research and Hypothesis in Medicine (ERHM, eISSN: 2472-0712)是由華譽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