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結合能——高中物理學習中較難搞懂的一個概念,它同時也是重核裂變和輕核聚變之所以釋放出能量的關鍵概念,多數高中生學過以後都不理解。
我們知道原子核在重核裂變和輕核聚變的過程中,都會有質量虧損,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如果有質量虧損,那麼它就會以能量的形式釋放出來。而且,這種釋放出來的能量還是巨大的,雖然說虧損的質量並不是多大,但是,由於拿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其所釋放的能量就不可小覷了。
原子核裂變,也就是重核裂變,現在的主要利用,一個是在武器上的原子彈,另外一個就是現在被廣泛使用的核能發電。重核裂變的核反應堆在現有技術條件下是可控的,為人類大量使用清潔能源提供了一種可能。雖然說核廢料的處理,具有一定的麻煩,但是與煤、石油等能源相比起來,其還是較為清潔的能源形式。
同等質量的核反應條件下,輕核聚變所釋放出的能量比重核裂變釋放出的能量還要多,而且輕核聚變所釋放出的能量更清潔,不會對環境造成汙染。但是由於輕核聚變需要很高的溫度,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熱核反應,在現有科學技術的條件下由於其不可控,人類還不能收集利用其反應的能量。
為什麼重核裂變和輕核聚變都能釋放出能量呢?在前文中我們提到,因為這兩種核反應過程中都有質量虧損,而要了解其質量虧損,其重要的一個概念就是「比結合能」。
比結合能的概念在高中物理課本中已經有所闡述,但是同學們很難理解,在此我們來做一個嘗試,看大家能否搞懂什麼叫比結合能。(平均結合能)
其實在高中物理課本中,有一道例題,就講解了比結合能。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質子和中子統稱為核子,假設單個核子的質量為m,氦原子核是由兩個質子和兩個中子組成,也就是說組成氦原子核有4個核子,當4個核子組成氦原子核時,它的總質量並不等於4倍的m,它要比4倍的m要小。我們把4m減去有4個核子組成的氦原子核的質量,這就是4個孤立的核子在結合成氦原子核時所產生的質量虧損。
這個質量虧損乘以c(光速)的平方,也就是利用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算出來的能量,就是氦原子核的結合能。
由此可見,組成原子核的核子數,也就是質子和中子的總和數越多,其原子核的結合能越大。所以說,結合能本身並沒有太大的意義,而比結合能是更有意義的一個概念。
比結合能是某個原子核的結合能與組成該原子核的核子數的比值。比如說在剛才組成氦原子核的問題中,我們拿4倍的m減去氦原子核的質量,算出來的質量虧損所釋放的能量,來除以組成氦原子核的4個核子數,所得到的就是氦原子核的比結合能。
由這個定義可以看出來,比結合能越大,說明當初在孤立的核子(質子和中子),構成該原子核是其質量虧損就越多。也可以理解為,比結合能越大,說明組成該原子核的平均每個核子的質量就越小。
由此可見,我們如果想讓在核反應中釋放出能量,也就是說有質量虧損,就必須讓比結合能較小的原子核變成比結合能較大的原子核。
從上圖中可以發現,做到這一點,就是讓質量數較大的核反應後變成中等質量數的原子核(重核裂變),或者是讓質量數較小的反應後變成中等質量數的原子核(輕核聚變),整體來講,就是把比結合能較小的原子核反應後成為比結合能較大的原子核。
你弄懂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