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武漢大學科研項目用地打著創意園旗號建商場 涉嫌違規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珞瑜路,地處武漢市洪山區,近些年來,隨著地方政府商業開發腳步的加快,這裡大型購物中心林立:光谷廣場、群光廣場、大洋百貨、未來城購物中心……一個新的商圈已經形成。今年9月,珞瑜路商圈內,又注入了新血液——珞珈創意體驗城正式開業。
不過,從動工建設到正式開業,珞珈創意體驗城就一直沒有擺脫「違規」的指責。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創意體驗城所在的珞瑜路33號為武漢大學教育科研用地,但如今已經投入使用的裙樓部分卻儼然變成了商業用途。「商業」能否如此假「教育」之威?武漢大學和當地國土規劃部門如何回應?
不包括地下空間,整個體驗城11層高,被分門別類,比如一層是設計風尚、五層是運動體驗、八層是國際飲食、十層是影視文化……儘管,這樣的布局聽上去與一般商場不太一樣,但是走進體驗城中,會發現,這裡與一般的商場並無兩樣,衣服、飾品、餐飲、娛樂一應俱全,同時,在體驗城的各個角落,還打上了「銀泰商場」的烙印,不少商戶告訴記者,這裡實際又叫「銀泰城」:
商戶:它有兩個名字,它是銀泰樓也叫這個名字,雙重姓名。
商戶:這裡是銀泰的分支,不過現在這個商場,主要就是創意城,其實都沒差別,他們說主辦是創意城搞的,所以把我們的名字又都改成創意城了。
不過,也有一些商戶對「銀泰」二字諱莫如深,一些派送優惠券的餐飲門店,特別把此前優惠券上把印好的地址,由「銀泰城」改為「珞珈創意體驗城」。一個商場,兩個名字,原因在於,「銀泰」蓋在了武漢大學的教育科研用地上。
2009年11月16號,武漢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局在其網站上公布項目《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和《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批前公示,珞珈創意園一期用地面積24923平方米,用地單位為武漢大學,用地性質為教育科研設計用地。然而,在公示發布的四個月前,09年的7月份,武漢大學就已經與中國銀泰投資有限公司籤署了合作協議:「產權屬於武漢大學,中國銀泰全額投資建設,合作期50年,項目面積30畝,建設前,中國銀泰向武漢大學一次性支付原址上舊房屋的拆遷補償款1億元,建成後,武漢大學使用物業2.5萬方,中國銀泰使用物業9.5萬方。」
2013年年初,武珞創意園正式對外進行招商和宣傳,讓外界意外的是,這個還有地方政府協調和參與的創意項目,竟變成購物中心,最初項目以「武漢銀泰城」對外招商,並寫明業態規劃以商業為主。有媒體報導,今年7月,大樓通過了規劃部門驗收,9月,「珞珈創意體驗城」或者更準確的說「銀泰城」開業,教育科研用地上違規建商場變成了既定事實,這引來了外界質疑:按照國家相關的土地政策,變更土地用途有嚴格的手續,但是,在接受中國之聲獨家專訪時,武漢大學宣傳部副部長李霄鵾認為,這塊地的用途並沒有改變:
李霄鵾:整個創意大廈叫中部創意大廈,有裙樓和塔樓兩部分構成的,那麼目前進入公眾視野的可能是裙樓部分,大家覺得比較熱鬧、搶眼,但實際上塔樓部分裡面的我們正在加緊建設,將來塔樓部分將是面向所有中部地區所有大學生創業和就業的一個良好的基地和空間。
李霄鵾坦陳,武大在創意城的開發過程中有瑕疵:裙樓商業部分的提前投入使用,衝淡了「科研」概念:
記者:如果是把裙樓和塔樓一起不能說是開業……同時投入使用……
李霄鵾:那是最理想的,那是最理想的,但是現實當中和理想有一定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