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珞珈創意園區一期工程,建在30多畝教育科研用地上。
然而,在創意園區一期工程建設過程中,銀泰商業(集團)有限公司(前身為銀泰百貨(集團)有限公司)對外招商時,宣稱珞珈創意園區一期工程為銀泰城,是一個大型商城。
目前這座商業建築面積達十幾萬平方米的商城,招牌又變成了「珞珈創意體驗城」,並已通過規劃部門驗收。
武漢市國土資源與規劃局執法支隊副支隊長任志輝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通過驗收時,這棟大樓變成商城未成既成事實。雖然「銀泰城」改叫「創意城」,但實際上還是在教育科研用地上建商場,該部門已通知房產、消防、工商對違規項目進行控制。
隱身的銀泰百貨武漢市街道口商圈,是武昌地區最繁華的地段之一。
9月30日,一棟巨大的商城已在這裡開業。讓很多人意外的是,銀泰曾對外宣稱這裡將建起銀泰城,但大樓外的招牌和銀泰卻無半點關係。
大樓的主樓頂上豎著「中部創意大廈」幾個字,裙樓入口處掛著「珞珈創意體驗城」的招牌。
珞珈創意體驗城的簡介顯示,體驗城的商業建築面積達16萬平方米,融合視覺創意、舌尖創意、靈感創意於一體,將打造武漢最大的獨家創意工作室。
然而這棟主打「創意」的大樓,和創意扯上關係有些牽強。澎湃新聞看到,大樓一樓沿街,都是各種品牌的店面。進入大樓,從1樓至11樓,布滿各種品牌專賣店,中間樓層還有美食城、美容美髮等商業門面。
雖然工作人員的胸牌上,商城內的服務卡上,都寫著「珞珈創意體驗城」。但澎湃新聞發現,銀泰的影子無處不在。
「銀泰是我們的合作商戶。」一樓服務臺工作人員介紹。
在商城的收銀臺電腦上,打著銀泰的廣告。「對,這裡就是銀泰城。」收銀員告訴澎湃新聞,但這裡不能打銀泰的發票,只能打珞珈創意體驗城的發票。
「我們這裡是珞珈創意體驗城,銀泰只是我們的合作商戶。」商場的會員中心工作人員隨後辦理的會員卡上,正面寫著「銀泰商業(集團)有限公司」字樣,背面寫著「本卡在銀泰商業(集團)有限公司指定門面使用」。
這名工作人員解釋,這張會員卡就是銀泰的會員卡,可以在銀泰的其他門店使用。
「這裡就是銀泰百貨。」多名商家證實,這裡實際上就是銀泰城,他們也是和銀泰百貨籤訂的租賃合同。
在珞珈創意體驗城對面的未來城地下一層,是銀泰城的招商中心,目前已是人去樓空。招商中心外殘留宣傳畫上的銀泰城,和珞珈創意體驗城外觀一致。
宣傳畫簡介介紹說,銀泰城是中高端商業綜合體,匯集了國內外知名品牌的購物中心、星級酒店、寫字樓、住宅等多種商業功能於一體,以國際、國內時尚品牌為主導,以中高端流行百貨、大型生活超市、特色餐飲、豪華影院、量販式KTV、娛樂電玩、數碼連鎖電器等為配套。
招商中心旁一個商鋪店員介紹,這個招商中心已經搬到珞珈創意體驗城裡。創意體驗城招商中心工作人員也證實,創意體驗城實際就是銀泰城,這裡所有門面全部租完,只有等半年後鋪面調整時才可能有門面出租。工作人員也未要求租戶在品牌或其他方面要有創意元素,並介紹這裡就是一個購物中心。
「銀泰百貨不敢掛牌是有原因的。」一些商戶告訴澎湃新聞。
武大之名建商城「中部創意大廈」 地處洪山區珞瑜路33號,實際上是武漢大學珞珈創意園區的一期工程。武漢大學建珞珈創意園的想法源於2006年,並於2008年通過武漢市洪山區發改委立項。
2008年2月,《武漢大學報》發布消息稱,武漢大學珞珈創意園項目由武大教育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全權負責。武漢武大教育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06年4月28日,是武漢大學與武大資產經營公司合資組建的國有企業。
相關項目負責人向《武漢大學報》透露,計劃把學校目前閒置的一些周邊地帶加緊改造開發出來,創建珞珈創意園。開發的主題涉及到IT、動漫、時尚、服裝等領域,將利用學校的影響力,通過教育公司的努力,吸引各領域有創造力的大師級人物,孵化創意人才和企業。
對於珞珈創意園的前景,時任校長劉經南在接受《武漢大學報》採訪時曾表示,「珞珈創意園」旨在打造一個創意產業發展的平臺,打造一條完整的產業鏈,這裡將成為在內地除北京、上海之外的第三個文化創意產業生態圈。
武漢市國土資源與規劃局網站顯示,2009年11月16日,該局對武漢大學珞珈創意園一期建設項目(中部創意大廈)《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進行了審批前公示。
公示明確該項目用地性質為教育科研用地,規劃用地面積為24923平方米,建築面積為12萬平方米,建設單位為武漢大學。
然而,在通過規劃審批後,隨著一系列騰挪倒轉,珞珈創意園離「創意」漸行漸遠。
武漢大學產業部稱,武漢大學採用了社會上通行的BOT模式啟動這個項目開發。2009年7月9日,武漢大學教育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與中國銀泰投資有限公司籤署協議,雙方約定,由中國銀泰開發武漢大學創意產業孵化器——珞珈創意園一期(中部創意大廈及數字樂園)。
2010年11月30日,中國銀泰投資有限公司下屬企業銀泰百貨(集團)有限公司(2013年銀泰百貨已改為銀泰商業)發布公告稱: 2009年9月17日,湖北武珞創意園發展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湖北武珞)成立,分別由中國銀泰及北京國俊投資有限公司擁有83.33%及16.67%的股權。
公告表明,銀泰百貨執行董事兼主席沈國軍擁有北京國俊投資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本權益,而北京國俊投資有限公司擁有中國銀泰75%的股本權益。
2010年11月30日,銀泰百貨以5650萬元收購湖北武珞的100%權益,湖北武珞成為銀泰百貨旗下全資子公司。
這份公告解釋了進行收購事項的理由及好處:湖北武珞主要從事珞珈創意園的開發及經營業務。珞珈創意園位於湖北省武漢的主要商業區,主要包括一幢在建的大型購物中心。完成珞珈創意園的開發後,銀泰百貨將有權使用建築面積約110,000平方米,以經營大型現代化購物中心。透過收購股本權益及據此完成購物中心的建設後經營購物中心的權利,銀泰百貨可進一步鞏固在武漢的市場地位,及繼續提升在湖北省及華中地區的整體策略。
公開資料顯示,銀泰百貨是一家以百貨零售業為主營業務的全國性大型百貨連鎖集團。目前,銀泰集團在商業地產方面打造了銀泰中心、銀泰MALL、銀泰城三大產品線。
武漢一從業多年不便具名的律師指出,實際上這個項目就是借武漢大學的名義獲得官方審批,銀泰百貨通過一系列騰挪倒轉,收購股本權益而後完成購物中心的建設,並有了經營購物中心的權利。
違規用教育用地建商場2010年11月30日銀泰百貨發布的這份公告還介紹,中國銀泰將向武漢大學支付人民幣1億元作為搬遷補償。
作為回報,中國銀泰自2011年1月1日起免費使用、管理及經營該綜合商用物業10萬平方米的建築面積,為期50年,並有權按若干優惠利率租賃額外1萬平方米的建築面積。
銀泰百貨將珞珈創意園的物業用作經營大型現代化購物中心,投資總額估計為約6億元人民幣,50年租期結束後將物業無償轉讓給武漢大學。
「這個項目我們並不虧。」武漢大學相關負責人向澎湃新聞表示,這塊地沿街本來有一些雜亂的門面,銀泰補償1億元對這些門面進行搬遷,校園環境得到改善,而且大樓裡的還有一些物業是武漢大學的,大樓在50年後會無償交給武漢大學。
「50年後這個大樓不知還有沒有用。」一名業內人士認為,銀泰百貨在教育科研用地上建商場是一筆划算的買賣。
他給澎湃新聞算了一筆帳,珞珈創意園一期的規劃用地面積為24923平方米,也就是37畝多地,銀泰百貨相當於每年花費200萬元租金在這裡建起了巨型商場。該地塊周邊的樓面地價參考價已達每平米5000元,如按正常流程出讓,土地出讓金價格達數億元,而若是劃撥而來的教育用地,土地出讓金為零,「這等於是節省了土地出讓金,讓國家補貼企業。武漢大學的聰明人這麼多,為何會做這筆生意不得而知。」
湖北瀚海潮律師事務所律師周明達介紹,若將教育、科研用地變更為商業用地,須經相關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審核批准,並補繳相應資金,否則不能改變土地用途。
2013年年初,武珞創意園正式對外進行招商和宣傳。此時的創意園竟變成購物中心,且項目在對外宣傳時暫定為「武漢銀泰城」。新浪微博經認證的「武漢銀泰城」微博號的資料介紹中,明確指出武漢銀泰城是一家佔地 1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的大型購物中心,如今這個帳號已經消失。
2013年11月26日,武漢市政府就武珞創意園約談武大分管校長。武漢市國土資源局與規劃局明確,「該項目涉嫌違規用地,並被要求馬上停止招商」。其後,銀泰百貨的招商低調進行,並對外宣稱為武珞創意園。
武漢市國土資源局與規劃局曾表示,雖然銀泰百貨一直在招商,但修建的大樓還未掛牌,無法證明大樓將變成銀泰城,所以無法處罰。並表示規劃部門驗收時,這棟大樓絕對不會變成商城。
然而,這個教育科研用地上建起的商城最終仍通過了規劃部門的驗收。
銀泰置業湖北武珞創意園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趙維橋婉拒了澎湃新聞的採訪。
武漢市國土資源與規劃局負責項目驗收的執法支隊副支隊長任志輝表示,今年7月份規劃部門驗收時,發現這棟大樓已建成的建築形態和規劃審批一致,但當時這棟大樓的內部裝修還未完成,且沒有掛上銀泰城的招牌,也就是其商業用途沒有成為既成事實,所以規劃部門不得不通過大樓的驗收。
任志輝表示,這棟樓驗收後,該局執法人員在巡查時發現,這棟樓的雖然招牌變成了「珞珈創意體驗城」,但大樓實際上已經成為了商場,將教育科研用地變為商業用途,涉嫌違規用地。該局已經給房產、消防、工商三個部門去函,告知三個部門這棟大樓的用地為教育科研用地,並請這些部門依據各自的法律法規對這個項目進行控制。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