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不久前的聯合國大會上表示,明確要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政策和措施,將二氧化碳排放力爭在2030年前達到峰值,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承諾結束後,第一個實際行動就落在了新能源汽車領域上。近日,財政部關稅司正式發布了《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於2021年關稅調整方案的通知》決定自2021年1月1日起,國內將對883項商品實施低於最惠國稅率的進口暫定稅率。
在商品中有一些進口的減稅非常引人注目,燃料電池增壓器從2021年最惠國稅率的(7%)暫定下調至5%、燃料電池循環泵從2021年最惠國稅率的(7%)下調至2%、燃料電池用碳電極片從2021年最惠國稅率的(10%)下調至5%。也就是說,在在鋰電池尚未能有革命性突破的環境下,新能源的另一個方向氫能源領域,也將會成為中國汽車市場可能大有所為的另一個分支。
不過很多人可能也知道,氫燃料電池汽車很早之前就被創造,但由於能源的存儲和安全性問題上,一直無法得到有效的量產利用。但其實像豐田Mirai,本田Clarity,奔馳F-cell,現代Nexo等車型已經完成乘用車領域的布局,綜合來看其發展前景還是極大。
特別是豐田,在氫能源領域研發其實已經快30年了,如今的Mirai也發展到全新第二代,技術成熟了許多。撇開更豪華的內外設計以及配置優勢,在我們最為關注的續航領域,升級了燃料電池、以及增加了氫裝量之後的全新Mirai比上一代車型提高了約30%的續航水平,可達到650公裡,這個數據說實話並不輸給同級別許多燃油車,甚至能做到反超。
目前Mirai在日本本土、北美以及歐洲部分地區都有售,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未來幾年間豐田Mirai也有很大概率也會被引入。
當然,氫能源汽車在中國的布局不會有想像中的那麼迅速,但作為新能源市場的另一個分支,和傳統的鋰電池抗衡還是相當有市場的,畢竟加注氫氣的設施普及開來可要比充電樁的普及要便利的多。且目前大多數充進電動車裡的電都還是火力發電車燒煤炭燒出來的,各種續航損耗實際上也消耗的是已經有過排放的熱量,中間的損耗甚至還要超過汽油,而氫能源加進去的是氫氣,排出來的是水,這種能源的製造也相當成熟,不像汽油屬於有限能源,一旦解決了最麻煩的安全問題,成為新能源車中的主流能源都是可以想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