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取香港市民DNA?謀取個人資料?我走入「火眼實驗室」,真相是……

2021-01-09 中國青年網

展示手機預約簡訊,領取透明採樣瓶,再接受醫護人員現場採集鼻腔和咽喉樣本,從排隊到檢測結束,整個過程只需五分鐘,採樣更只需兩分鐘就完成。

香港第三波疫情來勢洶洶,確診人數超出前兩波疫情的確診人數總和,且社區存在隱形傳播鏈,近四成確診個案源頭未明。

為找出無症狀的患者,中央支援香港進行的「普及社區檢測計劃」從9月1日起正式展開,暫時為期7天。全香港141個檢測中心從早8時至晚8時開放,為預約的市民提供新冠病毒檢測。

而截至4日下午,經普檢已發現8宗確診個案,其中4宗是曾確診並已康復出院的「復陽」個案,另外4宗是新增個案。

圖片來源:特區新聞處

「願檢盡檢」冀切斷傳播鏈

走進檢測中心,入口處 「普及社區檢測計劃」的條幅赫然入目。門口設有紅外線體溫探測器和酒精搓手液,市民進場前要先量體溫,再聽取工作人員指示有序排隊。登記處設有隔板分隔,來檢測的市民不乏一家老小。放眼場內,雖然同一時間有數人同時進行檢測,但每個檢測區相隔數米,各人之間保持1.5米以上的距離,醫護人員也穿上全套防護服,戴上面罩、口罩和手套。

圖片來源:特區新聞處

採樣完成,醫護人員小心翼翼地把樣本瓶放進密封袋中,指示檢測者經單向通道離開。此時,負責採樣的醫護人員隨即更換一次性醫用手套,再示意下一名檢測人士上前採樣。離開前,每名檢測人士還獲發特區政府贈送的一包共10個醫用口罩,上面印有「同心抗疫」的字眼。採樣完成不到兩分鐘,手機即彈出新簡訊推送, 告知樣本瓶的編號。

圖片來源:特區新聞處

普檢計劃的所有樣本,都會被送到位於香港中山紀念公園體育館內的「火眼實驗室」進行化驗檢測。如果檢測結果呈陰性,檢測人士3天內會收到簡訊通知;若結果經復檢呈陽性,則會由香港衛生署致電通知安排送院隔離。

全民檢測從最初提出建議到正式展開,歷經數月。該採取什麼採樣方式、誰負責採樣和檢測、如何保障檢測人士的個人隱私等等,當局一直謹慎處理各細節安排,並多次透過政府社交媒體專頁,以圖文並茂澄清謠言謬誤,包括採樣流程安全、輪候安排有充足社交距離不怕被傳染等,為市民釋疑。

特區政府強調,正採取「三管齊下」的檢測策略,包括「病學檢測」「特定群組檢測」及這次的「普及社區檢測」,希望可以做到市民「願檢盡檢」,做到早識別、早隔離及早治療,儘快找到隱性患者,切斷社區傳播鏈。

實地考察「火眼實驗室」

早在計劃開始前,筆者與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工聯會會長吳秋北及香港立法會議員麥美娟獲邀共同進入「香港火眼實驗室」,實地考察和了解實驗室檢測化驗流程及運作情況。

實驗室的工作平臺原為體育館室內籃球場,騰出的場地搭建了16個呈白色拱形的氣膜實驗室,每個寬4到5米,高3到4米,長約10米。「火眼實驗室」的標示字眼和「火眼」的鮮紅圖標非常醒目。

接待我們的華大集團副總裁、華昇診斷中心董事總經理李寧博士介紹,「火眼實驗室」的名稱取自「火眼金睛」之意,是新冠病毒疫情爆發後才開始使用的新模式,按照「P2(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設計,在短時間內可部署搭建完成並開始運作。

16個氣膜實驗室根據檢測流程分成3個大區,不同實驗室有不同功能,樣本流動路線非常嚴格。而截至7月,火眼實驗室已在北京、武漢、深圳、天津等全國13個城市投入使用。在全球疫情暴發後,這種新運作模式更延至海外,在17個國家和地區籌建營運。

我們穿上二級防護衣物,戴上頭套、手套和鞋套,跟隨李寧走進實驗室工作平臺。場地各處都有清晰的指引標示,工作人員、檢測樣本和物料等都有專門不同的通道,所有人員都要走樓梯,樣本則「坐電梯」運送,確保檢測過程衛生。

華昇診斷中心副總經理張東說,實驗室承擔的是篩查任務,同組氣膜艙之間通過傳遞窗互相連通傳遞樣本。他強調,氣膜艙都是負壓的,進入的空氣會通過新風系統過濾,內部空氣也要通過高效過濾器進行處理,確保不會排出任何有害氣體。而應香港特區政府要求,檢測採取「三混一」的方式,保守估計日檢測量至少超過30萬。

「平戰結合」 釋疑科普教育

火眼實驗室特別為新冠病毒檢測而搭建,那疫情過後怎麼處理呢?實驗室前線總指揮曹蘇傑說,他們採取的是「平戰結合」模式,氣膜艙在疫情之後可以作為戰備物資進行存儲,有需要時又可以重新充氣進行使用。

交流期間,我們談到香港檢測費用昂貴的問題,而且普通民眾對檢測細節了解不多,甚至部分人聲稱擔心會洩漏樣本DNA隱私。李寧澄清,新冠病毒檢測不會提取市民的DNA,樣本瓶上也沒有市民的個人資料。檢測完成後,所有陰性樣本會統一在場館內銷毀,陽性樣本則送往政府指定的衛生署部門進行復檢。

「到底什麼是DNA?什麼是RNA?檢測流程是怎樣的?很多市民不了解,我們希望之後還可以加強科普教育工作。」 李寧進一步解釋,「平戰結合」的硬體是氣膜艙體,軟體則是教育科普任務。他透露,疫情過後,希望把部分氣膜艙改設為科普、培訓及研發教育平臺,讓更多香港市民、尤其年輕人可以正確認識和了解相關工作。

離開火眼實驗室時,同行的吳秋北說:「大開眼界,仿佛上了一節課。」 身邊的麥美娟補充:「希望更多年輕人有機會親身體驗感受學習一下!」 當下香港的當務之急是戰勝疫情,但願消滅病毒的同時,謠言謬論也能不攻而破。

(作者系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鳳凰衛視高級記者,未署名圖片由作者提供。)

(來源:上觀新聞)

相關焦點

  • 「火眼」實驗室全球圍獵「新冠」
    如今,「火眼」實驗室從武漢「走」向了全國10餘個城市,並在阿聯、汶萊、塞爾維亞等17個國家和地區落地,在全球抗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參與武漢核酸檢測「三大戰役」長江日報記者現場探訪,「火眼」實驗室採用板房材料建造,建在光谷生物城一棟樓一層。實驗室內設置規範,設滅活間、分液轉板室、核酸提取實驗室、病原擴增室。檢驗技師著三級防護服,經過緩衝區進入汙染區。
  • 華大智造助力火眼實驗室最高日檢測通量破百萬
    華大智造火速響應,緊急調配5套可快速搭建使用的快裝式負壓硬氣膜核酸檢測實驗室(簡稱「硬氣膜實驗室」)連夜運抵石家莊,其中,首套硬氣膜實驗室已於1月8日凌晨在河北體育館搭建,加上裝配了華大智造自動化設備的12艙「火眼」實驗室(氣膜版),預計總檢測日通量最高可突破百萬人份。  連夜搭建,12小時投入使用!華大智造硬氣膜火眼實驗室日最高檢測30萬人份!
  • 揭秘石家莊「火眼」實驗室!日檢百萬人份!
    揭秘石家莊「火眼」實驗室!日檢百萬人份!看「火眼」建成延時視頻,見證中國速度↓↓與此同時,石家莊華大醫學檢驗實驗室、車載「火眼」實驗室均已就位,已於8日啟用。
  • 王石快手直播 帶老鐵探訪武漢華大基因火眼實驗室
    作為華大集團聯席董事長,王石親自擔任「導遊」,帶大家探訪參觀華大基因在武漢的火眼實驗室和總部基地。  王石示範穿防護服:就像穿著雨衣跑十公裡  進實驗室前,先來個「裡三層,外三層」。火眼實驗室主要用於新型冠狀病毒檢測,防護工作自然不能馬虎。
  • 氣膜版「火眼」實驗室投入使用
    位於羅湖體育館內的氣膜版「火眼」實驗室。華大基因供圖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8月17日訊(深圳商報記者 袁斯茹)記者從華大基因獲悉,為助力深圳抗疫,羅湖體育館建成了9艙氣膜「火眼」實驗室,8月16日投入使用。
  • 科技抗疫 北京「火眼」實驗室總檢測量達100萬例
    近期,北京大興氣膜「火眼」實驗室啟動升級建設。在保證核酸檢測能力不受影響的前提下,將原有的9個氣膜艙擴建至16艙,並完成一系列升級流程。6月28日,實驗室已完成全部升級改造工程,日檢測通量已達到10萬人份,成為當前全球日檢測通量最大的氣膜「火眼」實驗室。目前,華大基因北京地區檢測總量已達百萬例。
  • 探訪石家莊「火眼」實驗室:單日可檢測核酸100萬人份
    【解說】1月8日,華大基因馳援石家莊的「火眼」實驗室建成,並於當晚開始投入使用。  【解說】1月9日晚,記者在石家莊市河北體育館的網球館裡看到,半圓柱體狀的「火眼」實驗室呈灰白色,每艙佔地面積70多平方米,醫護人員身著防護服,在實驗室裡進行核酸檢測工作。
  • 火眼實驗室馳援石家莊,最高日檢測通量破百萬
    為快速響應河北疫情防控,華大智造緊急調配快裝式負壓硬氣膜核酸檢測火眼實驗室(簡稱「硬氣膜火眼實驗室」)連夜運抵石家莊,併集結深圳、武漢、青島、北京、長春多地近100名工作人員奔赴抗疫戰場,徹夜在河北體育館搭建實驗室。隨著實驗室搭建工作的逐步完善,石家莊將在這場戰疫中加速實現100萬的日檢測通量!
  • 石家莊抗疫神器「火眼實驗室」誕生在上海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1月8日,日檢測通量10萬單管的「火眼」實驗室僅用時十小時火速亮相河北體育館網球館,每日最高可檢測樣本量達到100萬人份。與此同時,石家莊華大醫學檢驗實驗室和車載「火眼」實驗室均已就位。據工作人員介紹,要將氣膜艙充滿氣體只需50分鐘左右,艙內採用模塊化布局,設備進場後直接組裝,非常方便,相比於傳統工藝的施工方式快捷很多。這個消息憑著「火眼實驗室」超快的搭建速度和日均檢測樣本的超高數量迅速登上了熱搜,但是你知道嗎?這件抗疫神器誕生於上海!
  • 直擊石家莊「火眼」實驗室
    中國日報網1月10日電 2021年1月10日,河北石家莊體育館網球館,檢測人員在「火眼」實驗室加緊檢測工作。「火眼實驗室」是規模化、標準化的核酸檢測平臺,可提供一體化的病原檢測解決方案,該「火眼」實驗室每日最高可檢測樣本量達100萬人份。
  • 香港「火眼實驗室」來了,將用於大規模核酸檢測
    資料圖片蓬佩奧再次詆毀中國共產黨,趙立堅:他每一次開口,我們就更愛國 資料圖片
  • 探訪「火眼」實驗室:武漢誕生,助力全球圍獵新冠病毒
    「火眼」參與武漢核酸檢測「三大戰役」「火眼」實驗室採用板房材料建造,建在光谷生物城一棟樓的一層。實驗室內設置規範,設滅活間、分液轉板室、核酸提取實驗室、病原擴增室。檢驗技師著三級防護服,經過緩衝區進入汙染區。樣本經由傳遞窗傳遞,避免與實驗室內部的氣體互通。
  • 「火眼」是這樣煉就的
    「火眼」是這樣煉就的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陳昊 黃秋霞  圖為檢測人員在石家莊「火眼」實驗室緊鑼密鼓地進行檢測工作  1月14日傍晚,河北省石家莊市河北體育館網球館內,一座座半圓柱體狀的白色氣膜實驗室排布開來
  • ...日檢測能力可達100萬人份 總臺央廣記者探訪石家莊「火眼」實驗室
    河北「火眼」實驗室總指揮、華大集團董事、黨委書記杜玉濤告訴記者,實驗室的名字取自「火眼金睛」的寓意,體現了實驗室用先進檢測技術,第一時間「發現」新冠病毒的目標。車載「火眼」實驗室(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杜玉濤介紹:「這個火眼實驗室(氣膜版)是基於我們當時在武漢建的第一個『火眼』實驗室的想法。
  • 誰是兇手,DNA在說話——法醫實驗室DNA鑑定的那些事兒
    儘管這些虛構的犯罪現場調查(csi)技術像變戲法一樣不可思議,但近年來csi證據收集領域,特別是dna提取和純化方面,的確取得了一些技術突破。所以提取和純化是法醫檢驗裡的第一步,同時也是最為關鍵的步驟。chelex 100、酚-氯仿法、磁珠、鹽析和鹼性提取(naoh氫氧化鈉)是犯罪實驗室最常用的五種方法。
  • 細菌DNA提取方法的優化
    實驗首先研究超聲時間對大腸桿菌dna提取效果的影響,其次在傳統法、水煮法、es法(傳統法+溶菌酶)、esu法(傳統法+超聲+溶菌酶)之間進行比較,分析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兩種菌株dna的濃度及純度,找出了一種準確、高效的dna提取方法,為今後生物檢測鑑定工作提供了保障。
  • 石家莊「火眼實驗室」10小時建成 每日最高可檢測樣本量100萬人份
    8日,每日最高可檢測樣本量達100萬人份的「火眼」實驗室(氣膜版),在河北體育館網球館建成投用。當日零時許,實驗室開建,僅用10小時小時基本建成,21小時投入使用。當日21時45分,檢測人員準備進入實驗室開始工作,為石家莊核酸檢測工作提供重要助力。看「火眼」建成延時視頻,見證中國速度↓↓與此同時,石家莊華大醫學檢驗實驗室、車載「火眼」實驗室均已就位,已於8日啟用。
  • 與時間賽跑,華為為「火眼」實驗室提供網絡保障、端雲協同支持
    從6日凌晨,石家莊市對全體市民進行了全員核酸檢測,到8日24時,檢測全部結束,共檢測10251875人,累計檢出陽性人員354人。為了強化核酸檢測能力,於1月7日連夜啟動的「火眼」實驗室僅僅用了21小時,便於1月8日快速上線,火速亮相河北體育館網球館。據悉,「火眼」實驗室是規模化標準化的核酸檢驗平臺,可以提供一體化的病原檢測解決方案。
  • 與時間賽跑,華為為「火眼」實驗室提供網絡保障、端雲協同技術支持
    從6日凌晨,石家莊市對全體市民進行了全員核酸檢測,到8日24時,檢測全部結束,共檢測10251875人,累計檢出陽性人員354人。為了強化核酸檢測能力,於1月7日連夜啟動的「火眼」實驗室僅僅用了21小時,便於1月8日快速上線,火速亮相河北體育館網球館。據悉,「火眼」實驗室是規模化標準化的核酸檢驗平臺,可以提供一體化的病原檢測解決方案。
  • 河北石家莊:「火眼」實驗室助力疫情防控
    1月8日,工作人員從「火眼」實驗室旁走過。 當日,日檢測通量10萬單管的「火眼」實驗室(氣膜版)經過連夜建設,在石家莊市河北體育館網球館亮相。目前,工作人員正在加緊安裝調試設備,投入運行後每日最高可檢測核酸樣本量100萬人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