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眼」實驗室全球圍獵「新冠」

2020-08-04 臺海網

在武漢誕生 「火眼」實驗室全球圍獵「新冠」

「火眼」實驗室全球圍獵「新冠」

8月3日,長江日報記者探訪華大基因「火眼」實驗室,工作人員正準備對樣本進行檢測。

長江日報記者金振強 攝

8月3日下午,華大基因「火眼」實驗室內,檢驗技師張佳麗正將採樣管中的拭子樣本加到樣本板中。實驗室內,兩臺自動化提取儀正在運轉。

在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戰中,「火眼」實驗室「打滿全場」,「參與」了復工復產核酸檢測、集中核酸檢測排查等多次重點任務,日檢測量超3萬人份,一度全市最高。

如今,「火眼」實驗室從武漢「走」向了全國10餘個城市,並在阿聯、汶萊、塞爾維亞等17個國家和地區落地,在全球抗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參與武漢核酸檢測「三大戰役」

長江日報記者現場探訪,「火眼」實驗室採用板房材料建造,建在光谷生物城一棟樓一層。實驗室內設置規範,設滅活間、分液轉板室、核酸提取實驗室、病原擴增室。檢驗技師著三級防護服,經過緩衝區進入汙染區。樣本經由傳遞窗傳遞,避免實驗室內部的氣體互通。

華大基因國內「火眼」實驗室總指揮朱師達介紹,樣本從採樣點送來「火眼」實驗室後,先滅活,然後由採樣管取出放入樣本板,再進行自動化核酸提取、PCR擴增。如果某個樣本含新冠病毒核酸,經過30至40個循環的擴增,其病毒序列就會被檢測出來。

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工作人員介紹,「火眼」實驗室參與了我市核酸檢測「三大戰役」,分別是「四類人員」核酸檢測、復工復產核酸檢測、全市集中核酸檢測。它是全市檢測能力最強的機構之一,為我市抗擊疫情作出了重要貢獻。

8月3日當天,「火眼」實驗室檢測了158份樣本,但在武漢集中核酸檢測期間,「火眼」實驗室投入200位檢測人員,「三班倒」工作,40臺擴增儀24小時不停運轉,日檢測量超3萬人份。

■ 核心儀器及試劑盒「自給自足」

「火眼」實驗室又名武漢華大病原生物安全實驗室,達P2安全級別。1月底2月初,我市核酸檢測任務量激增,除了可開展核酸檢測的疾控機構和醫療機構外,我市積極動員第三方檢測機構參與。

華大基因提出建設「火眼」實驗室,取自「孫悟空火眼金睛」的典故,讓新冠病毒「無處可藏」。實驗室佔地面積2000平方米,可容納足夠的儀器和人員,採用負壓設計,外面的空氣可以進來,而內部的空氣無法外洩,需經專門的過濾通道後排出。

「建設如此高標準的負壓實驗室,按照以往的經驗至少要3個月,而中交二航局和我們當時只用了五天四夜。」朱師達說。

小小的核酸檢測試劑盒,看起來像普通的感冒藥盒,毫不起眼,卻是新冠病毒的追蹤「獵手」。不同於我市其他核酸檢測實驗室,「火眼」中用到的核心儀器設備、檢測試劑均由華大自主研發生產,檢測人員也都是自有員工,因此實驗室運轉靈活、銜接緊密,工作效率高。

■ 走向全球落地17個國家和地區

6月23日,北京首座氣膜版「火眼」實驗室正式運行。該實驗室位於北京大興區體育中心內,可移動、自動化,日檢測通量達到10萬人份,成為當前全球日檢測通量最大的氣膜「火眼」實驗室。

截至目前,華大基因運營的「火眼」實驗室已在北京、武漢、深圳、天津等16個城市落地,全國「火眼」實驗室最大日檢測通量超20萬人份。

「火眼」實驗室從武漢誕生,走向全球,已成為抗疫行動的「中國名片」,目前已在阿聯、汶萊、塞爾維亞、沙特、澳大利亞、菲律賓、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落地。

華大基因創始人汪建介紹,華大基因將立足武漢「火眼」實驗室,申請國家重點實驗室,將「火眼」實驗室檢測技術從傳染病向出生缺陷、腫瘤等疾病延伸,打造產業集群。同時,在漢建設生命科學研究院,承擔生命科學領域基礎研究,助力武漢重振。

「火眼」實驗室將繼續發揮優勢,促進生命科學領域研究,成為我市發展生命健康產業的「公共衛生新基建」。

長江日報記者黃琪 通訊員龔碧婧

【編輯:陳海峰】

相關焦點

  • 武漢誕生的「火眼」實驗室助力全球圍獵新冠病毒
    武漢火眼實驗室被多國複製【武漢誕生的「火眼」實驗室助力全球圍獵新冠病毒】新聞來了,早安武漢 在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戰中,「火眼」實驗室打滿全場,參與了復工復產核酸檢測、集中核酸檢測排查等多次重點任務,日檢測量可超3萬人份。如今,「火眼」實驗室從武漢「走」向了全國十餘個城市,並在阿聯、汶萊、塞爾維亞等17個國家和地區落地,在全球抗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探訪「火眼」實驗室:武漢誕生,助力全球圍獵新冠病毒
    1月底至2月初,武漢核酸檢測任務量激增,華大基因提出建設「火眼」實驗室,取自「孫悟空火眼金睛」的典故,讓新冠病毒「無處可藏」。在武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戰中,「火眼」實驗室打滿全場,參與了復工復產核酸檢測、集中核酸檢測排查等多次重點任務,日檢測量可超3萬人份。
  • 華為設備抵達火眼實驗室,接下來一幕令美開眼界
    據國內媒體本月11日最新消息披露,為應對疫情持續性反彈壓力,日前華為企業充分發揮自身科技優勢,迅速為火眼實驗室配備了網絡支持設備,有效提升了疫情監測等方面能力。
  • 華大基因「火眼」實驗室火速亮相河北 每日最高可檢測100萬人份
    此次華大馳援河北的高通量氣膜『火眼』實驗室由12艙『火眼』實驗室(氣膜版)和3艙快裝式負壓硬氣膜『火眼』組成,具備可快速建造、快速布局的優勢」。河北石家莊近日出現多例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1月8日,日檢測通量10萬單管的華大基因「火眼」實驗室火速亮相河北體育館。
  • 再登《自然》,氣膜版「火眼」實驗室又「火」了
    氣膜版「火眼」實驗室在北京大興區體育中心建成截至6月30日,已有3個氣膜版「火眼」實驗室在全國3個城市建成,總計檢測量超100萬例。氣膜版「火眼」實驗室已成為抗疫行動中的「中國名片」,在全球各地不同抗「疫」場景中發揮重要作用。作為疫情防控的硬核科技力量,同濟大學多個團隊參與氣膜版「火眼」實驗室的研發。
  • 氣膜版「火眼」實驗室投入使用
    位於羅湖體育館內的氣膜版「火眼」實驗室。華大基因供圖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8月17日訊(深圳商報記者 袁斯茹)記者從華大基因獲悉,為助力深圳抗疫,羅湖體育館建成了9艙氣膜「火眼」實驗室,8月16日投入使用。
  • 華大發布三款車載式「火眼」 「擎天柱」變身檢測實驗室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0月16日訊(深圳商報記者 袁斯茹)「火眼」實驗室有車載版了。10月16日,「火眼機動高通量應急檢測方案發布會」在深圳國家基因庫舉行。本次會議以「千裡馳援,克日即檢」為主題,發布了由華大聯合開發的三款車載式「火眼」。
  • 華大智造助力火眼實驗室最高日檢測通量破百萬
    1月6日起,河北石家莊啟動全員核酸檢測,計劃三天時間完成全市1100萬人口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  華大智造火速響應,緊急調配5套可快速搭建使用的快裝式負壓硬氣膜核酸檢測實驗室(簡稱「硬氣膜實驗室」)連夜運抵石家莊,其中,首套硬氣膜實驗室已於1月8日凌晨在河北體育館搭建,加上裝配了華大智造自動化設備的12艙「火眼」實驗室(氣膜版),預計總檢測日通量最高可突破百萬人份。  連夜搭建,12小時投入使用!華大智造硬氣膜火眼實驗室日最高檢測30萬人份!
  • 華大「火眼」有了太空艙版
    4月3日,全球首個氣膜版「火眼」實驗室在深圳國家基因庫揭幕。據悉,這個可充氣、低能耗、易運輸的生物實驗室,由華大基因和上海易託邦聯合設計,是為應對新冠病毒檢測制定的應急方案,日檢測量可達5000-10000人份。
  • 火眼實驗室馳援石家莊,最高日檢測通量破百萬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11日消息,1月6日起,河北石家莊啟動全員核酸檢測,計劃三天時間完成全市1100萬人口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為快速響應河北疫情防控,華大智造緊急調配快裝式負壓硬氣膜核酸檢測火眼實驗室(簡稱「硬氣膜火眼實驗室」)連夜運抵石家莊,併集結深圳、武漢、青島、北京、長春多地近100名工作人員奔赴抗疫戰場,徹夜在河北體育館搭建實驗室。隨著實驗室搭建工作的逐步完善,石家莊將在這場戰疫中加速實現100萬的日檢測通量!
  • 王石快手直播 帶老鐵探訪武漢華大基因火眼實驗室
    作為華大集團聯席董事長,王石親自擔任「導遊」,帶大家探訪參觀華大基因在武漢的火眼實驗室和總部基地。  王石示範穿防護服:就像穿著雨衣跑十公裡  進實驗室前,先來個「裡三層,外三層」。火眼實驗室主要用於新型冠狀病毒檢測,防護工作自然不能馬虎。
  • 我走入「火眼實驗室」,真相是……
    全香港141個檢測中心從早8時至晚8時開放,為預約的市民提供新冠病毒檢測。而截至4日下午,經普檢已發現8宗確診個案,其中4宗是曾確診並已康復出院的「復陽」個案,另外4宗是新增個案。圖片來源:特區新聞處「願檢盡檢」冀切斷傳播鏈走進檢測中心,入口處 「普及社區檢測計劃」的條幅赫然入目。
  • 揭秘石家莊「火眼」實驗室!日檢百萬人份!
    揭秘石家莊「火眼」實驗室!日檢百萬人份!每日最高可檢測樣本量達到100萬人份據陳戊榮介紹,新冠肺炎檢測模式最初是手動檢測,在2020年年初時,華大團隊自主研發出來新冠肺炎檢測自動化設備,在眼前的這個艙裡我們可以看到有很多自動化的設備,這些自動化的設備可以大大提高檢測效率。目前這一組「火眼」實驗室日檢測通量10萬單管,按10拖1模式計算每日最高可檢測樣本量達到100萬人份。
  • 「火眼」耀眼!華大基因業績「奔騰」之後的深謀遠慮
    只是沒想到,基因檢測這樣高深艱澀的科學,會因為一場遍及全球的新冠疫情,而成為各國人士街談巷議的公眾話題。從疫情爆發之初,華大基因就積極投入核酸檢測實驗室的組建工作。2月5日,華大基因第一座「火眼實驗室」就在武漢開始運作,每天檢測樣本數達到1萬份,大大緩解了武漢疫情檢測的壓力。這是華大基因的全球第一家「火眼實驗室」。截至4月30日,武漢火眼實驗室共完成35萬餘份樣本的檢測,實際每日檢測通量達到2萬人份,最快3個小時就能出具結果。
  • 直擊石家莊「火眼」實驗室
    中國日報網1月10日電 2021年1月10日,河北石家莊體育館網球館,檢測人員在「火眼」實驗室加緊檢測工作。「火眼實驗室」是規模化、標準化的核酸檢測平臺,可提供一體化的病原檢測解決方案,該「火眼」實驗室每日最高可檢測樣本量達100萬人份。
  • 「火眼」是這樣煉就的
    「火眼」是這樣煉就的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陳昊 黃秋霞  圖為檢測人員在石家莊「火眼」實驗室緊鑼密鼓地進行檢測工作  1月14日傍晚,河北省石家莊市河北體育館網球館內,一座座半圓柱體狀的白色氣膜實驗室排布開來
  • ...日檢測能力可達100萬人份 總臺央廣記者探訪石家莊「火眼」實驗室
    河北「火眼」實驗室總指揮、華大集團董事、黨委書記杜玉濤告訴記者,實驗室的名字取自「火眼金睛」的寓意,體現了實驗室用先進檢測技術,第一時間「發現」新冠病毒的目標。車載「火眼」實驗室(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杜玉濤介紹:「這個火眼實驗室(氣膜版)是基於我們當時在武漢建的第一個『火眼』實驗室的想法。
  • 武漢全球科研城市排名升至第13位
    原標題:全球科研城市排名升至第13位武漢抗疫科技成就獲世界認可華大基因「火眼」實驗室內,全副武裝的工作人員正準備對樣本進行檢測。自然指數顯示,中國除了北京和上海之外,另有4座城市躋身全球科研城市排名前20位,分別是南京(第8)、武漢(第13)、廣州(第15)與合肥(第20)。與2018年該榜單相較,武漢仍居全國第四,位次提升6位。據介紹,自然指數是由施普林格·自然集團於2014年首次推出,已發展成為國際公認的、能夠衡量機構、國家和地區在自然科學領域的高質量研究產出與合作情況的重要指標。
  • 實地探訪石家莊「火眼」實驗室!日最高檢測100萬人份核酸樣本
    記者實地探訪「火眼」實驗室1月8日,日檢測通量10萬單管的「火眼」實驗室(氣膜版)經過通宵連夜建設,在河北體育館網球館搭建完成,據悉每日最高可檢測樣本量達到100萬人份。此次華大馳援河北的高通量氣膜「火眼」實驗室由12艙華大基因「火眼」實驗室(氣膜版)和3艙華大智造快裝式負壓硬氣膜「火眼」組成,是抗疫之戰的「老兵」,積累了大量檢測經驗。
  • 記者獨家探訪石家莊「火眼」實驗室
    1月8號,石家莊「火眼」實驗室的建成,僅用時10小時,21個小時達到投入使用的狀態,且每日最高可檢測樣本量達到100萬人份。 「火眼」實驗室是規模化的核酸檢測平臺,可提供一體化的病原檢測解決方案。「火眼」實驗室的名字來源於《西遊記》,「雷神火神與方艙,還需火眼辨陰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