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房裡傍「蟲草」的保健品品種繁多。
熱線報料
如今,走進一家藥房,保健品總會擺在顯著的位置,品種繁多,讓人眼花繚亂。在很多人心目中,冬蟲夏草是昂貴的滋補品,更是送禮時的選擇之一。
然而,臨海的張女士近日向本報維權記者反映,她最近去藥店購買滋補品時,店員向她極力推薦了一種蟲草菌絲體口服液,說是冬蟲夏草的提取物。「前不久,我才知道,蟲草菌絲體與冬蟲夏草完全是不一樣的東西。作為商家,應該是知道有區別的,卻故意誤導消費者,這種行為讓人心裡不是滋味。」張女士說。
記者調查
◇商家
極力推薦蟲草菌絲體口服液,稱吸收更好
張女士告訴記者,年前,她父親的左腿因為靜脈曲張,到醫院進行了手術。手術後,張女士要去醫院看望父親,便到了臨海人民路的一家藥店購買一些滋補品送給父親。
「滋補品有很多種,蛋白質粉、冬蟲夏草、靈芝、各類口服液等,我也不知如何挑選,便向店員諮詢。」張女士說,當時,店員向她推薦了蛋白質粉和蟲草菌絲體口服液,「蟲草菌絲體口服液因為品牌不同,有100多元的、200多元的,我覺得送給自己父親吃的,這個價位不夠貴重,所以又諮詢了冬蟲夏草的價格。」
張女士在該藥店看了好幾種冬蟲夏草,價格都很昂貴,一盒動輒就要幾千元,這讓張女士有些猶豫不決。「反倒是店員一直向我推薦蟲草菌絲體口服液,店員說,冬蟲夏草價格高,一般都是煲湯,做法還講究,太麻煩,而口服液是提取出來的,直接喝下去就好了,吸收也好,兩樣原材料是一樣的,就是口服液中冬蟲夏草的含量少一點,所以便宜一點。」張女士說,最終,她在店員的推薦下買了兩盒蟲草菌絲體口服液和其他一些保健品。
◇消費者
商家有意誤導消費者
張女士說,因為該藥店店員的介紹,她一直以為蟲草菌絲體口服液就是以冬蟲夏草為原料的,可兩者價格的懸殊也是她心中的疑惑。前幾天,張女士到醫院看中醫時,就順便諮詢了醫生,結果醫生的答案讓她大吃一驚。
「醫生說,一個是冬蟲夏草,一個是蟲草菌絲體,就是字面上也是不同的東西,怎麼會是同樣的東西呢?」張女士說,她在藥店購買保健品時,反覆地問過店員,蟲草菌絲體口服液與冬蟲夏草有沒有區別,作為藥店的店員,不應該不清楚。如果明明是不同的東西,店員卻說原材料是一樣的,這不是有意誤導消費者嗎?「不過蟲草、蟲草菌絲體、冬蟲夏草,這感覺上好像都差不多,不懂行的人真的很難區分。」
◇多家藥店
稱「蟲草」類保健品均以冬蟲夏草為原料
只是含量不同
日前,記者走訪各大藥店發現,在售的有很多叫做「蟲草」的衍生產品,比如「蟲草菌絲體膠囊」、「複方蟲草口服液」、「複方蟲草補腎口服液」、「蟲草菌絲體口服液」等等,似乎都以不同的方式與「冬蟲夏草」製品搭邊,有些包裝還將「冬蟲夏草」四個字特意放大,價格則一般在100元至300元之間,而冬蟲夏草的價格每克都要四五百元左右,包裝一般為一盒3克、6克、9克、30克等。
走訪中,記者隨機採訪了一些消費者,大部分消費者認為,蟲草、蟲草菌絲體應該都與冬蟲夏草有關。「冬蟲夏草可能是原生態的,買了之後,我們自己拿回家煲湯喝,而蟲草菌絲體口服液應該以冬蟲夏草為原料,廠家進行加工後製成的吧。」市民陳先生說。
在椒江保濟新藥房康平路店,針對該店售賣的蟲草菌絲體膠囊、冬蟲夏草膠丸、冬蟲夏草菌絲體口服液及冬蟲夏草,記者向店員諮詢:「這四者在成分上、原料上有什麼區別?」
「都是冬蟲夏草,原料上都是一樣的,只是膠囊和口服液添加了一些輔料,沒有原生態的冬蟲夏草那麼純。」店員說。
「冬蟲夏草那麼貴,既然以冬蟲夏草為原料,為什麼口服液、膠囊這麼便宜,一盒才一兩百元?」記者問。
「因為添加了輔料啊,冬蟲夏草的含量沒有那麼多啊。」店員說。
記者隨後查看了這幾樣產品的配料表,基本上都寫著:蟲草粉、冬蟲夏草菌絲體或是蟲草菌絲體等,並未直接標明以冬蟲夏草為原料。蟲草衍生產品緣何與冬蟲夏草價格懸殊,記者先後採訪了臨海人民路的泰隆大藥房及巾山中路的多家藥店,店員的回答基本上都是「含量不同,所以價格不同」。
◇中醫
蟲草菌絲體是人工提取的
與冬蟲夏草不同
那麼蟲草、蟲草菌絲體、冬蟲夏草,這三者是不是同一種東西呢?
昨日,記者採訪了我市一名中醫葛醫生。葛醫生告訴記者,冬蟲夏草確實是個寶,冬天是蟲,夏天是草。「冬蟲夏草只能生長在寒帶高山,僅分布在我國青藏高原地區和喜馬拉雅山南麓的部分地區。冬蟲夏草可以人工繁殖培育,但是到現在為止還在實驗室的實驗階段。」葛醫生說,「也就是說,冬蟲夏草目前只有天然野生的,只能在特殊區域特殊環境下才能生長。由於受到分布地域局限以及長期以來過度採挖的影響,其天然產量十分有限,且呈逐年下降的趨勢。」
葛醫生說,現在,很多人將冬蟲夏草簡稱為「蟲草」,但事實上蟲草有好多種,估摸有400多個品種。「而在這400多種蟲草裡面,除了冬蟲夏草以外,有的具有一定的藥物保健作用,有的則含有毒成分,對人體有害。所以,冬蟲夏草還是不要簡稱『蟲草』為好,不然,概念就混淆了。」葛醫生說,冬蟲夏草菌絲體則是從天然的冬蟲夏草分離出來的菌種,經過人工方式、工廠化生產的方法培養出來的。「冬蟲夏草菌絲體,目前不能直接提取,是人工培養的,但很多消費者誤認為是冬蟲夏草的菌絲體。此外,人工提取的蟲草菌絲體不含蟲草其他成分,比如蟲草酸、蟲草多糖等,其功效比不上冬蟲夏草。」
傍上「蟲草」就身價百倍
保健品市場有點亂
針對記者走訪的結果,葛醫生表示:「藥店普通的店員如果不清楚蟲草、蟲草菌絲體及冬蟲夏草之間的區別,是可以理解的,但每個藥店一般都有執證的藥師,藥師不應該不知道。再者,冬蟲夏草也不是吃一兩次就能達到明顯的效果的,想要健康的身體,還是要多注意平常的生活習慣,均衡飲食,適當鍛鍊。」
葛醫生坦言,目前保健品市場確實有些混亂,菌類、黴類似乎傍上「蟲草」兩字就身價百倍,而且因為冬蟲夏草的產量逐年降低,市場上出現了不少摻假現象。除了「冬蟲夏草」外,其他保健品也非常混亂,有的打著「西洋參」的旗號,實際則為「生曬園參」;有的聲稱是「鹿茸片」,實則是用鹿角片染色而成;有的宣稱是「瑪咖」,實際是「蕪菁」;有的甚至用「魚肝油」冒充「魚油」生產成嬰幼兒食品。
「如果消費者自己不熟悉,最好還是到信譽好的大藥房購買,購買前諮詢一下專業的人員會比較好。」葛醫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