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感、大氣科學期刊編輯交流會在遙感地球所召開

2020-11-28 中國科學院

遙感、大氣科學期刊編輯交流會在遙感地球所召開

2015-11-13 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

【字體:

語音播報

  116日至7日,遙感、大氣科學期刊編輯交流會在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密雲衛星接收站召開。此次交流會由遙感地球所國內學術部主辦,共有遙感、大氣領域相關期刊的20多名編輯參加。 

  交流會上,來自《遙感學報》、《中國圖象圖形學報》、《大氣科學進展》、《大氣和海洋科學快報》、《大氣科學》、《氣候和環境研究》等六個期刊的青年編輯,就策劃組織前沿熱點專欄、探索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提高期刊學術質量、研究期刊國際化及數位化發展、探討數據論文出版形式等期刊發展的熱點問題展開了積極而熱烈的交流和討論 

  會後,與會人員參觀了衛星數據實時接收系統和遙感衛星數據初級產品處理系統,對遙感與數字地球領域的研究及重大應用有了直觀而深入的了解。 

  目前,中國科技期刊大多數仍處於單刊獨立運作的傳統模式,面對數字出版和新媒體的挑戰,以及與國外大型出版集團的競爭,不僅需要體制機制的轉變,更需要交叉學科間期刊的聯合互動,通過優勢資源和信息的互通交流,探索適合中國科技期刊的新模式。此次交流會進一步促進了遙感與大氣學科間的融合,增進了期刊編輯之間的交流,擴大了《遙感學報》和《中國圖象圖形學報》的期刊影響。 

  11月6日至7日,遙感、大氣科學期刊編輯交流會在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密雲衛星接收站召開。此次交流會由遙感地球所國內學術部主辦,共有遙感、大氣領域相關期刊的20多名編輯參加。 
  交流會上,來自《遙感學報》、《中國圖象圖形學報》、《大氣科學進展》、《大氣和海洋科學快報》、《大氣科學》、《氣候和環境研究》等六個期刊的青年編輯,就策劃組織前沿熱點專欄、探索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提高期刊學術質量、研究期刊國際化及數位化發展、探討數據論文出版形式等期刊發展的熱點問題展開了積極而熱烈的交流和討論。 
  會後,與會人員參觀了衛星數據實時接收系統和遙感衛星數據初級產品處理系統,對遙感與數字地球領域的研究及重大應用有了直觀而深入的了解。 
  目前,中國科技期刊大多數仍處於單刊獨立運作的傳統模式,面對數字出版和新媒體的挑戰,以及與國外大型出版集團的競爭,不僅需要體制機制的轉變,更需要交叉學科間期刊的聯合互動,通過優勢資源和信息的互通交流,探索適合中國科技期刊的新模式。此次交流會進一步促進了遙感與大氣學科間的融合,增進了期刊編輯之間的交流,擴大了《遙感學報》和《中國圖象圖形學報》的期刊影響。 

列印 責任編輯:陳丹

相關焦點

  • 2018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遙感非再生資源實驗室招聘客座...
    2018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遙感非再生資源實驗室招聘客座研究生公告 2018-07-23 16:56:15| 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 為滿足一帶一路環境遙感項目工作需要
  • 泛歐亞科學實驗計劃(PEEX)北京辦公室落戶遙感地球所
    5月19日,泛歐亞科學實驗計劃(Pan-Eurasian Experiment,簡稱PEEX)北京辦公室揭牌儀式暨中芬雙邊研討會在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召開,這標誌著PEEX北京辦公室正式落戶遙感地球所並開始運行。
  • 我國智能高光譜遙感研究受到國際同行高度關注
    我國智能高光譜遙感研究受到國際同行高度關注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7-07 13:45 來源: 自然科學基金會網站    6月2-5日,第七屆國際高光譜圖像與信號處理大會(IEEE WHISPERS 2015)在日本東京召開,大會共設3個特邀報告,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張兵研究員應邀作了題為「智能高光譜遙感發展展望
  • 2016國際地球科學與遙感大會開幕:促進我們對地球的認識
    7月11日消息,由國際電子與電氣工程師協會地球科學與遙感學會主辦,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和復旦大學協辦的第36屆國際地球科學與遙感大會(簡稱IGARSS 2016)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
  • 2016 國際地球科學與遙感大會開幕:促進我們對地球的認識
    7月11日消息,由國際電子與電氣工程師協會地球科學與遙感學會主辦,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和復旦大學協辦的第36屆國際地球科學與遙感大會(簡稱IGARSS 2016)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
  • 遙感地球所科研人員走進首師大附中永定分校---中國科學院
    遙感地球所科研人員走進首師大附中永定分校 2017-03-15 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 【字體  首先,孫源介紹了遙感的定義、遙感的發展歷史、各個國家在遙感領域的發展階段。其次,她具體介紹了遙感技術廣泛應用的各個領域,包括旅遊、軍事偵察、國土測繪、地質勘探、海洋監視、氣象觀測、農業調查、環保監測和災害應急等,帶領同學們認識遙感科學與技術、我國科學家在遙感研究領域所付出的艱辛努力以及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果。
  • 遙感地球的脈動
    而過去的10年,也恰逢中國衛星遙感科技大發展的時期。中科院院士郭華東曾判斷,經過40餘年的發展,中國已經成為遙感大國,已躋身國際先進水平行列。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空天院科研人員感到,他們大展拳腳的機會來了。2013年,「全球遙感空間信息系統」作為空天院(原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一三五」規劃中的一項重大突破項目全面啟動。
  • 讀懂地球:遙感大數據驅動下的地球系統科學研究—新聞—科學網
    未來,遙感結合大數據,如何更好推動地球系統科學發展?傳統地球系統科學又如何更好適應大數據時代?對此,《中國科學報》記者近日專訪了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副院長張兵研究員,他從遙感大數據的角度進行了分析並提出了應對之策。
  • 陳述彭:遙感應用與數字地球
    ,並論述了遙感和「數字地球」與地球信息科學的相互關係。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FY-3系列,已列入2002年至2020年研製計劃,此衛星系列將極大地提高對地觀測和全球大氣探測的能力。 1.2 資源衛星系列 1999年10月中巴地球資源遙感衛星(CBERS)成功發射。由中國與巴西聯合研製,開創了發展中國家航天高技術合作的先例。
  • 車濤:冰凍圈遙感,助力「三極」大科學計劃
    5 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 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6 中國科學院大學 地球與行星科學學院 冰凍圈是地球氣候系統五大圈層之一,其組成包括冰川(含冰蓋)、凍土、積雪、河冰、湖冰、海冰、冰架、冰山,以及大氣圈內的冰晶和過冷水雲、降雪、冰雹與霰。
  • 冰凍圈遙感:助力「三極」大科學計劃
    冰凍圈的變化與氣候、水循環和生態系統的變化有密切關係,其不僅直接影響全球氣候、海平面、湖泊和河流的變化,還會對生態與環境及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帶來影響,因此冰凍圈科學在地球科學和人文科學中有著特殊地位。 冰凍圈涉及生態、水文、大氣、海洋、災害等相關學科。通過加強與這些學科的交叉融合,增強冰凍圈遙感在冰凍圈氣候、水文、生態環境和災害等方法的應用能力,從而在解決這些應用領域的科學問題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同時,冰凍圈科學與不同學科領域的發展又為冰凍圈遙感學提供新的科學問題和應用機遇。
  • 中國國際農業遙感應用技術高峰論壇
    >河北省遙感應用協會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河北數據與應用中心河北省航天遙感信息處理與應用協同創新中心領將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媒體支持:中國測繪網 www.cehui8.com 往屆嘉賓(排名不分先後,包括但不限於): 童慶禧  中國科學院 院士顧行發  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遙感所 研究員徐  文
  • 定量遙感和定性遙感概念_遙感 - CSDN
    大氣成分大氣是由多種氣體及氣溶膠所組成的混合物。b地球自轉引起的影像偏斜糾正:對於動態傳感器,特別是太陽同步衛星遙感平臺(LAND SAT)上的傳感器,會產生幾何畸變。c地形起伏引起的幾何變形糾正:d地球曲率引起的影像畸變糾正:對中心投影、全景投影、斜距投影產生影響。
  • 《遙感學報》被EI Compendex資料庫收錄
    《遙感學報》被EI Compendex資料庫收錄 2015-12-16 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IEEE J-STARS「面向流域科學的多尺度遙感」專刊徵文來啦!
    徵文背景     流域是開展地球系統科學實踐的理想單元,也是進行遙感試驗研究的天然平臺。由於衛星遙感具有較好的可重複性和空間覆蓋能力,已經成為觀測與理解流域陸地表層和次表層系統中水文和生態過程複雜動態變化和相互聯繫、陸表―大氣過程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
  • 遙感技術在水環境和大氣環境監測中的應用分析
    關鍵詞:遙感技術;水環境;大氣環境;監測;應用;分析;前言:遙感技術,它主要是從飛機及其它飛行器、人造衛星等中採集物目標電磁輻射的信息,用以判認地球資源及環境的一項科學技術。那麼,為了能夠切實地達到這一發展目標,就需相關水環境及大氣環境的監測單位,能夠提高對遙感技術的重視程度,將遙感技術科學地、合理地運用至水環境及大氣環境的各項監測工作當中,以充分發揮遙感技術各項應用優勢,提升水環境及大氣環境的各項監測工作專業性水準,翻開水環境及大氣環境相關監測業發展的新篇章。
  • 【中國新聞網】「碳核查遙感技術體系研究」啟動會在珠海召開
    記者29日從北師大珠海分校獲悉,由該校承擔的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基於碳衛星的遙感定量監測應用技術研究」項目第三課題——「碳核查遙感技術體系研究」啟動會28日在珠海召開。據了解,該課題是近年來珠海高校獲得的第一個863計劃課題,已通過科技部組織的實施方案論證,獲得2013年立項支持,預算經費865萬元人民幣,項目執行周期為3年。
  • 2019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考研招生簡章
    2019年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成立於2012年9月,在中科院遙感應用研究所、中科院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科學中心基礎上組建,為中科院直屬綜合性科研機構。
  • 【中國科學報】遙感地球的脈動
    藉由衛星的眼睛看清地球,在一幅幅遙感圖上遨遊世界,及時發現全球變化和人類活動的蛛絲馬跡,這是中國遙感人的夢想。  近日,中科院公布了「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空天院)的「全球遙感空間信息系統」項目榜上有名。
  • 遙感地球的脈動|「率先行動」計劃
    而過去的10年,也恰逢中國衛星遙感科技大發展的時期。中科院院士郭華東曾判斷,經過40餘年的發展,中國已經成為遙感大國,已躋身國際先進水平行列。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空天院科研人員感到,他們大展拳腳的機會來了。2013年,「全球遙感空間信息系統」作為空天院(原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一三五」規劃中的一項重大突破項目全面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