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動物奇遇記·第2講」小豬佩奇的原型,是傳說中吸食噩夢的祥...

2021-01-09 錢江晚報

《夜行動物奇遇記》繼續上課,今天是第二講,點擊就可聽課。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的朋友們,大家好,歡迎聆聽《夜行動物奇遇記》,我是杭州野生動物世界獸醫院院長劉建勳。

去年,一部叫做《小豬佩奇》的動畫片火遍了網絡,並一躍成為「社會人」的標誌。不過,大家喜歡的「佩奇」雖然頂著小豬的名字,但它鼻子長、耳朵小、酷似吹風機的長相,在我看來,倒並不很像豬,反而與另一種動物十分相似,那就是貘(mò)。

(▲圖:成年馬來貘)

貘(mò),乍一聽,你可能覺得有些陌生。但如果你真正認識了它,會發現它比「小豬佩奇」更加奇特多趣。

【一】

貘可謂是動物界的喜劇大咖,單看長相就天生喜感。

它們一副呆頭呆腦的樣子,體型像豬,但更龐大,身體滾圓而肥壯,皮膚很厚,鼻吻向前突生,發育成了圓筒狀,且能自由伸縮。兩隻眼睛很小,位於頭部兩側,仿佛總是昏昏欲睡的樣子。耳朵大而豎立,中間長著一撮(cuō)鬃毛,身後甩著一條不成比例的短小尾巴。

(▲圖:成年南美貘)

看上去,它們的鼻似象,耳似犀,足似虎,軀似熊,像極了動物界的「混血兒」。這一副進化不完全的另類模樣似乎在透露著——它們是一種「史前動物」。

事實的確如此。在經典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中,貘就是和遠古人類一同出現的角色。

貘的生存歷史最早可追溯至五千萬年前。它們是現存最原始的奇蹄目動物,與馬、犀牛是近親,而且幾千萬年來,貘幾乎沒有什麼變化,堪稱「活化石」。

(▲圖:南美貘一家)

如果將歷史倒退幾千萬年,在南極洲以外的每一片大陸上,貘都廣泛分布。我國在四千萬年前的始新世,也有始祖貘的生存。河南安陽出土的真貘殘片,就是最可靠的歷史見證。2003年,貴州省博物館還在考古中發現了距今二十萬年前的巨貘化石。

然而,現在世界上絕大部分的貘都已滅絕了,僅剩下山貘、中美貘、南美貘、卡波馬尼貘和馬來貘五種,且均為瀕危物種。其中,前四種都分布在美洲,只有馬來貘一種分布於東南亞。

(▲圖:成年馬來貘)

【二】

在貘這個稀有的家族中,馬來貘和南美貘扮演著截然不同的角色。

馬來貘,又叫亞洲貘,是貘類中最大的一種,毛色也和其他四種貘有鮮明的區別。它們全身黑白相間,頭部和身體的前部、腹部、四肢及尾巴均為黑色,但身體的中後部為灰白色,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就像是身穿「尿不溼」的神獸。

(▲圖:成年馬來貘)

和大熊貓相似,這身黑白分明的迷彩服正是馬來貘的自我保護色,特別是在月夜的陰影之下,它們會和身處的叢林融為一體。

馬來貘主要生活在低海拔的熱帶雨林,分布於東南亞的馬來半島、蘇門答臘、泰國、柬埔寨和緬甸,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國寶。

(▲圖:馬來貘一家)

南美貘,又名低地貘,則是現存貘中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一種。它們全身披覆著深褐色毛髮,硬長粗壯的黑色鬃毛自頭頂向後延伸至頸背,耳朵邊緣則有一圈白色描邊,仿佛掛著精緻的鉑金耳墜。

(▲圖:成年南美貘)

棲息於亞馬遜雨林和亞馬遜盆地的南美貘,喜歡在地勢平緩、周邊環覆水域的地方安家,因此便有了「低地貘」的外號。

有趣的是,儘管成年的馬來貘和南美貘相貌迥異,但貘的幼崽毛色都會呈現像斑馬一樣的條紋和斑點,這些斑紋會幫助幼年貘更好地隱蔽在叢林中,而後隨著年齡的增長,它們的「花衣」才逐漸消失。

(▲圖:成年南美貘和幼崽)

(▲圖:成年馬來貘和幼崽)

【三】

你或許很難相信,像貘這樣大腹便便的傢伙,其實是不折不扣的素食主義者。它們以多汁植物的嫩枝、樹葉、野果,特別是水生植物為主食,能吃近一百種植物。

(▲圖:成年馬來貘)

貘視力不佳,個個都是天生的「近視眼」。它們不喜歡強光的刺激,因而,白天常常躲在陰暗的地方休息,夜間才出來活動。

(▲圖:夜間馬來貘)

儘管夜視力並不好,但靈敏的聽覺和嗅覺,使貘在夜間也可以輕鬆自如地行動。每當來到陌生的地方時,貘常常會翻起上吻,張大鼻孔左右嗅聞,同時齜牙咧嘴,發動獨有技能——裂唇嗅反應,以探測自己是否能夠安然享用美食。

(▲圖:馬來貘覓食)

它們尖長的上吻連著鼻子,像大象的鼻子一樣靈活,能上下左右隨心所欲地運動,既能巧妙地裹卷植物的葉子和嫩芽,也能折斷細小的樹枝樹幹,還能採摘植物的果實。

(▲圖:馬來貘覓食)

除了咀嚼草葉填飽肚子、隨時注意周遭的風吹草動外,在夜間,下水嬉戲是貘最大的愛好。

(▲圖:馬來貘遊泳)

貘喜愛水,具有非凡的遊泳和潛水本領。遊泳時,它們可以將長鼻子伸出水面來進行呼吸,還可以在淺水處長久地行走,如履平地。這不僅是它們消暑的一種方式,也是為了讓魚幫助它們清除隱藏在皮上的寄生蟲。

(▲圖:馬來貘潛水)

每當遇到天敵追蹤,膽小的貘就低頭奔跑,最常用的招式就是迅速潛逃到水中躲避,使那些水性不熟的猛獸無可奈何。

(▲圖:馬來貘一家)

有時候,興致來了,在夜色的籠罩下,貘時不時還會高歌一曲,亮出它們奇特而尖細的小蜜嗓。

(▲圖:夜間馬來貘)

【四】

老實說,中國人對貘並不熟悉,但在我們的歷史典籍和一些傳說中,常常出現這種動物的身影。

在西周時期,中華大地曾流行一種造型怪異的酒器。它仿照一種動物的模樣,體態肥碩,有大象般的蒲扇耳朵,豬玀似的小圓眼睛,和長長的嘴巴。這種酒器就叫「貘尊」,原型便是上古時代人們眼中極為兇猛的怪獸——貘。

(▲圖:馬來貘)

為什麼膽小的貘在古人眼裡是兇猛的?據我推測,這和貘的長相有很大關係。在古代,模樣古怪的貘還一度被視作闢邪寶物。

「貘者,象鼻犀目,牛尾虎足,生於南方山谷中,寢其皮闢瘟,圖其形闢邪。予舊病頭風,每寢息,常以小屏衛其首。」唐代詩人白居易就在《貘屏贊》中提到,自己曾患有頭痛,感覺是邪風所致,因此,睡覺時用繪有貘的屏風來緩解頭痛,並且親測有效。

自古以來,貘就充滿神話色彩。在民間,還有一個由來已久的傳說,認為貘是一種會食人噩夢、留下美夢的神獸。

關於食夢貘的傳說,最早記錄可能出現在唐代一本名叫《唐六典》的書中。據書中記載,當時朝廷在冬季舉行盛大的祭祀時,歌童所唱的歌詞中有一句 「伯奇食夢」。後來,人們便傳言這個神會吃掉噩夢,叫「莫奇」,也就是食夢貘。

(▲圖:成年馬來貘)

傳說中,貘在每一個夜晚,會從幽深的森林裡啟程,來到人類居住的地方,發出像搖籃曲一樣的叫聲,還人安寧之眠,同時把人類的噩夢,一個接著一個地收入囊中。貘在吸食完人們的噩夢後,便又悄悄地返回叢林,繼續神秘的生活。

後來,這種民間信仰還傳入了日本。在日本,貘被視作吉祥之物,貘的畫像、文字等被人們製作成各種各樣的物件,以祈求好運。

(▲圖:南美貘)

還記得陳凱歌導演的電影《妖貓傳》嗎?電影原著是一本日本小說。小說作者叫夢枕貘,他取這樣一個筆名就和貘吃掉噩夢的傳說有關,有意思的是,他寫的小說也多為充滿了神秘色彩的魔幻小說。

【五】

可惜的是,在中國野外,貘早已銷聲匿跡。

由於人類砍伐森林、開闢種植園、狩獵等活動,在東南亞地區,過去30年,貘的數量也在不斷下降。加之,馬來貘的繁殖率很低,每胎僅生一仔,且新生兒成活率不高,情況堪憂。馬來貘已被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Ⅰ級保護動物。

(▲圖:馬來貘幼崽)

目前,在中國,僅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北京動物園、香江野生動物園及臺北市立動物園4家動物園內,你才能看到傳說中神秘的貘。

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共展示有5隻馬來貘、3隻南美貘,其中,有兩隻馬來貘寶寶。

2016年和2018年,我們相繼收穫了兩隻馬來貘「小王子」——哥哥「斑尼」和弟弟「墨寶」。

(▲圖:哥哥「斑尼」小時候)

(▲圖:弟弟「墨寶」和媽媽)

今年6月,又有一個憨態可掬的馬來貘「小公主」成功降生。這對整個華東地區而言,都是一件大喜事。

(▲圖:馬來貘「小公主」)

這是華東地區首例雌性馬來貘繁育,從遺傳學的角度來看,新生雌性個體將對馬來貘今後的繁育和保護工作有很大幫助。

(▲圖:馬來貘「小公主」和媽媽)

而今3歲半的「斑尼」,再過一年,就成年了。為了避免近親結婚,7月,「斑尼」一路北上,被我們送去了北京動物園。我們期望,長大成熟的它會和北京的馬來貘相親相愛,在那裡,娶妻生子,開枝散葉。

(▲圖:哥哥「斑尼」即將成年)

【心得分享】

大學時,我學習的是家畜獸醫,畢業後,在東北虎林園從事東北虎飼養管理和獸醫工作,但我想接觸更多的野生動物。後來,我來到杭州野生動物世界,看到了那麼多珍稀野生動物。其間,也遇到過危重病例,但通過我們獸醫團隊的努力,讓動物重新獲得健康時,很有成就感!

(感謝杭州野生動物世界提供圖片,部分圖片由楊曉軒拍攝;視頻拍攝楊曉軒,製作盛銳;海報繪製王璐)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音頻小課◆◆◆

請分享到朋友圈

轉發給更多朋友

相關焦點

  • Vlog|《夜行動物奇遇記》粉絲夜探動物城,揭開猛獸真面目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張蓉 通訊員 董森超 文 吳元峰 攝 邵帥 視頻製作夜幕下的動物世界,都藏著什麼秘密?「這隻小貘好興奮,一直圍著媽媽蹦蹦跳跳。」10歲女孩田芮驚喜地發現,長得呆頭呆腦的貘也會歡快地奔跑。「那幾隻老虎竟然在打架!」
  • 《夜行動物奇遇記》 音頻小課今日上線
    這裡有一組來自夜行動物的留言,請查收。炎炎夏日,白天變得浮躁而漫長,夜晚卻似乎更加生機勃勃。它們,這些在夜深人靜時發光的生命,一起拼湊起了這座城市中的仲夏夜。它們有誰?過著怎樣的夜生活?身上藏著什麼秘密?  今起,錢江晚報特邀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多位專家,用聲音帶你開啟一場動物奇妙夜,揭開動物世界內鮮為人知的的另一面。
  • 「夜行動物奇遇記·第1講」從咆哮山林到圈養繁育,最接近原始虎的...
    《夜行動物奇遇記》現在開始上課啦,今天是第一講,點擊就可聽課。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的朋友們,大家好,歡迎聆聽《夜行動物奇遇記》,我是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動管部經理馬敬華。你有沒有好奇過,為什麼喜歡熬夜的人會被叫作「夜貓子」?
  • 「夜行動物奇遇記·第3講」身為猛獸,猞猁竟是動物界的「裝死大師」?
    《夜行動物奇遇記》繼續上課,今天是第三講,點擊就可聽課。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的朋友們,大家好,歡迎聆聽《夜行動物奇遇記》,我是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動管部飼養主管施偉斌。今天,我要帶大家認識的夜行動物是一種美麗卻又危險的大貓。它長著一張小獅子般英俊的臉龐,眼睛像藍寶石般明亮,兩頰毛髮蓬鬆下垂,稍圓的臉上會露出笑眯眯的模樣。
  • 「夜行動物奇遇記·第6講」謎一樣的身份,美洲獅究竟是不是獅子?
    《夜行動物奇遇記》繼續上課,今天是最後一講,點擊就可聽課,大家一定要認真聽哦。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的朋友們,大家好,歡迎聆聽《夜行動物奇遇記》,我是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動管部領班李賢軍。時隔25年,上個月,動畫電影《獅子王》真獅版上映,帶起了一波回憶殺,讓大家的目光再度聚焦於「草原之王」獅子的身上。
  • 陰陽師:農村突現食夢貘祥獸,傳說會吃噩夢,祥獸瑞獸真實存在?
    hello,大家好,歡迎來到《浩浩遊戲大人評遊戲》,今天小編和各位小夥伴們聊一下「陰陽師:農村突現「食夢貘」祥獸,傳說會吃掉噩夢,你們有見過?」的相關內容,希望各位小夥伴們喜歡!陰陽師發展到現在總共一百多個式神,其中很多式神的來源都是日本神話中的妖魔鬼怪!但是這些日本中的妖魔怪鬼式神是很多從我們中國《山海經》中的異獸為原型的,相信各位小夥伴們也清楚,並且這些雖然有點是根據生活改變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這種東西是根本看不到的。在這小編問大家一個問題,那就是各位小夥伴們認為陰陽師中哪個式神是最醜的!那100%毫無疑問的是食夢貘當選!
  • 夜行動物,冬眠已醒
    有這樣的一個群體白天他們是手捧星巴克穿梭於寫字樓的都市白領精英嚴肅認真,不苟言笑為了出一個完美的提案費盡心神夜晚,他們將內心從枷鎖牢籠中釋放釋放禁錮的熱情卸下偽裝,專注自我迷離的燈火下就像瑪麗黛佳四月即將上市的新品 「夜行動物眼影盤」and「夜行動物唇釉」。無需偽裝,釋放真我。「夜行動物眼影盤」眼眸流轉,鎖定獵物想在人群中閃耀卻又怕太招搖,為了低調只敢選擇大地色啞光眼影,對高調的姿態望而生畏,仿佛泯然眾人做個小透明才有安全感。可為何一定要屈服於平凡,大家都是第一次做人,要做,就做不一樣的人。
  • 各種民間傳說鬼怪介紹之百鬼夜行(十五)
    各種民間傳說鬼怪介紹之百鬼夜行(十五)百鬼夜行,其中的百鬼大部分來自中國和最初在佛教場所盛傳,為弘揚佛法神奇,人們開始流傳夜間百鬼出沒、傷人性命的傳說平安時代,後來,日本「說話」這一形式中產生了比較完整的描述百鬼夜行作品,並滲透到繪畫、戲劇中去。
  • Tizzy T中國巡演「夜行動物園」海報中十二種夜行動物哪一種是你
    前不久,Tizzy T中國巡演「夜行動物園」發布主視覺海報,繼概念版海報後再次點燃了歌迷們對於巡演的期待。這一次,十二站巡演分別代表的動物一一曝光,隨著懸念的一步步揭示,Tizzy T籤約摩登天空後的首次個人巡演也將正式拉開帷幕。分站海報首次露出十二隻夜行動物躍然圖上鼯鼠也稱飛鼠,現在因容易馴化而常被人們作為通人性小寵物。
  • 神奇的夜行動物
    ,分別是:(1) Diurnality animals:日行性動物:只在白天活動,如松鼠、鳴禽;(2) Nocturnality animals:夜行性動物:只在夜晚活動,如貓頭鷹、黃鼬;(3) Crepuscular animals:活躍於黃昏的動物:通常被列為夜行動物的範疇。
  • 日本的「鬼怪文化」談
    唐傘小僧、掃箒神動植物精靈類除了人之外,常接觸的動物或少見的稀有動物也被妖魔化,像《聊齋志異》中出現的久活成仙的動物。狐、狸貓、貓又自然現象類常見的風、火、雷、雨、雪等自然現象,因為人類不了解而心生恐懼,進而成為妖怪的象徵。雷神、精靈風怨念亡靈類人死後因為怨念還在,因此靈魂還徘徊在死後的地方遲遲不離開的幽靈。數盤子的阿菊人物妖怪類因為怨恨過度,而變成了半人半妖的活怪物。
  • 《夜行動物》何謂愛的反義詞
    不愧是傳說中從時尚設計師跳槽成電影導演的狠角色,先不說什麼服裝打扮那些我覺得都還好,但對於視覺的玩弄湯姆福特操演得十分上手,幾幕讓觀眾產生誤會的畫面與鏡頭,在他眼中只是藝術品被借來轉場用的小巧思,卻屢屢成為觀眾驚訝瞠目的一瞬間。
  • 百鬼夜行丨「化鯨」
    一個漁村可以從一頭鯨魚的肉與油中獲得巨額財富。然而,這樣的天賜並非沒有代價,許多漁民聲稱這些鯨魚的靈魂化作了「化鯨」,伺機報復那些奪去其生命的人類。那些見到「化鯨」的人都會感染可怕的詛咒,並在回到家時將詛咒帶回給整個村莊。「化鯨」的詛咒會給所襲擊的村莊帶去饑荒、瘟疫、火災以及其他類型的災禍。
  • 「冬遊喀納斯」——「網紅」小狐狸奇遇記
    於是我們決定,出發前往人間仙境喀納斯,來一場「網紅」小狐狸奇遇記!布爾津前往喀納斯途中,遇到的狐狸,只敢遠遠在坡下張望。身形消瘦,看起來有點不健康。還沒有進入景區,景色已經十分震撼人心。由禾木至喀納斯的早晨,車內溫度計顯示當前室外溫度零下36℃。路途中看見小狐狸出來覓食留在雪地裡一串串爪印。
  • 新品叫板Quest 2,愛奇藝智能的底牌「追光」與「哥倫布計劃」是什麼?
    隨著「追光」的發布以及「哥倫布計劃」的啟動,愛奇藝奇遇VR面向遊戲領域的硬體、軟體和生態布局已經全面鋪開。首款搭載「追光」視覺交互技術方案的VR一體機——奇遇3,將定位於「發燒級遊戲大作」,在2021年第二季度正式發布並開售,劍指業界公認標杆Oculus Quest 2,挑戰其霸主地位。
  • 現實中存在的上古異獸,由中國傳到日本,變成吃噩夢的神獸
    動物世界觀眾:外形像犀牛和豬,生活在東南亞和南北洲的最原始奇蹄類動物,話說這貨有點萌誒。而若是說起伯奇,則大概一問三不知。本期我們就來說說,伯奇和夢貘這兩對中日神話中食夢神獸的前世今生。/日本吉獸:食夢貘長夜漫漫,最無奈的莫過於噩夢纏身。它讓人如墮入蛛網的小蟲,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被其吞噬。不過有些日本人篤信,在這個時候只要念一句「昨夜的夢送給貘」呼三口氣,便可以擺脫噩夢——你召喚了出傳說中的生物「食夢貘」。
  • 傳說中的「炒大頭菜」到底是個啥菜?
    傳說中的「炒大頭菜」到底是個啥菜?給在狀況外的朋友解釋一下:這裡說的和熱搜上的「大頭菜」,其實是任天堂出的一款遊戲「動物森友會」裡的一種期貨。遊戲設定是:每周日上午, 有一個叫做曹賣的人出現在島上,向玩家兜售大頭菜。之後的6天,商店會以無規律的浮動價格收購大頭菜,如果你能在最高點上拋售,可以大賺一筆發家致富。
  • 《愛麗絲夢遊仙境2:鏡中奇遇記》中有哪些細思極恐的細節?
    鏡中奇遇記中時間把瘋帽匠和他的小夥伴們永遠停止在下午茶的前一分鐘,直到愛麗絲到來。突然想起第一部瘋帽匠和成年後的愛麗絲第一次見面的時候說我們還在喝下午茶,我們只能靠這個打發時間,你遲到了你知道嗎?然後其它小夥伴(兔子?)
  • 小豬佩奇真實身高有2米多?!
    首先我們看一張小豬佩奇全家福的身高圖, 這個4'5''?這個11'6"??是神馬跟神馬呀???
  • 「十二傳說」華富邨UFO事件原來有後續 港聞攝記再次拍到飛碟
    《十二傳說》講到當年華富邨的UFO事件。(劇照)說到本地的UFO(不明飛行物體)事件,一定不少得1985年華富邨多名居民,集體目擊UFO的都市傳說,不過傳說中的UFO形狀,卻有不同描述,有指是底部有上千盞小燈的飛行物,也有居民聲稱是黑色巨型物體,足足有兩幢公屋的闊度,在上空逗留數分鐘後飛離現場。近日播出的《十二傳說》劇情,就是重溫80年代的華富邨飛碟事件,當然最後只是藉傳說而進行的殺人案件。